丙酮碘化实验改进的思考第一期
关于丙酮碘化反应实验的方法误差的讨论

关于丙酮碘化反应实验的方法误差的讨论丙酮碘化反应是一种有用的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
丙酮碘化反应的方法都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完成的,不同的实验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评估实验方法的准确性以及保证数据精度及可靠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检验丙酮碘化反应的实验方法误差,本文将针对不同方法进行详细的讨论。
首先,可以采用不同载体加入碘,如采用碘酸钾来加入碘。
碘酸钾载体会将碘和氧化物分离,以达到抑制反应的目的,但是,碘酸钾会吸附一定的气体,从而导致反应提前结束。
因此,发生反应的混合物中添加碘酸钾,容易造成混合物中的碘浓度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反应结果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使用碘酸可以降低反应温度,改变反应条件,影响反应活性剂的选择,以及反应速度。
根据不同反应条件,碘酸钾会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反应终点出现错误。
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受到非物理因素的影响,例如,实验室温度、实验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失误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实验过程中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比例,干扰实验结果。
此外,实验室中可能存在潜在的污染物,如金属离子,若未及时处理,污染物会影响反应物态,影响反应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采用不同种类的仪器和仪表,也可能导致反应方法误差。
比如在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中,测定反应产物的实验耗时很长,因此,为提高实验效率,必须采用稳定、可靠的仪器和仪表,以准确测量反应产物。
否则,因仪器仪表的准确性降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丙酮碘化反应实验方法误差主要是由于添加碘载体,实验温度,实验操作者的技术失误,以及实验室中存在的污染物等因素所引起的。
另外,不同的仪器和仪表也会影响反应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要保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应当确保实验参数设置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温度的一致性,尽量采用稳定可靠的仪表设备,避免实验过程中污染物的混入,以及充分考虑操作者的技术失误等可能对实验结果是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物化实验报告丙酮碘化

物化实验报告-丙酮碘化丙酮碘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碘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丙酮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搅拌、滴加、温度控制等。
二、实验原理丙酮碘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之一,通过丙酮与碘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碘代丙酮。
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OCH3 + I2 → CH3COCH2I + H+ + I-在反应中,丙酮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碘分子,形成碘代丙酮。
酸性条件有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
本实验通过丙酮碘化反应,探讨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丙酮、碘、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漏斗、烧杯、搅拌棒、恒温水浴等。
2.实验操作:在烧杯中加入50mL丙酮和5g碘,搅拌均匀。
缓慢滴加10mL盐酸,同时搅拌,观察反应情况。
将反应混合物置于恒温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60℃,搅拌30min。
3.产品分离与提纯: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静置分层,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
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馏收集产物。
4.产物鉴定: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通过丙酮碘化反应,我们成功合成了碘代丙酮。
产物经过分离与提纯,得到了纯净的碘代丙酮。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鉴定,确定了其结构。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黄色沉淀物生成,这是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氢碘酸与丙酮发生副反应生成了碘仿。
2.实验讨论:(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本实验中,我们将反应混合物置于恒温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60℃。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相同时间内,60℃下的反应产物收率高于室温下的反应。
这说明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然而,当温度超过60℃时,副反应加剧,产物收率下降。
因此,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对于提高产物收率至关重要。
(2)盐酸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10mL盐酸作为催化剂。
关于丙酮碘化反应实验的方法误差的讨论

Univ. Chem. 2020, 35 (2), 43−45 43收稿:2019-05-16;录用:2019-06-27;网络发表:2019-07-08 *通讯作者,Email: lihan@基金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发展基金(CTLD18B 0003)•化学实验• doi: 10.3866/PKU.DXHX201905048关于丙酮碘化反应实验的方法误差的讨论韩莉*,金鑫,张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 200240摘要:用简单的方法估算了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中用平均速率代替瞬时速率产生的方法误差,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10−4数量级,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关键词:丙酮碘化反应;平均速率;瞬时速率;相对误差 中图分类号:G64;O6Discussion on Methodic Error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Acetone and IodineLi Han *, Xin Jin, Wei Zhang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P. R. China.Abstract: The methodic error of reaction between acetone and iodin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imple and novel method. The relative error was calculated to as low as 10−4. We also give a discussion on the reason causing this error.Key Words: Reaction between acetone and iodine; Mean reaction rate; Momentary reaction rate; Relative error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是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最常使用的是丙酮的碘化反应和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这两种体系。
丙酮碘化实验报告

丙酮碘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丙酮与碘化钾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以及丙酮的碘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实验原理:
丙酮(化学式为(CH3)2CO)与碘化钾(化学式为KI)反应可以生成碘代丙酮(化学式为(CH3)2COI)。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2CO + I2 → (CH3)2COI + KI
实验步骤:
1. 用天平称取适量的丙酮溶液并放到试管中。
2. 加入一小片碱性纸,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如果是酸性(纸变红),则需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为碱性。
3. 使用滴管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到丙酮溶液中,并轻轻摇晃试管使其充分混合。
4.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物质状态的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丙酮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后,溶液从无色变为棕色,并生成沉淀物。
这是由于碘化钾溶液与丙酮反应生成碘代丙酮(棕色溶液)和氢氧化钾(沉淀物)。
实验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丙酮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代丙酮的化学反应机理。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溶液变为棕色,并生成沉淀
物,这正是碘代丙酮和氢氧化钾的生成。
而溶液颜色的深浅可以反映反应的进程和反应物质的浓度。
此外,在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丙酮碘化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因此,在反应前需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酸碱性。
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丙酮与碘化钾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并验证了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机制和优化化学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丙酮碘化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丙酮碘化实验,了解丙酮与碘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过程,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
2. 掌握丙酮碘化反应的动力学原理,了解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等概念。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OCH3 + I2 + H+ → CH3COCH2I + HI在酸性条件下,丙酮与碘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碘化丙酮和氢碘酸。
该反应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实验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过程中碘的浓度变化,从而计算出反应速率。
根据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确定反应级数。
通过实验数据,进一步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试管等。
2. 试剂:丙酮、碘、碘化钠、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丙酮、碘、碘化钠、盐酸等试剂分别用移液管准确量取,放入锥形瓶中。
(2)用蒸馏水稀释溶液,使其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操作(1)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中,调节温度至实验要求。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记录数据。
(3)在实验过程中,定时取样,测定溶液中碘的浓度。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
3. 数据处理(1)根据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确定反应级数。
(2)根据反应级数,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活化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不同时间点溶液的吸光度。
(2)根据吸光度数据,计算出碘的浓度。
2. 数据分析(1)根据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确定反应级数。
(2)根据反应级数,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活化能。
六、实验结论1. 通过丙酮碘化实验,成功测定了反应速率、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等参数。
2. 实验结果表明,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其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123 mol·L-1·s-1,活化能为64.5 kJ·mol-1。
丙酮碘化反应实验的改进

丙酮碘化反应实验的改进碘仿反应(卤仿反应)是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者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用分别生成氯仿、溴仿、碘仿(卤仿)的反应。
碘仿为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并具有特殊的气味,容易识别,可以用来鉴别甲基醛(乙醛)或甲基酮。
反应机理卤仿反应共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官能团α位的卤化,即卤素将甲基上三个氢完全取代。
第二步是加成消除机制,醛酮所在碳上连上一个羟基,之后将卤仿消去。
能起卤仿反应的化合物:1、具有CH₃CO-连于H或C上的结构的化合物。
2、具有CH₃CHOH-R结构的化合物(能被次卤酸盐氧化为CH₃CO-)。
3、烯醇(发生分子重排)。
4、其他能被次卤酸盐氧化为这种结构的化合物。
扩展资料:碘仿反应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具有特殊臭味,容易嗅出,作为鉴定比氯仿和溴仿好并且反应非常灵敏,所以在有机分析上用碘仿反应测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和鉴定未知物的重要手法。
也可用碘和氢氧化钠溶液来鉴别乙醛或甲基酮。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
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
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
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醇与频哪酮。
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
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
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
碘仿反应是羰基alfa碳上H被碘取代形成的三卤代羰基基团在碱性条件下易断键产生相应的酸和卤钫。
除甲基酮外,也有一些特殊的1,3-二羰基化合物发生碘仿反应引的一段原话丙酮对应两个甲基酮结构类似于甲醛对应两个醛基的结构一样发生碘仿反应的时候控制比例防止发生双醛基碘仿反应成CO2跑了..:D不知道这个解释恰当否。
含有乙基醇ch3ch(oh)或者甲基酮ch3co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所以乙醛,丙酮,乙醇能发生碘仿反应,生成淡黄色有特殊气味的三碘甲烷沉淀。
而甲醛和正丁醇不发生反应不生成沉淀。
丙酮碘化实验改进的思考

丙酮碘化实验改进的思考
丙酮碘化实验是丙酮中可溶性天冬氨酸和无机碘反应的分析实验,它是工业生产中缩写的UR(Urea Reduction)反应的一种实验。
它可以测定肉类、蔬菜、植物油、植物蛋白等产品中可溶性天冬氨酸的含量,可以作为食品质量的一项指标。
尽管丙酮碘化实验一直得到广泛应用,但通常存在一些改进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实验过程复杂,测定步骤多,容易出现误差,测定过程需耗费较多时间;其次,增加测定步骤会使该实验所需体积增多,降低实验取样量,以致准确度变低;此外,丙酮碘化实验噪音、污染和污染产物也是其实验改进的重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改进实验中的反应物量,提高反应过程的精度;同时,根据实验过程中无机碘量的变化,可以改善实验中的操作方法,减少测定步骤,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另外,实验中应采用洁净无毒介质,以避免污染和外来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结果尽可能贴近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丙酮碘化实验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靠的测定结果可以用来衡量食品质量。
但是,反应物过多,取样量小,精度低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改进丙酮碘化实验中的操作过程,有助于优化实验条件,从而在测定结果和精度上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丙酮碘化实验报告

丙酮碘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丙酮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的产物,深入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反应机制。
二、实验材料1. 丙酮:有机溶剂,用于溶解试剂和调整反应浓度。
2. 碘化钾:无机化合物,用作反应底物,与丙酮发生反应。
3. 去离子水:用于稀释试剂和洗涤产物。
三、实验步骤1. 取一小量碘化钾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备5%的碘化钾溶液。
2. 取一容量瓶,加入适量的丙酮。
3. 分别取出几个试管,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丙酮,使得各试管中丙酮的体积逐渐增大。
4. 分别向各试管中滴加碘化钾溶液。
5.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产物形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颜色变化随着丙酮的体积增加,碘化钾溶液的颜色由深蓝色逐渐变为淡黄色。
这是由于丙酮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的碘化丙酮溶液的颜色随着丙酮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丙酮的体积较小时,碘化钾溶液呈深蓝色,说明反应物未完全反应。
而当丙酮的体积较大时,碘化钾溶液的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说明反应物已完全反应。
2. 沉淀形态随着丙酮体积的增加,观察到溶液中出现不同形式的沉淀。
当丙酮的体积较小时,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小沉淀颗粒。
而当丙酮的体积较大时,观察到溶液中形成了结晶状的沉淀物。
这表明随着丙酮浓度的增加,反应生成的产物形态发生了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丙酮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丙酮。
碘化钾在溶液中解离成K+和I-,而丙酮通过氧碳酸盐结构中的弱伸缩键,对I-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碘化丙酮。
这是一种经典的亲核取代反应。
2. 反应速率与丙酮浓度相关。
随着丙酮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这是因为随着丙酮浓度的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加,碰撞机会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3. 产物形态的变化与反应机制有关。
当丙酮浓度较低时,碘离子与有机物碰撞的机会较少,部分碘化钾未能参与反应,导致产物呈现细小颗粒状。
而当丙酮浓度增加时,更多的碘离子参与反应,产生了结晶状的碘化丙酮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 n n o v a t a t i o n o f p h y s i c l a c h e mi s t r y e x er p ime n t a n d s o me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c o mb i n i n g wi m i r n . p r o v e me n t o f a c e t o n e i di o n a t i n g e x er p i me n t . A t r a d i t i o n l a e x er p ime n t wa s e n d o we d w i t l l mo d e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y u s i n g
图1 7 2 2 S分 光 光 度 计
念 。学科交叉为时代趋势,化学实验改革也不应仅 限于化 学 学科 范 围 内 ,本次 实验 改进 是一 次小 小 的
交叉 尝试 。本 次 实验改 进作 为学 生 的最大感 受 就是 不要 怕 自己不 会 的东西 ,只要你 愿 意去学 。没 有谁 是万 能 的 ,何 况这 是技 术创 新 和知识 突飞 猛进 的时
c o m p u t e r a n d d a t a — h a n d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i g e s . N o t o n l y p i r m a r y o b j e c t i v e s W s a a c h i e v e d ,b u t l a s o e x er p i m e n t e f i c i e n c y
刘马林 ,麻
( 1 . 清华大学 化 学工程 系,北京
英
1 0 0 0 8 4 )
1 0 0 0 8 4;2 . 清华大学 化 学系实验教 学中心,北京
摘
要: 结合丙酮碘化实验 的改进谈物理化 学实验 的改革与 感想 。通 过引进计 算机及 数据处 理技术 ,使 原
本仅仅是 一个 熟悉 实验 方法和测定基础数据 的传统 实验具有 了时代特点 ,在 实现原实验 目的的同时 ,提高 了实验效率 、增加 了实验 功能 ,激发 了学生的兴趣 ,丰富 了探究 的内容 。
Ⅱ
3 进 一步 的思考
本 实验 是 一个实 验 原理 已经 为学生 所熟 悉 的测
从 而求 出指 数 O t 。同理可 以分 别 改 变碘 离 子 和盐 酸 浓 度 ,而其 余浓 度不 变 ,再进 行实 验分 别求 得 J B和 6 。根据 ( 2 ) 式可 以计 算 出反应 速 率 常数 k ,根 据 阿累 尼乌斯 公 式 k = A e , , / R r 可 以估算 反应 的表 观活
理技术 ,使得实验具有 了时代的先进性特点,不仅
达 到 了原 来 的实验 目的 ,而且 可 以让 学生 有机 会 了
,:一 r一一— ‘ — — d £ :一 一d £
:k 一 c 口 ( I A) 4 I 。 ( I ,) I C 8 C ( I H l ~ 。 ( 1 )
维普资讯
中国科技 论文统 计源 期刊 ( 中国科 技核心期刊)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V0 l _ 2 3 No . 4 APR.2 o ( ) 6
E XP ERI MENTAL T ECHNO LOGY AND MANAGEME NT
丙 酮 碘 化 实 验 改 进 的思 考
W s a e n r i c h e d . ’
Ke y wo r d s :p h y s i c l a c h e mi s t r y e x er p i me n t ;e x p e i r me n t I n n Q v a t a t i o n ;a c e t o n e i di e n a t i n g
作者简介 :刘马林 ( 1 9 8 3 一) ,男 ,安徽淮北 市 ,大学本 科 ,研究 方 向:计算机模拟.
=
k c ( A) c ( H )= c o n s t
维普资讯
刘 马林 ,等 :丙酮碘化实验改 进的思考
3 7
为完 成 反应级 数 的测定 ,要 进行 两次 实验 。如 在 两次 实验 中令 丙 酮 初 始 浓 度 不 同 而 其 它 条 件 不
解整个反应过程和数据的采集过程 ,提高 了实验的
效率 、增 加 了实验 的功 能 ,同时也 提高 了学 生 的实 验兴 趣 、丰 富 了探究 的 内容 。本文 结合丙 酮 碘化 实
其 中 A指 丙 酮 ,k为速率 系数 , 、/ 3 、 分 别是 反
应对丙酮、碘和盐酸的分级数。对复合反应 ,反应 速率 和 反应 物 浓 度 的 关 系 不 能 用 质 量 作 用 定 律 表 示 ,必须用实验测定反应对各组分的分级数 ,从而 得 到速 率方 程 。实验证 明丙酮碘 化 反应对 碘 是零级
个实验 。
作 ,在这次实验改进中配合硬件的改型而成为定时 自动 采集 数据 等 。这样 ,改 进后 的实 验不 仅 同样可
以达 到原 来 的实验 目的 ,而 且 ,可 以让 学 生有机 会 了解 整个 反应 过程 和数 据 的采集 过程 ,提 高 了实验 的效 率 、增加 了实验 的功 能 ,同时也 激发 了学 生 的 兴趣 ,丰富 了探 究 的内容 ,更好 地适 应 了素质 教育 与 创新 能力 培养 的需要 。 本 次实 验改 进 突破 了改 革实验 仍然 局 限在化 学 学科 范 围内的现 状 ,由化 工 系本科 高年 级 的学生 用 计 算机 编程 技术 来完 成 ,具有 学科 和技 术交 汇 的特 点 ,改 革化 学实 验就 要大 力 引进新 的技 术 ,新 的理
o f Ac e t o n e I o d i n a t i n g
L I U Ma —l i n。 M A Yi n g
,
(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 T s i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r i n g 1 0 0 0 8 4;2 . C h e m i c l a E x p e i r m e n t a l C e n t e r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e m i s t r y ,T s i n g h u a U n i v e s r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4 ,C h i n a )
整 个 软件 编写 过程 可 以分为 三个 阶段 。
第一阶段 ,主要是熟悉 实验原理和硬件环境 ,
在充分 了解 实验 需要 的基础 上做 了 7 2 2 S型 分 光光 度计 数据 采集 端 口和初 步 的接 口软件 设计 。 第 二阶段 ,主要是 界 面和数 据处 理部 分 软件 的
丙 酮 碘化 实验 是物理 化学 中一 个仅 仅 为学生 熟 悉 实验 方法 和测 定一 个早 已为人所 知 的化学 数据 的
U
U
l l
速 率 方程 为 :
H +
l l
C H 3 —_ C —C H 2 I+2 r +H
C H。 一C —C H 3+I i : —
传统实验 ,实验数据采集 和处理 比较麻烦 ,很难提 起学 生 的实验 兴趣 。我 们通 过引 进计 算机及 数 据处
变 ,且 c ( A, I) =U , ,以便 求 出反应 速 率等 。
r ( Ⅱ)一 k c ( A, 1 1 ) c ( H , Ⅱ) 一“
! : ! 垒!
i 旦: !
一
第三阶段 ,软件试用和改写阶段 。包括界面的 很 多人 性化 的设 计改 进等 。本 软件 方便 、快 速 、界 面清 晰 、操 作方 便 ,利用 可靠 的传 输端 口和控制 程
的数 据 采集 和处 理软 件 编写 ,本 软 件 可 与 7 2 2 S型 分 光光 度 计 联 合 使 用 ,见 图 1 ,用 计 算 机 采 集 数 据 ,然 后用 图形化 的方 式 清 晰地 将 数 据 显 示 出来 , 并 进行 一 系列 数据 处理 ,可 帮助 学生很 好 地完 成这
nd a f u n c t i o n s w e r e i n c r e se a d,a n d i n t e r e s t i n g o f s t u d e n t s Wa s a t t r a c t e d i n t o t h e e x p e ime r n t ,a n d e x er p i me n t c o n t e n t
关键 词 :物理 化学实验 ;实验改进 ;丙酮碘化 中图分类号 : O 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2 49 5 6 ( 2 1 3 0 6 ) 0 4 — 0 0 3 6 — 0 2
Co n s i d e r a t i o n o n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e a c h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化能 E a .
定常见化学反应数据 的传统实验。但是 ,在以往 的
实验 中 ,学 生 将大 部分 时 间都用 在繁 杂 的数据 采集 和处 理上 ,没 有体 现该 实验 的化 学本 质思 想 。本次 实验 改进 是通 过 引进计 算机 及数 据处 理技 术 ,使得
2 实验 改进 过 程
本 次丙 酮碘化 实验 的改进 是关 于丙 酮碘 化实验
实验技术具有现代化和新的特点 。实验时可充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