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doc
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

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木舒克市,是一处以佛教为主题的古代艺术遗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14世纪,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这里有着壁画、佛像和石窟等多种形式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千佛像”,是全国唯一有这么多佛像的遗址之一。
克孜尔千佛洞也是一处具有文化价值的地方。
从唐朝时期开始,它就是一处具有宗教和文化意义的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吸收了来自中国、印度和伊朗等地的文化艺术元素,产生了独特的克孜尔文化,而千佛洞就是这种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遗址里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佛经、五代时期的佛像和元代时期的壁画,为我们展示了克孜尔千佛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克孜尔千佛洞的建筑形式和内部设计都充满了艺术和美感。
对于很多艺术爱好者而言,这里简直是一个天堂。
入洞后,我们就会看到一座由绿色石头砌成的平台,上面摆放着许多佛像、佛珠和祭品,是信仰者祈福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到约1500个石窟,里面有大大小小的佛像,制作精美,栩栩如生。
更为难得的是,在克孜尔千佛洞里面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壁画,是我们研究佛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壁画上有着千姿百态的佛像、天神和仙女,还有许多道教和佛教的图案和符号,在艺术和文化上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对于平日里耳熟能详的佛教文化,克孜尔千佛洞更是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
我们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各个佛像的含义以及不同图案的寓意,这对于提高我们对佛教文化的认知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克孜尔千佛洞是一处具有极高价值的古代文化遗址,它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我们了解克孜尔文化、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佛教文化,或者想体验一下独特的文化旅游,克孜尔千佛洞绝对是一个值得光顾的地方。
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文档3篇

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文档3篇Guide words of thousand Buddha cave in Kizil编订:JinTai College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文档3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新疆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文档2、篇章2: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文档3、篇章3: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文档克孜尔千佛洞是新疆的有名景点之一,很多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参观,导游也要做好克孜尔千佛洞景点的详细介绍。
下面是小泰整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的范文,欢迎阅读!篇章1: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文档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公里。
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 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 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 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
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
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筑和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
龟兹石窟窟群比较集中,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
新疆阿克苏旅游景点——克孜尔千佛洞

被誉为“艺术宝库”的克孜尔千佛洞,素以优美的壁画著称。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位于库车和拜城县之间的克孜尔乡东南7公⾥的⽊扎提河北岸的⼭麓或峭壁断崖上。
克孜尔千佛洞背倚明屋塔格⼭,南临⽊扎尔特河和却勒塔格⼭,⼭抱⽔绕,林⽊葱郁,彼此辉映,浑然⼀体,构成⼀幅壮美的画卷。
克孜尔⽯窟约开凿于公元三四世纪,即东汉末期。
公元六、七世纪为盛,持续建设五百年左右。
伊斯兰教传⼊后逐渐废弃。
⽬前,已编号的有236个窟,现有135 个窟形⽐较完整,壁画保存较完好的有75个洞窟,克孜尔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画均在于⽀提窟内。
壁画总⾯积约⼀万平⽅⽶。
克孜尔千佛洞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反映在两个⽅⾯,⼀是窟内瑰丽多彩的壁画,洞窟壁画的内容,主要是以佛经题材的释迦牟尼诸菩萨;⽐丘阿难众弟⼦;本⽣、佛传众故事;经变图画,天宫伎乐、飞天、供养⼈等。
其中,描绘在⼤量菱形画⾯中的本⽣故事占有⾮常突出的地位。
古龟兹艺⼈在绘制的⼤量佛神故事中,巧妙地把现实⽣活中的⼈和事、爱与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画⾯上。
克孜尔⽯窟的特殊窟形,壁画题材和艺术风格,多⽅⾯反映了古龟兹的社会图象,虽然艺术的主体----塑像多已毁坏,但残留的壁画对于研究龟兹社会历史、佛教、⽂化艺术以及中西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是洞窟的建筑,有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的⽀提窟,也有供僧徒居住和坐禅⽤的毗河罗窟。
⽀提窟中有窟室⾼⼤,窟门洞开,正壁塑⽴佛;主室为长⽅形,内设塔柱的中⼼柱窟。
毗河罗窟⼜称僧房,多为居室加甬道式结构⼩室内有灶炕等简单⽣活设施。
这些不同类型和⽤途的窟,多呈规律地修建在⼀起,组合成⼀个个单元。
从配列的情况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座佛寺。
其布局可以看出,当时克孜尔千佛洞是龟兹⼀处规模宏⼤佛寺。
这种窟室结构和布局,在我国⽯窟建筑中较为罕见。
克孜尔千佛洞为我国四⼤佛教⽯窟群之⼀。
位于与库车毗邻的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塔格⼭,洞窟凿于⽊扎特河⾕北岸悬崖上。
西距库车73公⾥,东距拜城67公⾥。
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

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很高兴您能来我美丽的家乡新疆省来拜访,大家正置身于库车----------这一古时候知名佛国龟兹的大地面上。
这时大家正追随着玄奘大师的踪迹,抵进大家今日的到达站克孜尔千佛洞,来品位石窟艺术的佛国神韵。
有关库车石窟群的历史时间,想来大家都或多或少掌握一些。
库车一带旧称龟兹,她是当初西域36国之一,古时候古丝绸之路上的知名封地。
2000很多年前,马援出使西域时到访过这里。
汉宣帝时,龟兹君王绛宾就推行了与汉友善的现行政策,多次前去北京长安朝贺,那时候的龟兹国“一如汉代礼仪知识”。
公元六十年,汉朝开设西域都护府,此后龟兹归汉。
汉末,汉代阵营不会再争夺在塞北政治舞台,龟兹做为一个独立王国进到佛教文化阶段。
南北朝时期阶段是龟兹消化吸收印度文化、健陀罗佛教文化产生当地璀璨的民俗文化阶段,今日大家见到的库车、拜城等古龟兹地区内的千佛洞和别的佛寺遗迹就是以那一个阶段逐渐开掘构建存留出来的。
古代中国优秀的佛书汉语翻译大伙儿鸠摩罗什也是那一个时期的知名得道高僧。
到唐代,李世民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于公年659年,移安西大都护府在此,龟兹重返大亚湾幸福城。
那时候,龟兹文化艺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趋势起了无法估量的功效,尤其是龟兹舞乐,在中原大地上十分风靡,中华曲子及中国古典诗词都从这当中参考许多。
此外,龟兹佛教文化也进入了与唐王朝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共存的安西佛教文化进到全盛时期,佛家石窟艺术做到了驾轻就熟的程度。
自此龟兹饱经历史时间变化,佛教文化也慢慢被伊斯兰教文化艺术所替代。
14世纪后,库车皇朝变动频乃,一直到公年1759年,清廷长子县大小和卓之乱,库车才日趋稳定。
回望库车的历史时间,能够见到古龟兹与中原大地拥有不可缺少的密切联系。
古时候的龟兹是一个全球性的商业服务现代都市,世界各国生意人汇集期间,从业在龟兹入境的中西方特色农产品的交易,那样,在龟兹就发生了一种中介公司型经济发展,在这类型经济发展的基本上,造成了龟兹的开放式文化艺术,而佛教文化最具象征性。
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导游词范文3篇

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导游词范文3篇导游词一: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大家好,欢迎来到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这里是新疆壮观的石窟寺庙之一,也是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站。
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区北部,距离市中心约12公里,是一处盛名远扬的佛教圣地。
它始建于西晋时期,历经了北魏、唐、元、清等朝代的兴衰,历史悠久,建筑精美,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之一。
游览千佛洞的路程大约需要1-2小时,但这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很值得一看。
千佛洞内部石窟的风貌独特,造型多样,有精美的浮雕和壁画,许多佛像栩栩如生,富有鲜明的佛教艺术特色。
同时,千佛洞周围的自然景色也非常漂亮,有绿树丛生的山坡和清澈见底的小河流等。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听到吐鲁番历史文化的介绍,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沿革和佛教发展情况。
同时,也可品尝到当地的美食特色,如烤羊肉串、烤馕、酥油茶等。
感谢大家的光临,希望大家在千佛洞的游览过程中可以享受美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能对新疆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导游词二: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大家好,欢迎来到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这里是新疆彰显石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千佛洞始建于西晋,历经数百年的建设和整修,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石窟顶部有巨大的龛,内部放置了众多的佛像和壁画,非常震撼人心。
这里的建筑风格表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土风情相融合的特色。
游览千佛洞的过程中,您将看到壁画上的佛像和故事、对人物和建筑的浮雕、以及龛顶上的佛塔。
石窟内布满花瓣月牙形的嵌石床,还有木头结构的梁柱,都非常讲究。
千佛洞内还是一些坐卧佛、座像、金刚、十八罗汉等精美佛像的收藏之所。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了解到当地文化与历史。
千佛洞内还有一些壁画手工艺品和佛教圣物出售,您可以在这里选购一些纪念品。
谢谢大家的光临,希望您在这次游览中能够得到愉悦和满意。
导游词三: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各位朋友,早上好!欢迎来到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一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文景观的地方。
克孜尔千佛洞解说词

克孜尔千佛洞解说词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著名石窟之一。
克孜尔千佛洞群位于克孜尔乡南约7公里的木扎提河北岸的名屋达格山上。
克孜尔千佛洞目前是国家一类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新疆历史上重要的佛教圣地。
佛教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新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们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
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初,许多官吏也选择在这里开凿,并供养佛祖。
规模与日俱增,终于形成了影响西域、中原乃至中亚的重要佛教圣地。
克孜尔千佛洞按自然区域分为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总体绵延3公里多。
已编号的洞窟有236个,有壁画的洞窟约有80多个,壁画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
它是我国建造最早的大型石窟寺群,也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
其中最著名的石窟是38号音乐窟。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石窟寺建筑及雕塑毁坏严重,只有部分壁画保存较好。
根据相关艺术风格测定,大致分四个时期。
初创期。
公元3世纪末到4世纪初,多方形窟。
后期有大像窟、有禅定、涅槃及天宫伎乐图等,以佛转故事为主,反映小乘佛教思想,健陀罗艺术风格较为明显。
发展期。
约公元4世纪中到5世纪末。
这个时期出现了以中心柱窟为中心的洞窟组合,包括僧房、讲经堂、礼拜堂等,形成寺院形态。
壁画绘画风格突出晕染法、对比*、菱形结构图等龟兹风格。
以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内容为主,在中心柱窟主窟顶部出现天相图、弥勒说法图。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被誉为“音乐窟”的38号石窟,绘有场面宏大的天宫伎乐图,乐者们手中的乐器有西域的,有中原的,还有中亚的,而舞者的舞姿则是龟兹独有的。
因而它是研究音乐舞蹈最详细最丰富的宝贵资料。
这时期的石窟表现有大乘佛教思想。
繁盛期。
约公元6~7世纪,现存石窟50%属于这一时期。
造像普遍采用金粉或敷贴金箔,装饰辉煌。
在方形窟中多连环画或长卷式故事画,因缘画较突出,涅槃图遍布甬道。
大型中心柱窟很多,包括双中心柱窟。
这一时期反映小乘佛教的思想居多。
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导游词

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导游词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导游词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
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
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
第17、18两窟,为公元6一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
第16号窟凿于中唐。
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
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涅盘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
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
第51号窟,建于回鹘高昌时期。
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
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
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
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其他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
本世纪初,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
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鲁番的石窟寺群多达十余处,合称高昌石窟,和新疆的龟兹石窟,以敦煌石窟、云岗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齐名,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一)亲爱的各位团友,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我们成功地翻越了铁力买提隧道,征服了茫茫的天山以后,现在我们已经从北疆来到了南疆,大家又可以体验到了与北疆孑然不同的风景和民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另外一副美丽的画卷。
南疆不但自然风景很美,就象我们刚才参观过的大、小天池,还有民风淳朴的维吾尔族,更吸引人的是,南疆的宗教,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
如果你想获得精神上更高的旅游享受,欢迎你来南疆。
在南疆的诸多城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首推今天我们要到达的库车。
库车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缘,隶属于阿克苏地区,是阿克苏地区所辖一市八县中最大的一个县,面积近1.5万K ㎡,全县人口约38万,从古至今就是南疆的重要城市之一。
库车,古称“龟兹国”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是汉唐以来西北边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特别是佛教中心,并以龟兹国为中心,建立政治和军事集权,管辖以龟兹为中心的西域36国。
大家都知道,西域正式隶属于祖国大陆的版图,是以西汉公元60年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开始的,到了东汉时期,政府就把西域都护府设置于今天库车境内的龟兹故城。
到了唐朝时期,也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此,这时龟兹国的管辖范围就更大了。
到了清朝的时候,改为库车直隶州。
1913年才改为库车县。
库车,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历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中原与西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中心和传播地。
历史地位极为显赫。
所以他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相当深厚。
大家熟知的龟兹乐舞,在隋唐时期名噪中原,刹那间掀起了龟兹乐舞的狂潮,三藏法师西天取经路过此处,也称赞道“管弦伎舞,特善清国”,如今这种典雅的充满西域风情的歌舞至今还在流传,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克孜尔千佛洞是新疆的有名景点之一,很多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参观,导游也要做好克孜尔千佛洞景点的详细介绍。
下面是我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篇一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 "四大石窟"之美誉,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公里。
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 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 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 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 "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
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
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筑和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
龟兹石窟窟群比较集中,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
有研究石窟的专家指出,龟兹石窟是一部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
而在龟兹石窟群中,克孜尔石窟被视为群芳之冠。
克孜尔千佛洞的洞窟形制大致有两种:一种为僧房,是供僧徒居住合作产的场所,多为居室加通道结构,室内有灶炕和简单的生活设施 ;另一种为佛殿,是供佛徒礼拜和讲经说法的地方。
佛殿又分为窟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塑立佛的大佛窟和主室作长方形、内设塔柱的中心柱窟,还有部分是窟室较为规则的方形窟。
不同形制的洞窟用途不同。
这些不同形制和不同用途的洞窟有规则的修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单元。
从配列的情况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
可以想见,当年克孜尔千佛洞是龟兹地区一处佛寺栉比、僧徒比肩的地方。
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为主室和后室。
根据导游的介绍,石窟主室正壁为主尊释迦佛,两侧壁和窟顶则绘有释迦牟尼的事迹如 "本生故事"等。
看完主室后,应按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观看佛的"涅盘"像,然后再回到主室,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
篇二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的河流阶地上,它背依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和雀尔达格山,东距库车县城约69千米。
据考证,库车县在2000年前曾是亚利安人建立的古龟兹国所在地。
龟兹国在汉唐之际是西域36国中的大国之一,境内曾居住的民族有羌、塞、月氏、乌孙、匈奴、突厥、回纥和汉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都逐渐融合成了龟兹人。
在进入景区之前呢,希望大家注意,不要将摄像机带入景区,因为在文物景区内是不允许摄像的,大家可以把摄像机放在车上,我们的司机可以先替大家保管。
在游览过程中请不要四处攀登,更不能在文物上乱刻画。
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不要去未开放区或悬崖边游览。
大家请看,前面就是克孜尔千佛洞了。
它始建于公元三世纪前后,现有编号的洞窟236个,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石窟寺建筑以及雕塑毁坏严重,仅有一部分壁画保存较好。
目前存有壁画的洞窟大约有80个。
壁画的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主要以佛传故事为主,反映了小乘佛教思想。
建筑风格是明显的犍陀罗艺术风格。
壁画的绘画艺术突出了晕染法、对比色、菱形结构图等古龟兹风格。
克孜尔千佛洞按照自然区域可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后山区四个区。
总体延伸大约有3公里。
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这一尊塑像,就是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出生在古龟兹国。
他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
他7岁出家,9岁跟随母亲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盘土多达多处学习佛经。
12岁时,又同母亲一起返回龟兹。
龟兹王听说他回来了,亲自去迎接他,并专门为他铸造了金狮子座,并请他升座说法。
西域各国国王一见他升座,都在他的座侧听讲。
公元401年,鸠摩罗什到了长安,秦王封他为国师。
从此,他就在长安国立译场逍遥园,从事佛经的翻译。
他和他的弟子共译出佛经74部,384卷,对我国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克孜尔千佛洞按艺术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现在就请大家与我随阶而上,一段一段的游览。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47号窟,它是克孜尔石窟中最大的一个。
建于公元3世纪末到4世纪初,大家可以看到里面的壁画有禅定、涅槃以及天宫伎乐图。
它代表克孜尔千佛洞的初创期。
我们进入的38号窟是一个音乐窟,壁画上绘有大量的龟兹乐舞。
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这个洞窟建于公元4世纪到5世纪末,代表克孜尔千佛洞的发展期。
代表繁盛期的洞窟是8号窟。
这里面讲的大部分是因缘故事。
大家请看这个菱格因缘图,有谁能给我们大家讲一下这幅壁画的内容是什么吗?这上面画的是猴子捧着蜜献给佛,佛说蜜里有虫,猴子就把虫从蜜里面取出,然后又献给佛。
这时,佛又说蜜太浓了,猴子就在蜜里加泉水减小蜜的浓度,再一次的把蜜献给佛。
这一次,佛和他的众弟子喝了猴子捧来的蜜汁。
所谓乐极生悲,猴子开心的不得了,一不小心,跌入了水坑,淹死了。
因为他前身奉过佛,来生就生于富贵人家做了富人。
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
这一时期的内容反映了小乘佛教思想。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18号窟,它是克孜尔石窟衰落时期的代表。
在这一洞窟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汉题以及遗物。
由于受到中原大乘佛教思想影响,加之库木吐拉石窟寺群兴盛,龟兹佛教中心也随之转移至龟兹都城。
并且在伊斯兰教取代龟兹佛教以后,克孜尔洞窟便湮没了。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破坏较为严重。
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人为破坏。
在克孜尔千佛洞,外国的一些"考古家"不仅盗走了很多雕塑,还用胶布粘走了大量壁画。
据有关文物部门介绍,30年代初,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考古队的勒柯克,从这里盗走的壁画、塑像和其它艺术品,以及手抄或印刷的汉文、梵文、突厥文、吐火罗文的文书,就达上百箱!还有英国的斯坦因等人,也来新疆盗走了大量壁画。
破坏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整体美,留下了惊世遗憾!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建造最早的大型石窟寺群,也是新疆石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
堪称"第二个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千佛洞的这些壁画深刻反映了当然古龟兹佛教的盛况,代表了龟兹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准,它对研究龟兹社会历史、佛教文化以及中西方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篇三很高兴您能来我美丽的家乡新疆来做客,我们正行走在库车----------这个古代著名佛国龟兹的大地上。
此时我们正追随玄奘大师的足迹,直抵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克孜尔千佛洞,来品味石窟艺术的佛国古韵。
关于库车石窟的历史,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她是当年西域36国之一,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城池。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来访过这儿。
汉宣帝时,龟兹国王绛宾就实行了与汉友好的政策,数次前往长安朝贺,那时的龟兹国"一如汉朝礼仪"。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从此龟兹归汉。
东汉末年,汉朝势力不再角逐在西域政治舞台,龟兹作为一个独立王国进入佛教文化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龟兹吸收印度文化、健陀罗佛教文化形成本地灿烂的民族文化时期,今天我们看到的库车、拜城等古龟兹地域内的千佛洞和其他佛教寺院遗址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开凿营造留存下来的。
中国古代杰出的佛经翻译大家鸠摩罗什也是那个时代的著名高僧。
到了唐朝,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于公元659年,移安西大都护府于此,龟兹重回大中华。
那时,龟兹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龟兹乐舞,在中原大地上非常盛行,中原乐曲及唐诗宋词都从中借鉴不少。
与此同时,龟兹佛教文化也进入了与唐王朝佛教文化相融并存的安西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时期,佛教石窟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此后龟兹几经历史变迁,佛教文化也逐渐被伊斯兰文化所取代。
14世纪后,库车王朝变更频乃,一直到公元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库车才渐趋安定。
回顾库车的历史,可以看到古龟兹与中原大地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古代的龟兹是一个国际性的商业都市,各国商人云集其间,从事在龟兹过境的东西方土特产品的买卖,这样,在龟兹就出现了一种中介型经济,在这种型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了龟兹的开放型文化,而佛教文化最具代表性。
龟兹是以小乘佛教为主,她的小乘佛教是吸收了克什米尔、(牛建)陀罗等地的佛教文化而成长起来的。
龟兹佛教艺术中出现得更多的则是(牛建)陀罗文化的内容,例如骷髅仙、脱皮白骨等典型的(牛建)陀罗文化形象在龟兹壁画中随处可见。
在谈到龟兹文化中兼容并包含着印度文化、伊朗文化、中亚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古代中原地区汉文化在龟兹文化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如龟兹石窟壁画中"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出现,是古代中原地区盛行净土宗以后,对阿弥陀佛的崇拜在佛教艺术上的反映。
龟兹以中介型经济产生的开放性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9公里的戈壁悬崖下。
石窟背靠明屋达格山,前面有渭干河蜿蜒流过,隔河屹立着乔尔达格山。
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大地开凿最早的石窟,她的开凿年代,大概从公元三、四世纪开始,到公元九世纪结束,先后持续长达五、六百年之久。
作为龟兹石窟的代表,克孜尔石窟可以说是开中国西北石窟艺术之先河。
龟兹在西域各国中最早派僧人来中原传播佛教的。
随着佛教的流行,龟兹佛教艺术也随之传入中原西北地区,为中原西北地区佛教石窟的开凿提供了模版。
而且龟兹艺术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原西北地区古代艺术发展的方向,使之从世俗艺术逐步走上了宗教艺术的道路。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各个地区开始出现佛教石窟。
根据专家考证分析,龟兹石窟的建造原因有三点:一是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宣传来麻痹人民,以维护其阶级利益;二是佛教徒为了进行礼拜、供养等宗教仪式的需要;三是僧尼的的苦修必须要有洁净的环境。
因此克孜尔石窟的形制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佛殿,是佛教徒礼拜的地方。
一种是僧房,是僧尼修行的所在。
在克孜尔千佛洞已编号的236个石窟中,有64个僧房,172个佛殿,由于年代的久远,外国列强的掠夺破坏,大部分塑像已荡然无存,壁画也残破不全,现在只有75个窟形较完整,壁画比较完好。
一些石窟存有汉文、龟兹文题记,个别还有塑像残躯。
大家现在可以看到着座红色的山就是千佛洞的所在了。
克孜尔在维吾尔语是红色的意思,所以克孜尔千佛洞的名字源于这座红色的山。
克孜尔千佛洞不仅是一个著名的古代佛教艺术遗址,也是一个风景十分秀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