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复习限时练习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合集下载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选择题(题型注释)1.在2015 年9 ⽉3 ⽇胜利⽇⼤阅兵中,⼋⼀飞⾏表演队⾸次使⽤⾼沸点的彩⾊拉烟剂,进⾏了绚丽的拉烟飞⾏.其原理是⽤氮⽓将拉烟剂带⼊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温⽓体中,其中的⽔蒸⽓与⽓化后的彩⾊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彩雾”是⼀种混合物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产⽣的热量促使拉烟剂⽓化D.“彩雾”的形成与焰⾊反应的原理相同2.化学与社会、环境和⽣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醋和味精是常⽤的⾷品添加剂,其主要成分均为钠盐B.SO2、CO2、NO2均被列⼊我国空⽓质量报告的指标C.提倡⼈们购物时不⽤塑料袋,是为了防⽌⽩⾊污染D.家⽤84消毒液可⽤来漂⽩⾐物,为了增强其漂⽩效果,使⽤时可加⼊浓盐酸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酶固氮相⽐⼈⼯固氮更⾼效、条件更温和B.透过观察颜⾊容易区分黄⾦与铜锌合⾦C.近⽇⽤地沟油炼制的⽣物航油载客⾸飞,标志着我国航空业在节能减排领域进⼊商业飞⾏阶段D.尿液燃料电池的原理是在微⽣物作⽤下将尿液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电能4.我国清代《本草纲⽬拾遗》中记载药物“⿐冲⽔”,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勿使泄⽓,则药⼒不减,⽓甚⾟烈,触⼈脑,⾮有病不可嗅。

……。

虚弱者忌之。

宜外⽤,勿服。

……。

”这⾥的“⿐冲⽔”是指( )A.氨⽔ B.硝酸 C.醋 D.卤⽔5.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他的成就之⼀是证实了⽓体在固体催化剂表⾯进⾏的反应,开创了表⾯化学的⽅法论。

在汽车尾⽓净化装置⾥,⽓体在催化剂表⾯吸附与解吸作⽤的过程如图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是该过程的最终产物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才能反应C.汽车尾⽓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2和NO D.该催化转化总反应⽅程式为:2NO +O2 +4CO 催化剂4CO2+N26.⼯业废⽓中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为了治理污染,常通⼊NH3,发⽣反应NO x+NH3―→N2+H2O 来治理污染.现有NO、NO2的混合⽓体3 L,⽤同温同压下3.5 LNH3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体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为( )A.1∶1 B.1∶3 C.2∶1 D.1∶47.中国传统⽂化对⼈类⽂明贡献巨⼤,古化⽂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8.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铜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B、NO2溶于⽔时发⽣氧化还原反应C、SO2具有氧化性,可⽤于漂⽩纸浆D、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说明⼆者均有氧化性10.密胺是重要的⼯业原料,结构简式如下图。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人类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化肥的使用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①人工固氮,将N2→NH3, N2发生_________反应②自然界固氮,可将少量N2转化为Ca(NO3)2等氮肥,转化途径如下(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N2→NO→NO2→HNO3M−−→Ca(NO3)2。

写出NO→NO2→H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将HNO3转化为Ca(NO3)2,列举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_______(写化学式)。

(2)科学合理地保存、施用氮肥① NH4HCO3需阴凉处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以NH4Cl为例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过渡施用氮肥将导致大气中NH3含量增高,加剧雾霾的形成。

(NH4)2SO4是雾霾的成分之一,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① X可能是______、_______。

Y是___________。

②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缓慢与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NH3则尿素中C 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

【答案】还原 2NO + O2= 2 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CaO、Ca(OH)2、CaCO3NH4HCO3ΔNH3↑+CO2↑+ H2O NH4++ OH-= NH3↑+ H2O SO3 H2SO3 H2SO4 +4【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含N物质的化学性质,运用所学知识答题即可。

【详解】(1)①N2→NH3,N的化合价由0变为了-3,则N2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②NO→N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NO2→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HNO3M−−→Ca(NO3)2,M可以是CaO、Ca(OH)2、CaCO3;(2)①NH4HCO3需阴凉处保存,是因为该物质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ΔNH3↑+CO2↑+H2O;②该离子方程式为:NH 4++OH -=NH 3↑+H 2O ;(3)①根据图可知,Y 为H 2SO 4;在自然环境中,SO 2变为H 2SO 4的途径有两种:2H O [O]2324SO SO H SO −−→−−−→、22H O O 22324SO H SO H SO −−−→−−→,故X 为SO 3或H 2SO 3;②尿素CO(NH 2)2缓慢与H 2O 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NH 3,说明尿素中N 呈-3价,由于O 呈-2价,H 呈+1价,故可算得C 呈+4价。

高考化学复习:第4章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考化学复习:第4章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1.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4CO 2+N 2解析:反应过程中NO 、O 2为氧化剂,N 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 2不是污染物;NO 和O 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 +O 2===2NO 2,2NO 2+4CO===N 2+4CO 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4CO 2+N 2。

答案:D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析:N 2→NH 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A 错误;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B 正确;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C 正确;豆科植物可以将N 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含有C 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D 正确。

答案:A3.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 .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 .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 .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 2解析: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 ,NO 与O 2转化为NO 2,即氮气与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NO 2。

答案:D4.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 B .“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C .“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 D .“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解析:A 项,氨水中的微粒有NH 3·H 2O 、H 2O 、NH 3三种分子和NH +4、OH -、H +三种离子,氯水中有Cl 2、HClO 、H 2O 三种分子和Cl -、ClO -、H +、OH -四种离子,所以微粒的种类、数目均不相同;C 项,氨水没有漂白性,不能漂白有机色素;D 项,“两水”的变质原因不相同,氨水因挥发而“变质”,而氯水主要因HClO 分解而变质。

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及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设备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分别表示N2、H2、NH3。

图⑤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图②和图③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碱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NH3还原法:8NH3+6NO27N2+12H2O(NO也有类似的反应)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

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________%。

【答案】氧化炉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铁砂网(或铁) 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可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 NH3还原法 53【解析】【详解】(1)在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氨的催化氧化在氧化炉中进行,故B设备的名称是氧化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2013高考总复习化学:第三章第2节

2013高考总复习化学:第三章第2节
+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NH3+H2ONH3· 2ONH+ H
OH-;
H2OH++OH-。
(3)性质
①容易挥发,盛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 常有白雾产生,久置溶液质量减轻, 浓度变小。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②氨水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小,
因此如果将质量分数为x%的氨水与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CaCl2+8NH3===CaCl2· 3 ,故不能用 8NH 无水 CaCl2 来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2)①虽然氨水和生石灰不反应, 但是生石 灰和水反应剧烈且放热, 使大量氨气逸出: NH3· 2O=====NH3↑+H2O。 H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NO有毒,是因为与血红蛋白易结
合,造成人体缺氧)。
②3NO2 +H2O===2HNO3 +NO(红棕
色气体被水吸收后气体体积减少了 2/3 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③2NO2
N2O4(无纯净的NO2气
体,盛有红棕色气体的玻璃球放入冰 变浅至 水中,发现气体颜色迅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解析:(1)①A 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生的反应 为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2H2O;为了防止氨气与空气对 流,确保收集满纯净的氨气,故用棉花团 堵住试管口; ②CaCl2 虽然是中性干燥剂, 但是 CaCl2 能与 NH3 发生反应: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表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选项气体a b cA NH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B SO270%的浓H2SO4Na2SO3固体98%的浓H2SO4C NO稀HNO3铜屑H2OD NO2浓HNO3铜屑NaOH溶液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 因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图示装置收集,收集方法不合理,故A错误;B. Na2SO3与70%的浓硫酸反应生成SO2,SO2中混有的H2O用98%的浓H2SO4除去,收集装置合理,故B正确;C. 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不能用图示装置收集NO,应利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 NO2被NaOH溶液吸收,收集不到NO2,故D错误;故选B。

2.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答案】A【详解】A.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推出原溶液中一定有NH4+,A项正确;B. 原溶液中若含HCO3-,加入稀盐酸后也会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B项错误;C. 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C项错误;D. 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时,则引入了Cl-,故不能证明是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 项错误;答案选A。

3.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渐加入少量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B.变为红色C.没有改变D.变为黄色【答案】D【详解】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三价铁离子为棕黄色;故选:D。

【走向高考】2013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4-4氮及其化合物 新人教版(必修部分)

【走向高考】2013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4-4氮及其化合物 新人教版(必修部分)

4-4氮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作保护气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解析:C项,由于N2很不活泼,故而作为保护气,N2不参与化学反应,也即无循环可言。

答案:C2.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②氨水呈碱性③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④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是NH+4⑥常温下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NH3和HNO3物质的量相等A.①②B.③⑤⑥C.①⑤⑥ D.②⑤⑥解析:氨在空气中氧化需高温和催化剂;由于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故氨水呈弱碱性;氨气只有与挥发性酸相遇才能产生白色烟,与不挥发性酸如H2SO4、H3PO4相遇,不产生白色烟;NH3和H+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故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在氨水中,NH3·H2O是一元弱碱,电离很微弱,含氮微粒最多的是NH3·H2O,⑤错。

当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生成NH4NO3,因NH+4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⑥错。

答案:A3.(2012·云南省重点高中高三联考)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广泛用于物质合成、金属表面处理等,它的一些性质或用途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NO 2的稳定性大于NH 4NO 2B .NaNO 2与N 2H 4反应,NaNO 2是氧化剂C .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鉴别NaCl 与NaNO 2D .NaN 3分解,每产生1 mol N 2转移6 mol e -解析:本题考查NaNO 2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是引起雾霾的重要物质,工业用多种方法来治理。

某种综合处理含 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 NO、CO、CO2、SO2、N2)的流程如图: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1)固体 1 的主要成分有 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实验室需要配制100mL 3.00mol·L-1NaOH溶液进行模拟测试,需用托盘天平称取 NaOH 固体质量为______g。

(3)用 NaNO2溶液处理含NH4+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捕获剂从气体 3 中捕获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5)流程中生成的 NaNO2 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

已知 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I2可以使淀粉变蓝。

根据上述反应,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有关试剂进行实验,以鉴别 NaNO2和 NaCl。

需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②淀粉碘化钾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白醋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答案】CaCO3 CaSO3 12 NO2-+ NH4+= N2↑+2H2O CO C【解析】【分析】工业废气通过过量的石灰乳,除去CO2和SO2,生成CaCO3和CaSO3,气体1是NO 、CO 、N2,通入适量的空气,把NO转化为N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只得到NaNO2溶液,说明气体2是NO、NO2、N2,气体3是CO和N2,捕获产物是CO,得到的NaNO2溶液和含NH4+废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无污染的气体是氮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及其化合物限时训练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共50分)1.常温下,下列两种气体混合会产生白雾的是( )A .HCl 和NH 3B .HNO 3和NH 3C .NH 3和H 2OD .H 2S 和SO 22.在100 mL 混合酸中,HNO 3和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L 和0.1 mol/L ,向该混合液中加1.92 g 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 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15 mol/LB .0.225 mol/LC .0.35 mol/LD .0.45 mol/L3.(2012年潍坊模拟)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广泛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净水几乎不含任何杂质,喝纯净水比喝矿泉水对人体更有营养B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C .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 由4.68变为4.28,是因为雨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 2D .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向Fe(NO 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 2++4H ++NO -3===3Fe 3++NO↑+2H 2OB .铜片与浓硝酸:Cu +NO -3+4H +===Cu 2++NO 2↑+2H 2OC .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 +4+OH -=====△NH 3·H 2OD .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 +4+OH -=====△NH 3↑+H 2O5.气体X 可能由NH 3、Cl 2、HBr 、CO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 通入AgNO 3溶液时产生浅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 3溶液,若将X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 的成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含有HBr ,可能含有CO 2 ②一定不含CO 2③一定不含NH 3、Cl 2 ④可能含有Cl 2、CO 2A .只有①B .只有③C .①和③D .②和③6.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 3)3、Cu(NO 3)2、HNO 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的Fe 2+的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原溶液中Fe(NO 3)3、Cu(NO 3)2、HNO 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4 B.1∶3∶1C.3∶3∶8 D.1∶1∶17.某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

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 ) A.升高 B.降低C.不变 D.无法确定8.(2012年衡中检测)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 2 mol/L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生成1.12 L NO(标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 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A.450 mL B.500 mLC.400 mL D.550 mL9.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①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并微热②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③氢氧化铝与浓硝酸反应④碳与浓硝酸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0. (2012年长沙模拟)含有1 mol HNO3的稀硝酸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铁粉反应,所得氧化产物a、b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a是Fe(NO3)2 B.n1=0.375C.p=0.20 D.n2=0.30二、非选择题11.(1)无色的混合气体A,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某几种。

将100 mL A 气体经过如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

A气体的成分及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V m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 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 与等体积的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 mL无色气体B。

试回答:①气体A和气体B的成分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②A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

③V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其中A、C为无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M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C是________,F是________。

(2)淡黄色粉末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A+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快速制取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些性质,同时收集少量纯净的氮气,请回答:(1)写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反应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放出NH3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加热的硬质玻璃试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氮气。

根据这些现象,写出在硬质玻璃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反应说明氨气具有________(填编号)。

A.碱性 B.还原性C.氧化性 D.不稳定性(3)洗气瓶中盛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4)在最后的出气的导管口收集干燥、纯净的氮气,收集方法是________(填编号)。

A.排空气法B.排水法C.用气囊收集(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

E中的碱石灰能否换成CaCl2?________。

14.某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粉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Ⅰ.他们先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再与稀硝酸反应制取Cu(NO3)2。

(1)如果直接用铜粉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Cu(NO3)2,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铜粉应该放在________(填“蒸发皿”、“坩埚”或“烧杯”)中灼烧。

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Cu(NO3)2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过滤。

Ⅱ.为了探究Cu(NO3)2的热稳定性,探究小组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装置均略去),往左试管中放入研细的无水Cu(NO3)2晶体并加热,观察到左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最终残留黑色粉末;用U形管除去红棕色气体,在右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1)红棕色气体是________。

(2)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小组判断Cu(NO3)2的分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产物除了红棕色气体和黑色固体外,进一步分析,推断,分解产物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

答案CBDAC AAAAD11. (1)V (NH 3)=20 mL 、V (CO 2)=48 mL 、V (NO)=32 mL (2)①NO O 2 ②20 mL ③20<V <6012. (1)(NH 4)2CO 3 NH 4HCO 3 NH 3 NO 2(3)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4)3Cu +8H ++2NO -3=====△3Cu 2++2NO↑+4H 2O(5)4HNO 3(浓)+C=====△4NO 2↑+CO 2↑+2H 2O13. (1)NH 3·H 2O +CaO===Ca(OH)2+NH 3↑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电离使溶液中c (OH)-增大,进而使NH +4+OH -NH 3·H 2O NH 3↑+H 2O 的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氨气的生成,且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促进NH 3·H 2O 受热分解生成NH 3,又由于温度升高NH 3的溶解度减小,使NH 3从水中逸出(2)3CuO +2NH 3=====△3Cu +3H 2O +N 2 B(3)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4)C(5)吸收NH 3中的水蒸气,避免影响后续实验 验证反应生成了水 不能14.Ⅰ.(1)生成NO 会污染空气 比用CuO 制Cu(NO 3)2多消耗HNO 3 (2)坩埚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Ⅱ.(1)NO 2 (2)从水槽中拿出导管、防止水倒吸入U 形管 (3)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