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
综合自然地理1

综合自然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2、地理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3、耗散结构: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4、节律性:周期性,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
5. 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城分异。
6. 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7、垂直带谱: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山体下部的起始带称为带谱的基带。
8、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其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法,就是自然区划。
9、景观:自然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条件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并因此成为区划下限单位。
10、LUCC的定义土地利用:指农业、林业、牧业和城市发展等人类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土地覆被:是耕地、林地、草地、公路、建筑及土壤、冰雪和水体等地表物质组成;二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之处。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第三章:地球寰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1. 大气层:-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10-15公里的大气层,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气候现象和天气变化。
对流层中的空气循环形成了风和气候系统。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5-50公里,大气层中的气流基本上是水平流动的。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起到了屏蔽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20-50公里,含有大量的臭氧分子,起到过滤紫外线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2. 水体:- 海洋:地球表层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海洋对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提供食物资源等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中的洋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对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 湖泊:地球表层的湖泊是由淡水组成的水体,对于维持地区的水循环、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中的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群落有着重要影响。
- 河流:地球表层的河流是水体在陆地上流动的一部分,它们对于水循环、土壤侵蚀和提供淡水资源等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对周围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 冰川:地球表层的冰川是由积雪和冰形成的,它们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调节和海平面的变化等有重要影响。
冰川的融化速度和冰川水资源的变化对地球气候和水资源分配有着重要影响。
3. 陆地:- 大陆:地球表层的大陆是由地壳构成的陆地部分,包括七大洲和一些岛屿。
大陆上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大陆地壳的构造和地质活动对地球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 植被:地球表层的植被是陆地上的植物群落,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植被对于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重要作用。
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到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 土壤:地球表层的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有机物分解形成的,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是水分和养分的储存和传递介质。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18.路线调查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调查区的“相”、“限区”及“地方”的特点及其排列顺序和组合规律,并根据典型区范围大小及可能条件绘制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低级单位合并成高级单位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生态区的安全性,只取决于其子系统——各类斑块的稳定程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的组成部分。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整个垂直带谱反映的是经度省性的影响,而不是纬度地带性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地球表层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为太阳能的转化。
2017秋17春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有明显界限限定的自然综合体是()
A.相
B.地方
C.限区
D.自然区
正确答案:
2.单独地划分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然后将两类不完全的区划单位进行交叉,可获得()。
A.自然区域
B.综合单位
C.单列系统
D.双列系统
正确答案:
A.大气迁移
B.水迁移
C.生物迁移
D.化学迁移
正确答案:
7.海陆对比性形成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A.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
B.大陆的地势起伏不平
C.地球内能
D.气候的差异
正确答案:
8.随着辐射干燥指数和净辐射值发生的周期性有规律的变化为()
第二章 系统科学与自然地理系统

第一节
一、系统的定义
系统科学概述
贝塔朗菲: 贝塔朗菲:“系统是处于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各级组成要素的总体。 被誉为系统论的创始人。 各级组成要素的总体。”被誉为系统论的创始人。 钱学森: 钱学森:“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由处于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 系统是由处于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 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 部分(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部分(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结构
五 、系统的分类
人类对系统的认识程度划分 黑色系统、 划分: 按人类对系统的认识程度划分:黑色系统、白色 系统和灰色系统等等; 系统和灰色系统等等;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 孤立系统、封闭系统、 划分: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
四、系统科学的基本内容
3.混沌论与分形几何学 混沌论与分形几何学
混沌论: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提出。 混沌” 混沌论: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提出。 “混沌”是 洛伦兹 指在复杂系统内部,某些看似确定性的事件中隐含着不确定 指在复杂系统内部, 不可预测性的随机现象, 性、不可预测性的随机现象,这种现象是由系统内部的性质 决定的。 决定的。 分形论:又称分形几何学或混沌几何学, 分形论:又称分形几何学或混沌几何学, 美国应用数学家 曼德尔布洛特(1975)提出。分形论举例说, 曼德尔布洛特(1975)提出。分形论举例说,自然界中有若 干几何形状,当用不同比例尺的量度单位去测量时, 干几何形状,当用不同比例尺的量度单位去测量时,会发现 其几何形状总具有相似性。 其几何形状总具有相似性。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及其教学功能

转化 , 理
结构和功能。地球表层物质代谢、能量耗散 、信息交换 以及持续演替,其实质就是整体性结构和功能的外在表 现形式 ,伴随着大气循环 、水循环 、地质循环和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 ,能量在地理耗散结构中不断转化 ,信息也 在不断地传递 。因此 ,物质流 、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维系
理环境的总体特征。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 独立发展的 ,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其中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
变。
平愈 高 ,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愈强。如森林 生态系
统 、草原生态系统其结构水平高 ,稳定性强 ,而海岛生
态系统 、干旱区生态系统和高寒带生态系统等相对脆弱
1 .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性是整体性之根本 自然 地理环 境是一个整体 ,由大气 、水 、岩石 、
形成地理耗散结构。这种耗散结构是时空两个维度的统
一
生物 、土壤 、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 地汇集在一起 ,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
大气循环 、水循 环 、生物循环 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 ,彼此之间进行着密切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 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 } 生,共同建造地
心”:沙漠和戈壁连绵 ,草原和黄土横亘外围 ,森林和
湿地只局限于沿海地区。高原隆升还阻挡了西伯利亚 的 南下气流 ,导致中亚 、西亚干旱地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 风 向东运输 ,逐渐沉积 ,形成黄土高原。
2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是整体 I之核心 生 系统理 论认 为 ,整体性是 系统的根本属性 。按照
沟谷切割得支离破碎。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率随着水
土流失而逐渐下降 ,并与土壤表土层 同步消失。地方气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的服务功能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人教版2019)

①过河通道 ②减缓水速 ③增加水深 ④截水捕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鱼道修建反映出人们改造自然时重视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是( ) A.供给服务功能 B.调节服务功能 C.文化服务功能 D.支撑服务功能
问题1.修建水坝可以强化自然环境 的哪些服务功能?
有利影响:
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功能); 促进渔业发展、提供廉价的水电、 稳定的灌溉水源(供给功能); 减少下游洪涝灾害(调节功能)。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安全》第4页
活动:讨论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
人类通过修建水坝获得水能资源,调节水资源的供应量,提高应对旱涝灾害的 能力,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的其他服务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
右图中,森林的作用 分别反映了其在哪方面的 服务功能?
供给服务、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支撑服务
一片森林,不仅要计算它
作为林产品的经济价值,也要 计算其作为其他生态和文化 价值。
空气“净化器”、 土壤“稳定器”、 洪涝“控制器”、 生物栖息地、 旅游休憩地。
调节气候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第81页
减缓土壤侵蚀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第84页
自然界的水具有 哪些调节功能?
调节温度的波动范围 净化空气
容纳和降解污染物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① 必修 第80页
这些图主要反映自然环境的哪类 服务功能?
苏堤春晓
文化服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选修3 《旅游地理》 第15页
2020-2021地理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教师用书:第5章 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5章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1.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实践力)2。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综合思维)3。
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
(区域认知)4.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物质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的含义: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2)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整体性的意义错误!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图表点拨]教材第105页图5-3和图5-4,两图展示出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
(1)阳光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
()(2)自然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 (4)在河流中上游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