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学心得体会
园林心得体会

园林心得体会园林心得体会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的结合,是人们追求和谐与美的艺术。
近期,我有幸来到一座优美的园林,体验了园林的魅力,也让我对园林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次游园之后,我对园林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首先,园林中的设计精巧而周密。
在园林中,各个景点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池水流动的地方,设计了小石滩,让人们可以在上面戏水,感受水与石相互交融的美感。
而在园中的假山上,也是经过设计和修饰的,形状美观,给人一种宛如与自然共舞的感觉。
这些细致的设计,让园林更加具有吸引力。
其次,园林中的植被繁多而丰富。
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是园林美丽的一部分。
其中,树木是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它们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
此外,还有各种花卉,它们不仅能给人带来触觉的享受,还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美的享受。
不同颜色和种类的花卉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在园林中漫步,感受花香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植被所带来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园林中的宜人氛围给人带来放松和治愈。
园林中的环境宜人,充满自然的气息,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无论是散步在园中的绿道上,还是坐在花圃旁边的长椅上休息,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和治愈的力量。
园林中的宜人氛围,让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通过这次园林体验,我意识到园林建设是一项精细的工程。
要打造出优美的园林,需要周密的设计,丰富的植被和宜人的氛围。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观赏的场所,更是一个可以让人放松和愉悦的地方。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园林给人带来的和谐、美丽和宁静。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身边的园林,欣赏园林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园林的建设,为打造更美好的园林贡献自己的力量。
园林,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园林赏析心得

园林赏析心得篇11.引言:简述园林赏析的重要性2.主体部分:2.1 园林的历史背景与特点2.2 园林布局与设计元素的分析2.3 植被、水景等自然元素的欣赏2.4 人文元素与园林故事的领略3.结尾:总结个人的园林赏析心得正文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静态的诗,是动态的画。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些园林,对其美丽的景色和精巧的设计深感赞叹。
以下就是我对园林赏析的一些心得。
首先,了解园林的历史背景和设计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园林的布局、特色和意蕴。
比如,苏州的园林多数建于宋元明清时期,它们的设计受到了道家、儒家等思想的影响,追求的是自然与和谐的统一。
对于园林的设计元素,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并欣赏。
园林的布局往往精巧绝伦,通过借景、堆石、理水等多种手法,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和意境。
每个元素都相互呼应,互为衬托,让人感到舒适和谐。
植被和水景是园林中的重要自然元素。
不同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水景则给人以宁静、灵动的感觉,使得整个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园林中的人文元素和故事也让人深感兴趣。
园林中的楹联、题词、石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故事,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沉浸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
总的来说,园林赏析不仅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对自然、人文和历史的领略和理解。
篇21.引言:简述园林赏析的重要性2.主体部分:2.1 园林的历史背景与演变2.2 园林的基本构成元素与特点2.3 不同类型的园林赏析2.4 园林赏析的个人心得与感受3.结论:总结全文,强调园林赏析的价值正文引言: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与精神享受。
园林赏析,不仅是欣赏美景的过程,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艺术设计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文将分享我的园林赏析心得。
主体部分:2.1 园林的历史背景与演变园林的发展可追溯至古代,不同时期的园林风格,如江南园林、皇家园林等,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园林专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园林专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a;园林产业发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接下来就跟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园林专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吧!园林专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在未接触花卉学前,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我只知道这门学科讲的是花,可是我还不知道这里面有那么多的研究艺术.有些东西只有接触以后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光靠表面现象难以看到很多深刻的东西,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爱花,喜欢观花,汲取他的芳香成为我平时的一种嗜好,我把花看成自己的朋友,爱他的一切,这是我喜欢花卉学的初衷.有它娇艳美丽的一天,我的生活都会更加的精彩丰富!我虽然不是因为花而活,但是因为它而惬意自如,不能自拔! 通过一个学期《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
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
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学》与我们生态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将其分类叙述如下:一、对花卉学概念的深刻认识以前觉得所谓的”花卉学”就是对各种花的认识、欣赏和了解,学习一些花卉种植、经营的概念等,认为它只适合于花卉种植及开花店等专业人士所学习,与我们的生态学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
但自从学习了花卉学以来,对它本身的概念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它不单纯是一门研究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科,它还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内容。
园林相关读书总结(8篇)

园林相关读书总结(8篇)园林相关读书总结篇1简介:星河湾、雅居乐、余荫山房、陈村花卉世界大观园、国际植物展览会、珠江公园。
关键字:星河湾雅居乐余荫山房陈村花卉世界大观园国际植物展览会珠江公园一、星河湾立体平均式园林景观大面积的绿化广场,只适宜于周末休闲度假的公共场所,而不适合追求品质的生活社区。
星河湾万千风情园林水景由国际级专业设计师联手打造。
不仅绿化平均散布于园区,处处有景,还特别突出设计了立体式绿化,景观错落有致,强调了空间的立体感和韵律感。
在回家的路上,无处不在的景观,形成一幅幅美的画卷,让每一次顾盼都成为美的游历。
组团内部都各建景观泳池,池水来自独家引用活水全天候循环过滤系统的自建水厂,水清见底,为星河湾住户提供了一个出门可畅游,在家可观景的私密空间。
自然的园区坡度形成山体式落差,曲径通幽处别有一番风景,人在走,景在移,少了一份约束,感觉极为自然。
诗意栖居发现亲水情怀晴空水朦,掬一手清水、与窗前锦鲤同乐、枕着美人鱼的浪漫入眠……在亲水日子里,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甘甜!雨声是星河湾最美的声音,雨中青葱重重叠叠,密密的一路染到水中。
溪水、河水、潮水、江水的蓝色与水中倒影的绿色又浓浓淡淡的奔入天际。
夏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情不自禁想独抱这重烟雨朦朦的美景。
清澈见底的“活”水循环流动于层叠式喷水池、喷泉、人工湖、瀑布之间,令园区的每一细部都充溢着水的盈动。
自建水厂,拥有独家的“天然活水循环系统”。
新鲜活水免费开放的私家式游泳池采用特别水处理技术,通过规模经营,以传统的十分之一成本实现社区景观泳池经常更换新鲜活水,每每畅游其中。
心境自然清爽!清水养鱼通过世界专利“宝墨园”的活水处理专业技术,形成五彩斑斓的锦鲤在溪涧之中游戈的水景奇观。
少花多式设计星河湾的绿化搭配合理,改传统的“草多花少树少”为“树多花多草少”,而且开创绿化坡度式的先河,达到了层次感丰富、四季常绿的绿化境界。
二、雅居乐广州雅居乐花园位于广州高级中央居住区--番禺华南板块内,北靠珠江,南靠生态公益保护区.到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瞬间可达.规划用地面积314.2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近50%,未来总居住人口达100,000以上.广州雅居乐花园拥有国际级的园林,国际级居住环境,不仅是绿化园林.而是在观赏园林之余,还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每天都体验和清水、绿色、微风亲密接触的生活。
园林创作思想感悟总结报告

园林创作思想感悟总结报告园林创作思想感悟总结报告园林创作是一门艺术,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布局、设计和建造,营造了人们理想中的美好环境。
在从事园林创作的过程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一些思想和感悟,下面是我的总结报告:首先,园林创作需要与自然融合。
自然是园林创作的基础,创作者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尽可能地再现自然景色。
在创作时要善于发现、利用和凸显自然的美。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我深刻地认识到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家,只有与自然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景。
其次,园林创作需要注重人文情怀。
园林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展示,更是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思考的场所。
在创作园林时,我深深体会到,要让园林更加有情感和思想内涵,需要引入人文元素。
可以通过雕塑、文学作品、建筑风格等方式来表达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只有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园林才会成为人们心中的乐园。
再次,园林创作需要考虑环境可持续性。
创作园林不仅仅是为了短暂的美,更要考虑长期的可持续性。
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园林设计,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入到园林创作中,使得园林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最后,园林创作需要对历史有所了解。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有自己的创作思想,还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在园林创作中,我意识到要对历史有所了解,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园林文化,以便更好地在创作中融入历史元素,使园林具有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通过园林创作,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让我对自然、人文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园林创作中,我会继续秉持这些思想和感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园林作品,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观赏园林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园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期,我有幸走进了一座座美丽的园林,感受了其中的韵味,也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观赏园林的心得体会。
一、园林之美,在于山水意境园林之美,美在山水意境。
在园林中,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走进园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
1. 山水之美园林中的山水,既有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又有细腻的柔情。
山峦起伏,叠嶂连绵,给人以壮美之感;水波荡漾,碧波荡漾,给人以清幽之感。
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植物之美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植物在园林中的布局,既有层次感,又有节奏感,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3. 建筑之美园林中的建筑,既有古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方。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相互映衬,构成了园林的独特风格。
建筑在园林中的布局,既遵循了传统的风水学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使得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二、园林之美,在于人文情怀园林之美,美在人文情怀。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历史文化园林中的建筑、碑刻、诗词等,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拙政园记”碑,记载了拙政园的历史变迁;杭州西湖中的“苏堤春晓”碑,描绘了苏堤的美景。
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让园林成为了一座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2. 诗词歌赋园林中的诗词歌赋,既展现了园林的美丽风光,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如杭州西湖中的“断桥残雪”,诗人苏东坡曾题诗:“断桥残雪无人问,孤舟蓑笠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断桥残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3. 伦理道德园林中的伦理道德,体现在对自然、和谐、谦逊等价值观的传承。
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寓意着和谐相处;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寓意着谦逊待人。
园林读后感

园林读后感《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对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
通过阅读《园林》,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山水合一”的设计理念,追求“山静水秀”的境界,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致的建筑,营造出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景致。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美好的愉悦。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和植物配置。
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特色,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仅注重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更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同时,中国古代园林对植物的配置也十分讲究,注重植物的品种搭配和布局,以及植物与建筑的结合,使园林更加生机盎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通过阅读《园林》,我不仅对中国古代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古代园林不仅是一种园林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抚慰和生活的愉悦。
中国古代园林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园林》,我对中国古代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中国古代园林不仅是一种园林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希望通过更多的人们的了解和关注,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园林创作思想感悟总结范文

园林创作思想感悟总结范文园林创作思想感悟总结园林创作是一门艺术,它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精华,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为目的。
通过对众多园林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逐渐领悟到园林创作的思想和内涵。
在这里,我将就我的园林创作思想感悟进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园林创作的精髓。
首先,在园林创作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最核心的思想。
园林创作是以自然为基础,却又超越自然,通过艺术手段来营造更加理想的自然环境。
园林建筑的山水构造、植物布局、水景设置等都是为了塑造一个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环境。
这种和谐的相处不仅是为了人类能够享受自然的美好,更是为了保护自然、传承自然的生态文化。
园林创作思想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保护和尊重自然,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发展。
其次,园林创作需要以人为本。
园林不仅仅是一片风景,更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观赏的场所。
因此,在园林创作中,必须注重人的感受和需求。
园林布局、景点设计、道路设置等都要符合人们的审美和功能需求,让人们在园林中得到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同时,园林创作还要注重人的精神需求,通过景观营造、文化元素的融入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艺术修养。
园林创作思想告诉我们,以人为本是园林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关注人的需求,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园林作品。
再次,园林创作需要融入历史文化。
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园林创作必须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灵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使得园林作品既具有历史传统的烟火气息,又展现出现代时代精神的特征。
园林创作思想告诉我们,园林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展示园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最后,园林创作需要追求自然、平衡和谐的美感。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追求的是一种纯粹而高尚的美感。
在园林创作中,需要以自然的美感为基础,以平衡和谐的布局为目标。
在景点设置、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等方面都需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协调,呈现出一种自然、舒适、和谐的美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文学心得体会篇一:园林文学论文《园林文学》结课论文园林文学在唐代长安园林中的应用姓名:学号:院系:班级:教师:日期:摘要:长安,这个熟悉的名字,在唐朝,它是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心,不管是在唐朝还是在当时的全世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唐一代,长安地区的园林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各个地区,园林本身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现象成为一种独特的帝都文化,在多种文明并存的城市文化中占据很大比重。
通过翻检现存各类文献资料可以发现,长安地区的园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分布广泛,分期鲜明,对文人生活、文学创作都具有深远影响。
唐诗是在唐代的时候盛行的一种传统文学,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一般研究(经济、政治、文化角度)唐诗的繁荣发达的文作数量种类繁多,而结合园林来研究其对诗歌创作兴盛产生的影响则少之又少。
其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毕竟凤毛麟角,未能全面概括出二者之间的能动关系。
本文从唐代长安园林入手,通过唐代长安园林的介绍,从唐代长安园林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的叙述;通过唐代长安地区园林景观的介绍,然后在将重点归于文学之中,对园林文学做简要分析,最后将长安园林与园林文学结合起来,以园林文学贯之全章进行分析,通过园林题名与之相关的文学创作。
最后以园以文名,文因园传作结,总结园林文学与唐代长安园林的关系。
关键词:长安园林;诗歌;园林文学;应用。
园林文学一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文从唐代长安园林入手,将园林文学从抽象到具体化,下面先从唐代长安园林入手,对长安园林做具体阐述。
一、唐代长安园林:唐代长安的园林,根据使用者阶层及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以及公共园林。
纵观唐代长安地区的园林,可谓波澜壮阔,博大精深,尤其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对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唐一代历史近三个世纪,这三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历史又不同,因此必须将其进行必要的划分,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时代框架,以便更好的探讨长安园林的分期问题。
以下试将长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进行简单的分期统计。
1、皇家园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中国的封建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
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
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例外,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图1)一般与皇宫相接临,相于皇家的私人宅园,即大内御苑。
其余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的地方,一般与专为避暑或度假使用的离宫或行宫相结合。
2、私家园林除皇家园林外,属于公主驹马、文人士子以及王公贵族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图2)。
又可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
唐代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于皇家园林,二者虽具有共通的艺术形态,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
3、寺观园林寺观园林指的是寺庙、道观、纪念性家庙的园林,即寺观周围的自然风景区,融合寺观建筑、人工与自然山水。
一些著名的大型寺观园林,往往积淀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故事,文人游赏其中题刻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图3)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
4、公共园林唐代的公共园林指的是位于长安城偏东南隅的曲江池(图4)、芙蓉园(图5)以及乐游原(图6)。
两地早在秦汉两代成形,经过不断的整修,唐时已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
唐玄宗时恢复“曲江池”的名称,苑仍沿袭前代称“芙蓉园”。
全园以水景为主体,风光旖旎。
池中植物与岸边亭楼殿阁交相辉映。
曲江池作为长安公共园林,定期开放,都人均可游玩,尤其是在节日热闹非凡,期间更有国家承办的大型宴饮集会,引得无数文人士子流连不已。
乐游原地势宽广,登高远眺,长安东南一角尽收眼底。
太平公主选择此地营建别业,可见原上风景秀丽,再加上青龙寺的点缀,自然人文气息浓郁。
与曲江池不同的是,乐游原完全向都人开放,并无时间限制,是人们踏青游玩的好去处。
特别是身在朝堂,心系田野的文人,退朝后或闲暇时来原上游览,此番情景交融,遂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长安城(图7)郊园林分布:城南(西南及东南),共37处:南北望春宫内苑、太平公主山庄、定昆池、何将军山林(韦曲)、郑附马池台(神禾原)、南亭、崔宽别墅、汾阳王别墅、城南别业(杜陵)、杜城郊居(杜曲)、杜公池亭(朱破)、韦司马别业(杜城南曲)、鲜于秋林园(杜陵)、杜陵别业(杜陵)、高冠草堂(高冠谷口)、韦曲庄(韦曲)、邺公园池、于长史山池(曲江池附近)、韩氏庄(韦曲东皇子破之南)、杜相公别业(樊川)、樊川别业(樊川)、樊川别墅(樊川)、樊川别业(樊川)、城南郊居(杜曲)、杜曲闲居(杜曲)、杜颁公林亭、杜城别业(杜曲)、李甘原居(东南原西曲江附近)、原东居(东南原上)、杜舍人林亭、元载别墅、长孙家林亭(京兆府长安南)、沪川山池(郭暖,长安东南郊沪川)、沪力}别业(沪川)、沪水山居(长安东沪水)、李客师别业(长安城西南郊)、半日吴村别业(郎士元,长安城南)、韦司户山亭院(东南郊)。
城东(东北),共18处:太平公主南庄、薛王别墅、长宁公主东庄、崔验马林亭、崔附马山池、溺陵别业(溺陵)、濡东郊园(溺水东)、马鬼卿池亭(东北白渠渭水交汇处)、王仆射山亭、城东别业、唐卿山亭、贾岛野居(长安东门外)、洋上幽居(韦应物,洋水东岸)、洋西别墅(洋水滨)、城东别业(长安城东北原上)、城北池亭(长安城东北)、王附马亭(王士平,长安东郊外)、善福寺。
终南山,共14处:玉真公主山庄(玉真公主别馆)、双峰草堂、终南幽居、终南别业、终南别业(钱起)、终南别业(田明府)、终南别业(卢纶)、南山下别业(薛据)、裴氏山庄(终南山西峰下)、惘川别业(或为蓝田别业、蓝田山庄、终南别业)、石门草堂(终南山石门)、翠微寺(终南山太和谷)、丰德寺、龙池寺(终南山仰天池)。
骊山(临憧附近),共4处:华清宫内苑、韦嗣立山庄(或为骊山别业,逍遥谷)、东山别业、韦侍郎山居。
城郊(地点不明),共2处:李舍人山园(长安郊外)、瓜园高斋(长安郊外原上)。
长安周边县区园林分布:蓝田,共9处:庆善宫内苑、蓝溪草堂(蓝溪)、蓝田别业、玉山别业、崔处士林亭(或为崔氏庄、东山草堂,崔兴宗,玉山蓝水之间)、宝意寺(高宗乾封三年,武功县西一里)、津梁寺(武德四年,萧禹)、悟真寺(王顺山)、永福寺(蓝田县西四十里)。
万年,共9处:濡上闲居、吉中孚南馆、华严寺(万年县樊川,贞观中)、开元寺(万年县)、牛头寺(贞观六年)、乾元寺(万年县东北,乾元三年)、三像寺(万年县东南,开元中)、天宝寺(万年县少陵原南面,开元二十三年)、香积寺(万年县南三十里)。
渭南,共4处:下邦别墅(下圭阶、渭南庄、王公别业、渭口别墅(渭水与圭峰之间)鄂县(户县),共6处:白阁西草堂(户县圭峰山)、鄂郊别墅、赵处士林亭、山中别业(户县草堂镇)、草堂寺(户县圭峰下)、云际寺(鄂县东南)。
咸阳,共4处:咸阳墅(权德舆,咸阳)、望贤宫、善因寺(咸阳县北)、岳寺。
赘屋,共2处:韩士别业、仙游寺。
篇二:园林文学赏析园林是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它通过对包括山、水、建筑、植物、道路、室内装饰等要素的有机构成,组织一个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更具凝练、深远的情趣和意境的环境。
这种意境是也诗化的,“意”是通过对园林之“境”的直观感受,并借助于前人的诗画所积淀的审美意向,以引起游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会,神志的感触”,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园林中的对联是诗词的物质载体,它把文字性的东西转化为建筑的构成元素,以取得文学手段和建筑手段的自然连接,也是造园艺术与诗文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
因此按照古希腊哲人的说法,“诗是人类面部的表情”,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楹联就是园林的面部表情了。
楹联的点缀使艺圃乳鱼亭更具诗情画意有许多园林楹联写得气势磅礴,如沧浪亭有联云:“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
”表现出不羁的豪情。
有表达志向,抒发豪情的楹联。
如无锡东林书院有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表达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凛然正气。
也有反映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楹联,如南京城北郊有观音阁,有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以及北京潭柘寺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都表现出了豁达开朗、释然物外的禅味,等等。
由此可见,人间百态可尽显于楹联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这些诗意盎然的对联对园林景观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虽只有片言只语,却意蕴隽秀,装点着园林的各个景区,既抒发了园林景色的诗画意境,又表达了园林内涵的美学情韵,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民族特色.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
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
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对仗、音韵、平仄、意境情趣,是诗词的演变.自宋代之后,楹联逐渐出现于园林景观中。
由于文人的参与把建筑环境的创造推向了高潮,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与装饰。
楹联与园林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关系,第一个层次在于形式上。
他的存在有如题跋之于国画,原本不属于画面的一部分,但积久成习,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了。
缺少题跋的国画,感觉上少了历练;缺少对联的园林,则令人感觉生涩空乏。
因此对联在形式上的作用在于它的装饰性,装饰环境是对联自身的特征,也是古人对对联的最初理解。
对联本身包含着一种对称之美,从对联的语言、声调、内容以及形式上都要求对称。
对称既是艺术美的规律之一,同时也应和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尽管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它首先是通过装饰这一过程达到目的。
楹联与园林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关系在于内涵上。
对联常常扮演建筑意义以及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之代言人的角色。
诗词是人类思想情绪的表达,而园林中对联是通过对诗词进行一番反思、提炼和重整之后所得的,因此它不仅能够抒发胸臆,展示各园独特的个性,还可以表达出一处景点的意境、内涵,与风景、古迹交相辉映达到珠联璧合之美。
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曾借贾政之口说道:“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树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此话很有见地。
试想,如果只有幽静的院落,雅致的轩阁,却无名联相衬,纵是鬼斧神工,亦觉美中不足。
若有佳联相配,文辞隽永,书法美妙,则会使景观大增光彩,使人平添游兴。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也是传统建筑中文化积淀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