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word精品文档7页
英汉互译理论和实践(共104张PPT)精选

“no-no” in today’s market place.此句 中的no-no词典(cídiǎn)上根本查不到,经 推敲,结果译为“无人问津”较为合适。 误译:织物整理剂在今日的市场无人问津。
4.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原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 We’d like to express our appreciation to you for all you’ve done for us in the trade. 原译:我们对于你们在这笔交易中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表示由衷的 感谢。
第十五页,共104页。
第十六页,共104页。
第十七页,共104页。
第二节 翻译(fānyì)标准
汉朝和唐朝——“文”与“质”之争。 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
通顺(tōngshùn),强调翻译的可读性。 主张“质”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不增不
减,强调翻译中的忠实性。 该争论的实质是意译和直译之争。
第十八页,共104页。
清代翻译家严复 信(faithfulness); 达(expressiveness); 雅(elegance)。
他曾如此阐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 其信,已大难(dànán)矣!顾信矣,不达,虽 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序 言,1896年)
第四页,共104页。
第五页,共104页。
1、简单(jiǎndān)语句的译文虽然生硬,但基本可读。 例2 原文: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
王伟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16(000)024
【摘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互文性为理论框架,参考香港地铁公示语的翻译标准,力图为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提供统一的翻译标准,同时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王伟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 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3
【相关文献】
1.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汉英翻译教学研究 [J], 何飞
2.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J], 于波;李淑华
3.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J], 闫苏
4.汉英翻译教学答案标准多元化研究——以西藏大学非英语专业汉英翻译教学实践为例 [J], 谭益兰
5.互文性理论指导下大学汉英翻译教学研究——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J], 何欣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军平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与翻译(2)

刘军平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与翻译(2)Willow这个词在俄罗斯民歌中是悲伤的形象,是人类悲惨命运的象征,在莎士比亚悲剧中,柳树的形象和奥赛罗与狄斯摩娜的悲惨命运联系在一起,狄斯摩娜临死前唱的正是柳树之歌,而奥赛罗则是装点着柳树倒在水中死去。
《哈姆雷特》中忧郁的奥菲利亚临死时,“轻颤的柳条在她肩头垂泣”。
中国诗的用典则也可看作是互文性的一种。
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折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只因为李贺诗有“桃花乱落如红雨”,刘禹锡诗有“玄都观里桃千古,总是刘郎去后栽,”之所用“章台”“灞岸”代“柳”,是因为韩翃诗有“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李白词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代长安人有送客到灞桥折柳赠别的习俗,可见,运用替代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运用典故。
作为译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理解这些互文用典,同时译者须明白这些深奥的典故对当代读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并且有权决定这些典故是否是诗歌背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从目的语中寻找新的替代。
由于意象具有隐喻的意义,它必然具有独立的互文性指涉意义,只不过有的意象已经象征化了。
但现代诗歌的指涉是多义的,因为它们在不同情境中反复出现,而寓意朦胧,译者需要费心琢磨才行。
罗兰·巴特曾提及互文性的符码是“引文的海市蜃楼”(mirage of citations),不太容易捉摸。
这样听起来有些似是而非,因为互文的定义就是在话语体系中体现一种捉摸不定的特点,因此,互文性有双重特点。
一方面,它唤起对先前已经存在的文本的重要性,强调文本是开放的,它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与其他文本发生关联。
一提及互文,译者马上想到先前文本对它的影响。
另一方面,互文又意味着对文化话语空间的参与,即它不仅是考虑先前文本的因素,而是考虑到以文化为背景的话语实践,已经阅读过的匿名文本的引文无从追寻,如简单的暗指和回忆。
这种联系和联想是重复先前文本的某些因素,而不直接使用其意义。
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探讨

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探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越来越成为跨文化交流和交际的必备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方式,也愈发重要。
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而互文性作为一种翻译的理论,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可以让翻译更加地精准和高效。
本文将通过对互文性理论的探讨,分析其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和实现。
首先,什么是互文性理论?互文性理论是指不同文本之间相互借用和交错的现象。
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认为不同的文本之间可能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因此,翻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互文性理论,寻找和利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其次,如何应用互文性理论来实现英语翻译的高效和精准?首先,翻译员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通过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找到文本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
例如,在翻译中如果遇到类似于“the American dream”(美国梦)这样的文化名词,翻译员需要先对这一概念有深入的了解,反过来,翻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来寻找和运用相似的文本或概念。
其次,翻译员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法和词汇差异,通过寻找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更好地运用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提高翻译的质量。
例如,在英语翻译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复合词,而德语是一个非常擅长构造复合词的语种。
因此,在翻译德文文本时,可以通过寻找和利用相似性,更好地运用目标语言的复合词构造方式,提高翻译的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对于某些专业性的翻译,互文性理论也可以用来寻找和利用文本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
例如,在医学和法律领域的翻译中,翻译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专业术语和用语,通过寻找和利用文本之间的相似性,更好地运用目标语言的专业术语和用语。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

5. 互文性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1.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认清翻译互文性的意义及翻译文本的互文性与译者先在结构的相互关系一切文本皆为互文本,一切文本都与它以前的以及和它同时存在的其他文本有互文关系,后人对前人的解读反过来构成并不断地构成前人文本的一部分,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处于与其他许许多多作品的无限关联之中。
文学的互文性质加强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研究逐步走向深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重视,译作的独立地位也得以确立,因此,译作与原作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仆主关系,而是互文关系。
同样,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也构成了互文关系。
这种互文性体现了译文文本的多元互补性,下例则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汉语俗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译作An after dinner walk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英译文显然与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有互文关系,译文采用这种互文手法更具美感,更有新意,更能引起译文读者的共鸣。
而将此回译成汉语,译者可不落汉语原表达法的窠臼,另辟蹊径地译为“饭后遛弯儿,医生靠边儿”。
此译文在文体效果上与汉语原文以及英语译文都合拍,并将英译文中的doctor 形象加以保留,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回译文可算是一种归化与异化的综合。
以上各译文之间的显形互文关系以及与源发语之间的隐形互文关系说明了翻译是一个对原文不断修改、延续和创新的过程,译者采用不同的译文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和不同时代的要求,互文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在翻译中,互文性意味着翻译文本中没有一个意义的真理期待被一劳永逸地发现和揭示,意味着译本对原作的延续和创造,意味着读者解读的无限性和翻译的多元性。
翻译是一个意义不断增殖和修正的过程,这为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为其主体创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互文性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精品文档6页

互文性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一.互文性理论的概念互文性理论批评方法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提出。
该理论强调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改造。
每一个文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互文性,而这一互文性不仅指文本内部的互文性,还包括文本与文本间的互文性。
而这一过程是需要读者不断能动地参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无意识地有意义的创造。
因此,互文性这个概念的提出对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使我们能够在某一语篇与其他语篇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评价该语篇结构成分的功能以及整个语篇的意义和价值。
二.互文性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大多以文学史+选读的模式进行,而且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
这样的课堂学生觉得无趣枯燥,觉得文学课与综英,高英课没有区别,除了字词的学习和文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再无其他可学,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人文性完全被忽略。
因此,我们急需用文学理论武装头脑,将文学理论与文本分析结合,不断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互文性这一理论为我们进行文本分析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互文性强调同一文本间、不同文本间都存在文本指涉,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改编。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挥能动作用,不断阐释文本内涵与外延。
互文性有机地沟通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不仅突出了文学文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而且注重在广阔的文化语境中考察文学意义的生成与交流,拓宽了传统文学研究的范围,为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
笔者在文学教学中不断加入互文性理论学习,并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运用互文性批评方法分析文本,不断拓宽学生思路,最终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
在讲到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进行讨论。
多数学生只是围绕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展开讨论,少数同学想到从比较的角度分析哈代的悲剧小说与中国作家余华小说中的悲剧色彩的异同。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

存在 误区 。 这 两 大难 点 导 致 大 量 中式 译 文 的 产 生 。 笔者认为 ,
在 教 学实践 中引入互 文性 理论 ,可 以有效 提升汉 英教学质
量 , 增 强 学 生 的 翻 译 实 践 能 力 。在 语 料 方 面 ,本 文 选 用 轨
2相 关 研 究
广 义 而 言 ,京 津 地 区现 有 地 铁 系 统 ( s u b w a y s y s t e m )、 规 划 中 的北 京 地 铁 平 谷 线 ( 即 郊 区 通 勤 列 车 ,c o m m u t e r
p r o vi di ng a u ni ie f d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t he r a i l t r a ns i t p ub l i c s i g n s i n l i gh t o ft h e t h e o r y o fi nt e r t e x t ua l i t y. Ke y wo r ds i n t e r s e x ua l i t y; r a i l t r a ns i t ; p u bl i c s i g n l a ng u a g e ; ra t ns l a - t i o n; s t a nd a r d i z a t i o n
互文性理论与英语翻译实践探究

互文性理论与英语翻译实践探究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分析互文对译者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译者作为读者需要对原文进行互文性解读;译者作为作者对原文本进行互文书写。
翻译中互文指涉必须通过互文标记起作用,因而互文标记对两种不同语言转化过程中的符号取值,对两个文本之间的功能对等的评估。
世界作为一种无限的文本出现,一切事物如政治、经济、心理、历史、宗教、哲学等,都被文本化(程锡麟)。
任何文本都是处在互文网络中,互文性是研究文本语言的基本要素。
每个文本都处在已存在的其它文本中,每个文本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这种文中有文的状态呼吁要把文本当成一个有机整体,多角度地研究文本系统的内与外,形式与内容,形式与意义。
翻译工作者要从互文性的角度去把握原文本,阅读文本,阐释文本,从而更恰切地表达译文。
本文将探讨互文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互文性理论互文理论是法国符号学家Kristeva首次使用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概念。
所谓“互文”(inter text)指的是存在于其他语篇中的语篇。
“互文性”是不同语篇之间的相互联系。
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每个文本都具有互文性,因为这个文本本身就是另一个文本的互文。
Kristeva从文本生产的角度进行互文性研究的,其概念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抽象的文本理论,明确指出文本之间的关系,但是其文本概念缺乏主体。
她认为文本有两个维度,一是横轴的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二是纵轴上文本与另一文本的关系。
文本之间靠表述的易位联系。
横轴上作者和读者形成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基于作者和读者双方拥有共同的记忆,“互文是循环往复的记忆”。
(互文性研究)作者利用某种激发语(prompter)激发读者深层或浅层或久远或短暂的记忆,从而和某些文本(背景)互文,这种关系是联想的纵聚合关系,是隐含而模糊、不易辨别的。
如印裔英语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代表作《午夜之子》与印度神话形成互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Intersexuality Theor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WANG WeiAbstract In translation classroom,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theauthor find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of rail transit systemsin Beijing and Tianjin lacks unified standard, which will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a unified translation criterion for the rail transit public signs in light of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1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在笔者所讲授的“时文翻译”和“非文学翻译”课程中,通过访谈法得知,在应用文体的汉英翻译实践中,学生主要遇到的难点有:1)受汉语思维影响,在英语译文中拷贝汉语句法词法;2)缺乏语境观念,选择具体单词句式存在误区。
这两大难点导致大量中式译文的产生。
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互文性理论,可以有效提升汉英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在语料方面,本文选用轨道交通公示语为例,论述互文性的实用价值。
就翻译单位而言,英文轨交站名是较长的“短语”[1],属于卡特福德(Catford)分类的第四层级,也就是纽马克(Newmark)认定的翻译“操作单位”[2]。
依照潘文国的分类,汉语轨交站名是一种较长的“辞”[3],即词和短语。
由此可见,英汉站名处于相同语言层级。
互文性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克里斯蒂娃(Kristeva)提出并论述的。
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个语篇的吸收转化。
互文性这一定义取代了互主观性,诗学语言被解读为至少是双重的。
”[4]她还区分了水平互文性和垂直互文性。
前者指某一语篇参照或直接借用其他语篇;后者指构成语篇的直接或间接的语境,包含语篇、语式以及话语等方面内容。
哈蒂姆和穆蒂(Hatim & Munday)指出:“语篇成分依存于其他语篇才能传达意义,而互文性就是传辞达意的加工机制。
”[5]因此,京津轨交公示语和香港地铁公示语存在水平互文性关系,虽然不能直接借用,但香港地铁公示语英语译文可以为京津地铁站名英译提供参照标准。
轨道站点名称作为公示语的一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起到指示和提示的功能,即提示乘客到达站点或换乘站点,因此,译文必须清晰明了,而不能含混不清。
英译轨交站名必须发挥指示功能和传信功能,明确告知乘客车站信息。
2 相?P研究广义而言,京津地区现有地铁系统(subway system)、规划中的北京地铁平谷线(即郊区通勤列车,commuter rail)以及规划中的京津冀城铁(inter-city rail)均属于轨道交通系统。
通过分析现有的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的英译名称,发现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缺乏统一技术参数标准。
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纠正,会阻碍交通一体化进程,并且与京津冀地区的国际化定位严重不符。
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从目的论和互文性视角为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提供统一标准,有效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内涵,在语言文化领域为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吕和发认为:“公示语是用于公共场合对社会民众传达提示、警示、要求和限制等意图而使用的特殊用语。
”[6]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具备四方面功能:指示性、提示性、警示性和强制性。
王树槐提出地铁公示语翻译遵从“习惯原则、简洁醒目原则、译名从实原则、因况省译原则、通俗易懂原则、足够清晰原则、委婉礼貌原则”[7]。
本研究把互文性理论运用到公示语翻译实践中,参考香港地铁(MTR)公示语的翻译标准,为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提供统一的翻译标准。
3 语料转写与分析为便于语料分析,通过网络下载北京地铁(Beijing Subway,官网地址:http://bjsubway/)、天津轨道交通(Tianjin Rail Transit,官网地址:http://tjdt/)以及香港地铁(Mass Transit Railway,MTR,官网地址:http://mtr.hk/ch/)的线路图,并且将其中的汉语名称和英译名称进行转写分类(如表1所示)。
具体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是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的体现。
如表1所示,北京地铁和香港地铁均采用“归化―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上,“直译”“直译+音译”“音译”都有所运用;而天津轨交则只采用“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上只采用了“音译”方法。
4 问题与解决方案语料统计显示,京津轨交公示语英语译文存在诸多问题。
按照互文性理论要求,译者需要参考香港地铁的英文译名加以改进。
突出问题根据上文的语料统计与分析,发现两大突出问题。
1)英译名称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翻译方法。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京津两地标准不统一。
如北京地铁英译采用3种方法,即“直译”“直译+音译”“音译”;而天津轨交英译则只使用1种方法,即“音译”。
②即使是北京地铁系统内部,也存在翻译标准混乱的情况。
如:传媒大学站采用直译法,译为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China,而首经贸站和物资学院路站则采用音译法分别译为Shoujingmao和Wuzixueyuanlu;北京大学东门站采用“音译+直译”的方法,译为East Gate of Peking University,而天坛东门站则采用音译方法,译为Tiantandongmen;海淀五路居站和清华东路西口站均采用音译法,分别译为Haidian Wuluju和Qinghuadongluxikou,二者拼写方法存在显著差异;沙河高教园和良乡大学城均采用“音译+直译”法,但分别译为Shahe University Park和Liangxiang Uni-versity Town。
2)天津轨道交通站点一律采用音译法,一部分站点的英译名称对于外国乘客也容易带来困惑,如滨海国际机场(Binhaiguojijichang)、空港经济区(Konggangjingjiqu)、天津站(Tianjinzhan)、财经大学(Caijingdaxue)、周邓纪念馆(Zhoudengjinianguan)、西站(Xizhan)、北站(Beizhan)。
对于不懂汉语的外国游客而言,他们很难理解这些音译名称所代表的站点及其功能。
解决方案参照香港地铁名称的英译方法,京津轨交公示语英译应遵循“通俗易懂,简洁明晰”这个统一的翻译标准。
具体到翻译方法,应当根据具体站点及其功能定位,分别运用直译、音译+直译以及音译这3种翻译方法,使站点的英语译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应当采用直译或音译+直译的方法翻译带有特殊功能的站名。
例如:滨海国际机场应当改译为Tianjin BinhaiInternational Airport或Airport(参考港铁译法,简单译为Airport 即可);天津站应当翻译为Tianjin Railway Station;而周邓纪念馆则应译为Memorial to Zhou Enlaiand Deng Yingchao;北站则应译为Tianjin North RailwayStation;天坛东门应译为East Gate of Temple of Heaven。
2)把握好直译的度,不过分直译。
例如:孙河可以音译为Sunhe,而译为Grandchild River则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同理,褡裢坡音译为Dalianpo即可,不必直译为Long Rectangular Bag Slope。
3)把握好音译的度,对于某些表示方位坐标名称的站点,适宜采用音译+直译的方法处理。
例如:惠新西街南口(Huixinxijie nankou)和惠新西街北口(Huixinxijie beikou)的现有音译分别有5个汉语音节,非常拗口,而且不容易分辨具体方位,可以改译成West Huixin Street,South End和West Huixin Street, North End,便于外国友人理解识记;同理,荣京东街(Rongjingdongjie)宜改译为East Rongjing Street,而物资学院路(Wuzixueyuanlu)宜改译为Beijing Wuzi University Road或Wuzi UniversityRoad即可。
Frederick Hale(2013,学术交流)认为,在英式英语中,方位形容?~与被修饰名词的排列顺序较为灵活,如Strat-ford East和East Stratford 的语义是一样的,不会造成歧义;而美式英语中,方位形容词一般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前。
因此,建议把北京地铁15号线的关庄(Guanzhuang)站改译为North Guanzhuang,而把地铁八通线的管庄(Guanzhuang)站改译为South Guanzhuang,以示二者区别。
5 结语必须清楚认识到由于翻译标准的混乱,可能会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同时,必须从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的高度统一探讨研究交通公示语英译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这一地区的国际化程度。
统一的翻译标准除了可以提升汉英翻译教学质量,还符合交通部门技术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并且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属性,可以为其他地区的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提供参照依据。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