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联合消痛散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91 期2019 Vol.6 No.9122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分析岳彦强(河南省濮阳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濮阳 457100)【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挑选8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42人归为研究组,42人归为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中症状明显改善患者22例,症状轻度改善患者17例,症状无改善患者3例,总有效率92.9%。

常规组中症状明显改善患者18例,症状轻度改善患者16例,症状无改善患者8例,总有效率81.0%。

两组研究结果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正骨;腰椎间盘突出;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1.22.01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为患者的腰椎间盘纤维环由于过度磨损或其他病变产生破损,使得髓核向外挤压附近的神经或脊髓[1]。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常表现出腰痛、酸软、神经麻木等症状[2]。

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常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牵引治疗,但治疗效果却不佳,且手术治疗对患者损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恢复[3]。

因此,采取何种手段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的恢复是目前临床讨论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通过将中医正骨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当中,旨在提高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挑选8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42人归为研究组,42人归为常规组。

其中研究组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9±2.1)岁。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分析
注 : 7 .9 , <OO x2 518 P .1 _ =
重, 反复 3 ; 次 同法再 由左侧向右侧 推棘 突 3次 。第二1 ~2个疗程 治疗结果见表 1 。
表 1 两 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揉或者肘关节按压 。 ②推棘突手法分两步: 患者俯卧位 , 第一步术
者站于患者右侧 , 两手掌相 叠加 , 将手掌根部 按压于棘 突右 侧 , 由右后上方斜 向左前下方推腰椎棘 突 ,自上而下 ,力量 由轻 到
【 摘要】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的治疗 方法 。方法 1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 , 2 进行 1 个疗程治疗 。结果 观察组 ~2 治愈 4 , 2例 好转 l 例 , 4 无效 4例 , 总有效 率 9 . 对照组 治愈 6例 , 转 l , 33 %; 好 7例 无效 3 7例 , 总有效率 3 . 两组疗效有 83 %, 显著差异。结论 中医药综合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常用方法 ,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 , 方法得 当, 疗效优 良。 【 关键词】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 综合治疗
后再扳 1 左右侧卧位各施行 1 。 次。 次 ④下肢放松手法: 患者取俯 卧位 , 用滚 、 等手法沿患者背部足太 阳膀胱经 的两条经线和督 揉
脉 自上而下放松两侧下肢肌群 5 n mi。 对照组 : 采用 电动骨盆牵引加红外线腰部 照射治疗。牵引重 量为患者体重 ,牵引后腰部红外线照射 ,均为每天 1 ,每次 次
度 , 可能 加 大 以 利 于恢 复 腰 凸 。 尽
参 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l 【 _ 中的腰椎 间盘 突出症的疗 效标 准拟定 。 治愈 : 腰腿痛症状消失 , 直腿抬高试验 8 。以上 , O 功
能接近正 常 , 能恢 复工作 ; 转 : 好 腰腿 痛症 状减轻 , 部活 动改 腰 善, 直腿抬高试验 7 。 , O 需要适 当减轻原工作 ; 无效 : 腰腿痛症状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 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中医骨伤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骨伤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骨伤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予以牵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骨伤手法治疗。

评价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腰椎功能及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骨伤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椎间盘纤维环受损,致使髓核组织突出于椎管内或后方,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从而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轻症患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有牵引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等方法[1]。

牵引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常用方法,但见效较慢,效果并不肯定。

中医骨伤手法包括牵拉、旋转、提按、摇摆等操作,常用于骨折的复位治疗中。

有研究显示[2]:中医骨伤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中医骨伤手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临床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3],经磁共振成像、CT等检查确诊;(2)接受保守治疗。

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者;(2)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3)合并其他脊柱疾病或脊柱畸形者;(4)无法配合治疗及研究者;(5)研究中途退出者。

中药内服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雷龙鸣黄锦军何育风【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LIDP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根据病情分期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萘普生缓释胶囊(或尼美舒利片)与腰椎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共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

结果治疗5 d及疗程结束后两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优良率(78.33%与53.33%)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

结论中药内服分期治疗LIDP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内服; 腰椎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LIDP)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200708~200812,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分期治疗LIDP患者60例,效果令人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胡有谷编《腰椎间盘突出症》[1]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如下标准:①有腰部扭伤史或(和)腰部慢性劳损及慢性腰痛史,发病前多有感受风、寒、湿病史;②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压增加(如咳嗽)时疼痛加重;③脊柱不同程度侧弯,腰椎生理弧度变浅或消失,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④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⑤X线检查脊柱侧弯,腰曲变浅或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LIDP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③经CT确诊;④腰痛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大于或等于5分。

中医正骨疗效的临床观察

中医正骨疗效的临床观察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中医正骨疗法是中医宝库的精华,在唐代之时有医者著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他提出的骨伤治愈的原则便是:先复其位,外敷中药,再以夹板固定。

经过无数先人前辈的努力,正骨疗法也已经成为中医治疗骨伤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解决了无数问题。

现在的中医骨伤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既可以用传统的手法对一般的骨伤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西医手术对骨折进行复位,并在手术中使用中医正骨的手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腰椎滑脱是骨科临床上的多发与常见病,其主要的原因是腰椎的过度机械应力,例如搬运重物、剧烈运动、外伤都有可能引起腰椎滑脱。

还有一种可能多发生在老年人身子,属于退行性变,是因为腰椎的各个部位结构的老化,常伴有腰椎管狭窄。

为研究正骨手法对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该研究选取的该院2012年1—12月份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该组符合腰椎滑脱症的患者60例,均为该院2012年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40±2.5),病程15d~12年,其中L4患者占25例,L5患者35例,俱有腰痛症状,15例大小便异常,45例下肢麻痛,双侧椎弓峡部裂患者18例。

单右侧患者24例,单左侧患者18例,其中12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1.2诊断标准、纳入条件诊断的标准是依据潘之清主编的实用脊柱病学中拟定的腰椎滑脱症的标准。

凡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均属自愿并在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1.3病例排除①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②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③有肝、肾疾病和精神异常患者;④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类疾病患者;⑤有骨结核等骨质破坏症患者等。

2治疗方法2.1揉按分筋法此法要求患者俯卧在床上,医生站在患者身旁,以手掌掌面贴住患者的腰部位置,从上至下做环形按摩,过程要求舒缓、协调的进行。

每次时间大约为5min 。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t i o n.M e t hods Fo ur h un dr ed a n d if f ty -t wo pa t i e n t s wi t h l u mb a r di s c he r ni a t i o n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t o
Ef ic f a c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b o n e s e t t i n g ma n i p ul a t i o n( 中 医正 骨 手 法 1 c o mb i n e d wi t h
b o n e s e t t i n g g r o u p( n = 2 3 6 )b y u s i n g b o n e s e t t i n g ma n i p u l a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l u mb a r v e r t e b r a e t r a c t i o n , a n d
李达春 唐 小松 邹耀
【 摘要 】 目的
探讨 中医正骨 手法联合腰 椎牵 引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临床疗 效 。方 法
腰椎
间 盘 突 出症 患 者 4 5 2 例, 随机分 为正骨组 和微波组 , 正骨组 2 3 6 例 采 用 中 医 正 骨 手 法 联 合 腰 椎 牵 引 治
疗, 微波组 2 1 6 例 采 用 腰 椎 牵 引 联 合 微 波 治 疗 。记 录 两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和 治 疗 1 个 和 两 个 疗 程 后 的 疼 痛 视觉模 拟评分( V A S ) 。于治疗后 3 个 月 采 用 改 良 Ma c N a b法 评 价 两 组 患 者 的 疗 效 。 结果 两 组 患 者 在

手法配合中药浸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手法配合中药浸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维普资讯
河北 中医 2 0 02年 8月第 2 4卷第 8期
Hee JT M, uut O 2 V l 4 N . b i C A gs 2O , o 2 , o8
6 Ol
手 法 配 合 中药 浸 泡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6 O例
范 先 觉 ( 西 壮 族 自治 区北 海 先 觉 新 医 正 骨 医 院 广 北海 5 60 ) 30 0
【 关键词 】 腰椎 问盘 突 出症 ; 手法 ; 中药浸泡
近年来 , 者 应 用手 法配 合 中药浸 泡 治疗腰 笔 椎 间盘突 出症 6 o例 , 得 较 好 疗 效 , 报 告 如 下 。 取 现
体征 等 。
1 2 治 疗 方 法 .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归 属 中 医腰 腿 痛 范 畴 。 其 主
12 1 手 法 治 疗 采 用 脊 柱 ( 点 ) 转 复 位 .. 定 旋 法 …( 下 简 称 手 法 ) 以 。具 体 操 作 如 下 : 者 端 坐 患 位( 以棘 突 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右 偏 歪 为 例 ) 右 手 自患 者 右 腋 下 伸 , 向前 , 部 压 于 左 肩 部 , 时 嘱 患 者 双 脚 踏 地 , 掌 同 臀 部 正 坐 不 准 移 动 。助 手 面 对 患 者 站 立 两 腿 夹 住 患 者 左 大 腿 , 手 压 住 左 大 腿 根 部 , 持 患 者 正 坐 姿 双 维 势 。 左 手 拇 指 顶 住 偏 歪 棘 突 的 右 侧 。然 后 医生 右 手拉患者左肩 部使身体前 屈 2 O一5。或 略 小 ) 继 O( ,
损 伤 : 是 退 变 。 我们 认 为 二 者 互 相 关 连 , 为 因 二 互 果 。退 变 既 与 年 龄 有 关 , 又与 损 伤 有 关 , 者 均 与 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tef a y o o p .Re ut :T e p t n s OA c r s sg i c n l n te t n ru etrta h o to n f c c ft g u s i wo r sl s h ai t J e soe wa inf a t i rame tgo p b t h n te c nrl i y e
治 的 10 腰椎 间盘 突 出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2例 随机 分 为治 疗组 (0例 ) 对照 组 (0 )对 照组 患者 采 用 中 医正 骨 、 6 和 6例 , 温 针 灸 等 保 守治 疗 方 法 , 治疗 组 患 者 在对 照 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加用 消 痛 散 药 袋 , 续 治 疗 1 2个 疗 程 , 访 4 , 用 连 ~ 随 0d采
中医中药
21 1 第8第9 0年0 l 2 1 月 卷 期
中医正骨联合消痛散治疗 6 例 腰椎 问盘 突 出的 0 临床研究
曹卫 军
湖南 省 双峰 县 骨伤 科 医院 中 医骨科 , 湖南 双 峰
4 70 170
【 要】目的 : 讨 中医正 骨联 合 消痛 散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 的临 床疗 效 。方 法 : 摘 探 选取 本 院 2 0 0 7年 9月 ~ 0 1年 4月 收 21
J A(a a eeO to ei soit n 评 定 标 准对 患 者疗 效 进行 评 价 , O Jp n s r p dcA scai ) h o 比较 两 组 患者 的临 床疗 效 。结 果 : 疗 组 患 者 治
J OA评分 明 显优 于对 照 组 , 组患 者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5 。结 论 : 中医正 骨 、 针灸 治疗 的基础 上 加用 两 P 00 ) 在 温 中药消 痛散 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能 明 显改善 患 者 的临 床症 状 . 得 在 临床 推广 。 值 【 键词】中医正 骨 ; 关 温针 灸 ; 消痛散 药袋 ; 椎 间盘 突 出 腰 【 中图分 类 号】 2 4 R7 【 文献标 识 码】B 【 文章 编号 】1 7 — 7 1 2 1 ) 0 b) 1 8 0 6 4 4 2 (0 1 ( 一 2 - 2 1
C  ̄n AO We u
S u n fn t o a d cHop tl Hu a r vn e S u n fn 41 7 0 h n h a ge gOrh p e i s ia, n P o ic , h a ge g n 7 0 ,C i a
[ s a t j cie T x lr h l ia et n ft dt n hn s r o e isad t u aooya d X atn Ab t c]Obe t : oe poeteci c t a r v n l r me t a ioa C ieeot p dc n a m tlg io g o r il h r n o
The ci i a e e r h f 6 a e fl b r i e v r e a ic he i to ln c lr s a c o 0 c s s o um a nt r e t br ld s m a i n by
t a ii n lCh n s r h p d c n r u a o o y a d Xi o o g p wd r r d to a i e e o t o e isa d t a m t l g n a t n o e
w r r dmyd i diot a et r p ( a sadcn o g u ( ae ,h ot l opw r t a dwt e no l id t r t n g u 6 es ) n ot l r p 6 css t cnr u e et i ea v e n e m o o e r o 0 ) e og r er e h
ta i o a h n s rh p d c n r u t l g , e l r n x b si n a d o h rc n e v tv r ame tme h d f r d t n C i e e o t o e i s a d ta ma o o y Ne d e wa mi g mo i u to n t e o s r ai e te t n t o s o u 0d u igJ O S1o c us ,o o - p4 , s OA( p eeO hp dcAsoit n e a ainci r v u t et a— 2 e l n J a s r o e i scai ) v u t re at ea aet r t an t o l o ti o l h e
p wd ri u a ic h r ito .M eho :F o S p e e 0 7 t rl2 1 ,1 0 l mb ic h r it n p te t o e n lmb r ds enain t ds r m e tmb r2 0 o Ap 0 i 1 2 u a ds e ai ain s r n o
a u u cu e te t ame tgo p p t n su e a tn o e a e n te t n t o so tec nr lgo p , o tn c p n t r , h r t n ru ai t s d Xioo gp wd rb s d o ame tmeh d f h o to r u e e r c n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