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黄鹤楼崔颢原文及翻译

黄鹤楼崔颢原文及翻译

黄鹤楼崔颢原文及翻译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就是?烟波江上并使人恨。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为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遗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亮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存有一片碧绿的芳草全面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年重建,传说
古代存有一位名为费和祎的仙人,在此乘坐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为。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浅,小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外木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述,汉黄祖出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诗词】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诗词】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诗词】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崔颢黄鹤楼古诗译文及赏析

崔颢黄鹤楼古诗译文及赏析

崔颢黄鹤楼古诗译文及赏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店铺带来的是崔颢黄鹤楼古诗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鹤楼/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赏析:这首诗前面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

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古诗翻译、注释、分联详析、创作背景、赏析及崔颢介绍

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古诗翻译、注释、分联详析、创作背景、赏析及崔颢介绍

《黄鹤楼》古诗翻译、注释、分联详析创作背景、赏析及崔颢介绍黄鹤楼崔颢〔唐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赏析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704?- 754年),汴州人。

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

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

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

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

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

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

”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

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

天宝十三年卒。

有诗一卷,今行。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注释] 黄鹤楼: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俯瞰江汉,极目千里。

旧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

此诗格调优美,最为传诵。

传说李白见题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他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皆是模拟此诗。

昔人:指骑鹤的仙人。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在武昌江北,中有鹦鹉洲。

萋萋:芳草茂盛。

乡关:故乡。

[译文]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黄鹤楼唐崔颢译文

黄鹤楼唐崔颢译文

黄鹤楼唐崔颢译文
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要忘了读一下古代的诗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唐朝的崔颢写的《黄鹤楼》,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古诗《崔颢·黄鹤楼》注释与赏析

古诗《崔颢·黄鹤楼》注释与赏析

古诗《崔颢·黄鹤楼》注释与赏析古诗《崔颢·黄鹤楼》解释与赏析崔颢·黄鹤楼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②历历③汉阳④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释】①黄鹤楼:以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②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③历历:分明的样子。

④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

⑤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⑥乡关:故乡。

赏析崔颢(公元704年?—公元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

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此诗从黄鹤楼的名字落笔,仙人跨鹤,一去不返,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世事茫茫,给人以岁月不再、古人无踪之憾。

前四句均围绕黄鹤楼,“黄鹤”二字一再出现,却因势奔腾直下,一气呵成,气概苍莽,绝无重复之瑕。

这四句中,虽然平仄并不对仗,有违律诗大忌。

但诗人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在刚刚营造出的渺茫之意中,忽然笔锋一转,勾勒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将前面的格律匡正。

夕阳西下,面对烟波茫茫的江天,宦游之人思乡之情顿生,凄婉悲凉之感跃然纸上。

此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崔颢《黄鹤楼》全诗赏析答案《黄鹤楼》唐诗鉴赏

崔颢《黄鹤楼》全诗赏析答案《黄鹤楼》唐诗鉴赏

崔颢《黄鹤楼》全诗赏析答案《黄鹤楼》唐诗鉴赏《黄鹤楼》由崔颢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注解】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4.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5.萋萋(qi1):草盛貌。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黄鹤楼》【注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的骑鹤仙人。

已:已经。

乘:乘坐。

去:离去。

指离黄鹤楼而去。

此地:这个地方。

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

空:副词,只,仅。

余:剩下。

○即题叙事,起调平稳自然。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副词。

一旦,一经。

千载:千年。

悠悠: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

○即事抒怀,感叹宇宙无限。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

这里指汉水平原。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武汉三镇之一。

因在汉水北岸,故名。

树:树木。

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

芳草:香草。

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描绘登楼所见景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太阳将要落山。

乡关:故乡。

何处是:意思是在何处。

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

○寄寓故土之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它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崔颢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