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中国道路自信调查报告
毛概考试(考查课程)

大学生的“中国梦”问卷调查报告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习近平说“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救。
审视现在,全党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展望未来,全党也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
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这包括: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力。
国家强,民族强,我们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才能更加自豪。
中国梦的提出鼓舞了无数的年轻人,也在引领着我们大学生的发展道路。
为此,我们做出了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调查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体会调查背景:十八大的召开,还有两会后新领导的上任,中国梦的提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时间:6月5日—6月17日调查对象:河池学院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调查人数:54人 ,男生17人 ,女生37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4、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 )A 、基本都有梦想10%B 、部分人有梦想20%C 、大部分人有梦想,但不够明确70% 因为本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从情况来看,可以知道调查对象自己以及认为他人基本都有梦想的占10%,部分人有梦想则占20%,而有70%的人则认为大部分人有梦想,但不够明确。
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调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化、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理念,即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些自信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也逐渐提升。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思想信仰和实际行动。
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他们对这一重要理念的理解程度和认同程度,同时也可以探讨影响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因素,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探讨他们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态度和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自信心水平。
本研究也旨在分析影响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因素,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展开这项研究,旨在加深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的了解,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调查分析引言研究背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要求全体中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的意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前社会上存在关于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程度及认同程度的争议,有人认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不深,认同度不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代大学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思想教育方法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思想教育方法的研究作者:赵乐来源:《祖国》2018年第12期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生党员要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充分认识到“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对自身的重要性。
“四个自信”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四个意识”要做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培养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等。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要做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大学生党员四个意识四个自信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重申了“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努力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思想保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推进“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就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一、增强“四个意识”(一)“四个意识”的提出及主要内容“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由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早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
当前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研究

人文关怀落脚点设定为两个方面:其一,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体系、勤工俭学岗等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物质需要上的人文关怀;其二,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进行引领,满足学生对精神上的正确需求,这样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也就是说对大学生要树立平等、尊重、服务的理念,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进而引导个体自我教育,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也就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倡导和谐校园理念,注重学生情感需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大学生的服务,营造出适合大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环境。
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落地的有效方式。
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归还学生,加强与学生的内外在融合,不断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并管理和规划好自己的行为。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校园文化载体,重点关注大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发挥和情感表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
(三)倡导和谐师生关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重视学生心理疏导,提高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单纯性理论说教,很难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个性化教育和引导,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这便对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要求更高。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就会感同身受。
当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不仅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水涨船高。
当然这期间需要教师的细致观察和真心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了解和沟通,并进行疏导,鼓励学生自我调节,降低不良情绪的风险。
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认同社会的发展,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项目名称: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对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对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程渝朱红萱(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四个自信”培育作为一项新的内容,培育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提升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的 实效性,要注重三个结合,即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政课课堂主阵地与其他教育阵地相结合、基础理论与新理论相结合。
关键词:“四个自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图分类号:*641 文献标志码:A1研究缘起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自信”问题。
四个自信 即: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与否关系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和自信程度,关系到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定力,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从深层次决定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未来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未来在于青年大学生,要把青年大学生培育成为合 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就要使他们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有深刻的理论认知,形成源自内心的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充分自信,认识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在关 联上,特就特在这四者的有机统一上,从而始终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因此,对大学生开展 “四个自信”培育,应该是处于核心地位、灵魂层次 的内容和任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社 会主义事业的未来。
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四个 自信”培育现状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四个自”路径 。
2研究结论与分析2. 1研究方法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是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 主义学院“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机制研 究”课题组于2017年11月在成都市高校开展的文章编号:2095 -7211(2018)04 -0097 -04随机抽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为大一到大四的 398名在校大学生。
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教育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2018-11-13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2018-52)。
作者简介:许戈,山东荣成人,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教育路径研究许戈,彭静,张聪(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的提出为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全方位、深层次地让当代大学生领会“四个自信”的实质与内涵,坚定做“四个自信”的践行者和开拓者。
[关键词]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路径;研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097-02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43[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一、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当前,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形势异常复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价值与意义。
它不仅仅是党和国家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坚定“四个自信”关乎民族青年的未来、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
(一)坚定“四个自信”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想多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腐化和侵蚀,从而实现某些国家“和平演变”的目的。
坚定“四个自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面对这些外来不良思想的过程中,能够自觉树立起抵御它们的“防火墙”。
如何提高当代学生的爱国情感研究报告5000字范文

如何提高当代学生的爱国情感研究报告5000字范文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生发展黄金期与民族复兴关键期历史性叠合在一起,打上了“复兴一代”“强国一代”的鲜明烙印。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就要用心思考和回答如何更好爱国这一“青春之问”。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是兴国强国之本。
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因共产主义信仰而激发更为强劲的爱国主义伟力,这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觉悟提升的正确道路。
只有把爱国主义升华到共产主义的信仰高度,爱国才是深刻的、牢固的和持久的。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深沉的爱国主义者,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热爱中国共产党,向共产党人看齐,能够推动当代青年爱国主义境界的逐次递增。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部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并推进强国伟业的爱国奋斗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的伟大胜利。
百年党史,让我们深刻懂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政党之于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决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爱党是爱国的政治前提。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3篇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3篇1、理论基础:4个意识和4个自信是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在实践进程中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思想,实际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用来指点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问题。
2、思想实践:牢记4个意识是党员的信仰理论的基石坚定理想信心是党和干部心中永久的灯塔。
坚持4意识才能虔诚的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的跟党走。
3、积极行动:4个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本身工作,深入学习和发扬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把理论积极付诸到行动中去。
4、勇于创新:在工作中要勇于尝试1些新的理念,做到坚持,敢为人先。
能够闯出1条勇于进取的心路。
5、模范作用:党员和干部应当在4个意识和4个自信的理论基础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使我党和我国保持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
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期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2坚定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心基础和气力源泉。
制度自信建立在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本质和优越性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大学生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自觉为完善中国之治贡献自己的气力。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时间性问题。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深入认识和坚定信心。
坚定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心基础和气力源泉。
大学生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他们进1步坚定制度自信,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认识制度体系坚定制度自信充分的制度认知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基础和本源。
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要认识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太长期实践,来之不容易,必须倍加珍惜、高度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调查
二、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的状况
本次调查从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两个方面展开:
(一)当代大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
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的调查显示,
73.6%的大学生选择了“了解程度不深、浅层面”;有8.5%的大
学生选择了“不了解只是听说过”;只有16.8%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了解的比较到位”,明确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含义和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不了解我国的“四个自信”,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听说过,只知道浅层面的知识,并不知道“四个自信”的具体内涵及相关内容。
调查发现,16.8%的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了解的比较到位。
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虽对了解的比较到位了解不多,但是也有9.8%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感觉,。
(二)当代大学生关于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
1.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了解程度
在开始调查之前,根据访谈内容确定问卷内容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
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内涵不甚了解。
“四个自信”的实质是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自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6%的大学生非常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有19.6%的大学生“了解较多”,而有
48.1%的大学生选择了“了解一点”,另外还有13.7%的大学生
选择了“不了解”,竟然还有2.6%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不了解”。
尽管当代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受到各种渠道和媒介影响,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听到或了解“四个自信”,但是调查显示,只有21.7%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自信”,有38.2%的大学生选择了对“四个自信”“比较自信”,有33.3%的大学生选择了“有自信”,而有5.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自信”,竟有
1.6%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不自信”。
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
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处于不够自信的状态。
2.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突出表现在理性爱国上
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突出表现”的调查中,有11.4%的大学生选择了“自身幸福”,有40.6%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突出表现在“理性爱国”上,有
34.6%的大学生选择了“国家发展”,另有13.4%的大学生认为
突出表现为“民族进步”。
这种结果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了解程度呈正相关。
正是由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与“道路自信”程度呈正相关性,因而部分大
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突出表现有所误解或不了解。
总的来说,当代
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处在不够自信的程度,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内涵的认识上处在了解的表层。
假如自信是一条线段,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状态,不是处在单纯的“信”这一端点,也不是处在单纯的“不信”这一端点,而是处在“信”与“不信”这两个端点之间的一个点,即“不够自信”
的状态。
造成他们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在宏观的政策制度因素、中观的社会校园环境因素及微观的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一)宏观制度政策层面
作为大学生,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他们的未来、选择具有根本性的规定作用,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阶段我国对“四个自信”的相关政策不明确,也没有系统的倡导与宣传有关“四个自信”的政策。
根据调查分析,有14.2%的大学生认为对“四个自信”是因为国家的宣传力度不大。
这是他们对“四个自信”“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尽管“四个自信”早已开辟出来,但明确提出来不过刚刚几年的事情,而提出“四个自信”的时间更短,是在七一
首次明确提出来。
其研究范围不够宽泛,研究内容也相对单一,对“四个自信”的内涵缺乏进一步的提炼,对“四个自信”的状态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对我们中国人不是“自信”,也不是“不自信”,而是“不够自信”的根源缺乏系统的挖掘,而对坚定和增强“四个自信”的思路与方式也鲜有提及。
因而,对部分大学生来说,对于“四个自信”还是比较陌生的。
(二)中观因素
1、学校环境
对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校园里的大学生来说,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学校环境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会让大学生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
通过调查得知,有22%的大学生认为对“四个自信”“不够自信”是因为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大;而大学生了解“四个自信”
的渠道的选择中,选择“老师”和“同学朋友”的分别为16.2%和7.2%。
可见,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是蛮有影响的。
2、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生活。
调查发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籍杂志、报纸来了解“四个自信”的有
71.1%的大学生。
也有45%的大学生认为因为对社会不自信而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自信。
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出,社会环
境是影响大学生对
“四个自信”“不够自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微观个人因素
作为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影响自己对“四个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高,不在意相关内容,导致自身对“四个自信”的缺乏足够而清醒的认识。
调查发现,有
60.5%的大学生认为是因为自己个人不关心、不了解而对“四个
自信”缺乏认识与思考。
其次是自我教育能力不足,自我完善能力不够,自身素质不高。
四、增强当代大学生“道路自信”的对策
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程度不仅关系着自己顺利的发展,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国家重视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与政策
对“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调查中发现,23.5%的大学生认为努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增强大学生的
“四个自信”。
因而不断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关政策和制度,不仅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关键一环,也越来越成为共识。
(二)改善加强社会与高校的环境
通过增加宣传“
四个自信”的渠道,加大对“四个自信”的宣传力度。
据调查,大学生认为通过社会层面来增加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的占10.9%。
不仅在学术上,加大出版有关“四个自信”的书籍;而且在媒体传播上,充分利用名人演讲、报纸等传播工具和形式,适时地广泛地宣传“道路自信”。
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这一教育平台,激发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崇敬之情,并增强其自信程度。
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了解现时的政策和方针,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总之,通过社会和高校营造的良好的氛围,引导大学生关注“四个自信”,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识程度。
(三)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重要,因为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拥有真正的教育。
大学生,首先要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把握“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要经常参加一些与“四个自信”有关的实践与志愿活动。
以实际行动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实现人生价值,在对自己自信、对社会自信、对民族自信的不断提升中,不断增强
“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