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情况调查
农民基层就诊情况汇报

农民基层就诊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农村基层就诊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汇报:
首先,我们对农村基层医疗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设施和医生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基层就诊的需求。
很多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医疗机构,农民需要前往较远的县城或市区才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其次,我们调查了农民就诊的主要疾病类型。
调查显示,农民基层就诊的主要疾病类型包括感冒、发烧、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这些疾病大多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由于基层医疗资源不足,农民对这些疾病的就诊和治疗存在一定困难。
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农民就诊的方式和就诊体验。
调查显示,由于基层医疗资源匮乏,很多农民只能选择药店购买药物进行自我治疗,或者通过传统的家庭治疗方式来缓解症状。
在就诊体验方面,农民普遍反映基层医疗服务态度良好,但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就诊等待时间长、排队繁琐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最后,我们就农民基层就诊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增加医疗设施和医生数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其次,应加强对农民的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诊疗水平和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农民基层就诊情况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汇报,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促进农村基层医疗资源的改善,让农民能够更便捷、更及时地获得医疗服务,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关注!。
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措施

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措施
引言
农村地区常见病与多发病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状况,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措施。
常见病防治措施
农村地区常见病主要包括感冒、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以下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一些措施:
1.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宣传卫生知识,教育农民正确洗手、饮食和生活惯等。
2.定期体检:开展定期体检项目,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和预防。
3.加强环境卫生: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措施。
4.预防接种:加强农民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群体免疫力。
5.健康饮食:指导农民合理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减少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多发病防治措施
农村地区多发病主要包括肺结核、肝炎、疟疾等。
以下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一些措施:
1.定期体检:开展肺结核、肝炎、疟疾等多发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
2.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建立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疾病的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定期消毒:定期对农村地区的水源、住房等进行消毒,减少传染源和疾病传播。
4.提供有效药物:确保农村地区有足够的药物供应,及时治疗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健康教育:加强农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多发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结论
农村地区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措施需要综合施策,从卫生教育、体检、环境卫生等方面入手,加强预防和治疗工作。
只有全面
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水平,才能有效减少农村地区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卫生部今天公布了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一、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居民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逐步改善。
调查显示,我国重大疾病的预防工作不断加强,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自来水普及率与1998年相比有所增加,城市水冲式厕所比例与1998年相比显著增加,农村改厕的比例也达到了30%。
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前一年内做过妇科检查的农村妇女比率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大幅增加。
健康教育不断普及,城乡居民卫生知识水平逐步提高。
1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中,47.2%能自己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不健康的行为逐步得到改善。
城乡居民吸烟率、经常饮酒率下降。
而我国居民主动参加走、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
二、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增加,但医疗服务的利用明显下降。
我国城乡居民患病率随着人口老年化、城镇化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排除季节性影响,据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不容忽视。
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在农村呈现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转移。
调查发现,患者中自我医疗的占35.7%,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
三、城乡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明显,城市、农村不同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有扩大趋势。
城市、农村在利用卫生服务上存在明显差异,农民缺乏医疗保险、经济条件差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未就诊率、未住院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卫生服务调查是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定期开展卫生服务调查来了解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区域常见病多发病调研报告

区域常见病多发病调研报告区域常见病多发病调研报告一、选题背景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的调研对于区域卫生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了解区域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可以为卫生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卫生防控策略,提高区域卫生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区域常见病的多发病情况,包括发病率、发病年龄、病程等方面,为区域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询相关文献,了解区域常见病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2.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区域居民的问卷,调查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就医情况、防控意识等。
3. 医疗机构访谈:与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医疗机构在常见病防控方面的工作情况。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区域常见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发病率较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高血压的发病率最高,占比30%,其次是糖尿病、冠心病分别占比15%和10%。
年龄方面,40-60岁是常见病发病的高峰期,约占总发病人数的60%。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发现症状后会及时就医,但仍有一部分群体存在就医不及时的情况。
在医疗机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医疗机构在常见病防控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定期开展常见病的筛查、宣传健康知识等。
但是,一些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水平有限等问题仍然存在。
五、改进措施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完善医疗资源: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提升对常见病的诊疗能力。
2. 加强健康宣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防控能力,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3.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就医情况,为常见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4. 加强多学科合作:医疗机构、卫生部门、社区等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形成常见病防控的合力。
农村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分析报告

农村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和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社区的医疗服务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农村社区医疗资源现状1. 医疗机构数量和类型:农村社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多为简易诊所和乡镇卫生院。
2. 人员配置:医疗技术人员相对不足,主要依靠乡村医生和护士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3. 设备设施:大部分农村社区医疗机构设备陈旧,缺乏先进的诊断和治疗设备。
4. 药品供应:部分农村社区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不足,有时无法满足基本药品需求。
三、农村社区医疗服务需求1. 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较高,需要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妇幼保健:农村妇女和婴幼儿的健康问题与城市相比更为突出,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妇幼保健服务。
3. 灾害应急救援:农村地区往往面临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需要有完善的应急救援服务能力。
4. 慢性病管理: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需要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务。
5. 专科医疗服务:部分农村居民患有特殊疾病,需要提供专科医疗服务,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等。
四、农村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的原因分析1. 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紧缺,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2. 人口分布不平衡:农村地区居民分散,导致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不广。
3.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经费有限,无法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五、解决方案1. 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布局,提升农村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2. 增加人员配置:加大对乡村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招募力度,提高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
3. 提供先进设备设施:加大投入,更新医疗设备,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4. 改善药品供应:加强对农村社区医疗机构的药品保障,确保基本药品的供应。
5. 加强医学教育和科普宣传:提供更多的医疗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完整word版)1.5.4.1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常见病_多发病的调查研究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本区域
常见病、多发病调研的制度
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基层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成为增加基层人民群众生活负担的一项重要因素。
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调研,可以有效的了解区域性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集中区域、高患病率患者年龄集中阶段、流行学特点,对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的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鉴于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调研的重要性,我院依照上级卫生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李靖
成员:韩福胜王本尚杨征宇杨德军
二、工作职责:
1、医院提供专项经费,保障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长全面负责工作的开展,召开专题会议,具体分工,把任务落实到个人。
3、小组成员负责收集各个科室住院病人信息,汇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病历资料,将数据整理分类,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4、各科室主任及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领导小组成员的各项工作,提供各项临床数据。
三、工作目标:
1、了解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的种类
2、分析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流行因素及发病特点(包括流行病学特点、多发季节、高发病率年龄阶段、发病集中区域等)
3、对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深入的病理学研究,找出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
4、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并获得上级部门的认可。
四、奖惩措施:
组长要认真分配工作任务,各成员要积极落实,对于不配合工作或工作态度不认真积极的成员给予全院通报
批评并作经济上的处罚,对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人员给予奖励,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大厂县人民医院。
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而且还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
高血压病大多数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必须引起重视。
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在农村人们一般从事体力劳动,由于高血压病的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疲乏感等症状轻微,尚能坚持工作,也不影响饮食、睡眠,稍事休息后血压下降,症状随之也就消失,往往被人认为是过度疲劳、感冒等,而很少有人去注意血压问题、去测量血压。
况且症状的有无,与血压高低也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有的人已经得了高血压病却浑然不觉,不知道控制,不加防范,这样就往往延误治疗。
2、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病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或断断续续服药,其原因有自我认识不足、缺乏毅力、多种药服用经济负担不起(特别是老年人)等等。
3、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
据查资料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
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
(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
)老百姓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或者因忘记服药而随机服药。
4、降压过快过低。
患者有时认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急于一次性解决问题,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5、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高血压患者只知道血压低于140/90mmhg就是正常的,但有时不知道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
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内容3篇

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内容3篇收入差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县的农村居民个体健康存在的差异;其次,收入是决定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内容1摘要:为了解XX村居民健康状况,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调查人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xx村的100户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有60%的居民不会定期做体检,100%的居民只是偶尔锻炼,健康意识淡薄。
关键词: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健康意识导论:调查背景:居民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当前农民身体健康情况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他们所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农业丰收就会促进百业兴旺,国家强盛。
农业要发展,农民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
调查目标:在对居民的健康调查问卷中总结和分析,了解罗城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以此对居民做出建议,保证居民的健康达到国家的目标。
同时锻炼学生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调查方法:在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并回收已填问卷,然后统计分析,并且寻找解决方法,给居民提出有利于健康的建议。
其中发放50份问卷,回收50份,回收率100%。
调查问卷:本问卷采用的是不记名的方式,保护您的隐私,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性别__ A 男 B 女2、年龄__ A 30岁以下 B 30—39岁 C 40—49岁 D 50—59岁 E60岁及以上3、文化程度__A小学以下B小学 C初中D高中或中专E大专及以上4、您抽烟吗?__ A抽 B不抽 C已戒烟5、您是否喝酒过量?__ A经常 B偶尔 C没有6、您会锻炼身体吗?__ A经常锻炼 B偶尔锻炼 C没有锻炼7、您觉得您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__A好 B一般 C差 D很差8、您有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A 参加 B没参加9、您觉得身体不舒服时有没有去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__A有 B 没有10、您不去检查治疗的原因是什么?__A觉得无大碍 B不愿花钱 C 医院没有必要的检查太多 D没有时间E医院服务差 F其它11、您患小病时一般会选择哪里就医?__ A自己吃点药或不管它 B 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C乡镇医疗机构 D县医院 E市医院及其它12、您选择上述方式治疗的原因是什么?__A便宜 B离家近C水平高 D定点单位 E有熟人或信任的医生 F服务态度好 G其他13、您会定期的做体检吗?__ A会 B不会14、您体检时发现有小病时会及时做治疗吗?__A会 B不会15、您或您亲戚的孩子有没有计划免疫接种卡或手册?__ A有 B没有 C不知道16、若是疫苗接种花钱,您还会主动让孩子接种吗?__A会 B不一定 C不会17、目前你是否患有以下慢性病(多选)A风湿性关节炎 B高血压 C慢性支气管炎 D冠心病 E糖尿病 F高血脂 G其他18、患病后你选择就医的原因有哪些(单选)A卫生所离家近 B价格便宜 C 医生技术好 D就医让我感到安全E 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好 F设备条件好 G医院有熟人 H其他19、患病后不选择到医疗机构就医的原因有哪些(单选)A自觉病情轻 B经济困难,负担不起 C没有时间 D交通不便 E其他20、你获取健康保健知识的途径有哪些(多选)A电视 B报刊书籍 C医护人员D同事朋友 E社区宣传栏 F其他21、你希望今后获得哪些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服务(单选)A定期健康体检B健康教育讲座(如:简单的病后护理、疾病预防)C社区定期为老年人组织义诊活动 D简化医保报销手续 E社区提供家庭医疗服 F没有需求22、近三年你或您的家人由于看病大概花费多少__报销了多少__有没有为看病借钱?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口数本次调查100户居民,350人,男性165人、女性185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化县中医院
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调查结果为深入了本院辖区内的常见疾病,并呼吁社会关注这些疾病,并及时做好对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在2013年7月12,就通化县快大茂镇太安村居民对常见疾病的了解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太安村集市走访,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当地常见病的发病率,当地居民对常见病的了解情况,当地居民的就医意识。
在调查结束之后,我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现将与此次调查活动有关的情况报告如下:
1.当地常见疾病发病率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年龄为30岁以下的占9%,31-50岁的占50%,51-70岁的占30%,70岁以上的占11%。
在所有的人群中,感冒的发病率为46%,腰椎间盘突出及颈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为29.2%,冠心病为10%。
的回答中,当地居民的回答:
2.调查家中常备药品:
常备药占72%,其中感冒药占69%,无备用药占28%。
3.对平时常见病的一般处理方式:
到小医院或小诊所治疗占69%,自行买药占20%,不治疗的占6%,到正规医院正规治疗5%。
4.本地区常见病与那些因素有关:
环境卫生占60%,饮食习惯占35%,其他占5%。
5.常见病的预防知识的普及及获取渠道:
媒体占67%,其他占33%。
6. 社区举办健康方面讲座,感兴趣方面:
常见病的症及治疗占55%,常见病的紧急处理占35%,其他占10%。
讨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当地居民对本地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认识存在不足,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对疾病科普方式不能很好接受。
因此,应该加大常见疾病的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特别是老年患者及早认识到自身的疾病,及早就医,并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早摆脱疾病的困扰。
医务科
2013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