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识 中药也有副作用错用就是毒

合集下载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中药也有毒 滥用会伤身

中药也有毒 滥用会伤身

零的景 象, 在外游子 与老年人最 易引起 悲伤 感 , 使抗 病 能力下 降, 种方法可通达肺气,疏通肺脉,具有调养肺 气的作用,对风邪 致哮喘等病 多发或加 重。因此 ,秋在应特别 注意保持 内心平静 , 伤肺及肺 气虚损均有调理作 用。
以保养肺 气。
( 作 者 地址 : 旺 西省 广 昌县城 莲 乡大 道 3 2号 )
胃寒 的 人 。
板 蓝 根
从S A R S到 手 足 口 病 , 从 甲 流 到 H7 N9 ,每次出现传染病,板 蓝根都 会作为 防治药物被大家疯抢。2 0 1 3年,板蓝根又被
薄衙
薄荷与其他 中草药一样,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成分是胡薄荷酮 ,可迅速耗竭肝脏的
鹿茸
在 肾病 内科 门诊 ,经常 会有一些 因为 还原型谷胱甘肽。但胡薄荷酮的代谢产物薄 推到了风 口浪尖 ,甚至有人在网上称板蓝根 喝鹿 茸酒 过 量 导致 身体 出现 不适 的人 前去 看 荷 呋喃有 毒 性, 会 对肝 细胞 造成 直接 的伤 害 。 为 “ 万能神药 ” 。板蓝根 的抗病毒作用确实 病 。鹿茸有壮 肾阳、补精髓、强筋骨等作用, 香; 写 叶
中药也 有毒 滥用会伤 身
胖大海、枸杞、鹿茸等 ,是很多家庭 中 的必备药。很多人在泡茶、煲粥时,也喜欢 加一些进去,希 望能起 到养生保健 的作用 , 或者解决一些身体上的小 问题。其实,“ 中 草药无毒”和 “ 植物无毒”这种被很多人普 遍 认可的观念是错误的。虽然应用 中草 药、 枸杞子有平肝、明目的功效 ,很多在 电 植物性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国内外相当普 脑前久坐的人喜欢把枸杞子当糖豆吃 ,或者
滋爆词脯 肺喜润而恶燥 ,燥邪最伤肺 。秋季 的饮食应 贯彻
“ 少辛增 酸” 与 “ 防燥护 阴” 的原 则,适 当多吃些 芝麻 、核桃 、 糯 米、 蜂 蜜、乳品 、 银耳 、萝 卜 、秋梨、香蕉、藕、芡实、百合 等。

浅谈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

浅谈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

浅谈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摘要:中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本草纲目的起源,古时候就有人们通过利用自然界的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症的情况,在历史的发展中,中药更是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割舍的一个部分,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参考价值[1]。

在人们的观念中,中药以滋养滋补为主要治疗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当中,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毒性小,但是中药的毒性也是不可忽略的。

文章以中药毒副作用为主题,分析了中药的毒性产生的原因并且对中药的副作用进行论述,旨在帮助人们清楚的认识中药,合理的使用中药。

关键词:中药;毒性;副作用一、中药毒性概述对于中药当中的毒性,大部分的人都不够清楚,认为中药就是调理滋补类的药品,即使没有生病,喝中药也可以调理身体,强健体魄。

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的误解,才导致出现了很多药物中毒的情况发生,对于中药毒性的看法,目前可以分为三种看法。

(一)毒即是药在中国古代,由于科技不够发达,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够广泛,因此人们都认为药就是毒,因此用药的治疗的过程中通常称之为以毒攻毒。

例如在《周礼》当中就曾有提到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奉”。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药就是毒药,甚至到今日为止,还有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就是药物治疗会破坏身体的抵抗力,因此会选择靠自愈来治疗疾病,往往这样就会把小病拖成了大病,延误最佳治疗的时期。

(二)毒是药的偏性到了秦汉时期,风靡一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对医药学的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是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在阴阳五行学说当中毒就是药的偏性,通俗的理解就是药物使用量的控制不当,导致药物过量从而产生了药的偏性。

古代从医的学者认为,大毒是可以治病的,但是需要控制用量,否则就成了毒。

因此古代针对疾病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素质开始关注药物的用量,确定疾病治疗时药物的效果达到最佳效果。

这种说法中药的毒性主要就是指用药过量的量,但是本身药物也是有毒性的,在这个说法中没有得到体现。

“无毒不丈夫”—论“是药三分毒”和中药的“毒性”

“无毒不丈夫”—论“是药三分毒”和中药的“毒性”

“无毒不丈夫”—论“是药三分毒”和中药的“毒性”妙和常听人说什么某某药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另一些人会反驳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毒副作用”等等。

在俺看来,对中药的这些认识都是有问题的。

另外还有西医用他们的理论为中药立下愚蠢的规矩,我们的中医药大学教材、中药房又把这些愚蠢的规矩视为法典。

兹整理旧报纸,拜读了几篇刊登在《北京青年报-每日健康》版上的相关文章,虽说这几篇文章发表的时间早了点儿,观点不新,陈年老康,且和当下的“主旋律”大同小异,但俺还是忍不住借题发挥一下,也算抛砖引玉吧。

“毒”有两解,误判千年。

2004年11月2日题为《中药也不要随意服用》(作者李芹)的文章,文章标题的立意没有错,即中药也不可以随意服用,但内容上的硬伤颇多。

文章开篇说:“一般情况下,使用中药比西药安全,中药的毒副作用反应相对比西药要小些。

”这是对中药的错误认识。

中药的使用关键在于方剂的运用是否正确以及服用剂量的拿捏是否准确,如果这两者都被运用得当的话,就是高明的医生(上工),如扁鹊、张仲景,哪里有什么“毒副作用”?反之,就不是什么“毒副作用”的问题,而是无效或加重病情甚至是置人于死地的问题。

所谓“副”的作用是在有正作用、有可取之处的同时所产生的不良作用。

西药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如此,只是程度的问题,没辙;而中药在“吃错药”的情况下,没有正作用,所以谈不上副作用,只能自认倒霉。

可对于中医来说,被你诊治的患者如果表现出了“毒副作用”,那一定是不高明的医生(下工,庸医)所为,是医术不精到,或辨证错误,或用方错误,或用药剂量错误的问题,但错不在药!文章接着说:“中药也有毒性,如服用不当,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

”并列举了川乌、附子等几味中药。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章作者对中药的“毒性”认识是有误区的。

中药在古代本来就叫“毒药”,但这个概念与今天对毒(如敌敌畏、耗子药、氰化物、沙林毒气)的理解是两码事。

中国古代谈中药的“毒”字就是该味药的偏性,即偏于温凉寒热的药性。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尽管中药有许多疗效显著的优点,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对中药材的副作用和禁忌使用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的副作用1.过敏反应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人们对某些中药材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头晕等不适症状。

因此,使用中药材时,需注意是否有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应慎重使用。

2.肝毒性某些中药材具有肝毒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例如,一些中药材中含有毒性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

因此,使用中药材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控制用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材与西药之间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某些中药材可能加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的同时,必须告知医生所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中药材的禁忌使用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对中药材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中药材的成分可能通过胎盘或母乳传递,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这些人群在使用中药材时需慎重,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身体无法有效代谢和排除体内废物,使用中药材时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中药材时需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心脏疾病患者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较弱,使用某些中药材可能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病情加重或诱发心脏病发作。

因此,心脏疾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材时必须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其他禁忌使用情况除上述人群外,有以下情况的人也不适合使用中药材:(1)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癫痫、帕金森等。

总之,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使用情况。

中药及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及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
年轻人不宜用
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六气中,很多人用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益母草】
【朱砂】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

中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

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

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

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3.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5.在使用新的中药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或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正确使用剂量和用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的毒性反应,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这五个误区别乱踩

中药这五个误区别乱踩

中药这五个误区别乱踩
崔秀丽
【期刊名称】《健康生活》
【年(卷),期】2024()6
【摘要】误区一:中药无毒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很多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可以随意使用,这是一种误解。

中药也是药,同样具有毒性。

比如,附子、川乌等具有强烈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使用过量,则会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在使用中药时严格遵守医嘱,以确保用药安全。

误区二:中药可以随意搭配使用。

有人认为中药可以随意搭配使用,这也是错误的。

中药的配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中药的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在开方时医生应尽量避免。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崔秀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Stop!这里有“地雷”别乱踩——跳过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2.农机监理如何不踩“三乱”高压线
3.加速踏板防误踩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4.纯电动客车加速踏板防误踩控制研究
5.抓住德育规律,规避误区别踩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常识中药也有副作用错用就是毒不管是用来治病,还是补身体,大家现在选择中药要原
因多于西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西药只指标,不治本,而且还有副作用,其实,你如果用错中药,也是一样的有副作用的哦。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的相关知识吧。

说到,补身体,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到中医院或者药店
里面买一些中药回来煎煮就能够完事了。

可是,你知道吗,在整个药物饮食调理的过程里面,你有没有犯过一些错误呢,看完下文你就知道了。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
中医中药是讲究配伍的,尤其药物的功效是按照‘君、臣、佐、使’来进行组方的,对于普通人,对与中药的药理药性并不清楚,再加上很多人觉得医院里卖得药贵,就有人更倾向于自己去药房买药自己抓药,甚至拿到医生的药方,到了药店发现没有这种药,一时买不到药或者看不懂药方就干脆随意加减,随意换药,这肯定是不行的,药效打折甚至失效,对于患者身体的治疗绝对是没有好处的。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你吃的食物或药物本来是纠正你的
不平衡,但如果你吃这些反倒使你的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毒”了。

因此,中医无论采取泻法还是补法都应该清楚中医是如何治病的,如果总是按照西医的路子走,那么中药或许在你这就是毒药了。

比如说,人参好不好?但是看给谁用。

人参之所以叫药,不叫食,就是因为它的药是偏性的,总的来讲,人参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肯定就流鼻血,你说它是药,还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慎重。

药煎煮不当可出现不良反应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总是觉得中药煎煮起来太麻烦,太繁琐。

其实,中药之所以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就好像茶文化,直接拿个茶包泡就可以啦,为什么还要搞茶道?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中药的煎煮方法和它的药效是有直接关系的,煎得好,药效稳定就能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煎不好,中药里的有效物质无法析出,药效不但打折扣,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绝对不可忽视煎药这个环节!
喝中药不宜太随意养生乱补不可取
人体健康关键在于‘阴阳平衡’,和吃不吃中药养生没关系,如果身体本身阴阳平衡,很健康,不吃中药也一样有好身体,但是如果不结合自身的体质长期用中药乱补、乱调,反而会打乱人体阴阳平衡,这并不是中药的错,而是中药使用不当。

即使是粮食,比如薏米,长期食用也会造成脾湿,对消化功能也有影响,还比如西洋参,很多人以为它是滋补品就可以不用太顾虑,其实西洋参也是有些寒的,用得太多也会伤脾胃。

我们怎么谨慎地对待医和药
我们有句话,叫做是药三分毒。

这个毒有两种含义,西医讲这个药有毒性,那个药有毒性,是从分析的角度讲,吃了这个药以后,它对哪些脏腑,哪些组织会造成损害。

西药的作用很明显,它的化学成分告诉你就是什么,都是批量生产的化学药物,它药物的成分很明确,下面的副作用也很明确,说明书中告诉你非常清楚。

如果要想使用西药,一定要严格地在西医大夫的指导下去使用。

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

我们中医在临床上使用的所有药物,都具有很强的偏性。

中医讲药食同源,因为“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性比较大,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都可以做药物。

如麻黄、人参、附子、大黄等。

相对来说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稻米,虽然也有不同,但总体是平性的。

而食物中的生姜、大枣、川椒、桂皮也都是药物。

乱用中药伤眼睛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药或中草药都是纯天然的,毒副作用少或没有,于是很多人用中药调制药茶或药酒服用,以
达到强体养生的作用。

这种认知对吗?“是药三分毒”,有5味养生中药如果盲目使用可能会伤害眼睛,甚至导致失明,因此大家不要盲目服用中药,应遵医嘱。

菊花
菊花常被当作茶来饮用,但菊花可以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花粉症(枯草热)的变应性结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人服用菊花也很容易引起反应。

可见,虽然菊花茶能养肝明目,但饮用时一定要考虑自身体质是否适宜饮用。

银杏
银杏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银杏提取物和阿司匹林长期混合服用,可出现自发性眼内前房积血。

这是因为银杏和阿司匹林都有降低血小板的活性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甘草
如果每天服用50克以上的甘草,就可能会发生毒副作用。

这绝非凭空捏造。

一次研究发现,每天服用186~746克甘草的5个病人出现了单眼或双眼闪光性盲点和视力丧失,同时伴有头痛、血压升高。

胡萝卜类草药
对过量食入胡萝卜和患白内障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研究,但有的学者认为,过量食入胡萝卜后可能会患白内障。

因为胡萝卜里含香豆素、补骨酯素等,这些物质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变成有毒性的物质。

紫外线本身就可以导致白内障,这些有毒物质则增加了白内障发展的危险性。

柠檬醛
柠檬醛是柠檬香酯的主要成分。

研究表明,猴子服用2-5毫克小剂量柠檬醛可升高眼压,严重者继发青光眼。

在人身上也可能会有同样的毒副作用,使用时需要注意。

除了以上介绍的柠檬醛可引起高眼压、青光眼外,可以
导致眼压升高,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中草药还有莨菪类植物。

因为它们可以扩大瞳孔,引起房水流出障碍。

另外,常用的中药麻黄也可引起眼压升高。

结语: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我们在服用的时候都需要
注意的,中药也是有禁忌的,如果你服用的不错,对你来说就是毒药,一样会给你的身体带来副作用。

同时,虽然菊花对眼睛好,但是长期饮用的话也会伤害眼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