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空间
师法自然,设计空间

师法自然,设计空间当我们在探讨如何创造宜居的空间时,师法自然、设计空间成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人类自古便崇尚自然之美,而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要求我们融入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其应用于空间设计,以实现宜居之美。
自然之美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从高山流水到森林草原,从繁花似锦到鸟语花香,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多姿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动植物的种种形态、色彩和氛围,无论是蝴蝶的翅膀、树枝的线条,还是繁星点点的夜空,都成为了设计师们创造美的源泉。
师法自然师法自然,意指从自然中学习、领悟道理和方法。
在空间设计中,我们如何师法自然呢?首先,要学会观察自然,留意身边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从中发现美的元素和灵感。
其次,要体验自然,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自然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的规律和特点。
最后,要学习自然,借鉴自然的形态、色彩、氛围等元素,将其融入空间设计中。
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涉及到对空间尺度的把握、空间关系的处理以及空间心理的运用。
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师法自然的理念,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根据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来安排空间。
同时,要注重空间的通风、采光和绿化,让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营造宜人的氛围。
结合案例以某住宅为例,设计师在规划空间时巧妙地借鉴了自然的元素。
客厅的背景墙采用石材纹理,既保留了自然材料的原始质感,又为空间增添了立体感和层次感。
卧室的床头摆放着从森林中采摘的树枝装饰,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在书房的设计中,采用流线型的书架造型,宛如起伏的山峦,营造出静谧与和谐的阅读环境。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师法自然、设计空间在创造宜居空间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自然是美的源泉,我们应当从自然中汲取灵感,通过观察、体验和学习自然,将其应用于空间设计中。
在空间设计中,我们应把握好空间尺度、处理好空间关系以及运用好空间心理,将自然与空间完美结合。
通过借鉴自然的元素和法则,我们可以创造出和谐、宜人和富有生机的空间环境。
04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2019 87号文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若干意见》要求,主动履职尽责,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原则,抓紧启动编制全国、省级、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尽快形成规划成果。
部将印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和完成时限。
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
已批准的规划期至2020年后的省级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原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等,要按照新的规划编制要求,将既有规划成果融入新编制的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中。
二、做好过渡期内现有空间规划的衔接协同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要结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作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
一致性处理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矛盾冲突。
今后工作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
三、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审查的要点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对省级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生态空间正负面清单、成果报告编写提纲、表格体例、图件规范

附录 F(规范性)生态空间正负面清单生态空间内,生态保护红线采用正面清单准入管理,具体见表F.1。
一般生态空间采用负面清单准入管理,具体见表F.2。
表 F.1 生态保护红线正面清单表表F.2 江西省一般生态空间负面清单表附录G(规范性)成果报告编写提纲1.总则简要介绍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制定依据、区域概况。
2.自然生态空间界定简要介绍自然生态空间有关概念,区域自然生态空间要素。
3.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制定确定总体目标、梳理分类标准和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
4.空间划定梳理自然生态空间划定的思路和技术流程,以文字、表格、图片形式表达划定过程与结果以及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或采矿空间划定结果。
5.分级管控明确自然生态空间分级管控的制定思路、管控规则,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或采矿空间分级管控规则。
6.准入条件明确不同生态空间的准入条件,主要针对城乡建设、工农业生产、矿产勘查开发、旅游康体等人类活动和永久性设施,明确允许、限制、禁止的类型、强度、承载力等,以正负面清单的形式表达。
7.用途转用结合管理需求,梳理转用许可审批流程,从审批权限、申报要求、审查原则、审查内容、审批程序等方面,明确转用许可具体办法,形成用途管制实施细则。
8.修复提升提出修复提升的相关要求、重大工程和有关激励政策。
9.制度建议从工作组织、工作方式、技术路径、协作机制、保障措施、成果更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保提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的修改建议。
附录H(规范性)表格体例表格包括自然生态空间土地用途数据汇总表、自然生态空间分级分类情况汇总表、空间划定结果数据汇总表、正负面清单表等表格体例见表H.1至H.5。
表H.1 XX县自然生态空间土地用途数据汇总表单位:公顷、%注:可结合实际细化分级与类型。
表H.2 XX县(市、区)自然生态空间分级分类情况汇总表单位:公顷、%表H.3 XX县(市、区)空间划定情况表单位:公顷、%表H.4 XX县(市、区)自然生态空间正面清单表H.5 XX县(市、区)自然生态空间负面清单附录I(规范性)图件规范图件包括自然生态空间分级分类图、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图、农业空间分布图、城镇空间分布图等,图件规范具体见图I.1至图I.5。
哲学与自然之境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哲学与自然之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部分的内容:1.1 概述在当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界和哲学思考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
自然界作为我们生活的基础,永远是人类所依赖和探索的对象;而哲学作为一门关于真理、价值和存在等问题的研究,也在引导我们解读世界、思考人生意义。
本文将探讨哲学与自然之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历史背景、交融碰撞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来阐述这一主题。
1.2 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阐明论点和观点,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第二部分将介绍哲学与自然之境的定义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将回顾自然哲学在历史上的发展,并强调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时期对于自然之境理解的不同;- 第四部分将探讨现代科学革命对传统哲学观念带来的冲击以及科学方法论和哲学思辨之间的互动关系;-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并对未来哲学与自然之境的发展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哲学与自然之境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明确它们在人类思维和认识中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自然哲学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科技对自然之境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共同存在的意义,并为未来的哲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2. 哲学与自然之境2.1 哲学的定义与起源在介绍哲学与自然之境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哲学的定义和起源。
哲学可以被定义为对存在、知识、价值和理智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的学科。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通过观察和探索自身及自然界来寻求真理。
2.2 自然之境的概念解释自然之境指的是自然界所包含的一切,包括地球、宇宙以及其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和物质。
这个概念强调了人类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关系,并认识到我们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
2.3 哲学与自然之境的关系探讨哲学与自然之境密切相关,因为哲学试图通过思考和反思来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在其中所处的位置。
哲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和思辨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自然之境中存在的现象和规律。
浅谈自然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运凭——“本色”咖啡书吧的自然设计

2 . 自然 设 计 在 室 内空 间 中 的运 用
广 义的“ 自然” 指具 有无 穷多样性 的一
因此其会 随着时 间变迁 、 环境变 从2 0 世 纪 以来 , 人 类一直 生活在钢 筋 切存在 物,
少 了与 自然 的接 化而 改变。 自然设计 中最常运用 的元素有 自然 元素 与 室内设 计相 结合 , 可 为人 类追 水泥建造 的高 楼大厦 中, 藤条、 竹材 等 , 设计 师在设 计 时要 了 因而在视觉 、 触觉、 嗅 觉等感 觉方面过 木材 、 求本 性 、 追 求 自然提 供 一个 较高 品质 的舒 触 ,
内涵、 其在 室内空 间的运用及其对室 内空间的要 求 , 并 以作品“ 本 色” 咖啡 书吧为案例分析 自然设计在 室内空 间中的运用。
关键 词 : 自然 设 计 环 境 空 间 书 吧 系统 化
前 言
然、 师法 自然” 的原则 , 遵循 自然规律 , 利用 对 其加 以巧妙设 计 同样 能产 生新 的效果 。
竹器 、 石材等 自然材料 以及 自然符号 到 期望 的效 果 。 化 虽然为人 类带来 了前所 未有 的生活 , 但 藤材 、 3 . 自然设 计 对 室 内 空 间 的要 求 及应 用 是 自然设计 的主要特征。 是过度发展 导致 的环境 破坏使人类 的生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品质逐 渐 降低 , 紧张 压抑 的生活使 得人 类
适 生活 空 间。
如 紫檀木 家具 不能放在 过 于单 调 。在 室 内设 计 中加 入 一 些 自然元 解元 素 的特 性 ,
并 要远 离 门 口、 窗 则可 使 室 内整体 效 果 显得 活 跃起 来 。 于 干 燥或 潮 湿 的地方 , 阅读 , 是净 化人 类心灵最直接 、 最有效 素 , 风 口等 空 气 流 动 较 强 的地 方 , 更 不 能 受 在 色调较 单一 的房 间 内放 一盆绿 色植 口、 的方式, 人们 从阅读 中可 以思考人 生、 反思 如 , 整个房 间色彩 立刻 丰富起来 。 因此 自 到阳光的直射 。因此设 计师要结合 空间进 自我 。对于 阅读 , 古人 更是 怀着 一种 敬仰 物 , 使 房 行 自然设 计 。 的态度 , 将 书看得 十分 神圣 , 阅读 之 前 , 总 然 元素 能为室 内空 间带来勃勃 生机 , 不 同 自然元 得焚香净手。 阅读是 一种 习惯 、 一种愉悦 、 间不会 显得过 于单调 。 同时 ,
自然生态空间格局识别及管控体系研究

28OVERVIEW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祝令聚,硕士研究生,研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基金项目:长江流域典型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研究(项目编号:JITC-1902AW3839)自然生态空间格局识别及管控体系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祝令聚摘要:我国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尚未形成统一的管控格局识别路径与管制体系。
本文从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角度出发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管控格局的识别路径,从多类型、多层级视角建立用途管制体系,为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参考。
本文在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管控格局识别路径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自然生态空间;管控格局;识别路径;管制体系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0-0028-0001一、引言我国的用途管制经历了从土地用途管制到生态要素用途管制再到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最终发展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阶段[1]。
党的十九大之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各类资源的管理权限分布在不同的管理部门,形成“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无法实现空间的有效治理。
众多学者围绕自然生态空间的空间分类与格局[2,3]、管制理论与策略[4,5]、管制分区[6,7]等主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尚未有研究关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管制体系。
二、自然生态空间管控格局识别的实现路径(一)基础评价首先,通过生态服务总价值评价、生态服务供需状况分析等步骤,识别重要生态功能区;其次,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地生态系统两个角度出发,从水体质量退化、土壤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敏感、生态用地减少、建设用地胁迫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计算生态敏感性指数。
(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确定(1)生态源地的识别。
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土地生态敏感性/脆弱性评价两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两者分别代表了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以及维持该功能的能力强弱,将源地划分为一级源地与二级源地。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全文】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全文】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自然生态空间保护,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自然生态空间(以下简称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涵盖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
本办法所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第三条凡涉及生态空间的城乡建设、工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修复活动,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鉴于海洋国土空间的特殊性,海洋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相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四条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坚持生态优先、区域统筹、分级分类、协同共治的原则,并与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相衔接。
第五条国家对生态空间依法实行区域准入和用途转用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空间的占用和扰动,确保依法保护的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服务保障能力逐渐提高。
第六条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态空间进行管理,落实用途管制的要求。
第七条市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合理编制空间规划,作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依据。
第二章生态空间布局与用途确定第八条各级空间规划要综合考虑主体功能定位、空间开发需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粮食安全,明确本辖区内生态空间保护目标与布局。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关于符合甲级规划资质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名单(第二十七批)的公示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关于符合甲级规划资质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名单(第二十七批)的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自然资空间规划函〔2024〕221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符合甲级规划资质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名单(第二十七批)的公示自然资空间规划函〔2024〕221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我部对申请甲级规划编制资质单位的材料进行了审核,现将经审核符合甲级规划资质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名单(第二十七批)在部门户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从2024年7月1日至2024年7月15日。
单位或个人如对公示结果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我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书面反映情况并发送至电子邮箱,单位反映情况需加盖公章,个人反映情况需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并留下联系方式、地址和邮政编码。
对公示意见有疑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我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电话咨询。
本批审查未通过的单位,如收到补正通知,请通过“自然资源部政务服务门户”登录“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查看具体原因,并在公示期内通过系统一次性提交补正材料;如收到不予许可通知,可在完善条件后重新申报;其他申报单位,我部正在分批组织审核,有关情况请关注我部门户网站公示。
已经取得甲级规划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涉及资质证书信息变更的,可按程序在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资质证书信息变更”模块申请变更。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认定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保数据已联网,已集成纳入资质申报系统实现自动核验。
经审核通过并公示无异议的规划编制单位,将按程序由我部正式印发公告。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2024年7月1日附件:符合甲级规划资质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名单(第二十七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之空间,雨、雪、雾、露,诸种变化,一“水”字而已。
水,至清则升,至浊则降,升降浮沉,气化生焉。
自然空间存在多种变化形式,如雨、雪、雾、露,这些变化实质是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又可以称为精微物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水”字,自然变化与水密切相关。
雨、雪、雾、露,都是水的变化形式,浓度不同,表现形式各异。
从水到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水在温度升高时,转化为水汽,此为水的“至清”状态,水汽上升,到天空中,聚集并凝结,在这一过程中,浓度逐渐升高,达到“至浊”状态,即大气托不住的时候,降下,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雨。
因气温和外在条件不同,形成雾、雪、露等多种形式。
无论哪种变化形式,都离不开“气化”的过程。
从水至雾、云、雨,再到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天人合一。
人体内部,亦有空间,诸种变化,尽在空间。
胞内之水,水之浓也;胞外之水,水之清也。
清升浊降,人之常态。
人生存在自然之中,与自然有着很多共性,如果说自然是大宇宙,那么人体就是小宇宙,天人合一。
同大自然空间一样,人体内部存在着多种能量变化形式,而这些都与人体内部的水紧密相连。
科学研究证实,人体内部存在着70%的水。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
空间医学中“水”的概念更为宽泛。
现代医学讲细胞,讲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的相互转换,空间医学看来,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都是水,不过胞内之水的精微度要小于胞外之水,也就是物质的精微度、细腻度要小于能量物质。
传统医学讲气血,气、血也是水。
人体内部并不存在气,所谓的气,是精微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更为细腻的“水”的气化形式。
所谓的命门动气,实质是启动人体的能量库,激发人体精微物质的运动和撞击,从而达到补肾还脑、增强人体原动力的作用。
清升浊降是人体内部的健康状态,处于这一状态时,精微的水汽上升,相对粗糙的水份下行,或者说,能量上行,而物质下行。
人之为病,无非细胞内外水之不均,无非水之盈缺变化。
水之变,犹如自然,阴、雨、雾、露。
水变部位不一,疾病不一。
水之变,浓则浊,浊则滞,滞则不通,不通则腐,腐之长久,而寒热生焉。
故为医之道,调水而已。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疾病的原因,无论是中医所讲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还是西医所讲的细菌、病毒,无一例外都影响到细胞的正常开合。
上文说过,胞内物质、胞外能量以及气血,都是水的变化形式,因此,人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水。
人体内部水的变化:消化在大胞,为食化浆;运化在空间,再经吸收,进入胞内,为浆化水;经过消化,释放于空间,为水化雾;再经吸收,进入胞内,为雾化水。
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胞,并不完全等同于西医所讲的细胞,而是指进行消化吸收的基本单位。
而这里所讲的消化吸收也不完全等同于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消,胞内物质的相互摩擦,化,化,胞内物质的变化,消化是胞内的运动变化;吸,胞外的能量向里走,收,胞外的能量行至胞内,吸收是胞外的运动变化。
如果食化浆、浆化水、水化雾、雾化水这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改变,水分无法正常运转,浓度发生变化,形成或湿或浊的现象,湿浊过重,不利流通,影响某一空间细胞群体之开合。
长此以往,致使病灶形成。
医生治病,最重要的就是调节空间水分的盈缺,应用化浊、疏通的方法,以实现升清浊降。
人,生于胞内,即水中。
病危之际,水不动,塞于气管之中,曰痰,塞于血管之中,曰栓。
痰与栓,均水之变也。
水之聚,胞内为瘤,胞外为痞。
痞之变化多端,成形者,曰疝;围于细胞者,为癌,癌者,细胞辐射所不能也。
水聚于管道之内,曰栓。
栓于心,则为心梗;栓于肺,则为肺梗;栓于动脉,则为动脉血栓;栓于静脉,则为静脉血栓。
其名不同,一栓字而已。
其栓之因,为水之聚也。
化栓通之,其病自愈。
水湿下注阴部,则阴部病变,湿流关节,关节病变,渗于皮肤,皮肤病焉。
水汽清升浊降,人体内部上虚下实,人体健康。
水湿下注,说明清升的力度不足,人体内部上盛下虚,所以导致阴部病变。
治疗的原则是虚其上而实其下。
如何才能实现呢?就是使外焦空间至空,让上部能量越过肩胛向后下方运动,撞击两肾,形成命门之实,推动会阴周围的能量向上运动,从而增强清升的力量。
大灾大难燥与湿,瘟疫流行也同之,燥则盛上头胸肺,湿则毁下并肠胃。
通观之,水作怪矣。
瘟疫源起之地,多为空气不流通之地,换句话说,大自然空间水汽流通不利,导致瘟疫流行。
以自然观人,疫病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高热与咳嗽同时出现,一种是高热与泻肚同时出现。
其原因,前者是人体肺部空间浓度太高,后者是人体肠胃空间浓度过高。
依此理析病因,譬如,传统医学言:肾不纳气,缘于外焦下侧空间之浊,空间之浊,乃能量之不通,实为水气不通。
水气不通,影响肺区能量下降,为膈上病之根源,其象为舌根厚腻,其症为肺癌、食道癌,症虽多变,其因皆“水”也。
见其病,观其象,择白头翁、桂枝,用之则效,勿以病名为限。
水气滞于膈上,气无法升过于膈,其象为舌前厚,其症为背部紧,呃之生焉。
桂枝、生麦芽之属。
气聚膈下,诸病生焉,胰、胃、肝及腹下之病,均缘于此。
其象为舌中隆起,香附之属。
治疗之道,首通出路,次增动力,其病自愈。
肾不纳气,乃金不生水,其因在于外焦下侧空间的浊度太大,压力太强,肾区无法接收上焦能量的撞击,上焦能量无法疏散,从而形成肺癌、食道癌等多种疾病。
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根部厚腻。
用药方面,可以选择白头翁、桂枝,清除外焦下侧空间的湿浊。
如果水汽滞留于隔膜以上,上焦压力过高,那么膈下能量将无法越膈而上,会出现打嗝、背部紧等症状。
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前方隆起。
用药方面,可以选择生麦芽、桂枝开上焦,使膈膜以下的能量越膈而上,为膈下腾出一定的空间。
如果水汽滞留于隔膜以下的中焦部位,下焦部位的能量无法向上运动,会导致胰脏、胃、肝以及腹腔病变。
观察舌象,可以看到,舌中部位隆起。
用药方面,可以选择香附,引中焦能量越膈而上至膻中。
《内经》:上焦如雾,中焦为腐,下焦为渎,水之变化也。
膈上细胞之吞吐,水之精华,膈下次之,脐下更次之,糟粕也。
修炼之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
道之层级,实为细胞多次吞吐,水气至精。
曰虚、曰空,即为方便之法。
至道之层级,功能正常,身强体健,何病之有?水的变化,由粗到精,由精到至纯、至精,直至象之变、神之位也。
精、气、神、虚、道,是物质不同等级的存在形式,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是物质由低到高的转化过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豆,经水浸泡之后成为豆渣,豆渣被研磨之后,成为豆浆,在豆浆中点入卤水,成为豆腐,大豆、豆渣、豆浆、豆腐,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
人体内的物质经过多次消化吸收,最后达到极其精微的层次。
《道德经》“道无常道,名无常名”的意义也体现于此。
物质最精微态的存在为虚,为空。
虚与空,是走向高级的方便之门,也是唯一之门。
只有在虚中、在空中,有所体悟,有所认识,才能达到高层级。
天下十大派,是家派,而不是学派,虽法不同,但殊途同归。
万灵心和,派派都有能人,只有相互学习,团结一致,才能共同走向高层级。
如果能够通过修炼使身体内在的能量物质趋于精微,那么人体功能自然接近常态,疾病自然远离。
用药之道在于动,行则移,移则变。
行则移,是能量的移动,移则变,是能量的改变,人体是一个熵与负熵交替应用的过程。
只有动,才能有利于对方;只有动,才能改变自身功能,使之恢复本来的健康面貌。
调节公转,促进能量运行,盈则泻、虚则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故运动既是补,又是泻。
公转是调节人体功能、调节人体能量盈亏的总枢纽,公转通畅,人体功能自行调节,调节公转是治疗的总方法。
行中有泻,行中有补。
譬如,石菖蒲引头部能量下行于胸中,故能使头部能量更新变化。
头部能量下行,下部能量必然向上补充,故多用石菖蒲,则腰部酸痛,是腰部能量亏损也,用杜仲、毛狗或杞果补之。
又如:腰椎之病,动其腹腔,其腹腔能量运动,则腰部能量更新,更新既是泻,又是补,此为补肾之妙。
川朴、毛狗配伍,可治疗腰椎病。
再如:浙贝,用量少,可散胸中结滞;用量多,可引胸部能量越肩胛向外焦区域运行,撞击肾区周围细胞,故能补肾。
用药之道,在于开、合、升、降,目的在于物质、能量之运动,在于物质、能量之转化,以达到物质、能量之更新,即一生二、二生三之理。
消化吸收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细胞内外的物质、能量不断转化,不断更新,人体内的物质才能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更精华的层级。
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就是物质的不断异化,就是物质的多次更新,只有物质多次更新,才能实现所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
空间医学是自我调整的过程,在调功能、祛其疾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智能医学讲公转与自转,讲场的作用。
空间医学只讲公转,畅通公转,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自我恢复的方法。
大地之中七成水,人体之中也同之,千变万变水变化,畅通无阻是净水。
百食其中都含水,归入腹中化为浆,浆出胞内是雾露,聚则为场散为象。
场聚变化百病生,显象万象又更新,根基悟出气为水,开合升降是调理。
润则大吉盈亏病,雨多雨少即为灾,风调雨顺处处顺,悟透自然知人生。
湿浊本是水所造,水造人生毁人生,活好需要舌上水,自带甘露人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