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原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分别为泰戈尔《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原文如下:1、《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么?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儿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
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的两首: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追求进取的精神。
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进步和超越的向往。
这两首散文诗都具有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同时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情感表达,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第一首:寻找那片海我曾听闻,那片海的蓝色是如此的纯净,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
于是,我一直心心念念地渴望着,渴望去寻找那片神秘的海洋。
我踏上旅程,穿越山川,穿越河流,只为寻找那片让我魂牵梦绕的海域。
我走过雨后的田野,捧起一缕湿润的空气,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片海的气息。
我走过深林,听着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仿佛可以听到那片海浪拍打在岩石上的声响。
我爬上高山,俯瞰着万里山河,期盼着能够远眺到那片浩渺无边的蓝色。
经过漫长的旅途,我终于抵达了海岸线。
我望着眼前波涛汹涌的大海,呼吸着海风的气息,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激动和喜悦。
但是,这并不是我一直以来憧憬的那片海。
这片海的颜色是灰蒙蒙的,没有蔚蓝的宝石般的光彩。
这里没有细腻的沙滩,只有充满了锋利的岩石。
这里的海浪不是轻柔的抚摸,而是汹涌的狂怒。
我感到失望和沮丧。
我问自己,是不是追寻那片纯净的海洋只不过是一场无尽的梦幻?但是,我拒绝放弃。
我决定继续寻找。
我推开一扇扇大门,探索着更多的海的颜色。
我来到了金色的沙滩,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
我来到了翡翠般的海洋,看到了鱼儿的翩翩起舞。
我的心灵开始安定下来。
我明白了,那片纯净的海洋不一定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眼睛去寻觅,就能够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海。
第二首:城市之夜夜晚,城市如同一座魅力无穷的迷宫,吸引着无数游子的目光。
在繁华的灯光下,大街小巷弥漫着属于夜晚的魅力。
我走在人流涌动的街头,看着高楼大厦的轮廓划破天空,心中涌动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夜晚的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演员,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我路过热闹的酒吧,听见音乐和欢笑的声音从内传出。
酒吧里的人们,在酒精的作用下,忘记了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
我路过静谧的公园,看见一对情侣坐在长椅上,彼此依偎着。
他们互相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眼中充满着爱的光芒。
这个城市,见证了无数的爱情故事,也孕育了更多的美好。
散文诗两首

主题思想
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这首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 渴望和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 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展现出对生活的 热爱和追求。
抒发内心情感
作品通过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 力和共鸣效果,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文学价值
两首散文诗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作品运用了丰富的意 象和象征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社会意义
作品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激发了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不 满和反抗情绪,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02
第一首散文诗分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感悟人生
作品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表达了 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种思考方式 具有很强的哲理性,能够引导读者对 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艺术特色
细腻描绘
作品通过对美好生活的细腻描绘,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所追求的生活状态。这种描绘方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语言风格比较
要点一
《秋天的早晨》语言风格
作者采用了清新明快、优美抒情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 短句和叠词,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此 外,作者还运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 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实际。
要点二
《回乡》语言风格
作者采用了朴实无华、真挚感人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 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力。在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 乡土方言和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具有 乡土气息和人情味。此外,作者还运用了一些叠词和短 句,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散文诗二首冰心泰戈尔

第2次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左右攲斜 无依无靠
不适意,徘徊
第3次
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学习第三部分,思考: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作者深受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 无畏地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 自己遮风挡雨。作者为母亲的无 私付出而感动。
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竟“一声儿不响”, 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最后,当母亲 焦急地问他到哪儿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 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荷叶·母亲》
语言朴实平淡,宁静而致远。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夜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 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 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 激和爱恋。平实中蕴涵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3、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 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 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具有怎 样的特点?
孩子
并蒂[bìng dì] 祷告[dǎo gào] 徘徊[pái huái] 荫蔽[yīn bì] 菡萏[hàn dàn] 欹斜[qī xié] 匿笑[nì xiào]
Hale Waihona Puke 金色花泰戈尔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 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 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诗 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又带有神秘色彩和 感伤情调。爱、欢乐、光明是他作品的永恒主题。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散文诗两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两篇散文诗。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通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首散文诗《金色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全文以“金色花”为线索,精心描绘了孩子的顽皮和母亲的柔情,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金色花的色彩象征着母爱的光辉,而孩子的顽皮则代表着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作者巧妙地将儿童比喻为金色花,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鲜明,仿佛是在向读者展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那调皮捣蛋的样子,以及母亲那温柔慈爱的眼神,都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将童真童趣与母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情感。
此外,作者还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这不仅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还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深刻。
这种想象力的发挥,使得这首散文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金色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将孩子的顽皮与母亲的柔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同时,作者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首散文诗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散文诗《荷叶·母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荷叶为象征,将母亲比作荷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荷叶在风雨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形象。
同时,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类情感与社会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和形象。
他写道:“荷叶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坚韧与顽强。
雨水打在荷叶上,溅起一圈圈涟漪,而荷叶却依然傲立在风雨中,不曾退缩。
7散文诗二首+批注

7散文诗二首+批注
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结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以散文的自由流畅和诗歌的韵律美感为特色。
下面我将为你呈现两首散文诗,并附上批注。
散文诗一,《沉默的夜晚》。
沉默的夜晚,星辰点缀着天空,月亮如银盘悬挂其中。
大地静寂无声,只有微风轻拂树叶的声音,如诗如画。
批注,这首散文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写星辰和月亮的美丽,以及大地的静谧,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感。
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夜晚的场景中。
散文诗二,《流淌的河水》。
河水如歌,奔腾而过。
它源远流长,蜿蜒曲折,贯穿山川。
河水载着岁月的痕迹,承载着人们的生活。
它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希望的源泉。
批注,这首散文诗以描写河水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为主题,通过形容河水的奔腾和流动,表现了它的生命力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同时,作者也暗示了河水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和希望,寓意深远。
以上是两首散文诗及其批注。
散文诗以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意境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希望这些作品和批注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和欣赏的乐趣。
初一语文散文诗二首

初一语文《散文诗二首》包括《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一、《金色花》1. 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2. 内容解析:-这首散文诗以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故事。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开篇描绘出孩子的天真烂漫和对母亲的依恋。
-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三次与母亲互动:第一次,母亲做祷告时,孩子散发香气;第二次,母亲读书时,孩子将影子投在书页上;第三次,母亲去牛棚时,孩子突然出现,恢复原形,求母亲讲故事。
-通过孩子与母亲的互动,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3. 写作特色:-想象丰富:作者通过孩子变成金色花的想象,展现了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和对母亲的深情。
-语言优美:散文诗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如“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母亲对孩子的慈爱,情感真挚动人。
二、《荷叶·母亲》1. 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 内容解析:-这首散文诗以荷叶比喻母亲,以红莲比喻自己,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引出红莲和白莲。
-白莲在雨中凋零,红莲在雨中被荷叶保护。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最后,作者由荷叶护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发出“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第1课时一、基础知识。
1、辨析下列几组近似字,分别注音并组词。
祷:注音:(),组词:涛:注音:(),组词:浴:注音:(),组词:裕:注音:(),组词:峪:注音:(),组词:瓣:注音:(),组词:辨:注音:(),组词:辩:注音:(),组词:辫:注音:(),组词: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小红刚转到我们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C、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叶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⑤④②③①B.④⑤③②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4、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C、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D、因为今天他看见了萤火虫的光,虽然那光迷迷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二、阅读理解。
生命之芯李雪峰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
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
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
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
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⑤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
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
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
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选自《新语文学习》,有删改)1.阅读第①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第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你从葡萄叶子夭折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祷:dāo,祷告涛:tāo,波涛面浴:yù,沐浴裕:yù,富裕峪:yù,嘉峪关瓣:bàn,花瓣辨:biàn,辨别辩:biàn,辩护辫:biàn,辫子2、C解析:A项意思表达不清楚;B项语序不当;D项“突然”和“渐渐”矛盾。
3、A解析:先找出中心句。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⑤句,这样就排除了B、D两项,第②句是第③句的支撑句,应该放在后面,这样就把答案确定下来了。
4、B解析:A项“名声”与“响彻云霄”不搭配;C项只讲到神情与颈部的美,不能与“各得其所”搭配;D项中“迷迷糊糊”是指人的状态,不能用来指光线。
二、阅读理解。
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
(意思对即可)3.十分喜爱——痛惜不已——充满敬意。
4.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敬。
作物是为果实而生的,它们的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一旦果实夭折,作物的生命也就黯淡了,提前进入生命的秋天。
(意思对即可)5.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生命的真正目的,为什么生命使命而生活。
我们更应该像以果实为灵魂的葡萄叶那样,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人生才有意义;我们应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关注和思考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从中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
(围绕生命的使命、我们的灵魂、怎样才能有意义地生活展开即可)第2课时一、基础知识。
1、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2、辨析下列近似字,注音并组词。
蒂:注音()组词()谛:注音()组词()啼:注音()组词()瑞:注音()组词()揣:注音()组词()喘:注音()组词()湍:注音()组词()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枊,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仅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B.⑤①③⑥④②C.①③②⑤④⑥D.③②⑤①④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由于山体滑坡,奔赴灾区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B、环湖自行车比赛快开始了,各国参赛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进场了。
C、邻居张大伯经常故意说一些骇人听闻....的话,使不知底细的人信以为真。
D、土耳其市民听到申奥失利的消息后,原来一片欢腾的场面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空气中充满了沮丧和失望。
二、阅读理解。
这个冬天不冷缪金培①A天灰蒙蒙的,开始飘起了雪花。
她急匆匆跨出公司大门,刚想钻进一辆出租车,就听见旁边有人说:“这人真够缺德的,竟然坑害老人家。
”②她下意识地回头一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心竟突突地跳到嗓子眼儿了,“父亲!”太像了,高高的个子,有些微驼的背,尤其是那满脸的褶皱,和满脸郁结的愁绪。
她有些木讷地回过身来,走近,明白了眼前的一切。
原来老人是附近乡下来城里卖柿子的,满满一三轮车柿子总共卖了二百一十元钱,其中最后一份卖给了一个年轻人,共一百一十二元,年轻人给了老人两张一百元的票子,老人就赶紧找了九十元,没想到这两张钱是假的。
老人杵在那儿,手里捏着两张崭新的票子,说出话的语气显然有些激动:“我不仅白给了他两篓柿子,还搭进了九十元钱啊!前几年树上也结很多柿子,从来没卖过,都是分给邻里吃了,自从去年开春老伴得病后……哎,没办法,我们没儿没女的都是邻里帮忙,本想卖了柿子给老伴买药,也少扰回亲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