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功能的改善作用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功能的改善作用
均值治疗后 与治疗前 比较 明显降低(< . ) p波均值 、 / P O 5, 0 0 p功 率 比值 、 戏波均值 、MR波 均值及 /MR功率 比值 S S 与治疗前 比较差异不显著 均 > .5。治疗后 , 00 ) 观察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 . 1; 0 0 )注意力变量各观察指 0
b l ai n wi o t EE i t t t u GBF i o h .T e o r e f t ame t a td o 3 h c u s o r t n lse fr mo t s e n h .Elcr e c p a o r m e t n e h l g a wa u e ( e e t o s s d t d t c 1
摘 要
目的 : 痉挛型脑瘫 患儿经脑 电生物反馈 ( E B ) 探讨 E G F 治疗后脑功能 的改善情况。 方法 : 选取 符合诊 断分型标准 的痉挛型脑瘫 患儿 6 例 , 0 平均 年龄 73 岁 ; . 2 按照性别 、 年龄 、 病情 严重程度及入 院顺 序, 采用 随机方 法分成观察组与对 照组 各 3 例 。对 照组采 用综合 康复治疗方法 , O 观察组除采用与对 照组相同方法 外, 加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 每周训练 5 , 次 疗程为 3 个月 。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脑 电波 , 包括 0波 、 波 、 波 、 1 3 S MR波 、 , 0 B比值 、/S 0/MR比值 , . 经仪器 自身分析处理测评干预前后患儿脑 电波 的变化 。同时对两组 干预前 、 后进
b an f n to / Xu m e, J ANG Zh me,GUO La m i r i u cin LI e i I i i n n,e a.Ch n s o r a o h bl ain t 1/ i ee J u n l f Re a it t M e i / i o d-

脑瘫患儿应用脑循环治疗仪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脑瘫患儿应用脑循环治疗仪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levels of ACA, MCA, VA and B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therapy instrument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blood flow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all
[中图分类号] R741.00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20.S2.016
[文章编号] 1674-1633(2020)S2-0049-04
引言 小儿脑瘫又被称作小儿脑性瘫痪,属于儿科常见病症,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精神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听觉及语 言功能障碍等,若不能及时救治,病情延误或引发残疾,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35卷 S2期 VOL.35No.S2 49
研究论著

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

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

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彭婉莹;黄茂【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5例加用头部穴区推拿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治疗组45例子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组均以治疗20次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及微量元素血钙、锌、铁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肌张力M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钙、锌、铁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锌、铁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肌张力状况,增加微量元素水平,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建立及病情康复.【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4页(P597-600)【关键词】脑性瘫痪;头针;肌张力;微量元素【作者】彭婉莹;黄茂【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21;R722.19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常累及四肢,伴有智力缺陷、行为异常、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及混合型[1]。

目前,临床治疗脑瘫的康复手段多种多样,如何找到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脑瘫运动功能评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李红霞

脑瘫运动功能评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李红霞

2、House上肢实用功能分级法(House Classific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al Use),九个级别的分类方法能判 断上肢功能的水平和功能基线; 3、QUEST量表(Quality of Upper Extremity Skills Test),加拿大人制定, 适用于18月-8岁痉挛型脑瘫,被较多地使用 于评价肉毒素注射治疗的疗效; 4、Melbourne量表(Melbourne Unilateral Upper Limb Assessment),澳 大利亚人制定,适用于5-15岁脑瘫儿童,以 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脑干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是当前诊断脑瘫患儿听神经传 导通路损害的敏感而客观的检测方法,具有 无创伤、简便、可靠且不受年龄、智能及意 识状态影响等优点,对早期诊断脑瘫、估计 预后、指导治疗、疗效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脑瘫康复的综合评价的研究较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脑瘫儿童的评价量表方面,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PDMS)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 为广泛的儿童运动发育专项评估方法。
8、国外学者在肌电图(EMG)评价运动 功能作了大量的工作。 1)检测肌电积分值已成为研究神经肌 肉功能活动的一个理想指标。 2)用动态肌电图对脑瘫患儿进行了评 估 3)通过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对脑 瘫患儿康复过程进行评估
结束语
目前足底四等份足印分析法以及电生理 方法对运动功能的量化评定已经逐渐得到认 可,但功能评估的量表良莠不齐,对脑瘫儿 童进行康复评定,得到的结论无法令人信服,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规范。

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评价与改进

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评价与改进

多学科协作模式构建
建立多学科团队
01
组建包括儿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等多
学科的专业团队。
制定协作计划Biblioteka 02明确各学科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协作计划,确保患儿得到全面
、连续的治疗和服务。
加强沟通与协作
03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分享患儿的治疗情况和进展,及时调整治
疗计划,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
挑战与问题
尽管康复治疗在儿童脑性瘫痪中取得了 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治疗费用高昂、专业医护人员匮乏、 患者家庭配合度不高等。这些问题需要 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来解决。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 深入研究康复治疗机制
进一步探讨康复治疗对儿童脑性瘫痪患者神经可塑性的 影响,以及康复治疗在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机制 。
在关注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问题,开展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患者及其家庭积极面 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社会适应性评价
采用社会适应性行为评定 量表等工具,了解患儿在 社会交往和适应环境方面 的能力。
04
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患儿自身因素
年龄
患儿年龄越小,大脑可塑性越强 ,康复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较轻的患儿康复效果通常较好 ,而病情较重的患儿则可能需要更 长时间和更复杂的康复治疗。
并发症
价患儿的康复效果。
康复技术与手段
研究表明,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 年龄、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这些因素需 要在评价和改进康复效果时予以充分考虑。
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

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性瘫痪患儿SPR手术的应用

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性瘫痪患儿SPR手术的应用

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性瘫痪患儿SPR手术的应用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患儿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受损,导致行走、姿势、平衡和手部功能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对于一些患有脑性瘫痪的儿童来说,手术治疗是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的关键一步。

选择全身麻醉下进行单纯肌腱松解术(Selective Percutaneous Myofascial Lengthening, SPR)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

对于脑性瘫痪患儿而言,全身麻醉可能带来风险和问题,因此如何准确、安全地进行全身麻醉成为了临床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应用在全身麻醉下的手术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BIS监测患儿大脑的电活动,通过数值化的结果反映患儿的麻醉深度,从而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地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保证手术安全和患儿的手术体验。

那么,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性瘫痪患儿SPR手术的应用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一问题。

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在脑性瘫痪患儿SPR手术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由于脑性瘫痪患儿大多存在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等问题,麻醉对他们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BIS监测在麻醉过程中可以实时地监测患儿的麻醉深度,帮助麻醉医生进行个体化的麻醉管理,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麻醉的风险和副作用。

在SPR手术中,患儿往往需要多个部位的肌腱松解,手术时间较长,全身麻醉的控制尤为重要。

使用BIS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握患儿的麻醉状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在脑性瘫痪患儿SPR手术中的应用也为手术治疗的效果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在传统麻醉下,患儿可能因为麻醉深度无法准确控制而出现术中苏醒、术后恶心呕吐等情况,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儿的手术体验。

而使用BIS监测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也为患儿的术后康复和功能改善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参数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参数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参数
1、磁疗适用范围: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症(焦虑、神经衰弱、失眠、脑疲劳
等症状)、脑损伤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2、电疗适用范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损伤性疾病、小儿脑瘫及上述疾病引起的肢
体运动功能障碍;偏头痛;
3、主要构成:由一台主机、磁治疗帽、治疗主电极和治疗辅电极组成
4、结构形式:不可分拆的柜机推车式
★5、显示及按键方式:两块8寸触摸大屏分别独立显示及触摸式操作,互不干扰
6、治疗功能要求:同时具备交变电磁场治疗帽、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乳突穴)
及仿真生物电刺激肢体肌肉神经系统三种功能
★7、输出路(线)数:2路磁疗;2路(4线)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乳突穴);
4路(8线)仿生电刺激上、下肢;
8、定时功能:可在1.-99min范围内设定所需时间
9、磁疗部分
★9.1、治疗强度:3-30mT,最高必须达到30mT
9.2、微振功能:分四档可调,振频:O-10Hz;振幅:0-30V
10、电疗部分
10.1、主频谱:≤20KHz
10.2、主电极:输出开路的最大电压峰值:V50V;输出最大电流:≤30mA(最大可达
30mA),可调
10.3、轴电极:输出开路的最大电压峰值:V150V;输出最大电流:WIoOmA(最大可
达IOOmA),可调
IKCMD颁发的、针对本产品的IS013485:2016和IS0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2、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13、质保三年。

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蒸、 穴位针灸 、 推拿按摩等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常规疗法。结果 6 . % 。结论 82
治疗组 的总有效率 为 8 . % , 6 5 明显优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 关键词 】 脑性瘫痪 ; 脑循环 ; 功能训练
小 儿 脑性 瘫 痪 ( P 简称 脑 瘫 , 目前 导 致 儿 童 神 经 系 统 C) 是
细 胞 药 物 ,0d为 一疗 程 , 3个疗 程 。 3 共
2 结 果
严重致残的主要疾 病之 一。随着 围生保健 医学 的迅速发展 ,
急 救 医 学 高 新 技 术 的 开 展 , 危 新 生 儿 的 抢 救 成 活 率 增 高
2 1 疗效评定标准 . 2 2 两 组 疗 效 比较 .

7 4・
医堂剑堑 ! 生 旦 箜Z Q 鲞笙
M d a I oao f h aD cm e 21 .0 7 .6 ei ln vtno Ci ,ee br 00V 1 o3 c n i n . .

临 床 研 究

脑 循 环 治 疗 仪 配合 功能 训 练 治疗 s J 脑 性 ] L  ̄ 瘫 痪 疗 效 观 察
李淑 君 白红 丽
【 摘要 】 目的
娄 洁
观察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对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 6例脑性瘫痪 患儿
随 机分 为 治疗 组 和 对 照 组 。 治 疗组 5 2例 , 照 组 4 对 4例 。治 疗 组 采用 脑循 环 治 疗 仪 配 合 常 规 疗 法 ( 能 训 练 、 药 熏 功 中
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脑瘫患儿。其中男 5 6例 , 4 女 0例 , 女 男 之 比为 7 5 : 。年 龄 最 小 3个 月 , 大 9岁 。 其 中 3—1 月 最 2个 2 6例 ,2~2 月 3 1 4个 8例 ,4~3 2 6个 月 l 8例 , 6岁 1 3~ 0例 , > 6岁 4例 。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5 2例 和 对 照 组 4 4例 , 组 在 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分析。

方法:将40例(年龄1-3岁)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30d,每次20min,1次/d,对照组仅进行30d的常规康复训练,分别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进行评定,婴幼儿发育量表(cdcc)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定患儿整体运动情况,用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定患儿智能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及pdi和m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mfm-88及pdi和mdi评分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能力及智能水平,在治疗脑瘫患儿,辅助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功能障碍治疗脑性瘫痪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