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治疗方案

带状疱疹治疗方案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感染疾病。
一旦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在患者的神经节,导致带状疱疹的发作。
下面给出一个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案。
1. 使用抗病毒药物:带状疱疹的治疗首选是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和去甲氧胞苷。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阻止病毒复制来减轻症状,并缩短疱疹的持续时间。
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佳。
2. 控制疼痛:带状疱疹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使用镇痛药如布洛芬等可以缓解疼痛。
如果疼痛非常严重,还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癫痫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神经疼痛。
3. 疱疹病损的处理:疱疹病损应保持干燥清洁,使用温和的皂液进行清洁,避免用力搓揉。
可以使用含有阿昔洛韦或非处方的抗菌药膏加速愈合。
避免破坏疱疹病损,以防感染。
4. 不要搔抓疱疹:带状疱疹会造成瘙痒感,但搔抓会使病变更严重,并可能导致感染。
保持双手清洁,并找到缓解瘙痒的方法,如使用冷敷或外用抗瘙痒药。
5. 加强免疫力:带状疱疹的发作与免疫力水平下降有关。
饮食要合理,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含有维生素C、E和B群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疲劳和压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6. 疫苗接种:对于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预防带状疱疹的发作。
总结起来,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案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毒复制,缓解疼痛和瘙痒感,处理疱疹病损,加强免疫力,接种疫苗预防发作。
同时,定期就医咨询医生的建议,遵循医嘱。
带状疱疹PPT课件

1、带状的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西医治疗 5、中医治疗
2019/11/15
1
带状疱疹的概述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再激活所致,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 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发病特点: 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力下降,其发病率呈显著递 增。中医为蛇丹、缠腰火丹。
2019/11/15
10
西医治疗方案
4、外用药物治疗 疱液未破时: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疱疹破溃后: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
2019/11/15
11
中医治疗方案
本病多因感受风火、或湿毒,肝火脾湿郁于内, 毒邪乘虚侵于外,气血凝滞肌肤之表而发为本病, 中医辨证分型:肝经郁热 脾经湿热 气滞血瘀。
经;一般患处先是潮红斑--粟粒至黄豆大小皮疹-水疱,
特点:呈簇状分布,水疱间皮肤正常,皮损沿一周围
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在身体一侧;
20149/1、1/15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一般3-4周;
4
临床表现
皮损分类: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
亦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
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
发生水疱即退)
2019/11/15
3
临床表现
1、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
2、神经痛:患处皮肤以自觉灼热或灼痛为主,触
痛敏感,可在发疹约1-5天出现,老年人常疼痛剧烈,
皮损消退后持续超过4周的疼痛,或在疼痛缓解后再次
发生的超过4周,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皮疹:好发部位肋间神经、颅神经和腰骶部神
系统抗病毒治疗指征: 紧急适应症:大于50岁,头颈部的带状疱疹, 躯干或四肢严重的带状疱疹,免疫力低下或缺陷 的患者,伴严重特应性皮炎或严重湿疹患者。 相对适应症:低于50岁以下的躯干、四肢带状 疱疹。
带状疱疹健康宣教

带状疱疹健康宣教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
皮肤病。
它的特征是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簇集性水疱,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
愈后,很少会复发。
带状疱疹常在春秋季节发病,多见于成年人。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发热、疲倦无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也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
经过
1-3天,患者在相应神经分布区域会出现不规则红斑,接着会
出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
数日后,水疱内容可浑浊化脓,部分破裂形成糜烂面,最后干燥结痂,痂脱而落。
老年人或营养不良的患者的皮损可能会坏死,愈后可能会留下疤痕。
治疗带状疱疹的原则是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以及促进皮损干燥结痂。
内用方面,可以输液口服抗病毒、抗感染和止痛药物。
外用方面,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药物湿敷和涂外用抗病毒抗生素药膏。
此外,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也很重要。
可以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
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预防感染也很重要,因为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
在秋季节,XXX交替时,应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带状疱疹PPT

避免过度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 破损和感染风险;遵医嘱正确使用 外用药物。
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带状疱疹相关 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和
重视程度。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 食、适度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诱发因素
提醒患者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 力过大等诱发因素,以降低疾病
THANK YOU
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 合成和组装释放五个阶段。在吸附阶段,病毒通过其囊 膜上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注入阶段,病毒核 酸注入宿主细胞内;脱壳阶段,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脱去 蛋白质外壳,暴露出病毒核酸;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利 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酶系统合成自身核酸和蛋白质;最 后,在组装释放阶段,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 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并释放到细胞外。
发病原因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神经节内 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次激活,沿 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 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随年龄 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人 群发病率较高。
季节性
春秋季节为带状疱疹高发 期。
传染性
带状疱疹患者从出疹前至 皮疹结痂均具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沿神经分布的红斑、水 疱,伴有明显神经痛。部分患者可 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分型
根据皮损表现和受累神经的不同, 可分为普通型、眼带状疱疹、耳带 状疱疹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毒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等),可作出诊断。
带状疱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刘靖
病毒性皮肤病
❖不同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不同。 ❖不同病毒引起不同的皮损:
疱疹型: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新生物型:疣、尖锐湿疣 红斑发疹型:麻疹
目的要求
1 熟悉带状疱疹的发病因素
2 熟悉带状疱疹的鉴别诊断
3 掌握带状疱疹诊断要点及中医辨证
4
柴胡疏肝散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证 ➢运用:临证时,胁肋胀痛,脉弦为证治
要点.
➢加减: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酸枣 仁等。
外治原则
干燥
消炎
外治原则
收敛
外治
❖初起外搽三黄洗剂或珍珠层粉或紫金 锭等,每天三次。
双柏散:
外治
❖水疱破后,用万花油、紫草油外 搽。
❖水疱不破或较大者,可用三棱针 或消毒空针挑破。
红斑
水疱。簇
集成群,一般不过正 中线。
诊断
诊断
❖自觉症状:痛如火燎。 有先起疱后痛,有先痛后起疱。儿童或不痛, 老人痛甚剧。
❖5、病程: 后遗神经痛: 一般不复发。
诊断
6、不全性: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 水疱。
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 眼带状疱疹:疼痛剧烈,累及角膜,溃疡性
角膜炎,严重的出现失明。 耳带状疱疹: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耳鸣、
耳聋等症状。 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头痛,
呕吐,惊厥等。
胸、上肢病例(图10)
胸、上肢病例(图11、图12)
颈部病例(图13)
额部病例(图14)
西医诊断要点
❖皮损特点:排列成带状的群集小水疱。 ❖分布特点: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 ❖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

药物:0.5%-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 1-3ml/次行下颌神经阻滞
第37页/共75页
第38页/共75页
第39页/共75页
面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疗法
• 颈浅丛及其分支阻滞 枕部、耳部及颈部带状疱疹
药物: 0.5%-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10-
15ml/次行颈浅丛阻滞 或1-2ml/次行枕大、耳大、枕小神经阻滞
第40页/共75页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第41页/共75页
第42页/共75页
枕大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疗法
• 臂丛及其分支阻滞 上肢带状疱疹
药物:0.5%-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 神经丛阻滞:10-15ml/次 神经支阻滞:3-5ml/次。
全身治疗: 抗病毒 防止感染
止痛
局部治疗: 消除神经水肿 营养神经 局部皮肤保护
第20页/共75页
抗病毒
• 无环鸟苷(ACV) (阿昔洛韦) 口服效果欠佳,一般均推荐静脉内给药。及早用药,
这样可减少新损害的形成,减轻急性疼痛,阻止病毒的 气管炎播散和减少内脏并发症。
静注:10mg/kg,每8小时一次 口服:800mg/次,5次/日,持续给药7-10天。 外用: ACV霜有利于皮损的愈合
药物: 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15-20ml/次
• 硬膜外阻滞 病损范围大的重症患者,可单次或连续给
药,能同时阻断躯体神经和交感神经。根据病 变部位选择相应的椎间隙进行阻滞。
第50页/共75页
神经阻滞疗法
• 以上各种神经阻滞,均隔日实施1次, 每5次为1疗程,间隔一周,直至痊愈。
第51页/共75页
带状疱疹课件(PPT演示)

02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药和物理治疗。
03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带状疱疹的康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2-4周,严重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康复时间
瘢痕形成
神经痛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瘢痕形成,影响皮肤的美观。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神经痛的后遗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案例三:疫苗接种对带状疱疹预防的效果
带状疱疹的未来展望和研究进展
1
研究方向和最新进展
2
3
研究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机制,探索如何通过提高免疫力、药物治疗等方式减少病毒的潜伏数量和时间。
病毒潜伏机制
研究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病毒复制过程
研究带状疱疹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病毒逃逸和免疫逃逸的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详细描述
儿童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常常导致皮肤出现水疱、疼痛和瘙痒等症状。该病在儿童中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比成人更为严重。
案例一:儿童带状疱疹的病例
总结词
带状疱疹导致神经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导致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常表现为烧灼感、刺痛、刀割样疼痛等。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物理治疗等,同时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
03
康复过程和注意事项
02
01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量运动等,以增强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
告知患者避免接触诱发带状疱疹的因素,如过度疲劳、压力等。
避免诱发因素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带状疱疹患者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患者注意事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特征是疼痛性的皮疹,通常沿着某个神经节分布的区域出现。
对于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促进康复和减轻不适。
1. 避免接触水痘病毒:带状疱疹与水痘病毒密切相关,因此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与未感染水痘的人接触,特别是孕妇、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以及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
2. 保持卫生: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并避免接触感染性的物品,如毛巾、衣物等。
经常洗手以防止交叉感染。
3. 外部护理: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可采取一些外部护理措施,如使用抗病毒性的外用药物以减少皮疹的感染和传播,并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 控制疼痛:带状疱疹会伴随剧烈的神经性疼痛,患者可采用一些方法来缓解疼痛,如使用止痛药、局部冷敷等。
此外,避免穿着紧身衣物和摩擦刺激,保持身体的舒适。
5. 增强免疫力:充足的休息、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并促进病情的康复。
避免精神压力和疲劳,保持良好的心态。
6. 避免传染性:带状疱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直接接触患处的液体可以传播该病毒。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并在液体排除后及时清洁和消毒。
7. 注意并发症:带状疱疹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眼部感染、神经炎等。
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服药。
8. 避免痂皮剥落:带状疱疹的皮疹通常会结痂,患者应避免刻意剥落痂皮,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和严重的瘢痕。
9. 遵从医嘱: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遵从医嘱并按时复诊,以促进康复和减轻不适。
10. 接种疫苗:对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群来说,接种水痘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水痘和带状疱疹。
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患病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患者应遵循一系列的注意事项来促进康复和减轻不适。
个人卫生、外部护理、疼痛缓解、增强免疫力、避免传染性以及遵从医嘱等都是关键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刘同岺科室:内二科床号:12床住院号:9832
首次病程记录
时间:2011-8-10 20:00
患者刘同岺,男性,76岁,汉族。
以“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疼痛伴皮疹4日”为主诉收入。
自述4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疼痛,并延伸至同侧背部疼痛,继而出现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发红,局部皮肤疼痛明显加重,此后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及同侧背部皮肤出现散在不融合的粟粒状小丘疹,部分变为水泡,泡液澄清,泡壁紧张发亮,外周伴有红晕,疱疹范围逐渐扩大,疼痛不能忍受,为进一步治疗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以“带状疱疹”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外观正常。
既往有神经性皮炎病史。
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力体型,神志清晰,精神欠佳,表情痛苦,自主体位,步入病区,查体合作,答问切题。
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及同侧背部皮肤出现散在不融合的粟粒状疱疹,泡液澄清,泡壁紧张发亮,外周伴有红晕。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形正常,头发分布均匀,头部无疤痕。
眼睑无水肿,睑结合膜未见充血、苍白、出血点,眼球无突出、下陷,运动正常。
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粗试减退。
鼻无畸形,无鼻翼扇动,鼻腔通畅,无流涕,各鼻窦区无压痛。
口唇色红润,口腔粘膜无溃疡,舌无畸形,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运动自如,无震颤,伸舌无偏斜。
咽部无充血、水肿,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充血、分泌物及假膜。
颈部直立,伸屈、转动自如,两侧对称,无蜘蛛痣,无疖肿、疤痕、瘘管。
无颈静脉充盈、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颈无抵抗,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壁皮肤正常,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无压痛,胸廓对称,无畸形。
呼吸运动两侧对称,19次/分,呼吸节律规整。
两侧语颤无增强及减弱。
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平坦,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1.0cm处。
无抬举性搏动,无心包摩擦感。
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整齐,心音低钝,无心音分裂,未闻及奔马律,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部对称,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及同侧背部皮肤出现散在不融合的粟粒状疱疹,泡液澄清,泡壁紧张发亮,外周伴有红晕。
无膨隆及凹陷,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柔软,无压痛、反跳痛,McBurney点压痛阴性。
肝脏肋下未触及,脾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双肾未触及,膀胱不胀。
未触及包块,无振水音及液波震颤。
叩诊呈鼓音,肝区无叩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4—5次/分。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查。
脊柱生理弯曲,无畸形,活动度正常,无压痛及叩痛。
四肢无畸形,无杵状指、趾,无静脉曲张、肌肉萎缩及骨折,无水肿,运动正常,关节无畸形,无红、肿、热、痛,活动无受限。
肌力Ⅴ级,肌张力无增强及减弱,无震颤,膝腱反射正常;Babinski征(-),Oppenheim 征(-), Chaddock征(-),Hoffmann征(-);无阵挛;无颈项强直。
专科检查: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及同侧背部皮肤出现散在不融合的粟粒状疱疹,泡液澄清,泡壁紧张发亮,外周伴有红晕。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4×109/L,Gran%:70.3% ,Lymph%:25.4% ,RBC:4.45×1012/L ,HGB:135g/L,PLT:180×109/L。
肾功电解质:UREA:8.62 mmol/L,CREA :81umol/L, K :4.50mmol/L, Na:136.6 mmol/L,
CL:99.3mmol/L,iCa :1.25mmol/L,Ca:2.56 mmol/L。
诊断依据:1、患者为老年男性
2、既往有神经性皮炎病史
3、查体: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及同侧背部皮肤出现散在不融合的粟粒状疱疹,泡液澄清,泡壁紧
张发亮,外周伴有红晕。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4×109/L,Gran%:70.3% ,Lymph%:25.4% ,RBC:4.45×1012/L ,
姓名:刘同岺科室:内二科床号:12床住院号:9832
HGB:135g/L,PLT:180×109/L。
肾功电解质:UREA:8.62 mmol/L,CREA :81umol/L, K :4.50mmol/L,
Na:136.6 mmol/L,CL:99.3mmol/L,iCa :1.25mmol/L,Ca:2.56 mmol/L。
鉴别诊断:1、本例需与单纯疱疹相鉴别。
好发于皮肤和粘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等部位。
常在急性发热病时发生,起初局部有灼热、刺痛和痒感,述小时后患处皮肤潮红,继之出现一群粟粒样水泡。
密集
成簇但不融合。
水泡易破而形成糜烂面,数日后结痂脱落而愈。
2、本例需与水痘相鉴别。
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2日可先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
呕吐、腹痛等症状。
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
初步诊断:带状疱疹
诊疗计划:1、完成血、尿、便常规、生化、心电图、胸片检查
2、给予抗病毒治疗:注射用阿昔洛韦针0.5g每隔8小时静点一次。
3、营养神经: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微克肌注一日一次,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
注一日一次。
4、对症治疗。
医师签字:马瑶
手签:
2011-8-11 10:00 邱岚副主任医师代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邱岚副主任医师查房,患者诉:右侧季肋部皮肤疼痛明显,散在分部的疱疹未见皮肤溃烂,饮食可,
睡眠可,大小便未见异常。
查体:血压110/70mmHg右侧季肋部腹壁皮肤及同侧背部皮肤出现散在不融合的粟
粒状疱疹,泡液澄清,泡壁紧张发亮,外周伴有红晕。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心律
整齐,心音低钝,无心音分裂,未闻及奔马律,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血常规:WBC:5.4
×109/L,Gran%:70.3% ,Lymph%:25.4% ,RBC:4.45×1012/L ,HGB:135g/L,PLT:180×109/L(大致正常)。
肾功电解质:UREA:8.62 mmol/L,CREA :81umol/L, K :4.50mmol/L, Na:136.6 mmol/L,CL:99.3mmol/L,iCa :1.25mmol/L,Ca:2.56 mmol/L。
(结果正常)。
邱岚副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
征及辅助检查考虑目前诊断为:“1、带状疱疹”。
提出本例需与单纯疱疹相鉴别。
好发于皮肤和粘膜交界处,如
口角,唇缘等部位。
常在急性发热病时发生,起初局部有灼热、刺痛和痒感,述小时后患处皮肤潮红,继之出
现一群粟粒样水泡。
密集成簇但不融合。
水泡易破而形成糜烂面,数日后结痂脱落而愈。
治疗上给予以下指示:
给予抗病毒治疗:注射用阿昔洛韦针0.5g每隔8小时静点一次。
营养神经: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微克肌注一
日一次,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注一日一次。
同时给予阿昔洛韦软膏外用。
继观病情变化。
医师签字:马瑶
手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