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冬至一阳生

合集下载

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

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

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九九歌(清)王之瀚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荫;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家室共享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三九严寒春结冰,罢钓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好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朔风凛冽起新晴;朱第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脚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椒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苑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欲含烟;红梅几点报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朦;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拓展:和冬至起数九一样,九九消寒图也是我国北方的一项汉族传统民俗。

在古代,北方御寒条件较简陋甚至缺乏,为挨过漫长冬季,于是发明以数九等的方法消遣。

数九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

到了明代,开始在士绅阶层产生并发展起了“九九消寒图”,这项在当时“熬冬”的智能游戏,在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同时,还表达了人们对迎春的殷殷心意。

消寒图的形式很多,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画铜钱。

即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称作画铜钱,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汉族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有一种比较有文化味道的:就是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

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

另外,也有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

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

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关于消寒诗图,见诸文字记载的则是明代刘若愚的《明宫史》,其中提到宫中年年都要由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

九九歌冬至、夏至数九歌

九九歌冬至、夏至数九歌

九九歌—冬至、夏至数九歌九九消寒图冬至数九歌从冬至日起“数九”在民间影响深远,妇孺皆知,流传甚广。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想必这首九九歌你从小就会唱吧。

冬至过后,进入“数九”时节。

冬至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

很冷的时候你是否也是数着九九过寒冬的呢?冬天的《九九歌》至今流行,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什么叫“数九”呢?就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

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

“数九”的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

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人们凭着长期的经验进行了形象记录和概括,编成谣谚,流传于民间口头,称作“九九歌”。

关于“数九”的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到现在已有1445年的历史,“九九歌”的产生和流传由来已久。

到了明代,又在士绅阶层产生与发展起:“画九”、“写九”的习俗,使数九所反映的暖长寒消的情况形象化,不仅是一项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时间活动,也是一项有趣的“熬冬”智能游戏。

不管是画的还是写的,统称作“九九消寒图”。

不管是哪种“九九消寒图”,只要认真填画,都能忠诚记录这段寒消暖长的具体状况,而成为一份珍贵的气象资料。

不仅供个人和亲友从中揣摩出冬季天气变化的规律病危以后过冬、“熬冬”有了做好准备的依据;就是对科学家首先是气象学家和农学家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研究的资料。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消寒图”中形象体现出“客观事物变化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原理。

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

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人说“冷在九、热在伏”,数九虽冷,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冷也冷得不一样:元代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下:“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

冬至一阳生的典故

冬至一阳生的典故

冬至一阳生的典故
俗语有“冬至一阳生”,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以后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正所谓“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

唐.孔颖达疏:“复谓反本,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

”《史记》卷二十五《律书》:“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


古时候的人认为,冬至节令一到则阳气上升,阴气下降,故有“冬至阳生”的说法。

“一阳生”常代称冬至。

唐.李郢《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


一阳生的解释: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

冬至九九歌

冬至九九歌

冬至九九歌(北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山西)一九二九闭门插手,三九四九隔门喊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陕西凤翔县)头九温,二九暖,三九、四九冻破脸,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过河洗手,九九归一九,耕牛遍地走。

(长沙)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河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陕西的九九歌和其他地区略有不同,第三句为: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其余相同.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枣强县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

新河县一九二九,哑门(形容张嘴)叫狗(形容打嗝儿);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

尉县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湖南)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事务,开门寻暖处。

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江苏常武)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六九五十四蚊蝇叫吱吱,七九六十三行人着衣单,八九七十二赤脚踩烂泥,九九八十一花开添绿叶。

入九顺口溜

入九顺口溜

入九顺口溜
俗语有“冬至一阳生”,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以后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正所谓“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自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下面是入九的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动形象地记录着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九九消寒名句

九九消寒名句

九九消寒名句
下面是《九九消寒图》的诗句: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荫;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家室共享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三九严寒春结冰,罢钓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好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朔风凛冽起新晴;朱第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脚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椒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苑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欲含烟;红梅几点报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朦;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冬至一阳生是什么意思

冬至一阳生是什么意思

冬至一阳生是什么意思冬至一阳生是什么意思冬至一阳生是什么意思古书上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那么阳是什么?它是说明地球的物理,这是其中之一。

《易经》包括的学问太多了,如学医,先要把《易经》研究透,因为人体的内部也有一阳生,有些年纪大的,或者比较衰弱的,不必害怕,因为人随时有一阳生的现象,只要把握住这初生的一阳,适当调摄,就对健康有益。

像有些人睡不着,好像是失眠,其实是体能消耗到要恢复以前,可能精神非常旺,不想睡,要注意,这不是阳气而是阴气,和地球物理我们中国的这个历是夏禹的历法,又叫夏历,又叫阴历,因以太阴――月亮为标准,每月十五,月亮从东方出来,一定是圆的,用这个标准,可以知道各地潮水的起伏升降,推测出农作的时间等等。

我们中国人过年,还是喜欢过阴历年,而正月是寅月,十二地支,以“子”开始,而夏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节气有冬至、大雪。

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其中一个是节,一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这个时候是复卦。

所谓复卦,我国古人即知道,地球的外面,是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围绕,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是借太阳的光反射而亮的,而且知道月亮半圆时,另一半是在黑影中,并不等到近世用仪器或太空人爬上去才知道的,而且知道各星球都有放射能量的功能,而地球一方面在吸收其他星球放射的功能,同时它本身也在放射其能,和其他星球的功能相互影响;这些理论在古书上都有记载,可知我国古人对宇宙的科学,非常了解。

地球吸收太阳和宇宙的功能原是这样的:夏至一阴生以后,开始渐渐吸收宇宙的功能,一直到冬至吸到地心,在古代是说阳气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开始渐渐外放。

古人并说阳气从地球放射到高空的时候,可到达九万六千多丈,这不能说我们的古人不科学。

几千年前,他们就知道地球的放射功能,到太空的其他星球,有一个界限,也就是现代所称的游离电子层那个界限。

地球到了冬天把阳能――现在可称作太阳的放射能吸到地心去。

我们从井水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夏天的井水是凉的,冬天的井水是温的,就是因为地下有阳气。

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意思

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意思

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意思
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说的是什么呢?有人是这样理解的:
至,就是至高点的意思,当然也是夏天的结束,由于到了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以后天就白昼会越来越短,黑夜逐渐变长,好比任何事到了一个至高点自然会下滑,老祖宗用阴阳来表达,当阳达到了至高点,阴自然就会到来,任何实物都是有一个平衡点,当然,冬至一阳生,也是这个道理,冬至那天是全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好比弹力球跌到了地上,自然会反弹弹起,以后的白昼一天天的会变长,阳气也就开始生发一样!
所以夏至,这个词很有意思,就是夏天结束,就幕后的运作机制已经开始往下走了,但是你感受到的是往上在升....
在打个比方,冬天天气很冷,地球的表面冷,这个时候热能向里面收缩,所以冬天的井水或者湖里头的水,下面是暖的。

夏天呢?这个水是凉的....
我们人体也一样,冬天天冷的时候人体的阳气是收的,收藏在内脏里的,你摸下你的肚子是暖的,当夏天的时候人体的阳气是最旺的时候,是向外散发的,你感觉到身体很热,但是你摸下你的肚子是凉的!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所以在夏季的时候不建议吃太多生冷的东西,不要洗凉水澡来消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沟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十家共享婴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三九严寒春结冰,罢钩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新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朔风凛冽起新晴,朱堤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醪酒答神庥,
太平天子朝元日,
万国衣冠拜冕梳。

六九上苑佳景多,
满城灯火映星河,
寻常巷陌皆车马,
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之数六十三,
堤边杨柳欲含烟,
红梅几点传春讯,
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迟迟,
名花先发向阳枝,
即今河畔冰开日,
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莺啼上苑东,
青青草色含烟蒙,
老农教子宜耕早,
二月中天起卧龙---------清道光年间王之瀚所写的九九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