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导学案3

合集下载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3、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教学难点】热力环流【教学方式】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热源:(1)________是大气最重要(根本)的能量来源;(2)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过程:(1)写出下列代号代表的含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大气吸收,d._____________(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过程一:太阳暖大地,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______,即图中的______。

过程二:大地暖大气,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________传递热量,使大气________,即图中的________。

过程三:大气还大地,大气以________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______作用,即图中的______(3)大气的作用: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课堂反馈:1、下图相同纬度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2017年学测真题)图5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表1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

读图表回答2~3题。

2.与广州相比,拉萨 ( )A.①较大B.②较大C.③较大D.④较大3.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2016年学测真题)4.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 ) (2015年学测真题)5.近地面大气能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

( ) (学测模拟)图3为某地10月4日—15日气温变化,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最可能为降水天气的日期是 ( )A .4—5日B .6—8日C .12—13日D .14—15日7.据图4判断,14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 )A .白天①强,夜晚④弱B .白天②强,夜晚③弱C .白天②弱,夜晚③弱D .白天②强,夜晚④弱气温℃图3 图4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差异。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__(导学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__(导学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姓名:班级:高考考点:1.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根本原因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教材P28 1~4自然段,完善下列知识点)能量来源:(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部分到达,基本过程:并被地面和。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

最后结果:是近地面大要直接的热源。

作用:大气的受热状况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读辐射转换图,完成下列要求:(1)标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2)标出吸收作用、反射和散射作用3、你知道吗?(反射、折射、散射、大气逆辐射对应下填)雨后彩虹,是由于大气中小水滴的()作用而成的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主要是因为大气的()作用(交通等警示信号多选用波长较长的红灯或红色标志;旭日、夕阳、朝霞、晚霞呈桔红色;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是明亮的)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天上的白云)夏季多云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高是由于大气的()(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秋末冬初用烟幕保护田地中的农作物)(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结合教材P29 1自然段,P30 1~2自然段,完善下列知识点)大气上界作用:(1)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2)各种天气的变化大气运动能量来源: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概念: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1、规律小结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同一垂直面,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同一垂直面,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凸起为高压,凹下为低压技巧点拨:一知气温高低(近地面)二判气流升降(垂直)三推气压高低(垂直)四定气流流向(水平)3、给下列各热力环流加上适当的箭头(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与等压线的关系(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下面四图比例尺相同,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2)下面四图中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归纳:等压线图上如何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气的水平运动:(1)读课文,理解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绘制南半球这两中力作用下的风(2)读课文,理解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檫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指出左下图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

第二章大气环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图可知,大气的受热和保温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①“”→④“”→③“【练习1】读“大气对地面的EA热压FGB冷压C冷压丙丁气压从高到低,气温从高到低(2 ) 山谷风:白天山坡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气压,暖空气沿着山坡上升,形成山风。

夜晚,山坡空气稀薄,辐射弱,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气沿着山坡下滑,形成谷风。

故白天山风,夜晚谷风。

于等压线,并由 气压区指向 气压区,是形成风的力,其方向是与风向 ,可 风速。

力,其特征只改变 ,不改变 。

是始终与风向 ,北半球在风的风向在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在风的 侧,使风向向 偏。

于等压线,由 气压区指向 气压区。

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 。

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 ,(风 等压线)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图一F风向B(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甲点气压低于乙点B.丁点气压低于甲点C.丙点气压高于丁点D.丙点气压低于乙点(2)如果此图代表地球表面的话(假设地球不自转),则丁点相当于3、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第5题4、(2009·广东文基,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5、(2008·北京文综,3改编) 下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doc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doc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导教学设计学编写人:车子文、徐仰理审察人:鞠玉明审批人:【使用说明】1、先认真阅读课本,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录,认真填写预习部分的内容并记忆。

2、经过小组合作部分,互相商议,答疑解惑,进一步深入所学知识。

3、五分钟完成【训练应用】题目。

[ 学习目标 ]案装订1、理解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讲解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3、讲解三个力作用下风的形成细风向变化[ 导学大纲 ]问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本源。

1、太阳暖大地: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而削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取拥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可强烈吸取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CO2、和尘埃,主要吸取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吸取较少)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取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达给大气。

线思虑: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3、大气返大地:大气吸取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拥有作用.完成课本29 页活动题目思想拓展:1、夏季白天多云时,气温不太会高;冬季夜晚多云时,气温不会很低。

为什么?2、青藏高原太阳辐射特别强,而气温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低?补充:大气的热力作用问题二热力环流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取、反射、散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1、大气运动的能量本源于,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源因是。

2、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的形式。

3、形成过程垂直方向上:地面,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形成,上空空气聚积起来,密度增大,形成;地面,近地面空气就会冷却缩短下沉,近地面空气聚集起来,密度增大,形成,上空空气流出,密度减小,形成。

水平方向上: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导学案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导学案

课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2、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3、掌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方法能力目标: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学习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知识连接: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特点:有选择性O3:选择吸收紫外线CO2和H2O:吸收红外线2、反射作用:特点:无选择性(1)反射主体: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

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明显。

(2)规律: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显。

3、散射作用:特点:有选择性二、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据P=F/S=G/S=mg/S=ρvg/S,得出气压与空气分子的密度有关系。

同一水平面上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

同时,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教材P281~4自然段,完善下列知识点)1.能量来源:2.基本过程:(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部分到达,并被地面和。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

3.结论: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

(合作探究)1、大气受热过程2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3阴天比晴天温差小的原因?4.为什么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而气温低?知识拓展:影响大气受热的因素?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大气的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由造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能量来源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3.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①__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大气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大部分到达地面。

3.大气保温作用⎩⎪⎨⎪⎧地面增温:地面吸收④ 而增温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吸收⑤ 而增温大气保温效应:⑥ 将大部分热量返还地面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由于⑧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形成: (1)受热―→气流⑨________―→近地面气压⑩____―→高空气压⑪____。

(2)冷却―→气流⑫________―→近地面气压⑬____―→高空气压⑭____。

(3)水平运动:⑮________的地方流向⑯________的地方。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地面⑰____________不均,导致空气 ⑱________和⑲________运动,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⑳________差异,产生了 ○21__________力,从而引起空气的○22________运动,形成○23____。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24________原因,方向○25________等压线,由○26____压区指向○27____压区。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28________,北半球向○29____偏,南半球向○30____偏,赤道上不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31________,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向(1)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有摩擦)作用―→风向○32________等压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推进(新知识传授)师: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是从哪儿获得的?生:太阳。

师: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了太阳光热的重要性,而且太阳辐射能也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投影)教材30页图2.1——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够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

师:很好。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同时地面向外释放能量。

(板书)太阳暖地面(学生读书)教材30页页脚处的说明师:根据教材30页页脚处的说明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 K,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同样,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也属于长波辐射。

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收了呢?生:大气层。

师:正确。

近地面大气中的CO2和H2O,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吸收率75%~95%,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贮存能量。

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请问大气这种受热的过程有什么意义呢?生:大气受热的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运动状态。

师: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谁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生:地面。

(板书)地面暖大气(活动)教材P31活动1(投影图片)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大家一起做一个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知识,实现由地面辐射到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知识迁移)生: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案导学案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案导学案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08)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判读自主学习过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促使大气由流向的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这个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并指向,这个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速就,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速就。

2、风向与受力的关系:受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并指向。

受两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这种风主要分布在。

受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这种风主要分布在(一力垂直、二力平行、三力斜交)(合作探究)画出受一种力,两种力,三种力影响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一种力两种力三种力四.热力环流与等压面1.读课本图2.3,图中等压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等压面的形状与气压高低有什么关系吗?2.归纳提升:(齐读识记)在热力环流中:①高压与低压都是指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较而言。

②近地面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

③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正好相反。

④大气的垂直运动:近地面冷——气流下沉——气压高近地面热——气流上升——气压低⑤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⑥等压面凸向高空,表明该地的气压高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它地区;等压面凹向低空,表明该地的气压低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其它地区。

⑦凡气压低的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多产生阴雨天气;凡气压高的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多产生晴朗天气。

(合作探究)完成课本32页活动题【课外链接】1.判断风向(1)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E处虚线箭头);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如F处虚线箭头)。

(2)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偏转角度为30°~45°。

2.判读风力大小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风力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导学案3
编写人: 蔡安运审核:高一地理组编制时间
班级编号: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会绘图并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2.会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
绘图并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学法指导】
1.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反思”处。

2.用准确科学的学科语言独立、认真完成问题导学部分
【知识链接】
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包裹着,空气分子会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物体产生压力,称为大气压强气压高低与空气密度有关。

如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降低;收缩下沉—流入—气压降低。

【基础梳理】
一.热力环流
请阅读课本P29-30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1中绘出热力环流示意图(A级)
(2)在画好的热力环流图上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两条等压面(B级)。

高空
地面
热冷热
(图1)
(3)简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B级)。

结合所学热力环流过程完成下列问题:(B 级)
城市风(又叫城市热岛环流):
(1)形成原因:城市中由于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产
生大量的废热,所以城区温度比周围郊区的温度高,形
成“城市热岛”。

请画出城市热岛环流图
(2)在城市布局中的应用:工业区和卫星城布局在
_______________之外,并且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布局
_______________,以净化空气。

山谷风:白天,山坡的坡面上比山谷中热得快,同样夜晚降温也快,画出山坡和山谷中白天和黑夜的热力环流。

总结:白天吹_____风,夜晚吹______风(填山风、谷风)
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容量不同,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

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任务。

(1)在下图中分别画出白天与夜晚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A 级)
(2)在图中画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等压线。

(B 级)
(3)分析海陆风对滨海还地区的气温的影响?(B 级)
【归纳小结】
热力环流过程
太阳辐射
读右图4,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b>c>d>a
B.气压:a>c>b>d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
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温、减湿
3.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①为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4.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据此回答6~7题。

6.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7.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下图为某城市(300N
,1200E)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

据此回答8-9 题。

8.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
.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C.热力环流D.反气旋
9.影响该环流强弱变化的主要因素
A.气温差异
B.植被状况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a b
c d
图4
10.a 、b 、c 、d 四地中,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
A .a
B .b
C .c
D .d
11.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回答1—2题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造成该地进地面风向日夜变化的主要原因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状况
D.人
为原因
13.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
面问题。

(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4)A 、B 两处受热的是____________,空气作
_______运动(上升或下沉),冷却的是_____,空气作
__________运动(上升或下沉)。

(5)A 、B 两地中易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1.你的收获:
2.你的努力方向:
20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