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翻译全文

合集下载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崔颢 黄鹤楼崔颢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崔颢 黄鹤楼崔颢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崔颢黄鹤楼崔颢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去,此地只留下一座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一飞走再也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上空飘游。

晴天从黄鹤楼里可清楚地看见汉阳的绿树,芳草茂盛遮盖了鹦鹉洲。

天已傍晚,哪里是我的故乡?望着这烟雾迷茫的江面,真叫人发愁。

作品赏析:
这是诗人游览黄鹤楼时写的一首吊古怀乡的诗。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笔,发思古之幽情。

登楼远眺,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了世事苍茫之感。

俯仰山川,风光如画,顿生思乡之愁情。

元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认为律诗颔联要紧承首联时谓:“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此诗的前四句便是如此,颔联与首联相接相抱,浑然一体。

全诗色彩明丽,气势宏伟。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摆脱了格律的束缚,章法整齐。

艺术表现手法出神入化,被历代文人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的《沧浪诗话》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顥《黄鹤楼》为第一。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集》卷十三评此诗曰:“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

《黄鹤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黄鹤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黄鹤楼》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原文: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对照翻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选自《全唐诗》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乡关〕故乡。

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优)《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优),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全文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及译文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及译文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长江边上。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传说三国时费袆(yī)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

颢:读hào。

历历:一个一个很清楚的样子。

萋萋:形容草长得很茂盛。

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大意】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坐黄鹤离去了,这儿徒然留下了这么一座黄鹤楼。

黄鹤载着仙人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千百年来,只有天上的白云寂寞地在楼前飘荡。

世界上的事情,难道都会像黄鹤这样茫茫无踪吗?真让人感到无限惆怅。

放眼望去,江水在晴朗的天空下泛着银光,汉阳城那边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芬芳茂盛的绿草。

不知不觉间,已是黄昏日落,我多想看到家乡啊,可它到底在哪儿呢? 面对烟波浩渺的长江,心中不由地感到一阵阵的悲愁。

初中语文文言文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赏析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赏析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赏析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

“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一】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注释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注释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

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

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译文: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

《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

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

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是河南的穆宁,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

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很远的地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

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

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

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

我奉命执笔,在这坚硬的石头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黄鹤楼古诗崔颢翻译

黄鹤楼古诗崔颢翻译

黄鹤楼古诗崔颢翻译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全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诗文赏析: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