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素材之时评例文:官员如何才能“经得起网络监督”?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之时评例文:“严禁滥用警力”给谁上了“紧箍咒”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之时评例文:“严禁滥用警力”给谁上了“紧箍咒”某些地方的官员滥用警力,导致警民关系紧张,妨碍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早已被社会舆论多次批判。
现在,中央纪委等四部门的信访工作违纪处分规定已有明确标准: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给予降级、撤职等处分。
这一规定表达了法治精神,也是对民意的积极回应。
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中,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要紧力量,其使命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不法侵犯。
中国的进展和进步,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公民的安全和幸福,都离不开人民警察的辛勤工作。
警察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警察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因为警察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的关注。
他们的无私奉献被人民默默牢记,他们的平凡事迹融入到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潮流中。
在法制社会里,任何力量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限制,警察也不例外。
作为保护人民的执法者,警察拥有一般公民所没有的权力,他们的许多手段具有明确的指向。
不管这种手段多么强硬,多么锋利,都可不能也不应该损害到人民的利益。
理论上如此,实际上亦如此---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对警察的职能、权力和操作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都一目了然。
违反规定的自然要受到相应的处分,严峻损害群众利益的甚至要受到更加严厉的责任追究。
这确实是法治社会的特征,也是确保警察规范行使职权的“紧箍咒”。
由于民主和法制尚在建设中,行政制度尚需完善和改革,因此有些地方依旧不断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如动用警察卷入经济纠纷,违规处理群众矛盾,违规动用武器等。
最典型的例子确实是最近发生的瓮安事件和云南孟连事件。
贵州省委书记一句“深层次缘故”点出了情况的真相。
警方的违规介入,不但严峻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严峻破坏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严峻践踏了民主和法制,而且使矛盾恶化,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难以弥补。
某些地方的警方滥用权力,根子在哪呢?《政府论》的作者洛克说过:“统治者不管有怎么样正当的理由,假如不以法律而以他的意志为准那么,假如他的命令和行动不以保护他的公民的财产而以满足他自己的野心、私愤、贪欲和任何其他不正当的情欲为目的,那确实是腐败。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之时评例文:温总理和网民互动,一曲温暖的“网事”

温总理和网民互动,一曲温暖的“网事”温总理一网情深历数总理与网络的N次结缘2009 我有问题问总理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每年的这个时候,温总理都要网上问政,了解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听取最真实的声音。
犹记得去年闭幕后,总理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广大网民向我提问题、提建议,甚至为我分忧,多达数百万条.参与的恐怕有上亿人。
这么多群众以如此高的热情关注两会,特别是关心政府的工作,使我深受感动。
他们的意见、批评都是对政府的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
我常常一边看网,脑子里就想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群众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精力来上网写问题、提建议,是要政府解决问题的。
回想近些年总理和网民谱写的一曲曲“网事”,不免让人感怀。
从2005年温总理第一次表明自己的网民身份到2006年总理称:从网友的提问中“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从2007年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开门见山:“这次两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单就互联网上向总理提的问题已经超过100万条,点击的人数超过2600万人次”再到2008年总理称,“他们(网友)的意见、批评都是对政府的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已经连续四年,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了网络和网友。
今年的两会,总理将会与网友进行什么样的互动,不能不让人期待。
总理和网民的互动见证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见证着网民的成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11月,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2.9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洋洋大观的近3亿网民总数,无疑涵盖了各行各业,这其中就包括温总理。
温总理是国务院总理,也是普通的一名网民,他也上网,也浏览网页。
当然,总理的上网更具有高屋建瓴的定位,即聆听网民呼声,关注网民的建议、意见甚至批评,而且不止停留在聆听和关注上,还要想方设法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正如总理所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总理和网民的互动见证着网民公民意识的生长,见证着网民关心国计民生的诉求。
高中语文 时评例文 赤峰贪官徐国元为何能日进万金?作文素材

赤峰贪官徐国元为何能日进万金?内蒙古赤峰市原市长徐国元,成为新近落网并被审判的贪官。
此人贪得无厌,竟然在被调查期间继续捞钱,贪污受贿款平均每日达1.5万人民币。
徐国元为何能日进万金?我看首先与当地官场氛围有关。
在一个民主和法治健全的社会里,官员想贪污并非易事。
因为,各方面的监督严密而无情,各个环节的制衡精细而科学。
官员没有什么空子可钻,也没有什么胆量去伸手。
一个官员假如有非分之想或有过分举动,必然会被制度阻拦,被公民举报,被媒体穷追猛打、不得安宁。
相反,在一个盛行“潜规则”的地方,贪污、受贿都是公开的秘密,官员手握大权,唯上为重,一呼百应。
他们不怕舆论监督,不惧群众举报,不顾同僚侧目,只要不被“意外”揭露,往往可以轻松享受受贿的“快乐”,而且长期平安无事。
这种流行潜规则的官场氛围,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能将好官变成坏官,将正确的价值观扭曲成贪得无厌,将科学发展观变成仅仅贴在墙上的标语口号,将老百姓带进痛苦的深渊。
笔者以为,徐国元的贪欲,绝对不是孤立的。
他不可能“一个人在战斗”。
一个城市的主管,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如此旁若无人,是不是其上级、同事以及周边的官员,已经熟视无睹,或者大家都习以为常?一方面,贪污受贿有其秘密性,不能把贪官的行为全部一棍子打在他的上级或同僚身上;另一方面,贪官的行为与周边环境关系密切,扯不断也撕不开。
例如徐国元利用审批权、市长办公会等方式滥用职权,其他官员是否也有此类特权?徐国元借用出国、住院、剪彩、生日、子女留学等节点大肆敛财,其他官员是否也是如此?徐国元堂而皇之获取顾问费、赞助费、辛苦费等等不义之财,其他官员是否如法炮制?贪官们走过的敛财之路,有的根本不是秘密。
我们不必隐瞒这些潜规则,更不必蛮横地认为这是在给我们的制度抹黑。
其实,我们国家的制度设计从来不允许官员贪污腐败,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如何从完善和改进制度上下功夫,坚决不让所谓的潜规则变成正大光明的显规则,坚决清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官场氛围。
政治小论文 让网络释放更多“正能量”

让网络释放更多“正能量”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可谓是微博了。
自从2009年微博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微博用户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日益壮大。
谁能想到,仅仅三年时间,中国微博用户就已接近三亿!谁能想到,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湖南红网董事长舒斌曾说:“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监督和社会管理的新阵地,我们应该积极建设利用好这块阵地,发挥网络的“正能量”。
”这两年,通过网络,热心的网友们积极地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揭露出社会中的腐败现象,揪出了一个又一个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为民除害,大快人心。
从“天价烟局长”周永耕到被戏称为“微笑局长”的“大表哥”杨达才,从“二表哥”杨遥到不雅视频的主角雷政富,网络无不体现着强大的力量,把罪行累累的官员打得无地遁形。
有了网络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充分发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时效快的特点,对国家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更为独特而有效的监督,净化中国的社会环境,加快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让网络释放更多的“正能量”,使其化为一把利剑,为我们未来的美好生活披荆斩棘。
网络不仅能让人们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对于政府和官员来说,利用微博为人民服务的前景也十分广阔,上海浦东高速公路交警大队从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发了一条题为《把稳生命》的微博,图文并茂的介绍了高速公路上汽车爆胎可能的原因、过程及爆胎时的应对办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发布当天就被转发上万次,随后又被转发8万多次,评论超过一万多条。
浦东高速的交警用微笑为司机服务,为党政机关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利用微博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这不是比删帖掩盖劣迹的行为来得更加高尚吗?由此可见,不仅是人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能让网络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既可以传递理性声音、积极价值,也可以虚假消息和端情绪。
人民时评仿写法素材

人民时评仿写法素材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网络上的言论也日益泛滥,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网络言论的规范和管理。
首先,网络言论的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发表观点。
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没有底线的。
网络言论如果没有规范,就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谣传谣、恶意攻击他人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伤害个人的声誉,也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对网络言论的规范是必要的。
其次,网络言论的管理需要加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言论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就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言论,比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安全法》等。
但仍然存在一些监管漏洞和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和管理,对违法违规的言论进行及时处理,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再次,网络言论的规范和管理需要社会共治。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参与进来,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良好秩序。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他人的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在网络言论不规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举报和舆论监督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促使网络平台更加重视言论的规范。
最后,网络言论的规范和管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言论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网络言论的发展趋势,并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提高对违法违规言论的处理效率。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信息交流和表达的平台。
总之,网络言论的规范和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共同参与。
高中语文 时评例文 严防“一栋大楼建起来,一批贪官倒下去”作文素材

严防"一栋大楼建起来,一批贪官倒下去"据报道,为惩处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规范工程建设秩序,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廉洁、高效运行,2020年5月7日,中央纪委印发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解释》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的具体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关条款作出了明确规定。
法律法规如果过于宏阔,就容易失之粗疏,犹如牛栏关猫,不法分子往往得以逃脱惩处;同时,无形中也会给执法者留下过大的裁量权,少数心术不正的执法者便会钻空子,谋取私利,为违法者张目。
中纪委下发的《解释》条分缕析,在3000余字的篇幅里,细化了党员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并谋取私利的各种具体行为表现形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为惩治基建腐败提供了翔实而精准的法理依据。
应该说,我国目前每年进行大量的工程建设与人口多、需求大的国情有关系,但同时应该看到,大量工程的上马,也让一些官员找到了权力寻租的良机,从中大肆腐败。
正因为如此,工程建设成为腐败的多发、高发区。
“要想富,上项目”,“要来钱,搞基建”,已经成了一些腐败分子推崇的“法宝”。
以腐败房为例,我们往往能看到三种情况,一是,一栋大楼建起来,一批贪官倒下去;二是,大楼尚未建起来,贪官已经倒下去;三是,大楼已经建起来,贪官并未倒下去。
三种情况说的是同一种问题,即对贪官的惩处是否及时。
毋庸讳言,无论是否及时,贪官造成的恶果已经出现,即腐败房已经出现,损失已经造成。
由此便引申一个问题,何不强化监管,杜绝官员在建房中上下其手、从中牟利?官员在建房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腐败的可能。
比如在规划上,有的官员乱规划。
“规划规划,不敌领导一句话”,一些官员善于拍脑子,不懂规划却热衷于规划;或者“崽卖爷田不心疼”,拆了建、建了拆,一拆一建,公帑灰飞烟灭,但政绩有了,灰色收入有了。
网络乱象整治申论作文范文

网络乱象整治申论作文范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乱象日益严重,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针对网络乱象进行整治,不仅是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网络环境质量的关键。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全面整治网络乱象。
首先,加强立法力度是整治网络乱象的重要一环。
应依法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确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乱象的界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并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法律手段迫使网络乱象制造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效遏制网络乱象的蔓延。
其次,严格实施网络平台治理,加强对网络乱象的监管。
网络平台作为网络乱象的孵化器和传播媒介,应承担起管理责任。
平台应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和管理体系,加大对发布虚假信息、恶意攻击、色情低俗等乱象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实名认证和身份核查,限制网络用户使用匿名或虚假身份发布信息,从源头上防止网络乱象的滋生。
此外,教育引导也是整治网络乱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培养网络素质和法律意识,让公众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行为同样需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网络教育引导,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健康自觉地参与到网络空间建设中来。
最后,增强舆论监督力度和公众参与度,强化网络乱象的曝光和舆论压力。
鼓励媒体扩大网络乱象报道,让公众了解到网络乱象的危害和恶劣影响。
同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向相关部门举报网络乱象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整治网络乱象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整治网络乱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立法、监管、教育和舆论监督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和措施。
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网络乱象的整治工作,才能实现网络空间的更加清朗与健康发展。
强化监督类申论作文

强化监督类申论作文尊敬的评卷老师:近年来,强化监督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就强化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强化监督必须抓住关键问题。
当前,一些监督工作存在着过多重复、不够精准等问题。
为了有效监督,我们应该注重在核心问题上下功夫,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高质量的监督不仅要关注表面问题,还要深入挖掘根本矛盾,找准突破口,打破利益藩篱。
其次,强化监督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监督机制。
传统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但单一形式的监督往往效果有限。
我们应该在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多个层面建立监督机制,形成互相制约、协同作战的局面。
此外,还应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和效果性。
再次,强化监督必须做到公正廉洁。
公正是监督的核心要求,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而廉洁则是监督工作的基础,要求监督者自身廉洁,杜绝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
只有坚持公正和廉洁的原则,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得到被监督对象的认可和社会的信任。
最后,强化监督需要增强监督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监督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全面了解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实践,在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准确监督。
同时,监督工作者还需具备独立思考和公正判断的能力,做到公正客观,不受干扰。
综上所述,强化监督是当前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抓住关键问题,建立多元化的监督机制,保持公正廉洁,同时提高监督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员如何才能“经得起网络监督”?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最近就网络上出现的与南京有关的几个热点事件发表意见,表示“党员干部要经得起网络监督”。
他说,对于群众和社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要学会适应媒体发展的新形势,认识媒体、重视媒体、善待媒体,借助媒体开展工作。
“经得起网络监督”,这是一种结果。
果能做到这样,或者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做到这样,那无疑是百姓之幸。
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做到“经得起网络监督”?实际的情况是,一些人、一些事经不起网络监督,网上一曝光,就容易暴露问题。
就拿南京最近的两件事情来说,江宁区那位房产局长周久耕,抽天价烟被曝光,不久就被免了职;浦口区某镇在小康调查中造假,让农民按“标准答案”回答,并许诺予以奖励,事情在网上传开后,当地立即作了调查,相关当事人受到查处。
网络曝光——调查处理,这是一个不错的结局,至少比“无言的结局”要好。
但是,且慢欢呼,网络“一曝一个准”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毕竟,曝光的终究是少数,那么,那些没有被曝光的王久耕、李久耕还有多少?那些造假糊弄上面的事情还有多少?对于他们,是光靠网络就能够解决的吗?
有人或许会说,查处了周久耕,对其他的官员有很大的震慑作用。
这话有道理,但是,这样的震慑作用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这要划一个很大的问号。
这些年,我们的反腐力度不可谓不强,出拳不可谓不重,倒下的官员不可谓不多,但是,为什么腐败案件依然层出不穷,以致有人感慨“前腐后继”?
毋庸置疑,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力量,这种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有人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相机的时代。
这话或许有些超前,但如果说,对于官员,时时处处都有眼睛盯着,这大概不算夸张。
不仅有人盯着,做得不对、说得不妥,很可能被挂到网上,这已经完全成为可能。
正因为如此,官员越来越意识到谨言慎行的重要。
以笔者的体会,现在采访官员,问“会不会录音”的多了,问“有没有带微型相机”的多了。
这反映出一种心态的变化。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有了网络就万事大吉,千万不要以为腐败从此销声匿迹了。
要知道,网络曝光存在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网络曝光终究还是个案。
比方说,网络上曝光,从目前看,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报纸等传统媒体,而报纸上能够曝光的事情有多少呢?也有人说,网民也可以直接上网曝光,周久耕不就是被网民“曝”下来的吗?此言不虚,但问题是,眼下,这样的曝光存在相当大的偶然性。
如果此前周久耕没有发表“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房要查处”这样“不妥言论”,网民可能就不会关注他抽什么烟、戴什么表、开什么车了。
正因为如此,反腐终究还是要靠日臻完善的制度,靠触及灵魂的教育,靠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当然,也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广大人民群众”,当然也包括数以亿计的网民。
这就要求纪检监察部门重视从网络上发现反腐信息,不轻易放过一条腐败线索,与网络、与网民形成互动,形成合力,力度就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