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奎财政学课件(1)
2024年《财政学》第01章课件

2024年《财政学》第01章课件一、教学内容1. 财政学基本概念2. 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二、教学目标1. 掌握财政学基本概念,理解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2. 了解财政的职能和任务,认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3. 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为实际经济运行提供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分类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财政学基本概念、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财政的职能和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引发学生对财政学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财政学基本概念、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1)介绍财政的四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社会公平。
(2)分析财政任务: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1)讲解财政政策的概念。
(2)分析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5.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近年来实施的财政政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财政学基本概念2. 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学基本概念。
(2)分析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3)论述财政的四大职能及其任务。
(4)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
2. 答案:(1)财政学基本概念:研究政府收支活动、财政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目标,私人财政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目标。
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
(3)财政的四大职能及其任务: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经济稳定(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财政学》第01章课件

《财政学》第01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01章,具体内容包括: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与特征、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税收的原则与功能、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税收征收管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特征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掌握税收的原则、功能以及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的相关知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税收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税收的原则与功能、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
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与税收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对税收话题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2)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3)税收的原则与功能;(4)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问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用大号字体书写,清晰明了;2. 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突出重点;3. 例题与解答: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书写,方便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2)分析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3)谈谈你对税收原则与功能的理解;(4)结合实际,说明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的关系。
2. 答案:(1)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筹集财政收入,依法对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的财产性收入。
种类与特征: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特征。
(2)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基、税收征收管理等。
(3)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透明原则。
财政学课件完整版

财政学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财政与财政学:介绍财政的定义、职能,财政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2. 财政收入:解析税收、非税收入的形式、特点及影响因素。
3. 财政支出:阐述政府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分类、特点及效应。
4.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的类型、目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
5. 财政政策的效应:探讨财政政策对经济总量、结构、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财政学的基本框架。
2. 培养学生分析财政现象、判断财政政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财政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的类型、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2. 教学重点:税收、非税收入的形式、特点及影响因素;财政政策的类型、目标、工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我国当前的财政形势,引发学生对财政学的兴趣。
2. 教材讲解: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讲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政策。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财政现象,阐述财政政策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财政政策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财政与财政学:定义、职能、研究方法。
2. 财政收入:税收、非税收入、影响因素。
3. 财政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特点。
4. 财政政策:类型、目标、工具、传导机制。
5. 财政政策的效应:经济总量、结构、分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财政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2)请列举我国主要的税收形式及其特点。
(3)请分析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4)请阐述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2. 答案:(1)财政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入、支出、政策等方面的学科。
财政学课件第一章

三. Government at a Glance 政府一览
❖
❖ 可以从法律框架、政府规模、支出构成和 收 入构成四个方面一览美国政府的财政经济活 动。
1. 法律框架 The Legal Framework
❖Federal government 联邦政府 Federal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Article 1, Section 8 ❖Article 1, Section 9 ❖16th Amendment ❖5th Amendment
交流均欢迎。我接受大家合理的建议。
CHAPTER 1 INTRODUCTION
Public Finance is nothing else than a sophisticated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te. There is no better
The State constitutions
❖ Local governments 地方政府
Derive power to tax and spend from the States 从法律角度看,地方政府征税和开支权力是由州 政府赋予
Fiscal independe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2008年 《公共经济学》 杨志勇 张馨 编著 清华大学出
版社 《公共部门经济学》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经济学》 [英]C·V·布朗和P·M·杰克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经济学》 [加]罗宾·鲍德威和[美]大卫·
威迪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成奎财政学课件 (2)

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1)卡塞尔在《1914年后的货币和外汇》(1922)书中提出“购 买力平价理论”:两国货币汇率等于“两种通货的购买力 之商”
(2)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研究汇率浮动问题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郎咸平表示,他和他的学生经过3个月的研究发现,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 菱、亚星客车以及ST襄轴等四家公司,号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只投入3亿多 元。期间顾雏军通过“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 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手法成功将巨额国家资产纳入囊中。
●郎咸平称,顾雏军的运作手段往往是通过介入被收购公司管理层后,大幅提高企 业运营费用,提高公司亏损幅度进而压低收购价格来实现的。
●假定各国技术水平不变、生产要素密度一样,各国同种商品价格不 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以及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状况导致商品 需求不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3)二战后俄林提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生产要素不断地从价格较低的国家流向价格较高的国家,最终
会出现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生产要素的流动形式有:直接生产要素的流动、商品流动
先知塞缪尔的告诫
●公元前1030年,犹太部落长期以来一直在没有中央政府的状态下生活。人们要求 先知塞缪尔“像所有的国家一样,给我们一个能统治我们的君主吧”。
●塞缪尔描述了在君主统治下的生活情况,试图以此打消犹太人的念头:在国王统 治你们的时候,事态就会这样: 他会夺走你们的儿子,安排在他的身边,做他战车的马车夫,跑在战车的前 面…… 他会夺走你们的女儿,替他喷香水、做厨娘、烤面包。 他会夺走你们的土地、甚至你们的最好的园地,去赏赐给他的仆人…… 他会强征你们十分之一的羊群;你们将沦为他的奴仆。
财政学ppt课件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手段
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支出、税收、政府投资、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的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要点一
财政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 膨胀、调节收入分配等。
要点二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方法、案例分析等。
行为税
对特定行为进行征收。
公债收入
内债
向国内金融机构和公众发行的债券。
外债
向国外金融机构和公众发行的债券。
其他收入
事业收入
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捐赠收入
社会各界捐赠的收入。
03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类型
购买性支出
01
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
研支出等。
预算审批的标准
介绍预算审批的基本标准,如合规性、合理 性、完整性等。
预算审批中的问题
分析预算审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预算过 高、预算不足等。
预算审批的意义
阐述预算审批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的执行
预算执行的计划
介绍企业在预算执行前需要制定和执行的计划。
预算执行的控制
阐述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控制措施。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评估其经济 效益。
社会效益分析
分析财政支出对社会福利和公平的影响,评估其社会 效益。
可持续性效益分析
分析财政支出的长期影响和可持续性,评估其可持续 性效益。
04
预算管理
预算的编制
财政学完整(新)ppt课件

典型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与表现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偿债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表现 为债务违约、财政困难等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控制举债规模、提高偿债能力、加强监管等措施,化解风险则 需要通过债务重组、财政救助等方式进行。
案例分析
以某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为例,分析债务风险的成因、表现及应对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CHAPTER 05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目标和工具选择
财政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工具
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工具选择原则
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灵活选择,注重政策效 应和可持续性
财政学完整(新)ppt课 件
目录
• 财政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 • 财政收入理论与实践 • 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财政合作与交流
CHAPTER 01
财政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财政学定义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而筹集、使用和管理 资金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 经济关系的学科。
税收的本质与功能
揭示税收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必 然性和合理性,阐述税收在调节经济 、维护社会产税、 行为税等税种的特点及作用,分析税 制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税收原则
探讨税收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公平、效 率、财政充足等原则,分析各原则之 间的权衡与取舍。
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范围
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 社会职能。在经济职能方面,政府需 要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增长和保 障社会公平。
财政学完整PPT教学课件

2024/1/25
财政政策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 公平和经济发展。
25
财政与社会保障
2024/1/25
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提供社会保障资金,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 运行。
社会保障制度对财政的影响
化。
14
2024/1/25
04
财政管理
15
预算管理
1
预算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详细解释预算的定义,包括其分类(如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等)以及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3
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深入探讨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公平性、透明性、可 预测性等原则,并介绍从预算准备到预算审批的 完整流程。
预算执行与调整
21
财政政策类型与效应
2024/1/25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即可直接产生调控 效果,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 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如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减税或增税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财政与社会保障的互动关系
财政与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的重要保障。
26
THANKS
2024/1/25
27
无法开始。
04
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 是指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 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 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 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