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与敦煌艺术的世界性

合集下载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张大千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张大千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张大千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20世纪发现的最具价值的文化宝藏,这里精美的壁画和塑像举世闻名,敦煌石窟更是佛教的艺术宝库,有这样一位艺术家,通过对敦煌艺术进行全面的整理、临摹、学习和继承,成为了发扬敦煌艺术的第一人,他就是张大千。

对敦煌艺术的临摹,对张大千整个艺术人生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奠定了他成为一代大师的基础,更是对其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在对古人的临仿和研究的过程中,大千先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人特色,最终走向了艺术的巅峰。

标签:张大千;敦煌艺术;传承一、五百年来一大千谈起中国近现代的绘画史,张大千无疑是重要画家之一,张大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也是泼墨画家和书法家,原名正权,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很精通,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他与其二哥创立的“大风堂派”,在山水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并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泼墨绘画,不仅是张大千延续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之后向个人创作巅峰的转变之路,更是成功的将中国画中的泼墨写意与西方抽象绘画风格相结合,开发出他独特豪放、法古变今、走向世界画坛的伟大成就。

他的泼墨山水,万壑绵延,风格独特。

由初期的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到晚期独创的泼墨技法,称得上是画坛翘楚。

其代表作有《桃花源》、《瑞士雪山图》、《爱痕湖》、《幽谷图》等等。

中国书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临摹前人的作品,借鉴并吸收他人的营养和精髓,便能直接学习到前人的优秀经验,因而中国传统艺术尤为看重古法与传承。

正如大千先生所言“学习绘画,临摹是必经的一个阶段。

但临画如读书,如习碑帖,几曾有不读书而能文的,不习碑帖而善书者?所以临摹必须撷各家之长,参入自己的心得,最后要化古人为我有,才能创造自我独立之风格。

”中国画之所以至今辉煌依旧,历经千年而不衰,离不开历代画家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
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杰出代表,它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郊区的一组洞窟。

其中最著名的是莫高窟,它是一个延续了约一千年之久的大型佛教艺术宝库,其主要
特点是雕刻大量精美的石雕和壁画,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
誉。

在敦煌石窟中,有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珍宝,它就是画家张大千的一幅名为《惠能题记》的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是在1950年代末期,张大千访问敦煌时所作,传说他是在游览莫高窟时发现一扇墓道之后,突然心血来潮,拜佛念经之余,就在墙壁上写下了这幅题记。

这幅作品长0.8米,宽0.3米,是用墨汁写成,而且他特意留下了一个缺损的字,达到了
诗情画意的效果,据说这个缺损的字代表敦煌石窟的一种美瑰。

然而,这个传说是否属实,历来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这幅书法作品是张大千在交通
不便的时代,通过政治手段安排前往敦煌取得的,而有些人则坚持认为这是张大千的真迹,是他在敦煌时的真实记录。

据文献记载,张大千在1950年代末期曾到达过敦煌,在藏传佛教中被奉为祖师的惠能禅师曾留下了一幅敦煌石窟的签名,在这之后,张大千便为敦煌瑰宝落款的书法作品感性
渲染。

张大千在书法上的造诣与艺术成就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即使当时的情况不明,很多
人仍然认为这是真迹。

但是,根据早期考古资料,张大千在此期间并没有去过莫高窟,而是停留在了甘肃其
他地方的敦煌石窟。

此外,敦煌石窟的书法作品多为填色作品,因为裸露的岩石在处理上
很容易损伤。

而张大千的书法作品是在1800年代后期创作的,那时敦煌石窟的城隍祠等大型洞窟已经成为民居或庄稼地,有可能遭到人为的损害或破坏。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作者:刘思瑞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8期摘要:20世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变革,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人民奋力反抗,与此同时各个阶层也在努力试图为救国存亡探索新的出路,社会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思维也在变化,校劳于社会的艺术也需要改变,美术之变,虽然没有政治上那么明确、那么激烈,但也引来了大批艺术家为此发声。

除了“海派”、“岭南派”等中国美术的先声,还有试图点燃中国艺术复兴希望,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世界的代表人物——张大千。

20世纪初期“新旧”二字使许多艺术家各抒己见,清末民初文人画走入死胡同,与此同时康有为、陈独秀、鲁迅先生等一些在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也不禁为此发声,就连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界的名家的徐悲鸿先生也对此时的文人画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清末民初的中国画学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颓败之风践行的趋势使得清末明初的中国画已经比一千年前倒退了一千步。

当这些知识阶层和推崇新派的美术家开始陆续远渡重洋对西洋画进行学习研究时,有一个人去做出了另一种不同的抉择,他决定一路西上奔赴河西走廊,揭开沉寂多年敦煌壁画的神秘面纱,试图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找到中国画的革新之处与突破点,试图用中国人民自己的东西挽救中国画学,为中国绘画艺术找到自信的依据,这个人就是对20世纪中国美术最具贡献性的艺术家——张大千。

关键词:张大千二十世纪美术中国传统绘画敦煌壁画徐悲鸿曾赞叹“五百年来一大千”是什么使20世纪在画坛享有盛名的张大千摒弃都市投身大荒,到遥远的敦煌沙漠面壁呢?大千先生有句的誓言这样说道“血战古人”。

大千先生在研究绘画的道路上从不吝啬,他一生勤奋好学,对于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孜孜不倦,从不断的临摹学习中探索属于中国绘画的精华与奥秘,并将其变为自用,在不断地与前人的切磋的过程中,他一路过关斩将,将前人的技法烂熟于心,他的仿作也常常使鉴定者难以辨别。

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张大千的艺术世界

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张大千的艺术世界

直到2004年3月,随 着张大千的一幅被行家估 价逾千万元人民币的巨幅 山水画《苍莽幽翠图》的 浮世,一枚大千先生从未 外露的《秋迟》印章神秘 现出,风流才子那场惊世 骇俗的柏拉图式恋情也被 最终解密„„
张大千《黄山倒挂松》
在李秋君的鼓励下,张 大千决定远赴敦煌写生,这 次敦煌之行对张大千的一生 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虽 然敦煌苦旅使张大千蒙受了 “古文化破坏者”的不白之 冤,但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绘 画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大千本性洒脱,不 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但 他却背着三妹,偷偷地刻 下了“秋迟”一方印。
怕三妹寂寞,抗战前 夕,张大千把自己的亲生 骨肉心瑞、心沛过继给了 三妹做养女,李秋君把她 们视如亲生骨肉,尽心疼 爱教育。
张大千《峨眉三顶》
1971年,李秋君去世时,张 大千正在香港举办画展。当听到 最爱的人先去的消息时,张大千 面朝李秋君居住的方向,长跪不 起。几日几夜不能进食。从那以 后,他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身 边弟子常听他说的一句话是: “三妹一个人啊„„”
1951年返港,翌年迁 居阿根廷;1953年, 再移居巴西,在圣保罗 购地150亩,建中国式 庄园──八德园,留居 17年。1955年,所藏 画以《大风堂名迹》 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 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 赴法国与P.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会见。



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 年回顾展。1973年,捐赠小 说诗歌文学作品108幅给 台北历史博物馆。1974年, 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 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 移居台北,于台北外双溪 筑摩耶精舍。晚年思乡而 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 因心脏病逝世。
一、假作真时真亦假---仿石涛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张大千(1899-1983),字少博,号夜白山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张大千先生才华横溢,丰富多样的艺术造诣在二十世纪的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擅长中国画、油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堪称艺术家中的全才。

在他的艺术世界中,他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创作于五世纪至十四世纪的唐蕃文化时期。

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精湛细腻的技法和独特的风格,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张大千先生。

他个人研究了大量的敦煌壁画,深入探索了它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他从壁画中汲取灵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了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使他的作品焕发出浓厚的敦煌壁画风格。

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敦煌壁画中的主题,如佛像、舞女、仙女等。

他通过自己对敦煌壁画的理解,将这些主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艺术境界。

他的画作不仅展现出敦煌壁画的美感,更展现了他对人物形态、色彩运用和表现力的独到见解。

张大千先生的创作中体现出了对敦煌壁画的传承和创新的精神。

他不仅复制和模仿敦煌壁画,更融合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他通过将敦煌壁画和西方绘画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张大千先生在二十世纪的艺术世界中,用敦煌壁画为灵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他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自其发现以来就一直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和学者的研究。

在20世纪,张大千先生作为中国画坛的巨匠,也曾给予了敦煌壁画极高的评价,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世界中。

他以他独特的艺术语言,重新演绎和再创造了敦煌壁画的魅力。

张大千先生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借鉴可谓卓有成效。

他深入研究了敦煌壁画的内容、线条构成、色彩运用等方面,并加以吸收和借鉴。

尤其是他对敦煌壁画中人物形象的解构和再创造,使他的作品更加充满了现代感和韵味。

他将敦煌壁画中的古典人物形象重新演绎,并融入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大千风格。

张大千先生对敦煌壁画的艺术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而张大千先生正是深入理解了这一点。

他通过对敦煌壁画的深入研究,发掘出了其中的艺术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他不仅是在形式上借鉴了敦煌壁画,更是在精神和情感上与之产生了共鸣和联系。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承和发扬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精神,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张大千先生在敦煌壁画的传承和创新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他通过自己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艺术实践,开拓了新的艺术思路和表现方式。

他的创作不仅仅是对敦煌壁画的模仿和复制,更是在敦煌壁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他通过对敦煌壁画的再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敦煌壁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更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崛起和壮大。

张大千先生在二十世纪的艺术世界中,以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将敦煌壁画重新演绎和传承,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精神都受到了广大艺术家和学者的推崇和研究。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敦煌壁画所赋予的价值和意义增添了新的内涵,更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具有举世无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张大千,对敦煌壁画深情推崇,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本文将聚焦于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究与艺术创作,并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以及对艺术创新的思考。

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精力。

他多次前往敦煌进行实地考察,并亲自绘制壁画复制品。

无论是在敦煌实地考察还是在绘制复制品的过程中,他都非常认真严谨,力求还原敦煌壁画的原貌。

他不仅对敦煌壁画的图案和色彩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对敦煌壁画的技法和结构进行了充分的了解。

通过这些研究,张大千深入理解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应用和创新。

张大千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大量运用了敦煌壁画的元素。

他将敦煌壁画的线条、构图、色彩等特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之更具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氛围。

他的花鸟画中常常运用敦煌壁画中的符号和花纹,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性的美感,还富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他还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画中,使得作品更富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应用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

张大千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在艺术创作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他对敦煌壁画的创新应用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创新的思考。

他在传承中创新,使得敦煌壁画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

浅谈敦煌壁画——张大千临摹的意义

浅谈敦煌壁画——张大千临摹的意义

浅谈敦煌壁画——张大千临摹的意义作者:张洁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年第01期摘 ; 要:敦煌壁画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想必我也不用再多说。

它汇聚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代表着古代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但是让人心痛的是它不但被掠夺而且直到今天还在被大自然侵蚀。

在此我们不得不感谢张大千,他深入敦煌莫高窟考察研究,不断向世人展示敦煌独特而宝贵的艺术,从而推进了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

关键词:敦煌壁画;艺术探究;艺术传承中图分类号:K879.41;J209.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2-0185-01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就像一块巨大的宝藏,而敦煌壁画就是这宝藏中的瑰宝。

这块艺术瑰宝曾吸引了无数艺术大师前来探究,其中一位就是张大千。

他通过历时两年的时间,潜心钻研,用一腔热血与满目热爱去抚摸这块瑰宝,在领会其中深意后,临摹壁画、钻研技巧,终成为一代大师。

一、深入探究敦煌艺术1941年春,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怀着对敦煌莫高窟的无限向往之情,不顾家人与亲友的反对,踏上了去往敦煌的艰难旅程。

他们穿越千里黄沙,万倾戈壁,一路上餐风宿露,历尽艰辛。

当张大千第一次走进洞窟时,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敦煌!你比我想象的更宏大,更辉煌!自此他带领众徒弟开始了临摹敦煌壁画的浩大工程中。

两年间临摹出276幅尺寸大小不同的壁画,包括本生、佛经、经变、因缘故事及建筑彩绘图案等,囊括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的历代造型艺术。

张大千先生将自己在敦煌莫高窟中潜心钻研探究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向大家展现,其发表了一篇11000余字的论文《谈敦煌壁画》,深入解析了敦煌壁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这篇论文论述了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心得,是一份研究“敦煌学”极具价值的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于世者 , 国人 中当首推 张大千先生 。[ 抗 日战争爆 发以后 , 3 北平 沦陷。中国国画大师 张大干于 13 9 8年初夏离开北平 , 秋 到达 四川。时任 国民党 中央政府 监察院驻甘 、 、 宁 青监察使 的
+Y, l 临摹敦煌壁画大小共 26 并多次在国内和国外展 出这些临摹壁画, 7 件, 使敦煌艺术宝库从此为国人和世界广为瞩 目, 对宣传
敦 煌 艺术 作 出 了贡 献 。
[ 关键词 ] 大千 ; 张 敦煌 艺术 ; 临摹 ; 敦煌壁画
中图分类号 : 8 57 K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0)1 0 3 ~ 3 17 — 6 32 1 1 —0 2 0
还说 :作者 虽然没有 留名 , “ 但是 , 他们所 留下 的艺术 , 将永 远 被我 们后人所 承认 , 才是 真正了不起 的画师 啊 !张 大干是 画 家 中最重视学 习敦煌 艺术 的人 。_ 为 了研究 的方便 , 4 张大 干
画雕 塑艺术更是举世 推崇 。 匈牙 利著名地质学 家洛克济 曾说 “ 中壁 画雕塑 之富 , 窟 冠绝东方 。” 将敦煌艺 术有 系统地介 而
索切磋 画艺 。次年被美 国纽 约世界美术家 协会推举为 当代第

画家 。 曾在 巴黎 、 科隆 、 纽约 、 京 、 德里等地举办个人 画 东 新
展 。其 中他 临摹 的 26幅敦煌 壁 画也 多次 在 国内和 国外 展 7
出 ,对敦 煌 艺术 从 中 国走 向世 界起 到 了很 好 的宣 传 作 用 。
千惊 叹不 已。稍事休 息 , 急切 地带 着手 电筒 、 烛开 始参 便 蜡
观 。张大千用手 电筒 四面照 看 , 墙上见 有彩绘侍女一 身 , 面部 丰满 , 目清秀 , 眉 服饰线 条柔 和而有力 , 一手 持杖亭亭 玉立 于 菩提树下 。他赞叹不 已 , 复观看 , 反 久久舍不得离 去。深夜 回
18 9 3年张大 千在台北病逝 。 张大千 敦煌之行
他废 寝忘食地 在敦煌度 过 了两 年半 的时间 , 在这段 时 间
里, 他对 莫 高窟 的壁 画进行 了细心 的研 究 , 在此基 础上 开 并
创 了他 自己 的艺 术风格 。正如他所 说 :聊 以求 三年 之艾 , “ 敢
论起八代 之衰” 。历史深远 的敦煌 艺术 , 为张大干 提供 了丰 富
“ 之地 敦煌 。 经”
张大干到达 敦煌 , 于次 日便 去 了莫高窟 。莫高 窟令张 大
起“ 敦煌经籍 辑存会 ” 的书画家叶恭 绰 同住 苏州 网师 园 , 叶恭 绰 曾力 劝张大干 重振人物 画一脉 , 以刷 新 自清 3 0年人 物 画 0 的颓 风 。L] 3 夏 , 大千被 徐悲 鸿誉 为“ 1 9 6年 1 张 五百 年来 第一 人”【] 3 o 1 7年卢 沟桥 事变后 , 9 几番周转 回到 四川 。 90年秋 , 14
住所 , 躺在炕 上对 同行 说 :听说 这里有 二 四百个 洞窟 , 他 “ 我 们半 天看 一个 , 要两 百来 天 。原 打算 走 马观花 , 也 往返三 个
月, 现在看来 要下 马观花 了 , 最少也 要半年 时间 ” 。转 瞬间三
个月 过去 了 , 录工 作仅记 了四五 十个 洞窟 , 记 工作上 半年 , 最 多也 只能完成四分之 一。他决心 不半途而废 , 从事业着想 , 毅 然要在莫 高窟呆两年 。


的艺术营养 。每 当看 到唐代洞窟里 面所画的维摩浩像 和帝 王
以及菩 萨 、 天等人 物 时 , 总是称 赞不 绝说 :这些 壁 画的 飞 他 “

“ 敦煌 学” 是现代 中国乃至世 界文化研 究 的显 学 , 敦煌 石
作者 , 没有 留下 姓名 , 无从 考证 , 来不 是什 么名 家 , 都 也 想 用 现在话 说 叫做 ‘ 匠 ’而 这些无 名 画匠 的作 品 , 我个 人 的 画 , 按 看法 , 不 比和他 们 同时代的大 画家 闷立本 、 道子逊 色 。” 并 吴
决定北 出嘉峪关 至敦煌 , 张善行 的逝世让他 的敦煌 之行 然而
未果 。 9 1 至 1 4 14 年 9 3年 , 张大千主持 甘肃敦煌莫 高窟的临摹
和研究 。14 9 8年后旅居海外 。先 赴印度考 察佛教 , 后迁 居香 港、 阿根廷 、 巴西 、 国等地 。15 年 曾与世界著 名画 家毕加 美 96
文史 博览 ( 理论 )
21 0 0年 1 1月
C h r n i oyV s n T er ) u ueA dH s r i o ( hoy t i N V2 1 O .0 0
张大 千与敦煌 艺术 的世界性
姚 彩 玉
[ 摘
要] 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9 1年至 14 年主持甘 肃敦煌莫 高窟 的临摹和研 究 , 14 93 一共在敦煌 生活 了两年零七
爱, 字大干 , 别号 大干居 士。早年致 力于石 涛 、 藤诸 家的研 青 究。 后去 E本 学习绘 画和印染艺术 。 t 回国后 , 他又 先后师从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名 书法 家 曾熙 、 李瑞 清学 习书画 。张 大干在其艺 术生 涯 中摹
古不辍 , 尤其 中年 临摹古人 比较 多 , 是其 他画家所不及 的。他
说 :一 个画家要 形成 自己的风格 , “ 必须 要师今人 , 古人 , 师 更 要师造化 , 兼效 百家。 13 年 至 13 ”92 9 6年间 , 张大干兄弟与发
鬼 门关” 的嘉峪关 。他们 出嘉峪关 到安西后 , 林窟参 观 , 去榆
虽然 是走 马 观花 , 已经是 大饱 眼福 了 。离安 西后 , 但 达到 取
张大干( 8 9 1 8 ) 19 - 9 3 国画家。四川 内江 人 , I 名爱 , 又名 季
严敬 斋 , 多次向其介绍敦煌 石窟艺术 。张大千对 此极感兴趣 , 下决 心要到敦煌看一 看 。9 1 张来 敦煌 。 14 年 先抵 兰州 , 后踏 上 河西 走廊 , 路经 “ 出嘉峪关 , 眼泪不干 , 一 两 前看 戈壁滩 , 望 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