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_教案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1.讲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一国两制”政策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中的应用。
2.介绍我国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的主要成就,如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讲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辩证看待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深入探讨我国在某一国际事件中的外交策略和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选取一个我国参与的国际事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分析我国在该事件中的外交策略、取得的成果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难点:理解这些事件对我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意义,以及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成就。例如:“一国两制”政策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有什么现实意义?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特别是“一国两制”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
2.掌握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对我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意义。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分析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评价外交成就。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取得的成就。
2.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情感与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交政策及其背后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书面测验、课堂问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外交成就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活动中,体验外交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外交成就,特别是中美建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香港和澳门回归等重要事件。
难点:理解我国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外交成就。
2.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外交动态,增强时代责任感。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word教案

课题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审核
高一历史组
执笔
杨振波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年月日
教学目标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⑴背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原有席位被国民党占据。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
⑵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日邦交正常化
11.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建国初期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2.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就美国方面来讲,主要原因是
A.要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要改善中美关系
C.全球战略调整的需要D.尼克松总统的个人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根本原因的把握。应从题干中的“中美”双方分析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双方共同需要和努力的结果。[答案]D
1.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的公告是指
A.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公告B.1972年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
㈡中日建交:
原因: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
过程:①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②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
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含答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目标】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课前知识梳理】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集团所非法占据;(2)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缓和的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的共同要求。
2、中美建交过程(1)1971基辛格秘密访华(2)1972年访华,并签署(3)年,中美建交(三)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从2 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目标:反对,维护2、新时期外交成就(1)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成功举办会议(3)中国积极发展与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成立组织。
【课堂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教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人教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历史编写人:吕本龙审稿人:王明强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教材分析《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的对外关系》的内容。
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的建树。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了解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探究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3、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2)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
由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从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奋点多集中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上,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讲述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近代前期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以及涉及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了解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与原因,以及中国如何迎接外来文明的挑战和如何应对列强意图的变化。
同时,也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外交政策所面临的双重压力:国内与国外。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与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2.理解中国在近代前期与列强的斗争中采取的外交策略,并体会这些策略的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理解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
难点1.深刻理解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双重压力;2.理解中国复杂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诱发学生对近代中国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 基础知识梳理利用工具书,重温中国在近代前期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及其历史意义。
3. 深入课文结合课本,展开深度分析,了解中国复杂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并理解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4. 课堂互动集体探讨:是否存在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些不当或者错误的外交策略?5. 课堂小结总结全文,澄清内容和思路,强化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1.合作式学习法;2.竞争式学习法;3.讨论式学习法;4.课堂辩论式学习法。
六、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教学文本及工具书等。
七、教学评估1.教师巡视;2.学生互评;3.小组评测;4.个人总结。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历史事件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对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阻碍。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在介绍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一些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进而理解外交政策的执行。
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必修①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例一团中学何亿军一、教学目标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导入,然后展标——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讲解】【屏幕显示】一、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首先播放视频:“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权利恢复”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段视频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件?(学生回答,教师投影展示)(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何意义?(学生结合课本根据自查的资料展开介绍并作出回答,教师略作点评利用投影进行总结)1、 恢复的原因:未恢复的原因:美国阻挠 台湾占据 。
2、意义【过渡】那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还取得了那些外交成就?【屏幕显示】(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中美关系正常的原因及意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第三世界人民的支持。
③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的衰落。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课本阅读第113页的「学思之窗 」 ,加以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回答,教师点拨小结)【屏幕显示】 1、原因师:总之,中美双方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走上了恢复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道路。
【过渡】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呢?【屏幕显示】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及意义?(请学生结合自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回答,教师投影展示相关内容略做点评)【屏幕显示】时间、 事件(1)1971.4 乒乓外交(2)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3)1972.2 尼克松访华(4)1979 中美两国建交3.意义:(教师点评总结不用投影展示)【过渡】中美关系的改善对长期以来一直惟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一级历史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教学目标】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外交的特点、目标和成就。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影响。
新时期外交的特点、目标和成就。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课前自学】开创外交新局面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70年代中国的提高,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
(2)表现:年10月,第届联大恢复中国在的合法席位。
(3)意义:有利于中国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美国关系正常化①1971年7月,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②年2月,访华,在上海签署《》,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③年,中美国正式建立。
3、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标志:年日本首相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
(3)意义:促使更从国家与中国建交,美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尸被打破。
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合作探究】1、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2、新时期外交的特点、目标和成就?【堂上训练】1.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初期外交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主要包括()①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④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3.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台湾问题悬而未决;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三、中日建交
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1、直接原因?2、此行目的?
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
件)
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
四、新时期的外交
“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
那么新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外交上有哪些成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呢?
1、背景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01年,上海 APEC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课堂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但外交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通过这些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什么变化?(富强、崛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
所以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
同时从古代我们的富强,到近代我们所遭受的屈辱,再到我们今天外交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