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_崔颢
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 去不复返” 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 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 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 茫茫之慨。 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 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小故事: 小故事: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诗作。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诗作。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 一诗,连称“绝妙、绝妙! 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 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 一拳捶碎黄鹤楼, “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 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 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 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 辩解: 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 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 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 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 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 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 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 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黄鹤楼:岁月流逝,思乡情浓崔颢的《黄鹤楼》诗歌原文及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诗歌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岁月流逝,思乡情浓以下是崔颢的《黄鹤楼》诗歌原文及赏析: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之情,也抒发了世事沧桑变换的感慨。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起笔从神话传说开始,由于历史的变迁,楼台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了空虚的名称。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用了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来描述黄鹤楼的来源,抒发了对世事沧桑变换的感慨。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则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景色,诗人远眺汉阳城、鹦鹉洲,看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他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在黄鹤楼上远望故乡,感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总的来说,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律诗,它通过诗人对黄鹤楼的想象和思乡之情的表达,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黄鹤楼》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黄鹤楼》译文及注释二《黄鹤楼》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黄鹤楼》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黄鹤楼》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崔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与赏析

崔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与赏析《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2]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 崔颢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 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 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 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 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 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 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 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 赋。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பைடு நூலகம்,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 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 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 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 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黄鹤楼

抢答哦!!!
昔人已乘黄鹤去,→指骑鹤的仙人。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芳草萋萋鹦鹉洲。→芳草茂盛。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仙人已乘 黄鹤飞去,这 里只留下空空 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 来了,而千百年来 白云却依旧悠然自 得地飘来飘去。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登楼隔江相望,汉 阳的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的春草长 得茂盛喜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 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 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 波,真使人发愁啊!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 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 (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 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 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 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 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 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蛇山又称黄鹄山、黄 鹤山。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 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 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新建的 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 《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 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 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 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 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 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 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 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 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 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 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关于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

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关于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1《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的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的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诗人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黄鹤楼古诗崔颢翻译

黄鹤楼古诗崔颢翻译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 三、四句称为“颔 联”; 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崔颢(704~754),汴州(开 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 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 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
黄鹤楼图片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 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 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 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 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1)昔人:传说中的骑鹤仙人。 (2)余:剩下。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 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1)返:返回。 (2)悠悠:游荡的样子。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 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 设的酒楼,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 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 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 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 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七、八两句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烟”字能表现出一种 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 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 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 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官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 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诗作以一“愁”收篇, 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 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归宿的向往。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 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 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美好憧憬与寻 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 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诗人由神话传说写到了现实感受的是那一句?展 现了诗人对世事怎样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人登上古楼,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 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 徨的无限惆怅。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 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 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
(1)晴川:晴朗天空下的平原。 (2)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3)凄凄:草木茂盛的样子。 (4)鹦鹉洲:长江中游的小舟。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 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乡关:家乡。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 烟波渺渺大江令我发愁。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神话传 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看到什么 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晴川历历汉阳,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 稠稠。一片繁荣的景象。
在一片暮色苍茫、浩渺烟波之间,竟弄不清自己的家 乡在哪个方向,只见奔流不息长江东去。看着长江弥 漫的烟波,想着自己有家难归,怎能不为之愁绪满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