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计50分)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A.变异和进化现象B.遗传和进化现象C.遗传和变异现象D.变异和遗传现象2.子女的性别主要决定于()A.母亲 B.父亲 C.父母双方 D.父母任何一方3.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性别及色盲基因的来源分别是()A.男、父亲 B.男、母亲 C.女、父亲 D.女、母亲4.人的卷舌(R)对不卷舌(r)为显性,某同学是卷舌,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RR或rr B.Rr或rr C.RR或Rr D.Rr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组成B.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C.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基因6.以下变异能遗传的是()A.美容手术后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B.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得艾滋病C.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D.因常年在室外工作,皮肤变黑7.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是通过()A.体细胞B.受精卵C.生殖细胞 D.胚胎8.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B.小红和小丽都是双眼皮C.小强长的高,小刚长的较瘦D.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9.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染色体数分别是()A.30对和30对B.60条和60条C.30条和30条D.60对和60对10.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后代()A.得遗传病几率增大 B.一定得遗传病C.成活率极低D.得传染病几率增大11.原始大气中不含有的物质与原始生命的摇篮分别是()A.氢气、原始陆地B.氧气、原始海洋C.硫化氢、原始陆地 D.二氧化碳、土壤12.能够产生新的生物类型,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的是()A.有利的变异B.不遗传的变异 C.不利的变异D.可遗传的变异13.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两种动物之间的过度类型,这两种动物是()A.古代爬行动物和鸟类B.鸟类和哺乳类C.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D.鱼类和两栖类14.能证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A.遗传 B.遗物 C.化石 D.生活痕迹15.化石之所以能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底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16.一对夫妇,他们均有酒窝且基因型均为Aa,则生出一个没有酒窝的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大?()A.B.C.D.17.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A.性滥交B.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C.与艾滋病人握手并交谈D.静脉注射毒品18.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的屏蔽作用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19.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B.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D.皮肤和消化、呼吸等管道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20.2009年春季发生在的”甲型H1N1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传染病()A.消化道传染病 B.体表传染病C.呼吸道传染病 D.血液传染病21.“乙肝”疫苗由乙肝病毒灭活制成.注射“乙肝”疫苗的目的是()A.注入抗体,控制传染源B.注入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免疫C.注入抗原,保护易感人群D.注入抗体,切断传播途径22.下列各项中,不是抗体特点的是()A.能直接吞噬病菌B.由淋巴细胞产生C.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D.能较长时间地存留在体内23.下列不属于人类遗传病的是()A.白化病B.色盲 C.先天性愚型病 D.艾滋病24.预防接种的创始人是()A.达尔文B.巴斯德C.弗莱明D.詹纳25.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A.非典型肺炎患者B.结核菌C.沙眼衣原体D.感冒病毒26.病毒是一类不同于细菌的生物,它与细菌的区别是()①能引起人或生物患病②没有细胞结构③还有遗传物质④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艾滋病的病原体是()A.AIDS B.SARS C.HIV D.BES28.下列生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A.蛔虫 B.蚊C.蝇D.鼠29.下列选项中,防治血吸虫病时针对性最强的措施是()A.讲究个人卫生 B.消灭钉螺 C.管理好粪便D.管理好水源30.下列情况发生后不能用胸外心脏挤压方法抢救的是()A.溺水 B.煤气中毒 C.触电 D.肋骨折断31.移植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该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的概念分析,被移植的器官属于()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D.疫苗32.我们常见许多药物标签上有“OTC”标志,这“OTC”表示是()A.处方药B.抗菌药C.非处方药 D.解热镇痛药33.当你的朋友或家人因病需要服药时,从安全用药的角度考虑,你应该提醒他们注意药品()①生产企业与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②是不是广告推荐的;③功能、用量;④不良反应、禁忌症等.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4.“世界无烟日”是()A.1月1日B.5月1日C.6月5日D.5月31日35.马克在运动会中伤到了前臂的静脉,在送去医院之前,校医为其用止血带止血.则止血带应该包扎在()A.在伤口上 B.在破裂血管的远心端C.在破裂血管的近心端D.以上三种都可以36.下列不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疾病是()A.足癣 B.肺结核C.流行感冒 D.细菌性痢疾37.下列各项中,能调节青少年情绪、保持愉快心情的是()A.激烈的竞争B.烦恼时对着沙袋猛打C.赌博 D.吸烟38.我国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③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④体现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9.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A.数量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物种多样性40.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人为活动加剧 B.物种灭绝速度加快C.对森林乱砍滥伐D.草地过度放牧41.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原始生物最可能是()A.动物 B.古猿 C.植物 D.单细胞生物42.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4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设立自然保护区B.建造植物园,动物园C.建立国家种资库D.以上都是44.下列生活常识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A.生吃鸡蛋营养好B.勤晒被褥可杀灭细菌C.母乳喂养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D.家庭食具煮沸消毒时,煮沸的时间应在5分钟以上45.下列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一项是()A.心情愉快 B.有良好的人际关系C.有自制力 D.妒忌46.下列不属于卷烟点燃后释放的有害物质的是()A.烟焦油B.尼古丁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47.人生过了中年,就容易患上慢性病,而这些疾病的预防之道,最好在青少年就注意.下列生活方式中,哪一项不是预防慢性病的方法()A.维持理想的体重B.适度运动C.熬夜 D.饮食均衡48.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A.大熊猫B.温带森林生态系统C.丹顶鹤D.藏羚羊49.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50.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下列哪一种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A.太阳能B.风能 C.核能 D.生物能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计50分)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A.变异和进化现象B.遗传和进化现象C.遗传和变异现象D.变异和遗传现象【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解答】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的是亲子代间的具有相同的性状,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是通过生殖细胞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而实现的.因此“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说明自然界普遍存在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2.子女的性别主要决定于()A.母亲 B.父亲 C.父母双方 D.父母任何一方【考点】人的性别遗传.【分析】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x.【解答】解: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 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故选:B【点评】生男生女决定于父亲的哪种精子与母亲的卵细胞相结合.3.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性别及色盲基因的来源分别是()A.男、父亲 B.男、母亲 C.女、父亲 D.女、母亲【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人的性别遗传.【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此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则色盲是隐性性状,控制色盲的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解答】解: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色觉正常基因用B表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则妻子的基因为X B X b,丈夫的基因为X B Y,其遗传图解如图:从遗传图解看出,患色盲孩子的性别是男性,色盲基因的来源是母亲.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4.人的卷舌(R)对不卷舌(r)为显性,某同学是卷舌,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RR或rr B.Rr或rr C.RR或Rr D.Rr【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解答】解:控制卷舌与不卷舌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三种情况:RR、Rr、rr,当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是RR,表现为卷舌;当这对基因组成是Rr时,由于r控制的不卷舌的性状在R的显性作用下不能表现出来,故性状表现为卷舌;当这对基因组成是rr时,表现为不卷舌.因此卷舌的某同学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组成B.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C.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基因【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故选项D错误.故选:D【点评】DNA是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基本单位.6.以下变异能遗传的是()A.美容手术后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B.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得艾滋病C.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D.因常年在室外工作,皮肤变黑【考点】生物的变异.【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BD、“美容手术后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得艾滋病”、“因常年在室外工作,皮肤变黑”,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都不能遗传;C、“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所以,变异能遗传的是“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7.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是通过()A.体细胞B.受精卵C.生殖细胞 D.胚胎【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分析】遗传物质即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解答】解: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就实现了遗传物质的传递,亲代的染色体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如图:故选:B【点评】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实现的.8.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B.小红和小丽都是双眼皮C.小强长的高,小刚长的较瘦D.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分析】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称为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解答】解:A、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不是同种生物的性状,不能称为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B、小红和小丽都是双眼皮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也不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C、小强长的高,小刚长的较瘦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人的高与矮、胖与瘦分别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D、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相对性状的概念以及相对性状的识别.9.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染色体数分别是()A.30对和30对B.60条和60条C.30条和30条D.60对和60对【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分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解答】解: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因此牛的体细胞中含有30对染色体,其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均为30条,不是15对.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不对.10.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后代()A.得遗传病几率增大 B.一定得遗传病C.成活率极低D.得传染病几率增大【考点】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分析】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几率增大,据此答题.【解答】解: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后代得遗传病几率增大.据统计,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在生物科学理论上的依据,明确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几率增大.11.原始大气中不含有的物质与原始生命的摇篮分别是()A.氢气、原始陆地B.氧气、原始海洋C.硫化氢、原始陆地 D.二氧化碳、土壤【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选:B【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化学起源学说,即可解答本题.此题的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2.能够产生新的生物类型,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的是()A.有利的变异B.不遗传的变异 C.不利的变异D.可遗传的变异【考点】生物的变异.【分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解答】解:地球上的环境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没有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不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地不断进化;可见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故选:D【点评】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13.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两种动物之间的过度类型,这两种动物是()A.古代爬行动物和鸟类B.鸟类和哺乳类C.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D.鱼类和两栖类【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解答】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14.能证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A.遗传 B.遗物 C.化石 D.生活痕迹【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这些证据(包括细胞研究)只是从某一方面证明了食物的进化.因此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证据.15.化石之所以能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底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解答】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B.【点评】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6.一对夫妇,他们均有酒窝且基因型均为Aa,则生出一个没有酒窝的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大?()。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一套】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一套】(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生物调查小组对如图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绵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肾蕨用孢子繁殖,孢子是生殖器官C.玉米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 D.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2、牛奶的保鲜可以选用()A.巴氏消毒法 B.脱水法C.烟熏法D.腌制法3、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错误的是()A.酵母菌制作泡菜B.用醋酸菌酿醋C.用乳酸菌制作酸奶D.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4、下列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A.水绵B.葫芦藓C.油菜D.肾蕨5、下图表示果实形成的简略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 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C.胚珠、受精卵、种子、胚 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6、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B.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的汤汁主要来自叶绿体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D.用热水烫菠菜,水变成绿色是因为细胞壁被破坏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8、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⑤9、下列哪项措施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是()A.引进更多外来物种B.制定更完善的法律C.建立濒危物种库D.建立自然保护区10、马铃薯既能用块茎繁殖,也能用种子繁殖。
这两种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结合B.变异类型多少C.能否保持母本优良性状D.繁殖速度快慢11、下列属于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的是()A.两侧对称B.背腹扁平C.体表有角质层D.有口无肛门12、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胰液B.胃液C.胆汁D.肠液13、如图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发现玉米和大豆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各不一样,但基本结构相同,它们都具有()A.种皮和胚B.种皮和胚乳C.胚和胚乳D.种皮和两片子叶2、以下是某企业员工中常见的生活方式,哪项有利于预防疾病A.抽烟酗酒B.熬夜加班C.沉湎网络D.按时作息3、下列生物不进行变态发育的是()A.蜜蜂B.家蚕C.家燕D.蝗虫4、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B.a、e中流的是动脉血C.体循环的起点为d D.肺循环的终点为b5、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完好的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B.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C.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因此都要通过鳃进行呼吸D.马铃薯通常采用带芽的块茎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出芽生殖6、“好种出好苗”,试用生物学分析“好种”的“好”主要是强调种子的下列哪种结构必须是完整的()A.胚B.胚乳C.种皮D.子叶7、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8、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A.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B.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C.固定空气中的氧气D.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9、下列动物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老马识途B.飞鸽传书C.孔雀开屏D.惊弓之鸟10、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A.肺泡壁薄B.肺泡数量多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以上三项都对11、连续发生的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表示。
毅豪同学归纳梳理的四个流程图中,有待改正的是()A.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B.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原尿→肾小管→尿液C.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D.红灯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一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12、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操作可能是()A.涂抹不均B.盖盖玻片不当C.染色不均D.放大倍数过大13、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14、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据图进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结构①②③④共同组成种子的胚B.乙图中的a和b是由甲图中的①发育成C.丙图中的结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D.丁图中的③将来可发育成乙图中的结构b15、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16、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脂肪B.蛋白质C.维生素D.糖类17、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如图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血流速度最慢 B.②是物质交换场所C.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③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成分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4、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A.能够生长和发育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D.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5、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A.肺泡壁薄B.肺泡数量多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以上三项都对6、鲫鱼的身体有许多特征表现出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鯽鱼游泳时,靠各种鳍产生向前的动力B.鯽鱼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其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C.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有利于在水中游动D.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7、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B.a、e中流的是动脉血C.体循环的起点为d D.肺循环的终点为b8、如果某性状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最可能在()A.常染色体上B.性染色体上C.X染色体上D.Y染色体上9、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A.日出日落B.潮涨潮退C.花开花谢D.春去秋来10、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时期B.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C.青蛙的个体发育起点是雌蛙体内成熟的卵细胞D.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11、牛奶的保鲜可以选用()A.巴氏消毒法 B.脱水法C.烟熏法D.腌制法12、“蝗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A.无生产者B.无分解者C.无能量流动动D.无物质循环13、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溶解叶绿素的是()A.B.C.D.14、题图为某夫妻体细胞中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B.夫妻双方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C.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1/4D.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基因型)有3种可能15、下列现象不属于同种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叫声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C.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16、下图示植物的叶释放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17、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18、广东名桔之一的砂糖桔,其果皮、果肉及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 )①保护组织;②输导组织;③分生组织;④营养组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检验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肺泡、支气管、气管B.气管、肺泡、支气管C.支气管、肺泡、气管D.气管、支气管、肺泡2、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3、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菌落是由各种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C.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4、“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A.分生组织B.输导组织C.营养组织D.保护组织5、下列病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佝偻病---缺铁B.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C.地方性甲状腺肿---幼年时生长激素过少D.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多6、大雨过后,山间小路上常常见到一些蚯蚓,这是蚯蚓()A.为了便于“饮水”B.为了便于呼吸C.为了便于取食D.喜欢生活在潮湿地面7、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是()A.蝙蝠B.蜘蛛C.鸟类D.昆虫8、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蜜蜂采蜜和猴子骑车B.蚂蚁做巢和牛耕田C.母鸡抱窝和青蛙冬眠D.蜘蛛织网和马拉车9、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 为卵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10、下列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小鸟喂金鱼 B.蚯蚓走“T”形迷宫 C.蜘蛛结网 D.大雁迁徙11、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C.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2、心脏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A.血液 B.动力 C.养料 D.场所13、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会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假设你是一名营养师,针对下列特定的人群,哪种饮食方案不合理()A.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盐B.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C.运动员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D.糖尿病患者排出了大量的糖类,要补充糖类含量高的食物2、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醉酒后走路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D.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4、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完好的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B.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C.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因此都要通过鳃进行呼吸D.马铃薯通常采用带芽的块茎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出芽生殖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A.嫁接B.分根C.扦插D.杂交6、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A.巩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虹膜7、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会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
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C.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D.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8、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A.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基因库 C.一种生物原材料 D.一种有益生物9、下列人类疾病与激素分泌无直接关系的是()A.甲亢B.脚气病C.糖尿病D.肢端肥大症1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的多样性C.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D.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11、细胞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12、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13、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C.校园里宽阔的运动场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14、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氧气 B.运输二氧化碳 C.运输养料D.运输废物15、如图表示某动物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B.过程b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C.过程c形成的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D.过程b、c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1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中分别描述了昆虫的哪种行为?()A.觅食行为、繁殖行为B.攻击行为、觅食行为C.防御行为、繁殖行为D.觅食行为、防御行为17、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有机物分解,储存能量B.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C.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D.有机物合成,释放能量18、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蜜蜂采蜜和猴子骑车B.蚂蚁做巢和牛耕田C.母鸡抱窝和青蛙冬眠D.蜘蛛织网和马拉车19、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20、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21、大雨过后,山间小路上常常见到一些蚯蚓,这是蚯蚓()A.为了便于“饮水”B.为了便于呼吸C.为了便于取食D.喜欢生活在潮湿地面22、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C.首领狒狒一般为雌性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23、下图示植物的叶释放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24、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维持生态平衡B.帮助植物传粉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25、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脂肪B.蛋白质C.维生素D.糖类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1、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繁殖后代。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试卷(完整)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试卷(完整)(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A.巩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虹膜2、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3、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椒草的叶长成新的植株B.玉米用种子繁殖后代C.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D.马铃薯的块茎长出新的植株4、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 为卵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5、生物的性状就是()A.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B.生物的生理特性C.生物先天的行为方式D.以上三项都正确6、常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有:()①高温②低温③干燥④保持湿润⑤暴露于空气中⑥隔绝空气A.①③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⑤7、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在起作用。
A.细胞质B.细胞膜C.液泡D.细胞壁8、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A.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基因库 C.一种生物原材料 D.一种有益生物9、马铃薯既能用块茎繁殖,也能用种子繁殖。
这两种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结合B.变异类型多少C.能否保持母本优良性状D.繁殖速度快慢10、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A.是否有口B.是否有肛门C.身体是否分节D.体表是否有黏液1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从化石可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12、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13、植物的根不断地向土壤的深层生长,是因为根尖的()活动的结果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分生区和伸长区14、下列现象不属于同种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叫声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C.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15、袁枚在《苔》中写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题(A4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题(A4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蟋蟀、蝗虫、蜻蜓等昆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这种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A.卵B.若虫C.蛹D.成虫2、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
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
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20条+X B.20条+Y C.20对+XX D.21条+X3、细胞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4、下列对生态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在生态系统中()A.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B.植物的数量总比草食动物多C.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D.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5、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A.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体表有无被覆羽毛C.是否恒温动物D.动物的运动方式6、与其它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后代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心脏四腔D.体表被毛7、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8、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9、下列有关生命演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B.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C.人类进化的过程为: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10、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11、如图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血流速度最慢 B.②是物质交换场所C.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③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12、下列对自然保护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是“天然基因库”B.是“天然实验室”C.是“活的自然博物馆”D.以上都是13、侧柏是园林绿化常用的树种,属于裸子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仪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70分)1、下列描述中,属于遗传现象的是()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②番茄有的早熟,有的晚熟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⑤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A ②③⑤B ③④C ①②⑤D ③④⑤2、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B 小红和小利都是双眼皮C 月季的红花和褐色种子D 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3、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B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C 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D 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4、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与遗传相关的结构单位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B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C 细胞核→基因→DNA→染色体D 基因→细胞核→DNA→染色体5、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紫花是显性,用B表示。
白花是隐性,用b表示。
则白花的基因组成应该是()A BB B BbC bbD b6、番茄果皮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
将纯种红番茄(基因型为HH)的花粉授到纯种黄番茄(基因型为hh)的柱头上,黄番茄的植株上结出的番茄果皮颜色和基因组成分别是()A 红番茄 HHB 黄番茄 hhC 红番茄 HhD 黄番茄 Hh7、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组成是()A 22对常染色体+XYB 22对常染色体+XY或22对常染色体+XXC 22对常染色体+XXD 23对常染色体8、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是女孩。
这对夫妇打算生育第二胎,第二胎仍然生女孩的概率是()A 50%B 0C 100%D 25%9、在某山区有一“傻子村”,村里的傻子特别多,而距离该村不远的另一个村子就没有这种现象。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生活水平低B 多是近亲结婚引起的C 教育水平落后D 该地区水土不养人10、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A 白化病、色盲、血友病B 侏儒症、呆小症、血友病C 糖尿病、色盲、伤寒D 白化病、血友病、感冒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条件都可引起生物发生变异B 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个体本身有利C 超级小鼠和彩色棉花的培育是利用转基因技术D 太空育种技术是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变异,故不能遗传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 根据推测,地球形成的时间和演变出原始生命的时间分别距今46亿年和36亿年C 原始大气不含氧D 埋藏在地层中可以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遗体和遗物13、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 现在的地球环境已经不具备产生原始生命的基本条件了B 根据原始地球环境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不需要氧气和营养C 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简单的无机物可以形成复杂的有机物D 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简单有机物的形成不是在原始海洋中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B 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营养方式不同C 位于生物进化树上最顶端的植物是被子植物D 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胎生、哺乳15、一个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
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三叶草、乌贼、珊瑚);丙地层(马、象牙、犀牛)。
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的排列应是()A 丙、甲、乙B 乙、甲、丙C 甲、乙、丙D 乙、丙、甲1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古代的鱼类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能很确切地说明下列哪一个进化的历程?()A 从水生到陆生B 从自养到异养C 从厌氧到需氧D 从无性到有性17、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A 金鱼内部的斗争B 自然选择C 人工选择D 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18、杀虫剂往往开始在开始使用时有效,后来逐渐失效。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异B 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C 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D 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19、下列关于长颈鹿进化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经过生存竞争和环境的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留了颈长的长颈鹿B 在缺乏青草时,由于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才进化成现在的长颈鹿C 长颈鹿的变异总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D 由于环境变化,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2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B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C 猩猩、大猩猩、猴子、黑猩猩都属于类人猿D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21、关于“免疫”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B 通过免疫,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人体内部生理活动的稳定C 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D 免疫反应对人体都是有益的22、移植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该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属于()A 病原体 B疫苗 C 抗原 D 抗体23、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C 艾滋病是遗传病,而不是传染病D 传染病在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传染性最强24、正在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A病原体B易感人群 C 传播途径 D 传染源25、医院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发生的角度分析,是为了A 使用方便B 保护易感人群C 切断传播途径D 控制传染源26、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吗啡可以促使精神兴奋,疲倦时可少量使用,不上瘾就行B 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C 吸烟可以使人打起精神,所以说吸烟对人体无害D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和同桌进餐传染27、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方式中,能被感染艾滋病的是()A 与艾滋病患者握手B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C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D 输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28、下列促进健康的基本原则中,不正确的是()①了解身体的结构和功能②睡眠好,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③早餐可吃可不吃④每日读书,不喜欢运动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⑥大多数时候感到心情愉快A ①②B ③④C ⑤⑥D ①⑤29、吸食、注射毒品的危害有()A 严重危害身体和精神健康,给人带来极大痛苦B 破坏家庭幸福,甚至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C 诱发其他刑事犯罪,害己害人,危害社会治安D 以上都对30、酒是柄双刃剑,少饮是健康之友,多饮是罪魁祸首。
关于酗酒,不正确的是()A 加重肝脏负担B 麻痹神经中枢C 使人兴奋,提高智力D 诱发心血管疾病31、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A 12月1日B 5月31日C 6月26日D 6月5日32、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其中家用洗涤剂是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磷酸钠),对于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磷是植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 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C 含磷的污水排到水中,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D 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33、建立东北虎防御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A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B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D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34、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下列哪一种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生物能D 核能35、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
以下哪种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A 同学、朋友间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B 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以减少“白色污染”C 某些书店悬挂宣传标语,引导读者使用环保书袋D 某些同学将废旧电池随地乱扔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计30分)36、(6分)人的卷舌和非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些家庭的卷舌和非卷舌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1)人的舌头能否卷曲的性状表现由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推测,卷舌和非卷舌性状中,______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第____组的调查结果。
(2)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第2组某个家庭中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父亲_______;母亲_____。
若这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个孩子是非卷舌,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卷舌的可能性是_______。
(3)在第3组家庭中,父亲为非卷舌,孩子中有卷舌,这种亲子代之间的差异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37、(6分)下面的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同图______所示,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接种的疫苗叫作__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38、(6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资料一:疟原虫种类繁多,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为疟原虫属,通称为疟原虫。
本属生物中有四种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
资料二:疟原虫主要有蚊和人两类寄主,携带疟原虫的按蚊通过叮咬人而传播,引起疟疾寒热。
疟疾流行广泛,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资料三:有一种叫作奎宁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疟疾,但其对于疟疾的治疗作用仅仅是抑制,不能彻底治愈。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疟原虫对于奎宁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奎宁就越来越不起作用了。
资料四: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又叫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传统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