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1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包装、保存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包装、保存

★样品的缩分:“四分法”
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 板上,压平成厚度在3cm以下的圆形,并划成 “十”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二份混合, 再如上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这样操作直至 取得所需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 采样是将按一定规则获得检样,混合成为原始样, 经一定混合处理后采用“四分法” 的获得平均样 品(分析样)的过程。
样品净化液的浓缩
设备:减压浓缩装置,或旋转蒸发器。
皂化法 原理:本法是用热碱溶液处理样品提取液,以 除去脂肪等干扰杂质。其原理是利用 KOH一乙醇溶
液将脂肪等杂质皂化除去,以达到净化目的。
适用对象:适用于对碱稳定样品的净化。
2. 沉淀分离法
原理: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的
方法。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
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经过过滤或离心 将沉淀与母液分开,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作用:除去干扰物质;浓缩待测成分
实例:测定浑浊样品中糖含量。
常用澄清剂:醋酸铅及碱性醋酸铅试剂;醋酸
锌与黄血盐试剂。
3. 掩蔽法
原理:此法是利用掩蔽剂与样液干扰成分作用,
使干扰成分转变为不干扰测定状态,即被掩蔽起来。
特点:可以不经过分离干扰成分的操作而消除
其干扰作用,简化分析步骤。 用途:常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 实例: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铅 在测定条件(PH9>)下,Cu2+、Cd2+等离子
中具有不同的分配比,当溶剂渗透在固定相中并向上
渗展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作用反夏进行,从
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组成
支持剂:
化学惰性载体。对待分离成分无吸附能力,能
吸留固定相。 硅胶、硅藻土、纤维素、淀粉

【食品分析教案】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分析教案】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分析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

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行一般为: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1. 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一、样品的采集➢正确采样的意义: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但如果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值,甚至得出错误结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至误伤人命,酿成大祸。

正确采样的原则(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2. 样品的分类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3. 采样的一般方法➢第一种采集方法是随机抽样。

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

但随机≠随意。

➢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

具体作法:(1)掷骰子—简便易行,适于生产现场用。

(2)用随机表。

(3)用计算器、计算机。

(4)用抽奖机。

➢第二种采集方法是代表性抽样:➢可按不同生产日期➢也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按分析的目的取样如:粘稠不好混匀的液体,从包装内上、中、下分别取样。

蔬菜的营养成分(全菜)要从茎、枝、叶分别取,粉碎后,混匀。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及保存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及保存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图2-2 萃取操作示意 1-三角瓶;2-导管;3-冷 凝器;4-欲萃取相
图2-3 常压蒸馏装置
3、盐析法:溶液中加入某种盐类,降低了 某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使 之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4、超临界萃取法(SF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 a.流体是非液非气的,具有气体较强的穿透 能力和液体较大的密度及溶解度,有较大 的吸附能力,流动性好. b.萃取速度快
什么物质适合于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优点
a. 接近常温, 对物质没有变解作用. b. 易达到Pc和Tc c. 化学稳定性好, 无毒, 无色, 无味, 无污染 d. 萃取时间短 e. 费用低 f. 适用热敏感样品 g. 有防氧化和抑菌作用
然后层从的样四品角堆和放中
的不心同点部用位双,套按回
采样转件取数样确器定各具取
体采少样量袋样(品桶,、得
箱)检,样再,用再双按套上回
转取法样处管理采得样平。均
将取样样品管。插入包
装中,回转180。
取出样品,每一
包装须由上、中、
下三层取出三份
检样;把许多检
样综合起来成为
原始样品:用
“四分法”
这类物料不易充 分混匀,可先 按 总件数/ 2 确 定采样件(桶、 罐)数。启开 包装,用采样 器从各桶(罐) 中分层(一般 分上、中、
特点:简便快速,破坏彻底,减少 金属挥发。酸气刺激性大, 腐蚀性大。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硫酸-硝酸法 如图2-1所示。
(2)高氯酸-硝酸-硫酸法
(3)高氯酸(过氧化氢)-硫 酸法
(4)硝酸-高氯酸法

样品旳采集制备保存学习教案

样品旳采集制备保存学习教案
关键所在
第6页/共49页
第七页,共49页。
采样(检测(jiǎn cè))目的
(1)卫生监督及质量监测。
(2)监测评价人群食品营养水平。
(3)特殊需要:食物中毒、变质、伪造、掺假食 品制订。
(4)食品卫生标准,验证符合卫生标准的程度。
(5)提供新食品资源(zīyuán)是否有开发价值的
数据。
第7页/共49页
食品分析(fēnxī)的一般程序为:
样品(yàngpǐn)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处理
成分分析
分析数据处理
分析报告的撰写
第5页/共49页
第六页,共49页。
第一节 食品样品 (yàngpǐn)的采集
采样——从大量(dàliàng)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 表性的一部分均匀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采样。
第33页/共49页
第三十四页,共49页。
第一节 样品(yàngpǐn)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3)感官性质极不相同的样品, 切不可混在一起,应另行包装, 并注明其性质。
(4)样品采集完后,应迅速送 往检测室进行(jìnxíng)分析, 以免发生变化。
(5)盛装样品的器具上 第34页/共49页 要贴牢 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 第三十五页,共49页。
第38页/共49页
第三十九页,共49页。
第39页/共49页
第四十页,共49页。
第40页/共49页
第四十一页,共49页。
(六)采样(cǎi yànɡ)数量
1、样品份数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 用。
每份样品数量(shùliàng)一般是检测量的 3倍。
样品量一般为第411页-/2共L49页(kg)

样品采集教案设计方案

样品采集教案设计方案

样品采集教案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了解样品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样品采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样品采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课件和相关实验工具。

2. 学生准备好实验报告模板和相关录入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 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例如样品采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等。

2. 知识讲解:- 介绍样品采集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理。

- 讲解样品采集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包括现场样品采集、实验室样品采集等。

- 强调样品采集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污染等。

3. 演示操作:- 教师进行样品采集的演示操作,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同时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重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 学生依照教师演示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际样品采集操作。

-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践,互相帮助和观察。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5. 实验结果分析:- 学生根据采集的样品,在实验报告模板中录入样品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

- 学生可以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 强调样品采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需要细心和耐心。

- 对学生进行概念和方法的小结。

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反思,完成实验报告。

2. 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补充说明:1.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表、实物仪器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示范操作。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3. 学生在实践中要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步骤的准确性,提高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采集与制作标本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采集与制作标本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采集与制作标本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其中,采集与制作标本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一、教案采集活动教案采集活动是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外出采集各种材料,并将采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类。

以下是一个教案采集活动的简要步骤:1. 确定采集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需要采集的材料种类和数量。

可以是植物、动物、矿物等各种自然物体,也可以是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具等。

2. 分组分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采集一种或多种材料。

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来进行分组安排,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外出采集:学生根据各自分组的任务,外出采集所需的材料。

教师要提前向学生解释好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安全。

4. 材料整理分类:学生回到教室后,将采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如按颜色、形状、用途等进行分类。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整理能力。

5. 材料展示:将整理好的材料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了解彼此的成果。

通过教案采集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各种材料的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二、制作标本活动制作标本活动是指将采集到的动植物进行处理和保存,制作成标本,以供学习和展示使用。

以下是一个制作标本活动的简要步骤:1. 准备工具和材料:制作标本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如刀具、瓶子、酒精、标本纸等。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这些工具和材料,并向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和讲解。

2. 处理动植物:学生根据采集到的动植物的特点和材料的要求,逐个进行处理。

如拍平植物标本、制作昆虫标本等。

3. 处理标本纸:学生将刚采集到的动植物放在标本纸上,进行整齐排列,并用小夹子固定。

有需要的话,还可以添加说明标签。

4. 保存标本:学生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入瓶子中,倒入足够的酒精,然后加盖好保存。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具体样品的抽取方法
(1)均匀的固体样品(如粮食、粉状食品) 对同一批号带有包装的产品:
采样点数可由以下采样公式决定:
S N/2 式中:N-----检测对象的总数目(件、袋、桶等)
S-----采样点数
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照采样点数确定 具体采样袋(件、桶、包)数,用双套回转取样管, 插入每一袋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采取部分 样品混合在一起。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散堆状的均匀固体样品:
先划分若干等体积层,然后在每层的四角及中 心点,也分上、中、下3个部位,用双套回转 取样管插入采样,将取得的检样混合在一起, 得到原始样品。原始样品按四分法对角取样, 即得到平均样品。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四分法:
是将均匀固体样品由原始样品制成平均样 品的方法。
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一 张干净平整的纸上,或一块洁净的玻璃板上; 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 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 划“+”字等分成4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 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 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2)不均匀的固体样品(如肉、鱼、果蔬等)
此类食品的本身各部位极不均匀,个体大小 及成熟度差异大,更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肉类:视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而定,有时从不同 部位采样,混合后代表该只动物,有时从很多 只动物的同一部位采样混合后代表某一部位的 情况。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一、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的意义及要求 (二)采样的数量和方法 (三)采样的注意事项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一)采样的意义及要求
采样:从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 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 叫采样。

教学设计1——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和预处理(1)word版本

教学设计1——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和预处理(1)word版本

教学设计一一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和预处理
1、制备好的样品应放在密封洁净的容器内。

2、易腐败变质的样品应保存在0—5C下,但时间不能太长。

3、特殊情况下样品可加防腐剂。

4、样品保存环境要清洁干燥。

5、保存的样品要按日期、批号、编号摆放,以便查找。

原则:防止污染、防止丢失、防止水分变化、防止腐败变质。

第三节样品的预处理
为了排除干扰物质、浓缩含量很低的被测成分,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对样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分解、分离、浓缩、提纯处理的操作过程统称为样
品的预处理。

一、样品预处理的原则(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1.2.1溶液吸收法:主要用于气态、蒸气状态物质的采集。空气通过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时,被测组分由于溶解作用或化学反应进入吸收液中,达到浓缩的目的。吸收液应对被测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或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快,吸收效率高,并且对后续分析无干扰。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及有机溶剂。
§2.1.3.1.2.2固体吸附剂阻留法:主要用于气态和蒸气物质的采集。空气通过装有固体吸附剂的吸收管时,被测组分被固体吸附剂吸附,然后用溶剂洗脱或通过加热解吸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达到分离富集的目的。
常用的采样容器有水桶、单层采水瓶、深层采水器、急流采水器、采水泵等,其选择取决于水体情况。存放水样的容器常用聚乙烯瓶或桶、硬质玻璃瓶、不锈钢瓶,采样量主要决定于检测项目的多少及检测目的而定,一般为2升-3升。
§2.1.3.3食品:食品的检测项目主要有食品的营养成分、功效成分、鲜度、添加剂及污染物
等。可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指定代表性样品的方法采样。
1、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
2、各类样品(如空气、水、食品、生物材料)的采集方法。
详细讲解及举例说明
教学
难点

突破
方法
1、样品和总体的关系;
2、样品的预的处理目的。
详细讲解及举例说明
相关
内容
素材
无极化学、有机化学
卫生化学(第六版)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卫生分析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计划讲解5分钟】
(2)将每份粗样混合或粉碎、缩分,
减少至适合分析所需的数量;
(3)制成符合分析用的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确取样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大批试样(总体)中所有组成部分都有同等的被采集的几率;
2.根据给定的准确度,采取有次序的或随机的取样,使取样费用尽可能低;
3.将n个单元的试样彻底混合后,再分成若干份,每份分析一次。
样品采集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1.组成比较均匀的物料
2.组成很不均匀的物料
3、湿存水的处理
§2.1.3卫生分析中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
§2.1.3.1空气在进行大气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成分的监测、室内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监测,需要采集空气样品。
由于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不同,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也不同,有的以气态(NOX、SO2、CO、O3等)或蒸气状态(苯、甲醛、丙烯醛等)逸散在空气中,有的以微滴或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呈气溶胶状态(烟、雾、悬浮颗粒物)。
章节
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2.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2样品的预处理
§2.2.1试样处理的目的
§2.2.1试样溶液的制备
课时
2




1、熟悉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
2、熟悉各类样品(如空气、水、食品、生物材料)的采集方法;
3、了解各类样品(如空气、水、食品、生物材料)保存方法。
教学
重点

突出
方法
浓缩采集法采集的样品代表采样期间被测组分在空气中平均浓度。
§2.1.3.1.3采样装置
§2.1.3.1.3.1收集器:直接收集型和浓缩富集型。
§2.1.3.1.3.2流量计:计量所通过气体流量。
§2.1.3.1.3.3采样动力:多采用真空泵。
正确取样应满足以下要求:
§2.1.3.2水:水样分为天然水、生活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应根据监测目的、水样的来源和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有的监测项目要求现场或立即测定,如pH、余氯、水中溶解氧等;有的项目允许样品存放一定时间,应采取适当方法保存。
一、随机抽样时:总体中每份样品被抽取的几率都相同。如食品的合格率,分析食品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二、系统抽样:适用于样品随空间、时间变化规律已知的样品采样,如分析生产流程对食品营养成分的破坏或污染情况。
三、指定代表性样品:适用于掺伪食品、变质食品的检验,应选取可疑部分采样。
§2.1.3.4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指人和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脏器等。包括血液、尿液、毛发、指甲、唾液、呼出气、组织和粪便。
§2.1.3.4.1血液:包括全血、血浆、和血清。可反映机体的近期状况,成分比较稳定,取样污染少,但取样量和取样次数受限制。可采集指血、耳垂血(需血量较少时)或静脉血(需血量较多时)根据被测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选用全血血浆和血清进行分析。





采样时应根据监测目的和检项目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并预先计算采样量。采样方法应根据被测物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和浓度以及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来选择
§2.1.3.1.1直接采集法:适用于空气中的被测组分含量较高或分析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2.1.3.1.2浓缩采集法:适用于空气中的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或分析方法灵敏度较低的情况。
1、防止样品被污染及避免被测组分的损失。
2、采集的样品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采样时间、地点、位置、温度和压力等。
3、采样量适当,采样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多,要多采。
4、采集的样品至少两份,一份作为分析样品,一份作为保存,留作复检或仲裁之用。
§2.1.2样品采集方法【计划讲解20分钟】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作为总体代表性物质进行分析测定,这部分个体的集合体称为样品(sample)。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操作过程称为采样(sampling)
为什么要采集样品?
§2.1.1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
取样是定量分析中的第一步;
取样的基本原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取样的基本步骤:
(1)收集粗样(原始试样);
1、实验方案设计;
2、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3、试样的预处理;
4、分析方法的选择及试样的测定;
5、分析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表达;
§2.1样品的采取和保存【计划讲解10分钟】
定量分析的基本思想:定量分析工作多数是通过对全部样品中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物质的测定,来推断被分析对象总体的性质。
分析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population),它是一类属性完全相同的物质。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单位称为个体。
§2.1.3.1.2.3滤纸滤膜阻留法:主要用于采集不易或不能被液体吸收的尘粒状气溶胶,如烟、悬浮颗粒物等。空气通过滤纸或滤膜时,被测组分被阻留在滤膜上,达到浓缩的目的。
§2.1.3.1.2.4冷阱吸收法:也称低温浓缩法,将一个U型管浸入液氮(-196℃)中,通过便携常用泵将空气样品收集到冷阱中,选择性地浓缩空气中的某些组分,然后在40℃-70℃解吸后进行分析。如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可采用这种采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