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森林潜在火行为数量分类及划分指标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范文

《2024年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范文

《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森林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燃烧过程涉及到多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了解森林火灾的火行为,对于预防和控制火灾、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为火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火行为概述森林火灾的火行为主要包括火焰传播、热量传递、烟气成分等方面。

火焰传播是火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火行为之一,它决定了火灾的扩散速度和范围。

热量传递则影响着火灾对周围环境的热影响和火势的持续发展。

烟气成分则是评估火灾危害程度和火灾后环境恢复的重要指标。

三、火焰传播机制火焰传播是森林火灾中最为关键的火行为之一。

其传播速度和方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风速、风向、地形、植被类型和含水量等。

在风速较大时,火焰传播速度会加快,火势也会更加猛烈。

此外,地形和植被类型也会影响火焰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例如,在山坡上,火焰往往会沿着坡面向下传播,形成火线。

在植被类型方面,干燥的草地和针叶林更容易发生火灾,且火势更为猛烈。

四、热量传递过程热量传递是森林火灾中另一个重要的火行为。

火焰通过热辐射、热对流和热传导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

其中,热辐射是主要的热量传递方式,它能够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进而加速火焰传播。

热对流和热传导则主要影响地表的热影响范围和深度。

在火灾过程中,这些热量传递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火势的发展和扩散。

五、烟气成分分析烟气成分是评估森林火灾危害程度和火灾后环境恢复的重要指标。

森林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烟气成分进行分析,有助于评估火灾的危害程度和火灾后的环境恢复情况。

六、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森林火灾的火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地形、植被类型和含水量等。

在气象条件方面,高温、低湿度和强风等有利于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森林火险区划预警的研究进展

森林火险区划预警的研究进展


通过变化的太阳辐射量和风向ꎬ 不同的坡向接收到辐
加ꎮ 虽然研究人员普遍认识到ꎬ 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
射量不同ꎬ 从而影响林火的蔓延速度ꎮ 通常ꎬ 在北方
改变森林的火灾行为ꎬ 但对林火影响的量化和发展方
向、 南方向和西南方向最有利于林火的开始和蔓延ꎮ
人工神经网络 [12] 、 二元逻辑斯蒂回归 ( Logistic) [13] 、
元胞自 动 机 [14] 、 证 据 权 重 ( weights - of - evidence ap ̄
proach) [15] 、 贝叶斯网络 [16] 、 广义线性模 ( GAM) [17] 、
负二项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等 [18] ꎮ
大ꎮ 国内外已有研究发现ꎬ 基础设施布局、 节假日等
因素都会对人为火灾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ꎬ 主要包括
距居 民 点 的 距 离、 距 道 路 的 距 离、 人 口 密 度、 GDP
等ꎮ 森林火灾的主要常见诱因就是人为因素ꎬ 随着人
类社会的迅速发展ꎬ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ꎬ 森林资源的
开采量逐年增加ꎬ 人为因素对森林火灾的影响也在增
坡向是斜坡面向的方向ꎮ 坡向影响林火的行为ꎬ
作者简介: 任洪 (1998-) ꎬ 男ꎬ 硕士在读ꎮ 研究方向: 林业ꎻ 通讯作者刘建祥 (1976-) ꎬ 男ꎬ 博士ꎬ 副教授ꎮ 研究方向: 生态环境ꎮ
※林业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24ꎬ Vol 44ꎬ No 08 5 9
3 火险预警系统的发展
加拿大 森 林 火 险 等 级 系 统 ( The Canadian Forest
Fire Danger Rating Systemꎬ CFFDRS ) 基 于 气 象、 火
源、 地形、 可燃物等多种林火影响因子ꎬ 全方位地预

森林火灾等级划分标准

森林火灾等级划分标准

森林火灾等级划分标准森林火灾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对森林火灾,对森林火灾等级进行科学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森林火灾等级划分的标准。

一、初级火灾。

初级火灾是指火势较小,燃烧范围有限的火灾。

一般来说,初级火灾的燃烧面积小于10公顷,火势不大,燃烧速度较慢,容易控制和扑灭。

初级火灾对森林的破坏程度较小,但也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以免火势扩大。

二、中级火灾。

中级火灾是指火势适中,燃烧范围较大的火灾。

其燃烧面积在10-100公顷之间,火势较大,燃烧速度较快,对森林的破坏程度较大。

中级火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扑救,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避免火灾蔓延。

三、高级火灾。

高级火灾是指火势较大,燃烧范围广泛的火灾。

其燃烧面积超过100公顷,火势非常大,燃烧速度极快,对森林的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高级火灾往往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扑救,甚至可能需要调动国家级的救援力量,以防止火势失控,避免造成更大的灾害。

四、特别重大火灾。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火势极其巨大,燃烧范围极其广泛的火灾。

这类火灾往往超过1000公顷,火势极其猛烈,燃烧速度极其迅猛,对森林的破坏程度极其严重,甚至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特别重大火灾需要动用国家级的救援力量进行扑救,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实际工作中,对森林火灾等级进行科学划分,有利于各级防火部门对火情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决策,有利于合理调配救援力量和资源,有利于有效遏制火势蔓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因此,各级防火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对森林火灾等级划分标准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对火情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有效防控森林火灾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科学划分森林火灾等级对于有效防控森林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准确把握火情的等级,合理调配救援力量,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

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

王 得 祥
杨 凌 7 2 0 :2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系 上 海 2 0 6 ) 1 10 00 2
摘 要 : 选 择 秦 岭 火 地 塘林 区 7个 森 林 类 型 , 样 地 调 查 的 基 础 上 , 于 敏 感 性 分 析 , 择 1 在 基 选 7个 反 映 森 林 类 型 特 征 的 指 标 , 用 层 次 分 析 法建 立 秦 岭 主 要 森 林 类 型 近 自然 度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用 综 合 指 数 法 建 立 评 价 数 学 模 型 。 运 应
第 4 7卷 第 1 期
2011年 1 月




Vo. 147, .I No
J n 20 1 1 a .。
SCI ENTI A
S LVAE I
SI CAE NI
秦 岭 主 要 森 林 类 型 近 自然 度 评 价
彭舜 磊
(. 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 院 1西
rao a l aue o oett n T i s d a ar d o ti nig mo nan w ee motfrs ee n trl esn bemes rs fr f sai . hs t y w sc r e u n Qil u ti h r s oet w r aua r o u i n s sc n a rs n u be t ew st ass auan s o emanfrs tp si i rgo .T ed t w r c l ce eo d r f et a do r jci a o ses trle s f h i ety e t s e in h aa ee ol td yo s o v n t o nh e

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

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

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火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和威力。

在自然界中,森林火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火灾形式。

然而,森林火灾并非完全的破坏性力量,研究表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研究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些火灾具有重大意义。

森林火灾是在一定条件下,森林或其周边地区发生起火并进行燃烧的现象。

在火灾燃烧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多种火行为。

首先,火的传播路径是火行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火灾的传播通常可以通过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加快,如气温、湿度、风力、地形、植被密度、人为火源等。

在传播路径中,火会通过运转和风力散播,进而影响大范围的植被和土壤。

这种过程还会受到当地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薄荷岛方程式被广泛用于描述火的速率、升温和顶端高度。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火的传播路径以及火行为与确切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此外,火行为还包括了火的强度和热效应。

火的强度可以通过燃烧速率、燃烧温度和焰高来衡量。

这些燃烧参数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火的强度和能量的重要信息。

热效应是指火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向周围的物体传递热量。

不同的火行为和燃烧条件将导致不同的热效应,从而对周围的植被、土壤和空气产生不同的影响。

火行为研究还包括了火的行为模式和火的动力学。

火的行为模式可以根据火的传播特性和燃烧程度来划分。

这些模式包括慢速火、快速火和冲击火等。

火的动力学则关注火灾的起源、发展和扩散过程。

通过对火的行为模式和火的动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火的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应对森林火灾。

对于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实地观察、实验室实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

实地观察可以提供真实和详细的火行为信息,但受到时间、空间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

实验室实验可以在受控环境下模拟和分析火的行为,但可能无法完全还原自然界中的复杂条件。

数学模型则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模拟和预测火的行为,但需要准确的数据和假设前提。

不同条件下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的分析

不同条件下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的分析

不同条件下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的分析作者:赵秀荷杨丽琴王俊明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4期【摘要】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与时间、地形、气象、可燃物等因子密切相关,本文着力于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火势蔓延速度,找到其内在规律性的东西。

【关键词】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林火蔓延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火的蔓延扩展距离。

林火的蔓延速度通常包括线速度、面积速度和周长速度。

按其蔓延速度和对林木的危害,又可分为速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

秦岭林区一般情况下地表火蔓延速度为0.5 km/h~1km/h,占火灾总数的95%,上山火可达1 km/h~3 km/h,大风天气达到5 km/h。

荒草山、竹林和油松飞播纯林可形成急进地表火,火蔓延速度快,瞬间可达5 km/h~8 km/h,占火灾总数的5%。

当火场火蔓延速度大于5km/h,在秦岭林区,受地形限制和林木的阻碍,扑救人员被困火场基本没有逃生的可能。

在秦岭林区每条沟都有常年河和主要为针阔混交林的限制,每天向同一个方向蔓延距离不超过3km。

下面就影响林火的蔓延速度的因子做以说明:1 时间1.1 着火时间秦岭林区在森林火灾发生着火以后,林火地表火蔓延速度较慢,据研究资料,火头蔓延速度0.1 m/s ~0.7m/s,两翼和火尾为0.1 m/s ~0.4m/s,经15min~20min后,蔓延面仅为0.01hm2。

如继续发展,其火头速度可增加到10 m/s ~15m/s,即每小时可蔓延0.5km~1km左右,这时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时机。

在计划烧除时,应尽量避免大面积连续火烧,将所要烧除的林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分块点烧,以降低火蔓延速度,从而可以减少日用火不慎所造成的人为森林火灾。

在森林火灾扑救时,也应把火场通过围、堵、割等方法分成若干个小块,以降低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1.2 燃烧时间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内最易发生火灾,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气温上升,阳光充足,使地表可燃物附近热流达最大值,每天12时到14时是火蔓延速度最快之时,通常采用打防火线的办法进行扑救,不主张直接扑打火头。

不同条件下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的分析

不同条件下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的分析

不同条件下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的分析【摘要】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与时间、地形、气象、可燃物等因子密切相关,本文着力于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火势蔓延速度,找到其内在规律性的东西。

【关键词】秦岭林区;森林火灾;蔓延速度林火蔓延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火的蔓延扩展距离。

林火的蔓延速度通常包括线速度、面积速度和周长速度。

按其蔓延速度和对林木的危害,又可分为速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

秦岭林区一般情况下地表火蔓延速度为0.5 km/h~1km/h,占火灾总数的95%,上山火可达 1 km/h~3 km/h,大风天气达到5 km/h。

荒草山、竹林和油松飞播纯林可形成急进地表火,火蔓延速度快,瞬间可达5 km/h~8 km/h,占火灾总数的5%。

当火场火蔓延速度大于5km/h,在秦岭林区,受地形限制和林木的阻碍,扑救人员被困火场基本没有逃生的可能。

在秦岭林区每条沟都有常年河和主要为针阔混交林的限制,每天向同一个方向蔓延距离不超过3km。

下面就影响林火的蔓延速度的因子做以说明:1 时间1.1 着火时间秦岭林区在森林火灾发生着火以后,林火地表火蔓延速度较慢,据研究资料,火头蔓延速度0.1 m/s ~0.7m/s,两翼和火尾为0.1m/s ~0.4m/s,经15min~20min后,蔓延面仅为0.01hm2。

如继续发展,其火头速度可增加到10 m/s ~15m/s,即每小时可蔓延0.5km~1km左右,这时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时机。

在计划烧除时,应尽量避免大面积连续火烧,将所要烧除的林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分块点烧,以降低火蔓延速度,从而可以减少日用火不慎所造成的人为森林火灾。

在森林火灾扑救时,也应把火场通过围、堵、割等方法分成若干个小块,以降低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1.2 燃烧时间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内最易发生火灾,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气温上升,阳光充足,使地表可燃物附近热流达最大值,每天12时到14时是火蔓延速度最快之时,通常采用打防火线的办法进行扑救,不主张直接扑打火头。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分析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分析
fx d o s r a i n d t r i c s e . At t e s me tme t p s o o e t e o y t m r i i e t i e b e v t a a we e d s u s d o h a i ,1 y e f f r s c s s e we e d v d d a 2 Hu d t n o e t r g o c o d n O t e p e o n n e t e p ce n h u c i n a d v l e o i e e t o i g f r s e i n a c r i g t h r d mi a c r e s e i sa d t e f n to n a u f d f r n a f f r s y e ,s c s p o ii n n e v c s e u a i g s r ie ,c lu a s r ie n u p r i g s r ie o e tt p s u h a r v so i g s r ie ,r g l t e v c s u t r l e v c s a d s p o t e v c s n n we e a s s e . Th e u t h we h t ( ) n 1 9 r se s d e r s ls s o d t a : 1 I 9 0,t e t t lv l e o c s s e s r i e t Hu d t n h o a a u f e o y t m e v c s a o ia g
A s e s e to he Ec s s e S r ie o f e e tFo e t s s m n n t o y t m e v c fDif r n r s
Ty e tHu dtn o etRe ino h nigM o n an p sa o i gF rs go ft eQil u tis a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1期2001年1月林业科学SCIENTIASILVAESI NICAEVol 137,No 11Jan.,2001秦岭森林潜在火行为数量分类及划分指标研究张景群 康永祥 吴宽让 周新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712100) (陕西省林业厅 西安710082)摘 要: 根据秦岭林区45块标准地和225个样方的冠层易燃物最大密度(D)、地表可燃物载量(W)及地表可燃物绝对含水率(L )3个实测值的135个数据,运用Dissimilarity analysis 计算认为,调查的45块标准地明显地可聚为6类。

据类间差异性将秦岭森林潜在树冠火行为分为强度树冠火、弱度树冠火和无树冠火3种类型,划分依据为冠层易燃物最大密度,区分指标分别为0111kg/m 3和0137kg/m 3;地表火强度划分应用L 和W 双因素判断法,并将其划分为强度地表火、中度地表火和弱度地表火3种类型,其区分指标分别为地表可燃物载量1140kg/m 2和地表可燃物绝对含水率40%。

据此,秦岭林区潜在火行为共划分为9种类型,分别为强度树冠火强度地表火类型(D >0137kg/m 3,W \1140kg/m 2,L <40%)、强度树冠火中度地表火类型(D >0137kg/m 3,W \1140kg/m 2,L \40%或W <1.40kg/m 2,L <40%)、强度树冠火弱度地表火类型(D >0137kg/m 3,W <1140kg/m 2,L \40%)、弱度树冠火(0111kg/m 3[D [0137kg/m 3)强度地表火类型、弱度树冠火中度地表火类型、弱度树冠火弱度地表火类型、无树冠火(D <0111kg/m 3)强度地表火类型、无树冠火中度地表火类型和无树冠火弱度地表火类型。

关键词: 秦岭森林,潜在火行为,相异分析,分类指标收稿日期:1999211211。

基金项目:陕西省林业厅资助项目。

STUDIES ON THE QUANTITATIVE CLAS SIFICATION AND DIVIDINGINDICES OF POTENTIAL FIRE BEHAVIOR OF FOREST IN QINLINGZhang Jingqun Kang Yongxiang(No rthwest Agriculture 2Fo restry Sicence and Techno lo gy Univers ity Yan g lin g 712100)Wu Kuanrang Zhou Xinghua(Shaanxi Fo res try Bureau Xi .an 710082)Abstract: Based on 135actual data by the invest igation of 45plots and 225sample plots in Qinling t o the maxi 2mum crown densit y (D )of easily burning layers,to the amount of the surface burning material(W )and to t he ab 2solute wat er 2content ratio (L )in t he surface burning material,and by means of dissimilarit y analysis met hod,45plots we have investigat ed can be obviously divided int o 6groups.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groups,f or 2est potent ial fire behavior in Qinling mountains c rown fires can be divided into st rong crown fire type,weak c rown fire type and no crown fire type based on the maximum crow densit y of easily burning layers,separated by indices D 0.11kg/m 3and 0.37kg/m 3respectively;the intensity of surface fire can be det ermined by the L and W factors and be divided into 3classes,t he st rong surface fire and the medium surfac e fire,separated by indices W 1.40kg/m 2and indices L 40%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ose,all pot ential fire behaviors of forest in Qinling can be divid 2ed into 9growps,t he strong crown fire and strong surface fire(D >0.37kg/m 3,W \1.40kg/m 2,L <40%),the strong crown fire and medium surface fire (D >0.37kg/m 3,W \1.40kg/m 2,L \40%or W <1.40kg/m 2,L <40%),t he strong crown fire and weak surface fire(D >0.37kg/m 3,W <1.40kg/m 2,L \40%),the weak crown fire(0.11kg/m 3[D [0.37kg/m 3)and strong surfac e fire,t he weak crown fire and medium surface fire,the weak crown fire and weak surface fire,no c rown fire(D <0.11kg/m 3)and st rong surface fire,no crown fire and medium surfac e,and no crown fire and weak surface fire respec t ively.Key words: Qinling forest ,Potent ial fire behavior of forest,Dissimilarity analysis,Indeces of classificat ion不同森林类型燃烧特点的研究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对生物防火林带规划设计及制定扑火方案尤为重要。

正是由于其重要性,国内外在这方面已开展工作,尤其以定性分类研究较深入。

102林业科学37卷如我国学者对小兴安岭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燃烧性在生态序列网上的分布研究(郑焕能等,1988)、对大兴安岭森林燃烧性等级划分的研究(王正非等,1958)以及人工针叶林燃烧性的研究(杜秀文,1983)等。

美国学者Fahnestock(文定元,1995)应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林冠郁闭度、下层可燃物丰富度等指标对美国部分地区的树冠火潜在火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等。

但有关数量分类和定量研究报道极少,仅见于对秦岭华山松纯林燃烧性的数量分类研究(张景群等,1998)和秦岭中段北坡主要植被潜在火行为的数量化分类研究(康永祥等,1999)。

潜在火行为是指由于各森林类型自身的特点影响的潜在的发生火灾时必然表现的火行为。

本文在前人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认为,影响潜在火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树冠易燃物密度、地表易燃可燃物载量和地表易燃可燃物含水率3大因素,并对测量数据采用数量分类方法(阳含熙等,1983)之一的相异性分析法(Dissimilartiy analysis),将被调查的45块标准地聚为6类,确定了各类型的定量划分指标,并据此将秦岭林区所有森林划分为9种火行为类型。

该结构为准确、合理地划分森林火险等级,判别可能出现的火行为,为制定防火、灭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秦岭山脉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天然分界。

秦岭北临渭河,南界汉水,位于北纬32b5c~34b45c;东经104b30c~115b52c。

秦岭山体高大雄伟,主峰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海拔高度为3767m。

秦岭西段海拔较高,一般为2000~3000m,东段则较低,一般都在2000m以下。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在夏季降水量大。

冬季少雨干燥,特别是早春表现更为突出,林火发生率极高。

据1997年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结果,秦岭林区约有74%的森林面积被划分为Ñ级火险区,为陕西省重点防火林区之一。

陕西境内的秦岭林区,是秦岭山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区域,其有林地面积248 @104hm2,占陕西省有林地面积的54104%。

森林覆盖率4615%,有林地蓄积量151275@104m3,占陕西省有林地总蓄积量的6613%。

区内森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3000m之间,垂直分布明显,类型多样。

主要森林类型有:巴山冷杉林、华山松林、油松林、侧柏林、山杨木、桦木林、栓皮栎林、锐齿栎林、辽东栎林以及各种混交林,确系森林潜在火行为数量化分类指标体系研究的理想地段。

2研究方法211数据采集在秦岭林区选择郁闭度在018以上,不同海拔高度有代表性的林分,并按测树学方法设0105hm2 ~0109hm2标准地共45块,样方225个。

在标准地内分别对地表可燃物载量,地表可燃物绝对含水率和树冠最大密度3个潜在火行为因子进行调查。

标准地的具体路线和各路线的标准地数为:秦岭南坡的宁陕县(海拔高度900m,以下同)~平河梁(2200m)一线,设标准地11块;秦岭南坡的龙草坪(1100 m)~秦岭梁(2300m)一线,设标准地6块;秦岭南坡的旬阳坝(900m)~月河梁(1900m),旬阳镇~秦岭梁(2100m)2条调查路线共设标准地9块;秦岭北坡的风峪口(600m)~秦岭梁(2100m)一线,设标准地3块;秦岭北坡蒿坪自然保护站(1300m)~大殿(2400m)一线,设标准地7块;秦岭北坡的汤峪(600m)~红桦坪(2200m)一线,设标准地9块。

调查时间为1997、1998和1999年各年的森林防火期3~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