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光明日报
坚定四个自信是指

坚定四个自信是指
四个自信指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2、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3、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4、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四个自信”

论坛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四个自信”文/张俊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在工作中带头树立“四个自信”,践行“四个自信”,体现“四个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在领导工作中勇于开拓进取用历史的眼光坚定道路自信,创业唯艰不忘初心。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不到百余年,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矢志不渝。
道路决定命运,从历史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次次书写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时至今日,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更为我们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当坚定道路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用人民的立场坚定道路自信,人民中心为民服务。
回顾历史,是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叩问先贤,马克思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我们的事业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站稳人民立场,走群众路线,同时,我们也可以坚信,一个政府,一个政党,只要做到为人民服务,那它的道路是长盛不衰的,是越走越宽广的。
用实践的方法坚定道路自信,开拓进取继续前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好的自信理由。
我们今天所创造的就是明天的历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开拓进取,用继续伟大的实践来印证今天的笃信。
二、坚定理论自信,在领导工作中做好思想引领领导干部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理论自信来源于对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赞同,这种高度赞同在工作中就表现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一个时期,集中体现在增强“四种意识”,只有对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中央的指示精神领悟的更加透彻,对中央好的方针政策更有信心,更能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

王岐山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2013-02-26 03:43:5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13年1月21日)王岐山我代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部署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党中央对这次全会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了这个报告,习近平同志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新的部署,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下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的问题;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这些新部署新要求,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复杂严峻的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
四个自信具体内容有哪些

四个自信具体内容有哪些四个自信具体内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欢迎参考~四个自信具体内容有哪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历史创造的厚度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选择和文化超越的总体性成果。
展开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奠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之上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现实展现与意义拓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认为树立这三个自信非常重要,有了这三个自信,才会有政治上的自觉,我们才能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在前进道路上就不会动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才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只能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
有些发展中国家曾把西方发展模式奉为示范,结果非但没有给自身带来福音,反而自吞苦果,经济停滞倒退,社会动荡不安。
国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始终有不同的看法、争论和推测。
对“中国道路”的探讨之所以形成新的国际学术热点和争论点,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遇到了巨大挑战。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曾经显赫一时的西方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拉美、亚非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地区也陷于困境。
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在当代中国,走老路没有前途,走邪路只能会导致灾难的产生,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
过去我们照搬苏联传统模式不能成功,今后如果照搬西方发展模式也不可能成功。
解决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还要靠深化改革,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每一次发展都是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理论回应,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与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心得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心得摘要:一、引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这四个自信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实基础,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深入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为我国发展创造了独特模式。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
这一制度体系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繁荣富强提供坚实制度基础。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柱。
六、结论总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任务。
谈谈你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与体会

谈谈你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与体会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指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我认为,坚定这四个自信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是指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是中国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们要坚定对这条道路的自信,相信它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其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是指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我们要坚定对这个理论体系的自信,相信它能够引领我们不断前进。
第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是指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保障了人民的权益,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我们要坚定对这个制度的自信,相信它能够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
最后,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指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
我们要坚定对这个文化的自信,相信它能够
激励人民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中国发展的重要
基石。
只有坚定自信,才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理论自信体现指导 思想的科学性,是实现中 国梦的行动指南
其一,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内涵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三者有机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 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外汇 储备、对外贸易总额已居世界 第一,与中国有贸易伙伴关系 的国家、地区已达124个,是国 家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
(一)道路自信体现选择的正 确性,是中国梦的根本实现 途径
中国梦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强 国、富民、公平、和谐四个层 次,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人 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 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 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四、坚定“三个自信”,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 党的基本路线
三次历史性转变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 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历史性转变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 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 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 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 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 历史时期。
自信来源于历史发展、人民选择、 实践检验
第二,自信来源于60多年来党对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反 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进一步坚定这三种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随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新时期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顽强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获得巨大成功,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来引领方向,按五位一体布局展开建设,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
这是条新路、正路,主要体现在两个对比上。
一是不同于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实行改革开放,在探索中不断改革旧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不同于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把改革变成“改向”,创造性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是一例。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必穷,是死路一条;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必乱,大好局面就会毁于
一旦,同样也是死路一条。
正是因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一路高歌猛进,使中国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这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当然,让十几亿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构想和实践,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存在问题和不足。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也必然会逐步得到解决。
事实胜于雄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给中国带来巨大成功,必将给中国带来更大成功。
我们有理由也有底气有这种道路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有正确理论的指引。
这个正确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既不丢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新思想、新认识在今天已成为常识或共识,但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几乎都会遇到干扰和阻力。
干扰理论创新的错误思想倾向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西化和僵化。
前者迷信西方,鼓吹全盘西化,公然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后者对马克思主义抱教条主义态度,用老祖宗说过的话来质疑新话,否定改革开放。
前一种声音主要来自我们的对立面,相对容易识别和防范;后一种声音主要来自党内,造成的干扰更大,这也正是中央一再强调解放思想的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新时期创造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学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正确才不会迷失方向。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而“集中”的前提是思想的统一。
我们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努力做到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这使得我们这样一个数千万党员的大党、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能够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具有巨大能量和旺盛活力。
思想西化,党和国家就会走上邪路;思想僵化,党和国家就会失去活力。
两者都会葬送我们的事业和前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必将在新实践新发展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我们在道路、理论两个层面的探索成果,最终都要靠制度来落实和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一整套不同层面、相互衔接和联系的制度构成,具有鲜明特点。
例如,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了原则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体现了务实性;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各民主党派既不是反对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创造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既坚持原则性,又体现
了灵活性、创造性。
上述特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一是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致力于保持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谐。
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因此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二是既有原则性务实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为推进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空间。
三是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强,效率高,便于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便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四是有利于保持政策稳定,进而保证发展的延续性。
30多年来,我们的大方向一直没有变,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这种优势,说到底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其根本就在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西方政治制度无论怎样改良,终究是旧瓶装新酒,改变不了其剥削制度的不公正本质和金钱政治的虚伪本性。
倘若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中国就不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相反会招致灾难性后果。
毋庸讳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毕竟仅有几十年时间,制度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备。
随着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各方面制度日趋成熟和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必将得到更多释放和发挥。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有机整体,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合乎人民群众利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我们要通过坚定这三种自信,更加坚定信念,坚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将心理上的自信、思想上的坚定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