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种 繁 多 , 且我 国用药 历 史 悠久 , 名演 变 过程 复 杂 。 因此 , 而 药 同名 异物 、 同物 异 名等 品种 混淆 现 象 较为 普 遍 。不 同 品种 的 药物 之 间相 互替 用 和 乱用 ;且 同一 药材 多 来 源较 为 普遍 。 造 成 中药 的滥 用 、 用 , 然会 增 加 不 良反应 发 生 的可 能性 。 混 必 如 :福 建 、广西 等 地 习 用 爵床 科 马蓝 的叶 作大 青 叶 ; 江 西、 湖南 等 地 习用 马鞭 草科 路 边 青 的 叶作 大青 叶 ; 河北 、 山西 等地 习用 蓼科 蓼 蓝 的叶 作 大青 叶 : 苏 、 徽 等 地 习 用 十字 江 安 花科 菘蓝 的叶作 大青 叶嗍 又如 : 黛是 爵床科 的马 蓝 、 。 青 蓼科 的蓼 蓝 、 字花 科 菘蓝 的叶或 茎 叶加 工 制成 的干 燥 粉末[ 药 十 5 1 。 物来 源不 同 , 含 成分 及药 效 有别 。 以 , 用 多来 源 的 中药 所 所 使
11药 物 自身 因 素 .
近年 来 . 随着 中药 及其 制 剂 的 广泛 应 用 以及 人们 对 不 良
反 应 的 重 视 . 药 不 良 反 应 报 道 逐 年 增 多 , 直 接 关 系 着 中 中 这
药 安全 性 的评 价 。 中药 是否 安全 对 中 医药 的生 存 和发展 事 关 重 大 。 已经披 露 的药 品不 良反应 报告 显示 : 生素 、 热 镇 据 抗 解 痛药、 中药 已成 为 引 发 药物 不 良反 应 的“ 大 祸 首 ”1 三 _。而 由 ]
疗 作用 和 毒性 作用 的 一致 性_ 所 以 , 何 药物 都 可 以引起 不 3 1 。 任 良反应 。 只是 程 度和 出 现 的几 率不 同。有 不 良反应 的 中药 并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DD S最 小 的 品 种是 头孢 哌 酮 ( . 个 ) 耐 药率 最 低 的 是 头 孢 哌 酮 D 99万 ,
里, 凡有生命 的物质都有 限度 、 天敌, 有 生生相依 , 物物相克 , 人为 破
坏生态平衡 , 过度使用科研成果 , 会造成细 菌耐 药不断产生和变异 。 文 中所 提 的城 市是 一个市 区人 口 8 O多 万的 中等城 市 ,从 年度 总 DD D S和单 品种 D S可以看 出,目前 医疗机构对 T C的使用处 于 DD G 较高水 平, 有使用泛滥的迹象。 G杆菌对 T C的耐药率在 4 %以上 , G 0 耐药率不断上 升 , 表明 G杆 菌耐药情况不容忽 视 , 若不采 取有效措 施预防 , 临床治疗严重感染疾病将面临无药 可用的境地 。提请 医疗 界的科 技人士珍惜高效低毒的头孢菌素 , 它长时间为人类健康做 让
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 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 、 无尿 、 血尿 、 白尿 、 蛋 血尿素氮及肌 酐增高 , 甚至发生急性 肾衰竭 而致死亡 。因此 , 中药毒
副作用及不 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 的毒性 , 在于用药不 当所 造 也
成 的 损 害 , 以说 凡 是 药 品 , 会 有 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可 能 性 。 可 就
木通之分 , 通科植物 木通无毒 , 木 而马兜铃科 植物关木 通可引起 急 慢性肾衰竭。 肾小管功能障碍等 , 药动学研究提示关 木通含有马兜铃
酸, 他会在体 内聚集引起马兜铃酸 肾病 , 以损害 肾小 管为主 , 临床 其 特征包括患 者早 起有严重 贫血 , 度蛋 白尿 和管型尿 , 数患者 血 轻 半 压正常 , 但肾活组织检查发现肾皮质从深层到浅层 的间质发生广泛 纤维化 , 萎缩的肾小管和肾小球逐渐增加 , 犹如广 防己和粉防 己, 前 者含有马兜铃酸而引起毒副作用 ,五加皮与香加皮 都能祛风湿 , 但

谈中药的毒副作用

谈中药的毒副作用

经 损伤 早期 手 术解 剖 关系 清楚 。术 中 既可 做骨 折 固定 。 同时 又 可 探 查桡 神 经 损 伤程 度 , 除 粘 连 和压 迫 , 对 损 伤 严重 解 并 的桡神 经 做 I期修 复 。避 免神 经 变性 和纤 维化 , 早 1 复 为 3康
修 复神 经 的损 伤 , 如果 神 经损 伤 严 重 、 离 太远 、 间有 异 但 断 中 物 和 营养 血运 等 原 因常导 致 神经 断端 间形 成瘢 痕 组织 、 经 神 瘤 等翻, 神经 损 伤近 期无 法 修复 。 使 远期 因周 围组织 粘 连或 压 迫 , 会 出现 神 经功 能障 碍 。 也
个 问题 更 加引 起 了我们 的关注 。 因此 认 为 中药 是 纯天 然 的 , 没 有任 何毒 副 作用 的说 法 显然 和 事实 是 有 出入 的 。据 《 中药 有 副作 用 吗? 》L 文 记 载 , f 目前 有 1 0 28 0多种 中药 , 正发 真 生 不 良反 应 的 也就 只有 1 0多种 . 到 千 分 之 一 , 2 不 严重 不 良 反 应 不 超过 5 0种 。 由此 我们 也 可 以看 出 大多 数 中药 是 安全 有效 的。 相对 于 西药 的 副作 用来 说 , 中药 的毒 副作 用少 得 多 。 现将 引发 中药 副作 用 的原 因 及提 高用 药 安 全 的 措 施 分 析总
12中 药 的 炮 制 .
有些 药材 未 经炮 制 或炮 制 不 当 。 经过炮 制 后 的法半 夏 如
乌 头碱 , 剂量 使 用 具 有 治 疗作 用 , 量 过 大 或 使 用不 当就 小 剂
没有 什 么毒 性 , 生半 夏却 是有 毒 的 。 但 中药煎 煮 不 当 , 般认 一
经 远 端 出现 华 勒 氏变 性 , 同时 施 万 细胞 开 始 增 大 , 而 不 断 从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2-12-03T17:12:09.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魏立平[导读] 许多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

魏立平 (双辽市中医院吉林双辽 136400)【摘要】许多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中药和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服用时必须谨慎,切勿盲目服用。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1 前言目前有许多人都认为,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加之市场经济大潮把几千年的古老中医药也推进了医药市场,中药广告也不甘寂寞,引人注目的广告词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和宣传的误导下,让很多患者或是健康人都在乱服中药,这不禁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的身体损害,下面笔者就自己对中药的副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临床参考。

2 中药毒副作用分析中药几千年来的发展,来自“药毒同源”、“药食同源”、“药者毒也”的基本概念。

“一草一木一石,知之而善用者为药,不知之而滥用者为毒。

”下面就常用的几种常用的中成药为例加以说明。

2.1牛黄解毒丸: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中成药。

2.2金匮肾气丸: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是有些患者服用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2.3藿香正气水:常用于中暑头痛、发烧、吐泻、腹胀等症。

有人因受风寒,胃部发生阵发性疼痛,且恶心呕吐,便自服藿香正气水一瓶,结果20分钟后,出现红色风疹块,瘙痒异常,尤以颈部为甚,直至呕吐后上述症状才消退。

2.4、八珍益母丸、香连丸:有人服用香连丸后浑身无力、心绪烦躁、小便短涩、脐周隐痛,继而出现环形红斑;也有人在服用八珍益母丸后,在口唇、颈部、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疹及水疱,且痒痛异常,均为过敏反应。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经验 交麓 中国民间疗法
CH NA 5 NATUR P O ATHY
浅 谈 中药 不 良反应 发 生 的原 因及 对 策
王 毓 如
( 山西 省 大 同市 中心 血 站 , 3 0 8 0 70 )
药 品不 良反应 ( R) AD 主要 是 指质 量检 验 合格 的 药 品 , 正常用量情 况下 , 在 出现 的与 用药 目的 无关 的有 害
不 少 中 药 的 基 源 品 种 往 往 有 数 种 之 多 。 基 源 品 种 不 其 同 , 所 含 化 学 成 分 、 物 活 性 及 毒 性 也 有 所 差 异 。 同 则 生 时 , 药还存在地 区性 的习惯用 药不 同 、 名异 物 、 中 同 同物 异 名 等 问 题 。此 外 , 药 因 产 地 不 同 , 生 长 环 境 、 中 其 自然 条 件 也 会 影 响 药 材 的质 量 。 即 使 同一 地 区 所 产 的 药 材 , 因 生 长 年 限 及 采 集 的 时 间 与 季 节 不 同 , 活 性 物 质 的含 其
多则 几十 味 , 其影 响质量 的因 素很 难控 制 , 难保 证 不 很
同 厂 家 的 同 一 药 品 的 质 量 相 同 。即 使 同 一 厂 家 、 同 批 不
变 而 引起 不 良 反 应 。
当、 合理应用 。 不
1 药 物方面 的原因 : 中药 品种 混乱 或 以假 乱 真 : . ① 中药 的 不 良反 应 追 究 其 原 因 一 般 多 与 其 所 含 成 分 密 切
相关 。 由于历 史原 因 , 中药 品种 的混 乱 现象 较 为 普遍 ,
反 应 。本 文 就 中药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的 原 因 及 对 策 做 如 下 浅述 . 供同道参考 。 仅 中药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的 原 因 引起 中 药 不 良反 应 的 原 因 主 要 有 三 方 面 : 是 药 物 一 方 面 ; 是 机 体 方 面 ; 是 给 药 行 为 。但 是 与 西 药 比较 , 二 三 中 药 因有 其 自 身 特 点 , 生 不 良 反 应积性 中毒 、 生理 依 赖 性 等 不 良反应 。③ 辨证 失 当,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作者:李艳芳景晶张威谭子方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2期【摘要】人类在早期的觅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有毒物质,因而毒性也成为人们较早认识的又一种性能。

如何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消除或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趋利避害,在充分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下,减少中药对人体的伤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是每一位中医药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合理用药;1 有毒中药的概念有毒中药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

《神农本草经.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栗,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1]”。

这里的“毒药”指的是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有毒中药”。

《神农本草经》中进一步提出了“有毒中药”用药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应当采取炮制法制约其毒性。

现代医学认为,毒性作用是药物固有的,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可表现为危害性反应,主要包括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特异质反应、变态反应、毒性反应六大部分。

在一般情况下,药物毒性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以避免,除药物本身具备毒性作用外,毒性主要与药物的用量、时程及用药对象的个体特质密切相关。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规定剂量范围内,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主要包括副反应、停药反应与后遗效应。

显然,药物的毒性作用与副作用不同。

现代《普通毒理学导论》明确指出:“药物的任何作用对健康和非适应症的人都是具有毒副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具有毒物的性质”。

只有树立了这种观点,才能纠正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无毒性”的错误观念,而且十分必要[2]。

2 中药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品种因素我国地大物博,药物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易导致品种复杂混乱,引起中毒。

如木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之分。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

谓之毒 。 ”
毒药。 ”
岳全 书》 也有 “ 是凡可辟邪安正 者,均可称为
1 . 2毒是 指药 物 的 偏 性 秦 汉 时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由 于 阴 阳五 行 学 说 对 医 药 领 域 的渗 透 ,提 出
2 对 中药毒 性 的认 识
21药与 “ . 毒”是 对立统一 的 ,毒药既有 对人体不利 的
肉果菜 ,食养尽之 ,无使 过之 ,伤其正也” (素问》 。是说 《 ) 针对病体虚实 、疾病深浅来适 当选择 药物和确定剂 量 ;有毒 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 当效果后 ,就要停用 ,毒 性越大 的
相对的 ,也是密切相关 的 ,在一定条件下 ,二者可 以相互转
化。有些认为无毒 的药 物如人参在 冲农本草经》 中列为滋
的广义之说 。而仅指毒 副作 用的药毒则属狭义之毒 , 目前 人 们所说的毒性 就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 。
11毒就是药 . 早 在周代 ,毒 与药不分 ,混称毒药 。如
宰》 “ : 医师掌 医之政 令 ,聚毒药 以供 医事。 《 ” 内经》 也有
“ 当今之世 ,必齐毒药 ”之说。直至明代仍有一些 医家谓毒 即 药。如汪机说 : “ ,谓草木虫 鱼禽兽之类 ,以能攻 病 ,皆 药
药物越不能久 服。如砒石 、升药 、轻粉等 为大毒 ,瓜蒂 、朱
砂 、附子为常 毒 ,桃仁 ,鸦胆子 、吴茱萸 等为有小毒 。这里
所说的 “ 大毒 ” “ 、 小毒” “ 、 常毒” “ 、 无毒”均指药物的偏 胜之性 。所 以,明・ 张景岳在 ( 岳全书 ・ 经》 里对 中药毒 憬 类
说法古代 以来就有 ,并且对中药的毒副作用有较全面的认识。
●●
维普资讯

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

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
总结词:药品质量
详细描述:中药的质量控制是防治中药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中药材的采购、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应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对中药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上市药品的质 量可靠。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
总结词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竞争代谢酶, 导致药物浓度异常,从而产生毒副作 用。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作用,产生 有毒代谢产物,对人体造成损害。
用药剂量过大
中药的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毒 副作用的产生,因为高剂量药物 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造成损
害。
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使中药中的某 些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从而产
中药的毒副作用
目录
•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具体表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 • 中药毒副作用的防治措施
01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中药毒副作用的定义
总结词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
详细描述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这些反应和损害可能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使用不当、 个体差异、药物配伍不当等原因所致。
心肌损害
长期或过量服用某些中药可能对心肌 造成损害,出现心衰、心肌炎等症状。
血压波动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血压,导致血压升 高或降低。
神经系统毒副作用
头痛头晕
某些中药可能引起头痛、 头晕等症状。
失眠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睡眠, 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神经毒性
某些中药可能对神经系统 造成损害,出现记忆力减 退、意识模糊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年 1 2月第 1 2卷 第 3 5期

中医中药 ・ 2 5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谈 中药的毒 副作用及不 良反应
李 彬
( 沈阳维康 医院,辽宁 沈阳 1 1 0 0 2 5 )
【 摘 要 】结 合 笔者 多年 的 临床 经验 与相 关 资料 的搜 集研 究,对 中药 的毒 副作 用及 不 良反应 进行 了经验性 总结 ,并针对 目前临床 应 用 中存 在
量减少用量 ,一般 5 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 1 / 4 ,5 岁 以上 的儿童 按 成人用量 减半服用 。且 一般 病情轻 、缓 、病程 长: 用量宜小 ,而对 应
的病情重 、急、病程短者则 用量宜大 。且服 药时间不宜过长 ,结合 患
因此加强对 中药应用 的监督管理力度以及普及 中药毒副作用和不 良 反应 的知识迫在眉 睫 。笔者从医院药剂人员实际工作 出发 ,结合多年的临
床经验与对相 关研究 的学 习,对近年来中药的毒副作用 以及不 良 反应进
行简单的分析总结 ,希为 今后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实质性参考依据 。 1 中药发 生不 良反应 以及 毒副 作用 的原 因 炮 制 不规 范 ,没有 将药 物 的毒性 和有 害刺 激性 降低 到安 全范 围 内。配伍不 合理 ,没有 充分考虑药 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 ,使其对 机体产
的主 要 问题 ,提 出改进意 见,为今后 的临床研 究与应 用提 供 实质 性参 考依据 。
【 关键 词 】 中药 ;毒 副作 用 ;不 良反 应
中 图分类 号 :R 2 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3 5 - 0 2 5 1 - 0 1
同,如散 剂与酒剂用量 应较少 ,而汤剂和膏 剂则 可用量较大 ,单昧药 使用 时应 比复方 中剂量 要大 ,鲜药或矿物 介质类 因其含水分 较大或是 质地 较重 ,可较多用药 ,而干品药材 以及 药性较强的药材则需 较少药 量 ,再如羚 羊角 以及麝香 、鹿茸等药材则应在保 证药效 的前提 下,尽
生不 良反 应。剂量 过大 ,煎煮不 当。服法不 当 ,服用时 间过 长。此外
者病情 ,祛病的 同时不可伤及 身体 的正气。 2 . 2 中药处方配 伍要恰 当:按照病情 的不 同需要和药物 的不 同特点 , 有选择 的将 不同药物进行配 伍使用 ,如单行 、相 须、相使 、相偎 、相
杀 ,临床上 应注意对相恶和相 反的使用 ,而 十八反 十九畏 中的药物属 于配伍禁忌 ,原 则上应避免配 伍应用。如使用人参 时不可以共 同使用 莱菔子 ,因能消弱人参 的补 气作用 ,另外 中药注射 液单独使用或与 西 药注射液合用 时 ,一定要严格 监测使用过程 ,发 现不 良反应立 即停止
p mv i  ̄ s u bs t nt a i v e r e f e r e nc e f o r f u t u r e c l i ni c a l r e s e rc a h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n i e ; S i d e e f e c t s ; A d v e r s e r e a c i t o n s
ra t d i t i o na l Ch i n e s e me di c i ne t o x i c s i d e e fe c t s a n d a d v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 f o r he t ma i n pr o b l e ms o f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ha t t e x i s t t a p r e s e n t , s u g g e s t i mpr o v e me n t s ,
[ Ab s t r a c t ] T h e a u t h o r c o mb i n e s y e a r s o f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r e s e a r c h s t u d y o n t o x i c e fe c t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r e s e rc a h s u mma r y o f t h e

The Tr a di t i ona l Chi ne s e Me di c i ne To xi c S i de E ct s a nd Adve r s e Re a c t i o ns LlBi n
( W e i k a n gH o s p i t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2 5 , C h i n a )
据研究 报道 统计 ,仅2 0 1 0 年涉 及 中药不 良反应与毒 副作 用的个 案 统计就有2 9 0 篇 ,共9 5 7 例 ,其 中涉及 中成药 以及 中西复合 制剂的有 l 1 O 种 ,涉及 中药 以及 中药注射剂的有 1 8 0 种 ,且 以中药注射剂显著居多 , 而仅仅简单的以 中药饮片为例 ,其所造成 不 良 反应的百分 比也 占1 6 %, 且据不完全计算 ,中药所导致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仅次于抗感染的西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