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声现象精品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声现象复习课件(共18张ppt)

• 响度与音调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 • 有经验的人们可以在挑西瓜时,轻拍西瓜
判断是否成熟,通过轻敲瓷碗判断是否有 裂纹,主要是根据什么原理?
音调
•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音变色( )
•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 沉,即响度较__大___,音调较__低___。甲、 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 kg的 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___甲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知识点:区分声的两个用途
• 声可以用来__传__递__信__息___和___传__递__能__量__ • 蝙蝠利用___回__声__定__位__的方法进行觅食,利
用这个原理,科学家制造了___声__呐__系_,统可 以用来探测海洋深度等。 • 一般情况下,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 害发生时都伴随有___次__声__波___产生;B超是 向人体发出______超__声__波_获得信息。
•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__B_E__F_G_H_;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___C__D___
A、挑瓷器时,轻敲以判断是否有裂纹 B、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C、超声波洁牙 D、超声波去除结石 E、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中的“闻”
诊病
F、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或鱼群位置 G、蝙蝠发射超声波觅食 H、听到打雷声预示即将下雨
知识点二: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 噪声的强弱等级单位是__分__贝_,符号___d_B。
• __0_d_B_的声音刚刚能引起人的听觉;为了保 证人的正常____睡_ _眠__和__休,息声音不能超过 50dB;为了保证人的正常____学__习__和_,工声作音 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人的听力,声音 不能超过_____9。0dB
判断是否成熟,通过轻敲瓷碗判断是否有 裂纹,主要是根据什么原理?
音调
•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音变色( )
•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 沉,即响度较__大___,音调较__低___。甲、 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 kg的 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___甲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知识点:区分声的两个用途
• 声可以用来__传__递__信__息___和___传__递__能__量__ • 蝙蝠利用___回__声__定__位__的方法进行觅食,利
用这个原理,科学家制造了___声__呐__系_,统可 以用来探测海洋深度等。 • 一般情况下,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 害发生时都伴随有___次__声__波___产生;B超是 向人体发出______超__声__波_获得信息。
•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__B_E__F_G_H_;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___C__D___
A、挑瓷器时,轻敲以判断是否有裂纹 B、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C、超声波洁牙 D、超声波去除结石 E、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中的“闻”
诊病
F、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或鱼群位置 G、蝙蝠发射超声波觅食 H、听到打雷声预示即将下雨
知识点二: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 噪声的强弱等级单位是__分__贝_,符号___d_B。
• __0_d_B_的声音刚刚能引起人的听觉;为了保 证人的正常____睡_ _眠__和__休,息声音不能超过 50dB;为了保证人的正常____学__习__和_,工声作音 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人的听力,声音 不能超过_____9。0dB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ppt课件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1.人们用 级,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 90 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50 2.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 减弱; 声源 中减弱; (2)在 (3)在 声音传播过程 处减弱。 声音接收
分贝(dB)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 40~50dB的声音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
声音传播过程中
减弱 。
19.在飞机场上, 指挥人员经常会戴 声音接收器 上防噪声耳罩,这是从 处
减小噪音。“协和号”是世界上第一 架超音速客机,由于 噪声太大 被许多 国家禁飞。在工厂里,机器的底脚一般 利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做成, 质量很大, 振动 可以减小机器的 ,从而减 噪声 小 。这是从 处减 声源 小 。 噪声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过程 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 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点拨:声音的音调必须在人耳的听觉范 围内才能听到。点拨:音色是人们区分不 同声音的主要途径。
第一章:声现象
复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发声也停止。 振动
振动 而产生。
停止,
介质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真空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 是靠 空气传来的。 。 波 3.声音是一种 ,我们把它叫做 声波 4.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表明声具有 做 。
,叫
二.声音的特征 1.声音的三要素: 、 、 。 音色 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响度 有关系。 高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 频率 大小 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振幅 不同 。
声现象 复习课件(共25张PPT)

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 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针对性训练】
(2018·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
能量的是( C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 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 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中考一轮复习
声现象
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具有能 量.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3.初步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的特性.
中考考 点
声音的 产生与 传播 声音的 特征 声的利 用 噪声的 危害与 控制
2018 题分 型值
实1 验
2017 题分 型值
2、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 声是由琴弦的___振_动____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 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传__播__过__程__中___控制噪 声.
4.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 ___声_源__________处、在__声__音__传_播__过__程___中和在 _人__耳_____处使噪声减弱. 5.声音能够传递_能__量___、_信__息___。
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_0_~__2_0_0_0_0_H__z_之间,叫作可听声.频率比可听声 高的声波叫作____超__声__波,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 叫作___次__声___波.
_3_4_0_____m/s. 2.音调表示___声_音__的__高__低____,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__频__率____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__越__高____,频 率的单位是___H_z____. 3.响度表示___声_音__的__强__弱__,是由声源振动的 __振__幅____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__越_大_____,响 度的单位是___d_B____.
【针对性训练】
(2018·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
能量的是( C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 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 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中考一轮复习
声现象
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具有能 量.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3.初步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的特性.
中考考 点
声音的 产生与 传播 声音的 特征 声的利 用 噪声的 危害与 控制
2018 题分 型值
实1 验
2017 题分 型值
2、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 声是由琴弦的___振_动____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 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传__播__过__程__中___控制噪 声.
4.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 ___声_源__________处、在__声__音__传_播__过__程___中和在 _人__耳_____处使噪声减弱. 5.声音能够传递_能__量___、_信__息___。
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_0_~__2_0_0_0_0_H__z_之间,叫作可听声.频率比可听声 高的声波叫作____超__声__波,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 叫作___次__声___波.
_3_4_0_____m/s. 2.音调表示___声_音__的__高__低____,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__频__率____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__越__高____,频 率的单位是___H_z____. 3.响度表示___声_音__的__强__弱__,是由声源振动的 __振__幅____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__越_大_____,响 度的单位是___d_B____.
声现象复习课件

声波的干涉与衍射实验
总结词:掌握声波的干涉与衍射原理,了解其应用
1. 声波的干涉:研究两列相同或不同频率的声波叠加后 产生的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详细描述
2. 声波的衍射:研究声波绕过障碍物或穿过缝隙后的传 播现象,了解衍射条纹的形成原理
声波的反射、折射、绕射实验
详细描述
2. 声波的折射:研究声波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 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的
声现象复习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声现象概述 • 声现象基本概念 • 声现象中的物理量 • 声现象中的仪器设备 • 声现象的应用 • 声现象实验与案例分析
01
声现象概述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是纵向振 动(压缩和膨胀)或横向振动 (弯曲和扭转)。
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来观察波 形变化的设备,它可以显 示声音信号的振幅和频率 等参数。
滤波器
滤波器是一种用来过滤特 定频率范围的设备,它可 以通过减少某些频率成分 来改变声音的音色。
05
声现象的应用
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通信
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如电 话、扬声器等,是人们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声音的记录与重放
扬声器
扬声器是用来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设备,也称为喇叭。它通常由音圈、振动膜片、永久磁铁和外壳等组成。 当电信号通过音圈时,音圈会在磁场中受力振动,进而带动振动膜片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消声器与耳机
消声器
消声器是用来消除或降低声音的设备,也称为消音器。它通常由吸声材料、反射板、管道等组成。当 声波进入消声器时,吸声材料会吸收高频声波,反射板则将低频声波反射回声源方向,从而消除或降 低声音。
声现象复习课件(纯表格归纳)

06
声现象的应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包括弦的振动、膜的振动和气 体的振动等。
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 体传播,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 中有所不同。
回声现象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 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在日常生 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建筑物的 隔音、回声定位等。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压强等因素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压强的降低,声速会减小。
03
声音的频率与波长
频率的定义与单位
定义
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 的次数,即声源振动的次数。
单位
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Hz),表 示每秒振动一次。
波长的定义与单位
定义
声音的波长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
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波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内部结构, 常用于产科和心血管系统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 中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从而产生 信号,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炎症等 病变。
声波治疗
利用声波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如 超声波治疗、次声波治疗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单位
波长的国际单位是米(m)。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80%
公式
频率(f)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公式 f = c / λ 表示,其中c 是声速。
100%
关系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关系,即频率 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 长越长。
80%
应用
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在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合成与分解、乐器发声 原理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01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PPT课件(人教版)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 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 等级;听觉下限0_d_B_;为保证休息和睡 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5_0_d_B_;为保证工 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7_0_d_B_;为 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9_0_d_B_。
3、噪声的控制 :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 五)、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远处的 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利用声 纳测海深,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 情,利用超声波对孕妇作常规检查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医生利 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 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 械等。
(3)你在行走的同学身后叫他,他听不到。 (4)演唱会上,前排的听众和后排的听众听到 声音时间差将达数十秒。
例7、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图1-2所示实 活动,请你仔细视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 (2) 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 (举2例)
例8、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 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 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 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 的。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 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 中的声速。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 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 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 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 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 等级;听觉下限0_d_B_;为保证休息和睡 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5_0_d_B_;为保证工 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7_0_d_B_;为 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9_0_d_B_。
3、噪声的控制 :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 五)、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远处的 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利用声 纳测海深,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 情,利用超声波对孕妇作常规检查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医生利 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 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 械等。
(3)你在行走的同学身后叫他,他听不到。 (4)演唱会上,前排的听众和后排的听众听到 声音时间差将达数十秒。
例7、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图1-2所示实 活动,请你仔细视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 (2) 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 (举2例)
例8、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 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 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 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 的。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 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 中的声速。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 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 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 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 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现象》复习课件(143张PPT)

4、下列的几种有关噪声的说法中,其中不 正确的是( A ) A.噪声只是由机器、车辆等机械设备发出 的声音,污染环境. B.噪声刺激人的神经,使人感到恐慌、疲惫、 不安等. C.噪声可以刺激杂草种子的提前发芽,便 于农民提前锄草,保护庄稼 D.噪声有时也是由美妙的音乐产生的
5、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左边 的音叉,右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 会 边音叉的泡沫小球_______ 弹起(填”会”或”不 空气 会”).这说明左边音叉通过________ 把振动传给 了右边的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音 不会响.小球_____ 不会 弹起(填”会”或”不会”), 叉____ 介质 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二、实例列举以及区别 1、响度大,声源的振动振幅不一定大,还与距离 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在变,音调不变。
3、 音色
二胡,钢琴,提琴,笛子等乐器区别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 用悦耳动听来形容
响度
引吭高歌 勿高声喧哗 声如洪钟 嗓门高(声音洪亮)、 用震耳欲聋来形容
而是声源在振动和回声的作用.
1、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B ) A.挥动的手臂 B.挂在胸前的哨子 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 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
2、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 播时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B ) A.声速 B.频率 C.响度 D.振幅
3、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 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 声音,其原因是( C )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 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 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 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知识
1.噪声及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 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 音。从环保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 声音,均为 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 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 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 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 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
基础知识巩固
2.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人 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 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 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3、人靠耳朵声音,除了外界传来的声音引 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 音外,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 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 做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 式听见声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 快,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 用。 ——————————。
10、如图4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 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 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 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 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 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态 是————————————————。
中考连接:
1、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 是因为它们的( C )
A.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D. 节奏不同
2、当火车进站时,工人师傅总是 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件,听 了发出的声音,便分辨出部件间 是否有松动,他主要是依据声音 的( B )
A.响度 C.音调 B.音色 D.频率
6、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 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 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 音色不同;她用不 声音的 __________ 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 _________
7、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 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响度 很 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 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音色 不 同。
考点四 、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知识点: 知道噪声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 环境保护的意识 考点五.声的利用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 识的应用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相关知识: 1.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传播依靠介质 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 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 能传播声音。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相关知识
鼓膜 1.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听觉神经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3.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相关知识
1.音调
(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越低,音调越低。所以说,音调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响度 (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 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 之为响度。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 越小,响度越大。所以说,响度与发 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响度还跟距 离发声体的 远近有关系。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物体(钟)振动产生声音(钟声) ——————————————, 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判断是钟声 —————————————— 。 (写出两点)
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 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 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 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 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 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振动 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 物体发声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 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 大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 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a
b
c
3、如图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_______(填“会” 或“不会”)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 球能弹起.这说明________,这是由于 ________ 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 边音叉的缘故.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 蚊子 嗡”的叫声相比较, ________叫声音 调高,_________ 水牛 叫声响度大。
4 、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声从 声音的三个特性进行比较,老黄牛发 出的声音________ 响度 大,蚊子发出的声 音调 高. 音_______
5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 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 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 音的 音色 ,台下观众听到口 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 播的.
8、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 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枕头 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 枕头 传播 表的“滴嗒”声,是靠 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 人的谈话声,是靠 水 传播的.
9、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 是 340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 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 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 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10、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 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 的水(如图1),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 1 , 2, 3, 4, 5, 6 , 7 , ” 的声音来.这 些声音的________不同.但瓶子的顺序 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
1
A
B
C
D
E
F
G
H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音色
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 的音色一般不同,它是乐音的另 一个特征。
基础知识巩固
1、乐音三要素:其三要素 为 、 、 。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 声体振动的 有关系,男低音、女高 音,高音、低音是指音调。 响度:是人身感觉到的声音的 , 它跟发声体的 有关系。 音色: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品 质,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 。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 小的是( D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表明 空气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 的声音吸引,表明 水 也能传声。
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
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 产生 空气 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 传播的。
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 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330 316 5100 5000 1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一、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知识点: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
考点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点: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3.回声现象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 开;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合 在 一起,使原声加强。 (2)、利用回声可以测距。但应先 知道声速V、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 间t,再应用S=Vt计算。
基础知识巩固
1、发声原理:声是由物体的 产 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声途径:声靠 传播。声音 在金属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 在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 。 中 不能传声。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 传播速度为 。
四、声的利用 1、回声定位:蝙蝠靠 探索飞行中 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 探测海深 或鱼群。 2、声音诊病:如B超。 3、声波能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精 细的钟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中考连接
1.
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 “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2. 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 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 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 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 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 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 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届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声学复习
中考要求:
1.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3.知道声能. 4.知道声音的三特征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6.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7.能探究声音的有关问题.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2.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 C 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3.关于噪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 B.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 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D.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无规律可循 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 D.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
1.噪声及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 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 音。从环保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 声音,均为 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 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 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 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 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
基础知识巩固
2.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人 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 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 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3、人靠耳朵声音,除了外界传来的声音引 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 音外,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 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 做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 式听见声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 快,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 用。 ——————————。
10、如图4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 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 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 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 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 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态 是————————————————。
中考连接:
1、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 是因为它们的( C )
A.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D. 节奏不同
2、当火车进站时,工人师傅总是 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件,听 了发出的声音,便分辨出部件间 是否有松动,他主要是依据声音 的( B )
A.响度 C.音调 B.音色 D.频率
6、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 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 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 音色不同;她用不 声音的 __________ 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 _________
7、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 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响度 很 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 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音色 不 同。
考点四 、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知识点: 知道噪声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 环境保护的意识 考点五.声的利用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 识的应用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相关知识: 1.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传播依靠介质 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 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 能传播声音。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相关知识
鼓膜 1.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听觉神经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3.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相关知识
1.音调
(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越低,音调越低。所以说,音调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响度 (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 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 之为响度。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 越小,响度越大。所以说,响度与发 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响度还跟距 离发声体的 远近有关系。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物体(钟)振动产生声音(钟声) ——————————————, 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判断是钟声 —————————————— 。 (写出两点)
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 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 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 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 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 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振动 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 物体发声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 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 大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 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a
b
c
3、如图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_______(填“会” 或“不会”)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 球能弹起.这说明________,这是由于 ________ 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 边音叉的缘故.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 蚊子 嗡”的叫声相比较, ________叫声音 调高,_________ 水牛 叫声响度大。
4 、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声从 声音的三个特性进行比较,老黄牛发 出的声音________ 响度 大,蚊子发出的声 音调 高. 音_______
5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 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 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 音的 音色 ,台下观众听到口 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 播的.
8、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 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枕头 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 枕头 传播 表的“滴嗒”声,是靠 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 人的谈话声,是靠 水 传播的.
9、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 是 340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 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 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 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10、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 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 的水(如图1),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 1 , 2, 3, 4, 5, 6 , 7 , ” 的声音来.这 些声音的________不同.但瓶子的顺序 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
1
A
B
C
D
E
F
G
H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音色
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 的音色一般不同,它是乐音的另 一个特征。
基础知识巩固
1、乐音三要素:其三要素 为 、 、 。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 声体振动的 有关系,男低音、女高 音,高音、低音是指音调。 响度:是人身感觉到的声音的 , 它跟发声体的 有关系。 音色: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品 质,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 。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 小的是( D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表明 空气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 的声音吸引,表明 水 也能传声。
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
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 产生 空气 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 传播的。
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 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330 316 5100 5000 1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一、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知识点: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
考点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点: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3.回声现象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 开;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合 在 一起,使原声加强。 (2)、利用回声可以测距。但应先 知道声速V、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 间t,再应用S=Vt计算。
基础知识巩固
1、发声原理:声是由物体的 产 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声途径:声靠 传播。声音 在金属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 在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 。 中 不能传声。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 传播速度为 。
四、声的利用 1、回声定位:蝙蝠靠 探索飞行中 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 探测海深 或鱼群。 2、声音诊病:如B超。 3、声波能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精 细的钟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中考连接
1.
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 “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2. 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 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 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 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 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 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 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届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声学复习
中考要求:
1.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3.知道声能. 4.知道声音的三特征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6.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7.能探究声音的有关问题.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2.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 C 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3.关于噪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 B.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 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D.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无规律可循 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 D.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