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隧道明挖大里程贯通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隧道贯通施工实施解决方案

隧道贯通施工实施解决方案

XX隧道贯通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原则1.1编制依据1.1.1《XX隧道设计图》1.1.2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验标等;1.1.3贯通点施工现场踏勘调查资料;1.1.4本单位在铁路隧道方面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施工技术水平、装备能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实践经验;1.1.5超前地质预报测试报告、专家论证会论证结果。

1.2编制原则1.2.1符合性原则满足工程质量目标和工程总工期及阶段工期要求,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严格遵守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

1.2.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隧道特点,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应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案。

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技术先进,确保隧道安全贯通。

2.工程概况XX公司承建的XX隧道位于XXXXXX村,工点位于该线DK348+960~DK351+570段,全长2300m;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04m,从隧道进口DK348+960~DK349+300段,隧道埋深沿缓坡逐渐增大,但埋深小于20m,属于浅埋段。

3.施工进度情况及剩余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截止2016年7月30日,XX隧道进口上导里程为DK350+409、仰拱里程为DK350+409、二衬里程为DK350+388;仰拱距上导安全步距为0m,二衬距上导安全步距为21m。

隧道出口上导里程为DK350+470、仰拱里程为DK350+500、二衬里程为DK350+530;仰拱距上导安全步距为30m,二衬距上导安全步距为60m。

按照施工计划,隧道贯通里程为DK350+409,围岩分级为IV级,埋深85m。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测试报告,该处围岩与设计勘察不符,预计围岩将变更为V 级,为粉砂,黄褐色--棕红色。

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一、建设背景隧道工程作为一项长期以来的工程建设项目,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隧道贯通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主要阐述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原理1. 施工目标本工程施工的目标是将浅埋深埋隧道贯通,满足道路交通需要。

隧道总长1000米,最大埋深65米,分为2号隧道和3号隧道。

隧道贯通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为前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害。

2. 施工方法2.1 盾构施工法盾构施工法是借助盾构机进行隧道贯通的方法,其优点是施工效率高、质量稳定。

但是该施工法存在工程投资大、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2.2 爆破施工法爆破施工法需要在地下进行爆破,将土方挖掉并清理,最终使隧道贯通。

该施工法存在噪音大、粉尘污染等问题。

3. 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监管,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加大设备设施检查的力度,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1. 施工准备1.选定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伍;2.协调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施工;3.在施工现场勘测隧道位置和土层情况。

2. 施工前期1.新建隧道的桩基础施工,并保证基础质量;2.确定盾构机的施工位置,隧道内协调设施的配置;3.选定盾构机和爆破方案;4.布置施工大本营,并实施机具生产作业。

3. 施工主体1.盾构施工:采用盾构机进行挖掘和衬砌施工;2.爆破施工:浅埋段采用保护爆破法,深埋段采用分段爆破法;3.施工安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和奖惩制度,严格控制施工安排和要求。

4. 施工收尾1.完成隧道贯通及两侧接口施工;2.完成隧道壁和拱顶玻璃钢衬砌及检查;3.施工设备和生产物资包供质量检验及清理;4.原土运输、处理和排放;5.对施工质量及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1. 浅埋段施工采用带保护的爆破工艺进行口子和初爆,然后在爆破段内采用盾构机进行挖掘和衬砌,最终实现浅埋段隧道贯通。

2. 深埋段施工采用分段爆破法,爆破后在爆破段内采用盾构机进行挖掘和衬砌,最终实现深埋段隧道贯通。

隧道安全贯通实施方案

隧道安全贯通实施方案

隧道安全贯通实施方案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隧道的安全贯通实施方案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在隧道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工作。

这项工作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勘察、环境地质勘察等,以确保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有全面准确的了解。

在勘察和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将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

其次,我们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将设置专门的安全监测点和安全警示标识,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和事故发生。

隧道贯通后,我们将对隧道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和评估。

我们将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隧道结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隧道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健全的隧道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测、定期维护、定期演练等,确保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隧道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我们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向社会公众普及隧道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隧道安全的重视程度。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隧道安全工作的开展,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总之,隧道安全贯通实施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面、系统地组织和推进。

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隧道安全工作,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隧道右线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右线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右线贯通专项施工方案作者:王全陆来源:《名城绘》2019年第10期摘要:**隧道位于中仙乡玉溪村,属于越岭隧道,最大埋深173m,左右线线间距约35m~52m,按照分离式隧道设计,**隧道右线起止里程:K150+488~K152+795全长2307m;**隧道左线起止里程:ZK150+485~ZK152+740全长2255m;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单洞):14.75m(宽)×5m(高),隧道行车主洞内轮廓路面以上采用三心圆曲墙断面,洞内路面横坡2%。

标准断面面积(单洞)112.56平方米,其中路面以上99.81平方米。

关键词:**隧道;贯通;施工方案一、贯通推算**隧道右线施工截止2019年6月18日,右线进口掌子面桩号为K151+882,右线出口掌子面桩号为K151+976.2,根据设计图纸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分析,剩余围岩分别为K151+882~K151+915支护类型为S4-1(33m),K151+915~K151+935支护类型为S4-2(20m),K151+935~K151+965支护类型为S5-2(30m),K151+965~K151+976.2支护类型为S5-2(11.2m),总计剩余94.2m,目前进口采用台阶法施工,日进尺3.5m,右线出口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日进尺1.2m,根据现场施工组织、围岩级别及施工功效综合分析,出口端至進口端贯通段位于K151+935~K151+945,即进口端施工至K151+940后暂停施工并封闭掌子面改由出口端单头掘进,最终在K151+940处实现隧道的掌子面贯通,K151+935~K151+945段洞身围岩为强风化粉砂岩,围岩较稳定,隧道贯通段落埋深 >=130m,且处于隧道中间段落,有利于隧道贯通,根据之前的施工进度数据分析,**隧道右线计划在2019 年7月16日贯通。

二、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1、主要施工方法1.1基本原则(1)隧道贯通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管超前、浆严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成环、勤量测”的原则,安全第一,质量为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隧道贯通施工专项方案

隧道贯通施工专项方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隧道贯通施工专项方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新建浦城至梅州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PM-3标段下官寮2号隧道贯通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浦梅铁路PM-3标工程指挥部二○一七年七月目录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1603 一、编制依据、原则 PAGEREF _Toc21603 1HYPERLINK \l _Toc24165 1.1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24165 1HYPERLINK \l _Toc5075 1.2 编制原则 PAGEREF _Toc5075 1HYPERLINK \l _Toc22748 二、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22748 2HYPERLINK \l _Toc31413 三、施工进展情况 PAGEREF _Toc31413 2HYPERLINK \l _Toc8059 四、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8059 3HYPERLINK \l _Toc15017 4.1 贯通总体方案 PAGEREF _Toc15017 3HYPERLINK \l _Toc4938 4.2 施工准备 PAGEREF _Toc4938 3HYPERLINK \l _Toc30424 4.3 施工步骤 PAGEREF _Toc30424 4HYPERLINK \l _Toc11 五、技术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11 5 HYPERLINK \l _Toc5198 5.1 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技术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5198 5HYPERLINK \l _Toc9635 5.2 开挖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PAGEREF_Toc9635 7HYPERLINK \l _Toc11836 5.3 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保证措施PAGEREF _Toc11836 8HYPERLINK \l _Toc10710 5.4 钢架支护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10710 8HYPERLINK \l _Toc21833 5.5 锚杆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21833 9HYPERLINK \l _Toc7386 5.6 锁脚锚管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7386 9HYPERLINK \l _Toc14933 5.7 钢筋网片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14933 10HYPERLINK \l _Toc20366 5.8 喷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20366 10HYPERLINK \l _Toc10326 六、贯通段施工应急措施 PAGEREF_Toc10326 10HYPERLINK \l _Toc28758 6.1 塌方的预防 PAGEREF _Toc28758 10HYPERLINK \l _Toc3649 6.2 救援措施 PAGEREF _Toc3649 11 HYPERLINK \l _Toc19435 6.3 塌方处理措施 PAGEREF _Toc19435 12HYPERLINK \l _Toc8478 6.4 其他 PAGEREF _Toc8478 15一、编制依据、原则1.1 编制依据1.1.1新建浦城至梅州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下官寮2号隧道施工图及相关参考图;1.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1.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1.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1.1.6超前地质预报测试报告;1.1.7下官寮2号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1.8贯通点施工现场踏勘调查资料;1.1.9本单位在铁路隧道方面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施工技术水平、装备能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实践经验。

隧道贯通方案 Word 文档

隧道贯通方案 Word 文档

***隧道贯通方案一、编制原则及依据:1、根据**铁路*******标《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隧道施工的内容;2、隧道施工设计文件施工图及有关参考资料;3、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技术核对资料及设计技术交底文件;4、坚持确保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原则及坚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的原则;5、坚持现场考察地形地貌,结合施工经验,合理确定方案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隧道起讫里程为DK***+***~DK**8+***,全长为1323m,为双线隧道,全隧道位于直线地段,洞内线路坡度为5.4‰的单面下坡,隧道位于陕北黄土梁峁区,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由**端向**端单头掘进,目前***隧道掌子面里程为DK***+***。

***隧道目前已进入**端Ⅴ级围岩施工,采用Ⅴ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全断面设置I20b型钢钢架,间距为60cm/榀,拱部设置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

目前隧道掌子面处洞身埋深约为20m,由于**端地势较陡峭,随着开挖施工,洞身埋深将会越来越浅。

**端洞身范围内涉及地层主要为砂岩夹泥岩(P2Ss+Ms),广泛出露,褐红色、紫红色,砂岩成份以石英、云母为主,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体较破碎,岩质一般,表层强风化,多风化成碎块状;泥岩,仅局部夹层,一般厚度约0.5m,层理发育,表层易风化,一般风化成碎屑状,风化层厚1~3m,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多呈密闭结构,节理张开,无填充,将岩层切割呈块状,围岩稳定性差,开挖过程中易发生拱顶掉块现象。

三、隧道贯通方案在洞口出洞地段、浅埋段或断层破碎地段,为确保洞身开挖的安全,应选择合理的开挖方式,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方能进行隧道开挖施工。

为实现安全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使隧道顺利贯通,必须遵循“重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快支护、多方法、勤量测”的原则,尽量减少毛洞的跨度,为围岩保持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根据***隧道**端洞口工程地质情况以及洞口段围岩支护级别来看,目前有两种出洞方案可予以考虑:上台阶正常开挖出洞、小断面中导坑超前法。

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TA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

新建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3标段那莫二号隧道进口贯通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单位主管:技术负责人:审核人:复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施工现状 (1)4、贯通区间内情况 (2)4.1、贯通区间设计支护参数 (2)4.2、贯通区间地质描述 (2)5、施工进度计划 (3)6、贯通总体施工方案 (3)6.1贯通总体施工思路 (3)6.2 开挖工法 (4)6.3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7)6.4 超前地质预报 (8)6.5监控量测 (8)6、质量保证措施 (9)7、安全保证措施 (9)7.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9)7.2、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 (10)7.3、现场贯通安全控制措施 (11)8、环境保护措施 (12)9、水土保持措施 (13)10、文明施工 (13)11 应急预案 (13)11.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 (13)11.2塌方的征兆 (14)11.3 应急准备 (15)11.4 应急救援预案 (17)11.5 应急救援队伍 (19)11.6 应急救援机构联系电话 (19)那莫二号隧道进口贯通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国家、铁路总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2、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3、云桂铁路云南段管理文件汇编、标准化管理文件;4、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文件、图纸、设计文件;5、云桂铁路云南段YGT-3标段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6、云南省有关地方政策、法规;7、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设备情况;8、《那莫二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0、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 2003);11、丘北指工(2013)129号《丘北指挥部关于加强隧道贯通安全管理的通知》;12、超前地质预报报告2、工程概况那莫二号隧道位于广南~珠琳区间,为单洞双线隧道,线间距4.6m,隧道全长779m,进口里程DK438+183,出口里程为DK438+962,隧道最大埋深约89m ,全长779m。

万家沟隧道双向掘进施工方案

万家沟隧道双向掘进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1 编制说明本项目属于隧宁至眉山高速公路眉山段万家沟隧道,工程建成后,对促进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成都、眉山、资阳三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三市信息、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三地的经济运行成本,全面提升成都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川中地区内引外联、通江达海,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本段隧道属山岭区高速公路隧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属全线控制性工程,施工进场晚,工期压力较大,进口施工布置较困难。

1.2 编制依据本工程的施工方案是根据下列文件,按业主的具体要求,考虑到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建队伍的施工能力而编制的。

依据的文件有:1.2.1《万家沟隧道》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1.2.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2.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60-2009;1.2.5 本隧道现场施工条件;1.2.6 现有施工队技术能力及机械设备情况;1.2.7 2013年4月1日(眉山)万家沟隧道专题会议精神。

2、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和施工内容本隧道位于四川省仁寿县满井镇,隧道进口位于云井村,出口位于万家沟村。

隧道左线起讫里程桩号为ZK161+350~ZK162+500,长1.150km;右线起讫里程桩号为YK161+354~YK162+478,长1.124km。

万家沟隧道是全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2.2设计标准见表2-1主要技术指标表表2-12.3主要工程数量本隧道主要工程量如下表:表2.2 主要工程数量表2.4自然地理情况2.4.1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川西褶带龙泉山背斜低山区,区内山势陡峻,沟谷纵横,属构造侵蚀低山地貌,区域最高点为大山坡,海拔658m左右,最低点海拔410m左右,相对高差248m左右。

隧道为越岭隧道,所穿越的山岭为大山坡~凉印山,该山岭整体走向近南北,岭脊连续,海拔变化不大,隧址区地形相对高点标高约651m,最低点标高为隧道进口处的云井沟沟床,标高约435,相对高差216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1)3.1、工程地质 (1)3.1.1、地形地貌 (1)3.1.2、地层岩性 (2)3.2、水文地质 (2)3.3、气象资料 (2)5、隧道出洞总体方案 (3)5.1、贯通面的选择 (3)5.2、隧道贯通计划时间安排 (3)5.3、贯通误差估算 (3)5.3.1、洞外控制测量 (3)5.3.2、隧道平面控制网坐标表 (4)5.3.3、洞内控制测量 (5)5.3.4、横向贯通误差估计 (5)5.3.6、测量操作原则 (7)5.4、隧道贯通施工技术方案 (7)5.4.1、洞口段边仰坡开挖防护 (7)5.4.2、预加固桩施工 (8)5.4.3、导向墙施工 (10)5.4.4、大管棚施工方案 (12)5.4.5、暗洞施工 (15)5.5、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 (18)5.5.1、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 (18)5.5.2、实际贯通误差的调整 (19)5.5.3、高程贯通误差的调整 (19)6、人员设备配置情况 (19)7、质量保证措施 (20)7.1、质量目标 (20)7.2、主要质量保证措施 (21)7.2.1、洞口工程 (21)7.2.2、洞身开挖 (22)7.2.3、初期支护 (22)7.2.4、监控量测 (22)8、安全保证措施 (22)8.1、安全目标 (23)8.2、安全保证措施 (23)9、环境保护措施 (23)10、文明施工 (28)万和隧道明挖大里程贯通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站前02标段招投标文件;(2)铁路总公司颁发的规范、规程、标准:(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207-2017)(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及《新建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5)《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53-2017)(6)《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18)(8)万和隧道设计图及相关参考图(9)对我标段铁路实地考察所获得铁路现状、交通条件、现有施工情况及其他一些设施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2、编制范围万和隧道:DK22+468~DK39+909,全长17441m。

适用于万和隧道明挖大里程与出口贯通施工。

3、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3.1、工程地质3.1.1、地形地貌测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位于哀牢山区北东侧,属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区内群山连绵,山间沟渠纵横;隧道起于峨山县青苔坡,沿西河左岸缓坡地带行进,向南西穿越峨山至罗里间分水岭地段,止于罗里;地形起伏多,地面高程1216~2964m,相对高差约680m,最大埋深约586m,最小埋深约5m,地表覆盖层较薄,多见基岩出露,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林或杂木,局部平缓处被垦为旱地。

沿线路两侧有村庄民房星分布,隧道进出口均有道路通过,交通条件一般。

3.1.2、地层岩性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滑坡体(Q4del)粉质黏土、块石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卵石土,坡洪积层(Q4dl+pl)粉质黏土,坡残积层(Q4dl+pl)粉质黏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粗角砾土、碎石土、块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冯家河组(J1f)泥岩夹砂岩;三叠系上统舍资组(T3S)砂岩、页岩;前震旦系昆阳群富良棚组(Pt1f)凝灰岩、板岩夹砂岩;昆阳群黑山头组第六段(Pt1hsf)砂岩夹板岩;燕山期侵入岩花岗岩(γ52b)、石英闪长岩(δo52b)。

3.2、水文地质地表水万和隧道为长江水系和红河水系分水岭,进口段发育西河及其支沟,出口段发育化皮沟、大开门河,均有常年流水,其它沟槽为季节性沟槽;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流量大,枯水季节水量小干涸。

地下水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等因素影响和控制,隧道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层裂隙水。

3.3、气象资料本线所经地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受季风、地形、低纬的影响,形成垂直气候、低纬气候、季风气候三大气候特征。

本标段所在区域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内温度变化不大,冬夏短而春秋长。

4、工程概况隧道内线路纵向坡依次为-7‰(682长),-19‰(600m长),-22.5‰(14400m长),-19.5‰(1795m长),的单面坡。

隧道除DK22+468~DK23+585.76段1117.76m位于R=4000m右偏曲线上,DK25+708.205~DK27+077.275段1369.07m位于R=8000m的左偏曲线上,DK36+438~DK37+711.506段1272.799m位于R=5000m的左偏曲线上,DK38+308.288~DK39+909段1600.712m位于R=4500m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

5、隧道出洞总体方案5.1、贯通面的选择万和明挖大里程与万和隧道出口贯通面选择在DK39+909处,于隧道出口DK39+909处施做一环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然后从明挖大里程向出口方向开挖,于隧道出口明暗洞交界里程DK39+909处贯通。

5.2、隧道贯通计划时间安排万和隧道明挖大里程计划2019年4月30日贯通,贯通前要先施工边仰坡防护→出口抗滑桩→导向墙→大管棚支护;目前边仰坡防护及出口抗滑桩2016年年底已施工完成,导向墙计划本月4月25日施工,紧接着施工大管棚,然后由隧道进口施工暗洞在DK39+909处贯通。

5.3、贯通误差估算5.3.1、洞外控制测量洞外控制测量首先根据控制网进行洞口周围设点,以便施工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洞内控制测量。

设点时结合地形地物,力求图形简单实用,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观测条件,测站稳定程度,便于引测进洞,避免施工干扰。

洞外控制测量平面采用二等GPS控制网观测。

高程采用电子水准仪按二等要求实施。

5.3.2、隧道平面控制网坐标表隧道工程平面控制坐标详见表5.2。

表5.2 隧道平面控制网坐标表5.3.3、洞内控制测量通过洞外精测的GPS 点用全站仪观测把施工导线点引进洞内,洞内导线要求导线边长在300m-350m 之间 ,并形成闭合导线。

洞内导线控制网采用徕卡全站仪TS15测量二等平面控制网。

洞内高程测量应采用二等水准往返观测高程控制。

5.3.4、横向贯通误差估计按导线法近似估算出各个贯通面洞内测量误差对贯通精度的影响值,其估算方法如下:(1)导线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按下式计算∑""±=2x y R m m ρββ式中:m β—— 导线测角中误差(″);ρ—— 弧秒,取用206265″;∑R2x —— 导线各测角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的平方总和(m2)。

(2)导线测边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按下式计算∑±=2y lyl d l m m式中:l m l—— 导线测边相对中误差;∑d2y —— 导线各边长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的平方总和(m2)。

(3)导线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总影响值按下式计算22yl y m m m +±=β特长隧道洞内导线控制网按二等导线测量精度要求实施,平均边长300米,测角中误差1.3〞,边长相对中误差1/250000的指标值来估算。

贯通面横向贯通误差预计如下:明挖段与出口:∑R 2x =3390419.936 m ∑d 2y =29924.666 mmy β=11.6 mm myl=0.7 mm m 洞内=11.6 mm表5.2地面控制(洞外)对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预计表隧道横向贯通误差按公式m2= m 洞内 2 +m 洞外 2计算,各贯通面横向贯通误差如下:万和隧道明挖段与出口: m=11.7 mm洞外控制网采用相应的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平差处理分析。

洞内控制网采用《南方平差易2005》进行平差处理。

5.3.5、高程贯通误差预计高程贯通误差预计依据洞内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所产生的高程中误差按下式进行估算: m△h=±m△L式中:m△——洞内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m)L——洞外水准路线长度(km)隧洞内高程控制网按水准二等的技术指标实施,每公里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为1.0mm,各贯通面的高程贯通误差预计如下:万和隧道明挖段与出口: L:1.90 km m△h=±m△L=1.38mm5.3.6、测量操作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纸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5.4、隧道贯通施工技术方案万和隧道明挖大里程与出口贯通施工工序如下:出口洞口边仰坡开挖防护→洞口预加固桩施工→导向墙施工→超前大管棚施工→暗洞施工→贯通→剩余仰拱二衬施工5.4.1、洞口段边仰坡开挖防护(1)洞口边仰坡开挖前,现场测出边仰坡开挖边缘线。

在开挖线5m~8m做好截水天沟(b=40cm,h=60cm),天沟纵向排水坡度不小于3‰,截水天沟引入自然沟渠中。

天沟基底采用5cm厚水泥砂浆找平,水沟采用C25混凝土浇筑,保证沟内排水畅通,做到不渗不漏,防止地表水渗入开挖面,影响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

(2)洞口施工时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的方法,每层开挖高度不大于2m。

(3)明洞段临时边坡喷锚网防护参数:喷C20砼,厚12cm;Φ22砂浆锚杆(开挖轮廓内采用纤维锚杆),每根4m,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

挡墙临时开挖面喷C20砼,厚12cm,采用25的砂浆锚杆,每根4~8m,间距1.0*1.0m,梅花形布置,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

端墙临时开挖面喷C20砼,厚10cm,采用22的砂浆锚杆,每根6m,间距1.0*1.0m,梅花形布置,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

(4)永久防护:洞口永久边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参照“通路(2015)4401-I~14-16”图施作;锚杆布置平面图见图5.1图5.1 锚杆布置平面图5.4.2、预加固桩施工(1)施工参数洞口段位于粉质粘土地段,为确保施工安全、洞口边仰坡稳定及结构安全,于分界里程至洞口段线路左侧设置1#预加固桩,桩中心里程为DK39+906,1#桩截面尺寸为2.0m×3.0m,1#桩长为25m,2#、3#、4#桩长为20m位于洞口右侧,桩中心里程分别为DK39+909、DK39+915、DK39+922.05,桩长分别为25m、20m、15.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