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思考题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六章 习题与思考题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六章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典型例题解析例6-1 试述PC微机中断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答:PC微机系统中断包括硬件(外部)中断和软件(内部)中断两大类。

硬件中断包括不可屏蔽中断NMI和可屏蔽中断INTR。

它们都由外部硬件产生。

软件中断包括软件中断INT nH和CPU内部特殊中断,它们由内部中断指令或执行程序过程中出现异常产生的。

软件中断又有DOS中断和BIOS中断之分。

硬件中断的特点是:(1)硬中断是外部事件而引起的中断,因此,硬件中断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

(2)在硬件中断响应周期,CPU需要发中断回答信号(非屏蔽硬件中断不发中断回答信号)。

(3)硬件中断的中断号由中断控制器提供(非屏蔽硬件中断的中断号由系统指定为02H)(4)硬件中断一般是可屏蔽的(非屏蔽硬件中断是不可屏蔽的)。

软件中断的特点是:(1)软件中断是执行中断指令而产生的,无需外部施加中断请求信号。

在程序需要调用某个中断服务程序时,只要安排一条相应中断指令,就可转去执行所需要的中断程序,因此,中断的发生不是随机的,而是由程序安排好的。

(2)在软件中断响应周期,CPU不需要发中断回答信号。

(3)软件中断的中断类型号是在指令中直接给出,因此,不需要使用中断控制器。

(4)软件中断是不可屏蔽的。

例6-2 试述可编程控制器8259A的作用。

答:可编程控制器8259A在协助CPU处理中断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1)接受和扩充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

外设的中断请求,并非直接送到CPU,而是通过8259A接受进来,再由它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一片8259A可授受8个中断请求,经过级联可扩展到8片8259A,能接受64个中断请求。

(2)进行中断优先级排队。

外设的中断优先级排队,并不是CPU安排,而是由8259A安排的。

即由8259A中断请求输入引脚(IR)的编号决定的。

连到IR0上的外设中断优先级最高,连到IR7上的外设中断优先级最低。

(3)向CPU提供中断类型号。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6章思考题6.1 试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下列问题:(1)(1)⾦属钠可⽤于除去苯中所含的痕量H2O,但不宜⽤于除去⼄醇中所含的⽔。

(2)(2)为什么制备Grignard试剂时⽤作溶剂的⼄醚不但需要除去⽔分,并且也必须除净⼄醇(⼄醇是制取⼄醚的原料,常参杂于产物⼄醚中)。

(3)(3)在使⽤LiAlH4的反应中,为什么不能⽤⼄醇或甲醇作溶剂?6.2 叔丁基醚[(CH3)3C]2O既不能⽤Williamson法也不能⽤H2SO4脱⽔法制得,为什么?6.3 苯酚与甲苯相⽐有以下两点不同的物理性质:(a)苯酚沸点⽐甲苯⾼;(b)苯酚在⽔中的溶解度较甲苯⼤。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6.4 解释下列现象(1)(1)从2-戊醇所制得的2-溴戊烷中总含有3-溴戊烷。

(2)(2)⽤HBr处理新戊醇(CH3)2C-CH2OH时只得到(CH3)2CBrCH2CH3。

解答6.1 答(1)⼄醇的活泼氢能与Na发⽣反应,苯与Na⽆反应。

(2)RMgX不仅是⼀种强的亲核试剂,同时⼜是⼀种强碱,可与醇羟基中的H结合,即RMgX可被具活性氢的物质所分解,如(3)LiAlH4既是⼀种强还原剂,⼜是⼀种强碱,它所提供H-与醇发⽣反应,如6.2叔丁基醚⽤H2SO4脱⽔法合成时,主要产⽣烯烃。

6.3 答甲苯和苯酚的相对分⼦质量相近,但是甲苯的沸点110.6℃,⽽苯酚的沸点181.8℃,这是由于苯酚可以形成分⼦间氢键;甲苯不溶于⽔,⽽苯酚易溶于⽔,是由于苯酚与⽔分⼦之间会形成氢键:6.4习题6.1⽐较下列各组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的相对速度:(1) 正戊醇, 2-甲基-2-戊醇, ⼆⼄基甲醇(2) 苄醇, 对甲基苄醇, 对硝基苄醇(3)(3)苄醇, α-苯基⼄醇, β-苯基⼄醇6.26.2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CH2=CHCH2OH, CH3CH2CH2OH , CH3CH2CH2Br, (CH3)2CHI(2) CH3CH(OH)CH3, CH3CH2CH2OH , C6H5OH , (CH3)3COH , C6H5OCH3(3) α-苯基⼄醇, β-苯基⼄醇, 对⼄基苯酚, 对甲氧基甲苯6.36.3写出下列各反应主要产物:6.4合成题:(1)(1)甲醇, 2-丁醇→ 2-甲基丁醇(2)(2)正丙醇, 异丙醇→ 2-甲基-2-戊醇(3)(3)甲醇, ⼄醇→正丙醇, 异丙醇(4)(4)2-甲基丙醇, 异丙醇→ 2,4-⼆甲基-2-戊烯(5)(5)丙烯→⽢油→三硝酸⽢油酯(6)(6)苯, ⼄烯, 丙烯→ 3-甲基-1-苯基-2-丁烯(7)(7)⼄醇→ 2-丁醇(8)(8)叔丁醇→ 3, 3-⼆甲基-1-丁醇(9)(9)⼄烯→三⼄醇胺(10)(10)丙烯→异丙醚(11)(11)苯, 甲醇→ 2,4-⼆硝基苯甲醚(12)(12)⼄烯→正丁醚(13)(13)苯→间苯三酚(14)(14)苯→对亚硝基苯酚(15)(15)苯→ 2,6-⼆氯苯酚(16)(16)苯→对苯醌⼆肟6.5某醇C5H12O氧化后⽣成酮,脱⽔则⽣成⼀种不饱和烃, 将此烃氧化可⽣成酮和羧酸两种产物的混合物, 试推测该醇的结构.6.6有⼀化合物(A)的分⼦式为C5H11Br, 和NaOH⽔溶液共热后⽣成C5H12O(B). B具有旋光性.能和钠作⽤放出氢⽓, 和浓硫酸共热⽣成C5H10(C). C经臭氧化和在还原剂存在下⽔解, 则⽣成丙酮和⼄醛. 试推测A, B, C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7新戊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成不饱和烃. 将这不饱和烃经臭氧化后, 在锌粉存在下⽔解, 可得到⼀种醛和⼀种酮. 试写出反应历程及各步反应产物的构造式.6.8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1)(1)⼄醚中混有少量⼄醇(2)(2)戊烷, 1-戊炔和1-甲氧基-3-戊醇6.9 下列各醚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反应, 可⽣成何种产物?(1)(1)甲丁醚(2)(2)2-甲氧基⼰烷(3)(3)2-甲基-1-甲氧基戊烷6.10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6H14O, 常温下不与⾦属钠反应, 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共热时⽣成碘烷, 此碘烷与氢氧化银作⽤则⽣成丙醇. 试推测此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反应式.6.11 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7H16O, 并且:(1)(1)在常温下它不和⾦属钠反应;(2)(2)它和过量浓氢碘酸共热时⽣成C2H5I和C5H11I . 后者与氢氧化银反应⽣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为138℃.试推测原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12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20H21O4N, 与热的浓氢碘酸反应可⽣成碘甲烷. 当此化合物4.24 mg与氢碘酸反应, 所⽣成的碘甲烷通⼈硝酸银的醇溶液, 得到11.62mg碘化银. 问此化合物含有⼏个甲氧基?6.13 写出环氧⼄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程式:(1)(1)有少量硫酸存在下的甲醇(2)(2)有少量甲醇钠存在下的甲醇6.14 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

马哲第六七章思考题

马哲第六七章思考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1、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2、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单项选择题答案]1、D2、A3、D4、C5、B6、A7、D8、B9、C 10、A 11、C 12、A 13、A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3、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6、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7、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C、国家开始消亡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多项选择题答案]1、CD2、ABCD3、AD4、ABD5、BCD6、ABCD7、ABC三、辨析题1、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一、简答题1.简述生物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有哪些优势)。

生物监测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可靠准确的方法。

实践证明,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抗性生物,能够忠实的“记录”污染的全过程,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历史变迁,提供环境变迁的证据;而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其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反应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较低水平的环境污染,提供环境质量的现时信息。

因此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2.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势。

有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在污染物达到人和动物的受害浓度之前,它们就显示出可察觉的受害症状。

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其生存介质的环境质量,用来监测环境。

植物还能够将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富集在体内,分析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并可确定其含量。

同时,植物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便于管理等特征,使它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监测生物。

3.简述监测生物的筛选原则。

(1)受污染后,是否有典型的受害症状(尤其是急性的受害症状);(2)受污染后,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3)在污染环境中,生物体内代谢产物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4.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中,如何利用生物的抗性作用?将生物放置于污染条件下,通过抗性指数来分析污染前后生物性状的比值。

如在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的根。

根伸长被抑制的程度越小,抗性指数越大。

5.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生物?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植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

监视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监测生物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而指示生物不能。

6.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

(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3)具有多功能性;(4)监测灵敏度高。

7.简述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监环境污染的方法。

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又称差异指数,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设计的一种指数。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HS -的共轭碱为S 2-;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S 2的共轭酸为HS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 ++OH -=H 2OK c ===1.0×1014 (25℃)]][[1-+OH H W K 1 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

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

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 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解:C 1=0.10mol •L -1 , K a2=1.8×10-5 ,所以(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2)因为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 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pH=pKa+lg HAA -4.0=4.74+lg%1.0%x x - x%=15%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2)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答:(1)使测定值偏小。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 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 B)A.人民民主专政B.暴力革命C.和平过渡D.局部战争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C )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社B.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进程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世界共产主义进程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在于( 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6.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A.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7.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C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8.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D )A.较高的劳动生产率B.人民当家作主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C)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A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B )A.科学社会主义B.工人运动C.阶级斗争D.暴力革命1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C )A.革命性和斗争性B.先进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先进性D.先进性和科学性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全党服从中央D.一切服从大局二、多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A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B )A.以阶段斗争为纲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优先发展重工业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3.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D )A.人口多,耕地少B.自然资源贫乏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我国将长期处于(B )A.人民生活的小康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渡时期5.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B )A.五十年B.一百年C.二百年D.三百年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 )A.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温饱生活的实现8.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是( D )A 前资本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9.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C )A 准备阶段B 建成阶段C 初级阶段D 高级阶段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核心和关键是(A)不动摇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党的领导和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的是在( B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C )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现现代化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C )A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B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5.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C )把我国建设成为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B 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 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16.邓小平指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 C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 “三个有利于”17.四项基本原则是( B)A.强国之路B.立国之本C.组织保证D.政治需要18.改革开放是( A )A.强国之路B.立国之本C.组织保证D.权宜之计19.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A )A.政治保证B.组织保证C.思想保证D.发展动力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D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B.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23.改革是发展的( A) A.动力 B.目的 C.前提 D.方向24.发展是改革的( B ) A.动力 B.目的 C.前提 D.方向25.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 C) A.动力 B.目的 C.前提 D.方向26.当前我国改革的性质是(C )A.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完善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经济模式的自我完善27.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D )A.基本矛盾B.基本方针C.基本路线D.基本纲领2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 C)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A)A.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B.党的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C.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D.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31.党的基本纲领的提出是( A )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贡献.A.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B.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C.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D.第一、二、三代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企业占有之间的矛盾D.人们的需求愿望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3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 B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使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D.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35.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 C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36.根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现小康目标的时间是( D )A.1990年B.2000年C.2010年D.2020年37.全面设小康社会战略是在党的( C )上正式提出的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三大3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方面先进和落后的并存,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特点,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具有的总的基本特征是:(A)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变为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3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B)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40.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6倍以上,超过原定20年翻两番的目标;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根本改观;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生理学第六章呼吸问题思考题

生理学第六章呼吸问题思考题

第六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1. 什么叫呼吸?呼吸包括哪三(四)个环节?2.外呼吸包括哪两个过程/3.肺通气的原始动力和直接动力是什么?4.呼吸肌包括哪些?吸气肌包括哪些?呼气肌和辅助呼吸肌呢?5.什么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6.平静呼吸时,吸气是由哪些肌肉收缩引起?呼气呢?7.吸气和呼气是如何产生的?8.什么叫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吸气和呼气分别是主动还是被动?9.什么叫肺内压?分别什么时候,肺内压高于大气压、低于大气压、等于大气压?10.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肺内压的变化幅度有何不同?.11.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什么?12.什么叫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的关系如何?什么情况下胸膜腔内压高于大气压?13. 胸内压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如何?14.胸膜腔内负压形成的原理。

15.胸膜腔内压有何生理意义?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6.气胸对机体造成哪些危害?17.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哪些?18.什么叫肺泡表面张力?对呼吸有何影响?1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哪类细胞分泌?其主要成份是什么?20.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哪些重要的生理意义?21.肺气肿患者,为什么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而肺充血、肺水肿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22.基本肺容积包括哪几个?23.什么叫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功能残气量、深吸气量?正常值各是多少?24.什么叫肺活量?由哪几个部分来组成?正常值是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生理意义?25.什么叫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有何生理意义?26. 什么叫做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它们与潮气量、呼吸频率之间的关系如何?27.举例说明深而慢的呼吸和浅而快的呼吸哪个更有利于气体的交换?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1. 气体扩散速率与哪几个因素有关?与哪些成正比?哪些成反比?2.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3.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什么和什么的比值?正常值是多少?通气/血流比值是多少,肺换气效率最高?4. 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什么?通气/血流比值减小,又意味着什么?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对肺换气功能影响吗?对体内O2和CO2如何影响?5. 人直立时,肺尖和肺底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各是多少?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 O2、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哪两种?以哪种为主?2. O2的化学结合形式是什么?3.Hb与O2结合有哪些特征?4.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Hb氧容量、紫绀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第六章)思考题 4 第六章)
你是如何理解下列概念的? 你是如何理解下列概念的?
(1)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2)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 ) 均衡; 均衡; (4)厂商、行业的供给与需求; )厂商、行业的供给与需求; (5)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你能够区别下面的概念吗? 你能够区别下面的概念吗 (1)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 (2)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3)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
(第六章)思考题 3 第六章)
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 线 ( S) 是向右上方倾斜 ) 的?
6
(第六章)思考题 7 第六章)
微观经济理论认为, 微观经济理论认为 , 在完全竞 争市场条件下, 消费者处于“ 统治” 争市场条件下 , 消费者处于 “ 统治 ” 地位。试问: 地位。试问: (1)你是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的 ) 你是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的? (2)“3·15”行动与这一理论有 ) 行动与这一理论有 矛盾吗? 矛有的经济学家都非常推 崇 完全竞争市场 状态 。 你 完全竞争市场状态 状态。 是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 是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
5
(第六章)思考题 6 第六章)
在经济学中,当个体行为趋同时, 在经济学中,当个体行为趋同时,总 体行为( 个体行为之和 ) 往往 体行为 ( 个体行为之和) 与个体行为的变化方向相同。 与个体行为的变化方向相同 。 除此之外, 除此之外 , 我们还需要注意什 么?
(第六章)思考题 1 第六章)
已知市场需求函数为: Q=20-P, 已知市场需求函数为 : , 供给函数为:Q=-10+2P。 供给函数为: 。 试求: 试求:
(1)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2)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函数。 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函数。
1
(第六章)思考题 2 第六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