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可爱的地球
《可爱的地球》课件

有人说: “地球破碎了, 目前,我们就 可移居到别的 星球。” 能吗?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用“微小、美丽而脆弱”来形容地球。 这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与你的同桌合作讨论,探讨 这个问题。
微小: 从太空看地球,他最惊奇的是地球 的色彩和渺小。
美丽 脆弱 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的介绍: “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 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 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 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 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 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 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 亲。”
1.它有个美妙的大气层。 2.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变化。
中心句
3.自转速度也刚好合适。
4.有引力。
5.有气候的变化。
臭氧层对地球的危害
荒漠化的土地
极地冰山融化
难以处理的有毒化学废物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感悟句子
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 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
《可爱的地球》课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球体,围绕地轴自转一周, 需要24小时,所以就有了昼夜。 它有一定的倾斜度,又围绕着 太阳公转,转动一周正好是一 年,所以就有了四季交替的变 化。
鲁斯 •坎贝尔
读一读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地球“可爱”的?
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自由朗读课文,从课 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
第一课 可爱的地球

六下《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课可爱的地球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他在太空看13、每年的4月22日是“地球日”,以此来推动全人类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存。
第二课从世界看中国1.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地处东半球的北部,坐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人们习惯用“白山黑水”称呼中国东北,东北三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
这里有东北平原、巍峨的大、小兴安岭。
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5.吉林雾凇天下奇观。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其中人参是三宝之首。
6、中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地处热带,长夏无冬,是10.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实际距离之比。
计算公式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1、中国始终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以“睦邻、安邻、富邻”(三邻政策)作为周边外交思路,以“和平、合作、繁荣”作为政策目标。
目前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170多个,我国还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
第三课我们互通有无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目前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已经走向世界。
2.世界上90%的圣诞饰品产自中国。
全球75%的玩具都是中国制造的。
3.我们生活中也有进口货,如美国的饮料、荷兰的奶酪、西欧的巧克力、加拿大的面粉、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瑞士的手表、日本的家用电器等。
4、外来词:蒲桃(葡萄)、石榴、苜蓿(从中亚传进来);佛、菩萨、罗汉、刹那(古印度传进来);鸦片、咖啡、沙发、摩登、幽默(英语外来词);香槟、蒙太奇、芭蕾(法语外来词)。
5.自古以来,我国就和外国有商贸往来,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国就有了“丝绸之路”,实现了贸易出口。
7、中国在秦汉时期通过海路对外贸易,到唐宋最为鼎盛,将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运往欧洲,而欧洲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
第1课 可爱的地球

第1课可爱的地球教学目标:1.情感和态度: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2.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3.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准备地球仪若干只。
2.课前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知识,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和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知识。
3.准备有关地球的图片。
4.准备“海边看船”的实验材料。
5.关于地球的一段录象。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走近地球1.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出示太阳图片);在农历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出示月亮图片)。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地球,他又是什么形状的呢?2.学生简单交流。
3.教师小结:对,地球也是球体的。
4.(出示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图片)这张照片是科学家从卫星上拍摄下来的,你能说说从卫星上看,谁能做做小导游来介绍一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5.地球是球体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但人类认识到这一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出示有关录象。
6.时至今日,你知道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先说给同桌听一下。
7.学生自由交流,再大堂交流。
8.其实,我们虽然现在不能像宇航员叔叔们一样到太空去看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地球球体的,想不想试一下?9.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10.小结实验结果。
(二)活动二:认识地球仪1.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第一课 可爱的地球

第一课可爱的地球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第一课 可爱的地球

第一课可爱的地球第一课可爱的地球1.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进入太空。
2.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3.地球表面约70%为海洋,陆地不到30%,所以从太空看地球更像个水球。
4.因为地球是圆的,人的视线是水平的,所以站在海边看航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航船。
5.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流。
地球仪是一幅球状的世界地图。
6.地球上的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目前无人类定居。
7.地球上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东半球陆地面积大,西半球陆地面积小。
8.地球上的地表景观有:山脉、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戈壁、沙漠等。
9.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
珊瑚是是动物。
10.世界之最: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山峰——珠穆朗玛峰1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
12.“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
第二课从世界看中国13.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中国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林,东部有长白山,人们常用“白山黑水”称呼这片土地。
15.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常夏无冬,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
16.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1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
18.与我国陆地相连的国家:东有朝鲜,北有蒙古、俄罗斯,西北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还有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尼泊尔、不丹、印度,南有老挝、缅甸和越南。
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优秀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积累词语。
2.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快速地找到中心句。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情感目标: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了解地球面临的严峻形势,初步形成善待地球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难点:作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地球的可爱,带主观色彩,能理解作者的善意目的。
教学过程:一、预习1.自读文章,圈画段落标记,梳理疑难。
2.积累词语,摘摘抄抄。
二、检测预习情况,并导入课文1.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默写。
校对,理解并积累。
(注词语:爱之弥深满目凄凉窟窿窒息炽热笼罩掺和焚化埋怨邂逅寒暄妥善不容抹杀渺小同心协力)2.请同学粗浅地谈谈对地球的了解。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
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3.结合文章作者身份,激发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导入到本篇文章的学习。
这是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但飞出地球的宇航员他们是怎样看地球的呢?让我们听听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的介绍。
(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小学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 可爱的地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省级比赛获奖课件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省级比赛获奖课件
神奇的陆地与海洋
世界的海陆分布
• 陆地占:29 %
• 海洋占:71%
• 结论: •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
由以上两幅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面积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 且不论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 地面积。
• 为了扼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倡议全校小学生们参与到以下活 动中来:
• 1、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动员父母一 起去栽一棵树,并力争让它存活。
• 2、节约自然资源,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控制白色污染。 • 3、节电节水,夏季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度。 • 4、遵循垃圾分类规则,将垃圾分类放置。 • 5、积极参与爱鸟护鸟和保护野生动物活动。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
食物调查
• 主食类 • 海产品 • 蔬菜类 • 水果类 • 家禽类
海洋开发
•海洋开发指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 包括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海水 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钠及盐等 化学资源;深海锰结核的试采;海 底油气田的开发;利用潮汐等动力 资源发电等。
•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你看到的景 色?
保护我们人类的未来。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人类的家园吧。
美 洲
南极 洲
南极洲
七大洲面积表
1 亚洲 4400万平方千米
亚非北南美,
2 非洲 3000万平方千米 3 北美洲 2400万平方千米
南极欧大洋。
4 南美洲 1800万平方千米
你知道吗?
5 南极洲 1400万平方千米
第一课 可爱的地球

第一课可爱的地球.年月日,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进入太空。
.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地球表面约%为海洋,陆地不到%,所以从太空看地球更像个水球。
.因为地球是圆的,人的视线是水平的,所以站在海边看航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航船。
.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流。
地球仪是一幅球状的世界地图。
.地球上的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目前无人类定居。
.地球上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东半球陆地面积大,西半球陆地面积小。
.地球上的地表景观有:山脉、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戈壁、沙漠等。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
珊瑚是是动物。
.世界之最: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
.“地球日”是每年的月日。
第二课从世界看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面积约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林,东部有长白山,人们常用“白山黑水”称呼这片土地。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常夏无冬,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
.与我国陆地相连的国家:东有朝鲜,北有蒙古、俄罗斯,西北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还有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尼泊尔、不丹、印度,南有老挝、缅甸和越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可爱的地球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地球仪。
2.世界地图。
3.让学生调查,调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类与来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1.复习地球仪知识,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较。
通过读图,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东西半球图,指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图,区分陆地和海洋,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时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各小组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4.读“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加深对大洲大洋知识的理解。
(通过地图的判读,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对东西半球间,南北半球间陆地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得出: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学习——神奇的陆地与海洋1.先出示一组不同的地形图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
2.分小组讨论:(1)说说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说说我所知道的陆地动植物资源。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脉等。
)3.汇报: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4.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小结: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美文欣赏——可爱的地球(让孩子说一说我们居住的“家”:从不同角度夸夸我们生活的地球,提出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爱护地球行动,提一条倡议。
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地球形状特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理解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今后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2.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3.歌颂地球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吗?板书“麦哲伦”,导入新课。
2.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3.根据教材提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洲出发,经过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
4.讨论: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5.活动: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麦哲伦航海路线示意图,结合对所经过地区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进行情况介绍。
)二、探究学习——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1.交流环球航行的有关素材。
2.教师介绍:现代麦哲伦。
(英国28岁的女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打破世界记录驾帆船71天环游世界。
)3.生朗读书上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1.分小组,各自交流三节课的学习体会,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图画创作。
2.小组分角色朗读“地球,我的母亲”。
3.集体阅读“世界地球日”资料。
(教师介绍近几年地球日的主题。
)板书设计:1 可爱的地球一、从太空看地球二、神奇的陆地与海洋三、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教学反思:《可爱的地球》一课,着重介绍了地球特点以及与这些特点相关的社会常识,激发人们珍爱地球、善待生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在重点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字材料,选用恰当的图片、视频进行有效拓展。
比方课文在“从太空看地球”时应用了例举的方法,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精心设计环节,用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加上震撼的音乐,我希望能够借助形象来激发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使学生产生联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角度,让孩子认知地球已经不在是地球。
而是我们的妈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得到情感的熏陶,要保护可爱的地球、要保护我们的妈妈。
新课改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好课本,精心设计,让学生充满兴趣地探究、学习。
第二课从世界看中国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
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
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强调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
)(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
)(4)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
(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5)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总结(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
)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
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
3.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