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28张PPT)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 夕,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 抗,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命、 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 神。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 急形势,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 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 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
半卷半卷红红旗旗临临易易水,水霜,重鼓霜寒重声不鼓起寒。 声不起。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 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 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陷 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 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 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决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 想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 寒夜浓霜,夜袭敌阵的诗句是:
《木兰诗》 《陌上桑》
《饮酒》《雁门太守行》《迢迢牵牛 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视频朗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乌云弥漫在城上,城郭似乎被催垮了
back
合作探究
章回一
1.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 三幅画面?
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战事激烈; 夜里,奇袭敌营。
2.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 更加突出了紧张的氛围?
“压” 是“逼迫”的意思,运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课时小结
渔家傲
梦中之景:迷漫 梦中对答:大气 梦中理想:隐喻
豪迈
谢谢 观看!
我告知天帝,自己的前途茫 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 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 长空XXX鸟正展翅高飞。风 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 一叶轻舟直接送往三座海上 仙山去。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 长嗟日暮”在诗词中有何作用?
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 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 “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 系,塑造了一个态度和蔼、关心民生疾苦的天 帝形象,其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课时小结
望 盼
春望
所见:寄情于物 所感:触景生情 所盼:深切思念 所思:愁绪浓重
怀古伤今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雁门太守行》
描画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 森严,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实,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 的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 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其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 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的豪情壮志。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结合对本诗大意的理解,请对其中的 意境进行合理的联想
黑云—— 使人联想到大敌 当前的形势。
金鳞—— 戒备森严,显 示出不可侵犯 的气势。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燕脂—— 深红的颜色透出肃 杀之气,遍地都是 战士的鲜血。
红旗—— 红旗半卷,写出行 军的诡秘。
课时小结
雁门太守行
写景:压抑 叙事:紧张 抒情:忠诚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 折戟沉沙铁未销, 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 自将磨洗认前朝。 过自己的磨洗才发现这是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 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பைடு நூலகம்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1张ppt)

概括主题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 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 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 、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长 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 、讽刺。
这首诗用奇异的色彩组成,黑云、甲光、 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 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 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 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 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 激烈的爱国感情。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 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 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 决心。
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
名句。
精读细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诗人由飞鸟悟出 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起来,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主旨句,充分体现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 世俗的高尚品德。
课堂小结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杂草丛 生。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接连几个月不断,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 金。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教学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教学课件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 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 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 示出一点春意,反而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 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増诗人凄楚之感。
《春望》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 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 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 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 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雁门太守行》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的峻拔南山,大自然美好的景致 与结庐人境超脱尘世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物我合 一的意境,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归 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 的悠然,南山的悠然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悠然。此句刻画了一 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了一个采菊的形象,人与自 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李贺与《雁门太守行》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西)人。据说,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 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 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 大惊,自是有名。
以父名晋肃,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贺以有讳父名 而被人抨击,不得举进士。诗尚奇诡险怪,绝去畦径, 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奉礼郎。不久托疾辞归,卒于乡里,年二十七。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李贺生活的时代藩 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 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

八上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八上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
合称为“陶谢”。
背景介绍
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 其中的第五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 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 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 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 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 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 《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 托邦社会。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探究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达了诗人陶醉 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 称唐代“三李”。写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 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 《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 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 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 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 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 ”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压”字,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 ”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 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4张PPT)

课堂小结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 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 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 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中心主旨
本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表现出非凡的见识,曲折地反映出作者报国无门的 抑郁不平和激愤之情。
25 诗词五首
赤壁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把握词的体裁特点,熟读并背 诵作品。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 的意境。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档案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晚唐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 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 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 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思考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 有何作用?
分析: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 诗人无法平静,折戟与古代战争有 联系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 的咏 叹,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思考
全诗最精彩的是哪句?这句 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历史眼光? 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 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 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 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5课诗词五首(93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25课诗词五首(93页PPT)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东边的篱笆。
也指代菊圃。
即庐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适淡泊的样子。
诗意:(我)在东篱 下随手摘几朵菊花, 悠然闲适间抬头看见 了美丽的南山。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
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 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 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古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诗经》, 体 另一代表是曹操诗) 诗
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简称五古)
七言古诗 (成熟于唐代,简称七古)
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小令 (五十八字以内)
词 中调 (五十九字至九十字)
(又称“诗余
“长短句”) 长调 (九十一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部编版八 年级语 文上课 件:第2 5课诗 词五首( 93页PP T)
饮酒(其五)
诗意:我把草
陶渊明
屋建在人多聚
建造房舍。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各节大意,再说说前三 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 最后一节诗人集中 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秋风破屋 写景记事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直抒胸臆
期盼广厦
忧国忧民的情怀
期盼广厦 心怀天下
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 !
何 呜 风 大 安 时 呼 雨 庇 得 眼 ! 不 天 广 前 动 下 厦 突 安 寒 千 兀 如 士 万 见 山 俱 间 此 。 欢 , 屋 颜 ,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意
你莫因农家的腊酒浑浊而笑话他们, 他们是用丰足的菜肴款待你,没有把 你当成外人。山岭重叠,溪水迂曲, 远望好像前面已经没有路了,走到近 前才知道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 又出现了一个山村。萧鼓追随是因为 春社日将临,人们穿戴简洁朴素,古 朴的风尚犹存。从今以后,我要随时 乘着月光闲逛,拄着手杖豪兴满怀的 叩击农家朋友的柴门。
一杯浊酒,销不了对万里之遥 的家乡的思念,还没有进军到 燕然山刻石记功,还乡之计无 从谈起,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 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这更触发人的浓重乡思而夜不能 寐,直使得将军为之白发,征夫 为之落泪。 下阙:抒发久戍边地、思念乡土 的情怀。
1.“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 见 生活艰苦 ,此时饮酒,战士们是 在 借酒消愁 ,表现了戍边将士 思乡心切的惆怅 的心情。 汉代窦献 2.“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 的典故,其作用是 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
作者被贬官黄州,游蕲水清泉寺所作。 当时年岁渐高(47岁),白发渐生,身体欠 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能吟咏出“休将白发 唱黄鸡”的激昂之辞,袒露出奋发向上。旷 达乐观的胸襟就更难能可贵了。
山下兰芽短浸溪,
山下小溪静静地流淌着,浸泡在溪 水中的兰草钻出嫩嫩的短芽
松间沙路净无泥,
青翠的松林中一条清幽的小路洁净异常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 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 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 他自己而显得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 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 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休将白发唱黄鸡。(抒怀,疾呼振作奋发)
主题:
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旷 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前苏联〕别林斯基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年隐居 家乡附近的鹿门山,40岁到长安应进士, 不第。由于仕途不得志,一生多以隐居 和漫游消磨岁月,他的诗就反映这两种 生活。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 诗以五言著称,多写山水景物和隐居生 活。意境清远,诗风恬淡。
自定会期,感情深厚
小结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 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 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 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 种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所描写的对 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 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 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 深厚的情味。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 一,尤其是在蜀时所写的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篇,影响 极大。后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诗歌和文集题名为《剑南诗 稿》和《渭南文集》。 “六十年间万首诗”,他是我国 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最 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神州”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 充满爱国激情的诗里,他以激越悲壮的声音, 唱出了广大 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抒发了自己“一生报国有 万死”的牺牲精神和“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热烈地 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据鞍杀敌,为国捐躯。除了大量的爱国 诗篇,陆游还有很多写景和抒发生活情感的优秀作品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饮酒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子,场院、菜 园都映入眼里,泥土的气息,禾苗、 蔬菜的清香也随之飘入了屋里面。
“把酒话桑麻”,端着酒杯,边饮边谈 论庄稼的长势收成,真是其乐融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告别
“还来就菊花”,在重阳节到来的时候再 来观赏菊花,饮菊花酒。朋友相待的热 情,诗人作客的愉快,彼此友情的深挚, 都深含在“还来”二字中了。
写景中寓含哲理——
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 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的启示, 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 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 。
颈联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 情
尾联
诗人对农村的喜爱之情和对 农家的赞美之意.
读一读试比较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从今 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 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 因而写了这首诗。诗中描写了山村风 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像一幅田 园风景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备;置办。 鸡黍:泛指饭菜。 至:到。
此诗句意思: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 邀请我到他家作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聚。 郭:城。 斜:这里是立的意思。 此诗句意思是:
1.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2.因词在产生时是为了吟唱的,并配有音乐, 它又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如《浣溪沙》便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因 西施在若耶溪浣(huàn,洗的意思.)纱得名, 又名“浣溪纱”。
苏轼,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宋朝诗人。 他的诗词均 感情豪迈奔 放,胸襟开 朗洒脱。
背景简介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 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 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 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比较
相同:内容上都是描写作者做客农 家的情形。 不同: 前一首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 谊。 后一首表达了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 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本课要点
1 作者——陆游(朝代、字、号) 2 体裁——七言律诗
3 内容——写农民的好客和古朴的风俗
(意趣浓郁的风情画) 4 诗中的名句——(写景,富有哲理) 5 (1)写乡民好客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诗句是_____ (3)表现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对农家生活恋 恋不舍的句子是__________
分析1: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上阙(上片)写景:大自然勃勃生机
山下兰芽短浸溪, (溪水透明
兰草蓬勃)
松间沙路净无泥。 (松林青翠 小路纯净)
萧萧暮雨子规啼。 (细雨绵绵
鸟鸣催播)
分析2:
浣溪沙
下阙(下片)抒怀:奋发向上旷达乐观
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否定传统观念)
门前流水尚能西!(佐证,启迪诗人灵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题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 被 歌:诗的体例
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 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 “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 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富于变化。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 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 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 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 已经49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 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 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 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 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 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来暮 布色 谷迷 鸟茫 “, 赶细 快雨 播纷 谷飞 ”, 的远 叫处 声传
潇 潇 暮 雨 子 规 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谁说人生不会再有青春年少的时期呢?门前 的流水尚且能够不停地向西流淌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必因为年纪大而悲叹
唐代诗人白居易 《醉歌》中有“听 唱黄鸡与白日”句, 意思是说,黄鸡催 晓,白日西落,时 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 “休将白发唱黄 鸡”,反用其意, 劝阻人们不要徒发 自伤衰老之叹。
等到重阳节时,就再 来这里边欣赏菊花边 饮菊花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至庄
“绿树村边合”,近景。“合”,写出村边 绿树环绕,自成一个幽静的天地。 “青山郭外斜”,远景。“斜”,写出城 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一种旷远的 境界。
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 远幽静。诗人来到这样环境的村庄,自然 心情十分愉快,心旷神怡。
为国戍边的责任感。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作 虚 写 者从幽怨的羌笛中想象的情景,是 战争持久 由“征夫 从“将军白发”可见 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 泪”可见 。
从《渔家傲》中的“长烟落日” “羌管悠悠”你能联想到哪些相 似的景物描写的诗句?请摘录 下来。
苏 轼
词 牌 名
词:诗歌的一种
首 联
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 欢悦的气象。这两句是说农家 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 深厚。
“足”——表达农家款客尽 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道出了诗人对 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