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解率的测定
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05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含解析

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05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H2O2在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Fe3+和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加速分解。
2、实验过程和现象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其催化效率更高。
3、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如上述实验中FeCl3溶液、肝脏研磨液。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如上述实验中H2O2分解速率。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如试剂的用量、实验室温度等。
考点一: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例一、(2018·廊坊高一上月考)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用肝脏必须是新鲜的,若放置时间过长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会减少B.实验中用到的滴管,必须先吸取氯化铁溶液再吸取肝脏研磨液,这样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C.过氧化氢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分解速度比常温下会加快D.实验的自变量是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卫生香的复燃情况【答案】 C【解析】肝脏放置时间过长,过氧化氢酶会分解失活,A错误;吸取氯化铁溶液和吸取肝脏研磨液的滴管不能混用,B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速率会加快,C正确;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卫生香的复燃情况是因变量,D错误。
考点二:实验的变量分析技巧例一、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B.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D.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过氧化氢酶生理作用的相关实验。
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处理的为实验组,加清水的为对照组,其他的变量,如H2O2溶液的浓度等引起反应速率改变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应遵守等量原则。
例二、(2018·河北安平中学月考)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
出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测定方法

出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测定方法引言: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是评价分解炉的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准确地测定分解炉生料分解率可以帮助提高分解炉的工作效率,优化生产工艺,节约能源消耗。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测定方法。
一、实验材料1.分解炉生料样品2.锥形物料收集器3.热电偶4.电子天平5.高温窑炉6.高温炉管7.试样破碎机8.压缩机二、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分解炉生料样品破碎并筛分,得到一定粒径范围的颗粒。
将样品清洗并干燥,确保样品中不含水分。
2.实验装置搭建在实验室中搭建一个高温窑炉,窑炉内部设置一个高温炉管。
将热电偶固定在高温炉管的中部位置,以测量样品的温度。
将锥形物料收集器安装在炉管的下部,用于收集分解后的物料。
3.实验条件确定根据分解炉的工作条件,确定实验温度、保温时间、样品质量等实验条件。
根据生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和保温时间。
4.实验操作将筛选好的分解炉生料样品称重并记录质量。
将样品放入高温炉管中,并通过气流传输到炉管的中部。
启动高温窑炉,将温度升至预设的实验温度,然后保持一定时间进行分解反应。
反应结束后,关闭窑炉并待其冷却。
5.实验结果处理将锥形物料收集器中收集到的分解后的物料从中取出并称重,记录样品质量。
根据样品的质量变化计算分解炉生料分解率。
分解率的计算公式为:分解率(%)=(分解后物料的质量-分解前物料的质量)/分解前物料的质量*100%。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条件和操作要求进行实验,避免操作失误和实验结果的误差。
2.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高温炉管和高温窑炉造成人身伤害。
3.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分解后的物料完全收集,防止物料的散失和损失。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装置和实验场地,做好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测定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有助于评估分解炉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工艺。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进行适当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入窑生料分解率的测定(烧失量法)

入窑生料分解率的测定(烧失量法)
1、 出预热器生料烧失量
准备两只坩埚,始终保持有一只空坩埚和带试样的坩埚共同灼烧(空干过在恒重过程),称取恒重过空坩埚的质量(m ),然后再空坩埚中称取1克质量的试样,放入由低温升至高温的高温炉中,升至900℃时,开始计时灼烧30分钟后,(或直接放入900℃灼烧1小时)取出坩埚,冷却至室温,称重(m 1)。
2、 烧失量计算
(m +1- m 1)×100
例如:恒重后空坩埚质量m=,
灼烧后连同坩埚质量m 1=,
烧失量=(+)×100=%
3、
入窑生料烧失量为前一天分析综合样结果。
4、 分解率计算
分解率=
10000)100(2121⨯-⨯-L L L L 式中:L 1—入窑生料烧失量%
L 2—出预热器生料烧失量%
例如:分解率=
100004.55-10031.22 4.55-31.22⨯⨯)(=%
化验室
2018年3月18日。
量气法测定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精)

实验量气法测定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量气法研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2. 了解一级反应的特点,掌握用图解计算法求反应速率常数。
二、实验原理H 2O 2在室温下,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分解反应进行得很慢, 但加入催化剂(如Pt 、 Ag 、 MnO 2、碘化物时能促使其较快分解,分解反应按下式进行:H 2O 2H 2O +2O2→ (C2-1在催化剂 KI 作用下, H 2O 2分解反应的机理为:H 2O 2H 2O ++KI KIO (慢→ (C2-2KIO KI +12O2(快→ (C2-3整个分解反应的速度由慢反应 (C2-2决定:222222O H KI O H O H c c k dt dc =- (C2-4式中 c 表示各物质的浓度(mol·L-1 , t 为反应时间 (s , 22O H k 为反应速率常数, 它的大小仅决定于温度。
在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 KI 的浓度保持不变,令 K I O H 122c k k ⋅=,则2222O H 1O H c k dtdc =-(C2-5式中 k 1为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此式表明,反应速率与 H 2O 2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故称为一级反应。
将上式积分得:01ln ln c t k c t +-= (C2-5式中 c 0、 c t 分别为反应物过氧化氢在起始时刻和 t 时刻的浓度。
反应半衰期为:112/1693. 02ln k k t ==(C2-6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常温下, H 2O 2分解的反应速度与氧气析出的速度成正比。
析出的氧气体积可由量气管测量。
令V ∞ 表示 H 2O 2全部分解所放出的O 2体积, V t 表示 H 2O 2在 t 时刻放出的 O 2体积,则 (t t V V c -∝∞。
将该关系式带入 (C2-5,得到∞∞+-=-V t k V V t ln ln(1 (C2-7本实验采用静态法测定 H 2 O2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实验装置见图 C2-1。
干法窑分解率的测定

干法窑分解率的测定干法窑分解率的测定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技术手段来确定干法窑中原料的分解率,也就是原料中可分解成熟料的比例。
分解率的测定对于干法窑的操作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分解率的测定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热重法、X射线衍射法和成份分析法等。
其中,热重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加热原料,测量其质量损失来计算分解率。
而X射线衍射法则通过分析原料的晶体结构来确定分解率。
成份分析法则是通过化学分析手段,测定原料中的化学成份,从而计算分解率。
在进行实验之前,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选择合适的原料样品进行测定,确保其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其次,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设备和试剂,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试剂的标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具体的测定步骤如下:1. 样品准备:将选择好的原料样品粉碎成适当的粒度,并进行必要的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
2. 热重法测定:将样品放入已校准好的热天平中,并按照设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加热。
记录加热过程中样品质量的变化,直到质量趋于稳定。
通过计算样品的质量损失,即可得到分解率。
3. X射线衍射法测定:将样品制备成适当大小的粉末,并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通过分析衍射图样,确定样品中分解产物的含量,从而计算分解率。
4. 成份分析法测定:将样品经过化学处理后,将其溶解并进行合适的仪器分析,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分解率。
在进行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条件的控制和结果的分析。
控制实验条件,保持温度、时间等参数的稳定性,以减小实验误差。
同时,在分析结果时,要进行准确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分解率的测定结果对于干法窑的操作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分解率的测定,可以确定干法窑中原料的分解情况,进而调整窑内的气氛和温度,以提高熟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物理化学 量气法测定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 量气法测定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量气法研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2. 了解一级反应的特点,掌握用图解计算法求反应速率常数。
二、实验原理H 2O 2在室温下,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分解反应进行得很慢,但加入催化剂(如Pt 、Ag 、MnO 2、碘化物)时能促使其较快分解,分解反应按下式进行:H 2O 2H 2O +12O 2→(C2-1)在催化剂KI 作用下,H 2O 2分解反应的机理为:H 2O 2H 2O ++KI KIO(慢)→(C2-2)K IO K I +12O 2(快)→(C2-3)整个分解反应的速度由慢反应(C2-2)决定:222222O H KI O H O H c c k dtdc =- (C2-4)式中c 表示各物质的浓度(mol ·L -1),t 为反应时间(s ),22O H k 为反应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仅决定于温度。
在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KI 的浓度保持不变,令KIO H122c k k ⋅=,则2222O H 1O H c k dtdc =- (C2-5)式中k 1为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此式表明,反应速率与H 2O 2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故称为一级反应。
将上式积分得:1ln ln c t k c t +-= (C2-5)式中c 0、c t 分别为反应物过氧化氢在起始时刻和t 时刻的浓度。
反应半衰期为:112/1693.02ln k k t ==(C2-6)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常温下,H 2O 2分解的反应速度与氧气析出的速度成正比。
析出的氧气体积可由量气管测量。
令V ∞表示H 2O 2全部分解所放出的O 2体积,V t 表示H 2O 2在t 时刻放出的O 2体积,则)(t t V V c -∝∞。
将该关系式带入(C2-5),得到∞∞+-=-V t k V V t ln )ln(1 (C2-7)本实验采用静态法测定H2O2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实验装置见图C2-1。
出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测定方法

出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测定方法
准确称取1克入窑生料(精确至0.0005g),1克分解炉出口生料(精确至0.0005g),分别置于已灼烧至恒重的瓷坩埚中,盖上坩埚盖(留有缝),放入高温炉中,从低温升起,在950—1000度的高温下,灼烧30分钟,取出坩埚,冷却至50°C后,放入干燥器中继续冷却至室温,称重。
分解率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L1—(1-L1)×L2
分解率=───────——×100%
L1(1-L2)
式中:
L1—入窑生料的烧失量质量百分数;
L2—出分解炉生料的烧失量百分数。
熟料立升重的测定方法
1、方法提要
熟料立升重的高低是评定熟料质量和窑内烧成温度(主要是烧成带温度)的参考依据之一,通过测定粒径在5mm—7mm的熟料颗粒的每升重量可对窑况作出评定。
2、操作步骤
将从熟料链斗机上人工取出的熟料倒在筛动筛上,启动振动电机,筛动振动筛,使小于7mm熟料通过筛孔漏入5mm筛内,直至每分钟通过5mm筛子的熟料不超过30g时,停振动电机,倒会留在
7mm筛上的熟料,将留于5mm筛子之上的立径为5~7mm的熟料倒入
升重筒内,用玻璃板将高出升重筒口的熟料刮掉,使其与升重筒面水平,然后称重。
注意:要经常清理振动筛筛孔,保证筛孔畅通。
3、结果表示
熟料立升重按下式计算:
立升重=(总重量-升重筒重量)/升重筒体积(g/l)。
双氧水分解速率和稳定性研究

双氧水分解速率和稳定性研究双氧水漂白剂因其稳定性好,不腐蚀设备,无污染,而广泛用于纤维素纤维及其它纤维的漂白。
为了使双氧水在漂白过程中均匀、有效地分解,避免织物遭受剧烈损伤,漂液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
氧漂稳定剂按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含硅类和非硅类两种;按其稳定功能的机理可分为吸附型和螯合型两类。
实际上,在氧漂稳定剂中这两种功能都具有,只是侧重不同。
标签:双氧水分解速率;稳定性前言双氧水作为一种“绿色”试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造纸、军工、电子、航天、医药、建筑及环境保护等行业。
由于双氧水分子结构的低对称性及过氧键的存在,造成双氧水容易发生自分解反应。
同时,高浓度双氧水溶液对杂质特别敏感,许多有机和无机杂质都会使其催化分解。
一、稳定功能氧漂稳定剂按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含硅类和非硅类两种;按其稳定功能的机理可分为吸附型和螯合型两类。
实际上,在氧漂稳定剂中这两种功能都具有,只是侧重不同。
一是吸附型稳定剂。
应用最普遍的是硅酸鈉。
但它会形成硅垢,且耐碱性也很差,当碱浓度超过3 g/L 时形成硅酸,不利于形成吸附性胶体,因此不适用于碱氧一浴法工艺。
吸附型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及其部分水解物不耐浓碱。
在浓碱中,聚丙烯酰胺会水解成丙烯酸,使悬浮性和活性降低。
二是螯合型稳定剂。
这类大多为有机酸多价螯合剂。
它们能与金属离子螯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螯合物,可分为羧酸盐、膦酸酯盐和羧羟基。
螯合型稳定剂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像吸附型那样将重金属离子富集,也不能螯合金属离子以催化分解双氧水的杂质,更不能用于如液下履带设备的大浴比漂白。
三是吸附及螯合混合型。
具有吸附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水玻璃),可使悬浮和分散在漂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及其氢氧化物富集后与之螯合。
在同一分子结构中既含有吸附型又具有螯合型功能的稳定剂是最新型的,如α-羟基丙烯酸聚合物。
二、双氧水分解速率和稳定性1.材料及仪器。
织物:14.6 tex(40s)棉针织坯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解率的测定
一、试剂
1、邻菲罗啉指示剂(5g邻菲罗啉溶于100ml硫酸亚铁胺标准溶液中,如浑浊,须过滤)
2、硫酸(5%的水溶液)
3、磷酸
4、高氯酸
5、盐酸(1+1)
二、取样
自碱分解锅中取少量RE(OH)3样放入400ml烧杯中,用80-100℃热水搅拌沉淀,洗涤5~8次,直至上清液清亮为止,弃去上清液。
三、测定
1、取洗涤好的RE(OH)3样0.5~1g(约半药勺,无须称量)于100ml烧杯中。
2、加入(1+1)HCl 20ml,调节PH=1~1.5。
3、于电炉上加热至腾沸,搅拌1~2分钟。
4、加入50ml蒸镏水再煮沸,搅拌1~2分钟。
5、过滤:把烧杯中的试样洗入滤纸中过滤于锥形瓶中,洗涤烧杯和滤纸5~6次。
6、滤渣全部冲洗入另一锥形瓶中,洗涤滤纸5~6次。
7、把两锥形瓶于电炉加热蒸发一些水份至100ml。
8、各自测定滤渣、滤液的含Ce量。
(A)加入磷酸10ml (B)加入高氯酸1ml
(C)将锥形瓶置于电炉加热至高氯酸白烟将冒完,在液面上还存有小泡时取下(勿结底)
(D)稍冷,加1.5% H2SO4 50ml (E)加入邻菲罗啉(1.3%)2滴
(F)用硫酸亚铁胺标液滴定溶液至稳定橙红色为终点
四、计算:
分解率%=V1/(V1+V2)
V1:滤液所耗硫酸亚铁胺标液体积(ml)
V2:滤渣所耗硫酸亚铁胺标液体积(ml)
起草:欧惠良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