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解析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精品

2020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作文、语文、思路、环节、空间、认识、问题、亮点、有效、充分、整体、现代、合理、良好、发展、发现、特点、热点、主旋律、意识、思想、力量、根本、精神、基础、需要、利益、能力、规模、水平、任务、反映、关系、增强、分析、搞好、把握、形成、树立、丰富、规划、引导、指导、帮助、教育、解决、振兴、完善、加强、创新、实现、统筹、推动、多层次、中心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投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圈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条作,不得抄表,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作文“我和2035有个约定”则被网友认为“过于政治性”,看到江苏卷作文“解读语言传递”的网友的看法是,“看不懂”、“让人摸不到头脑”。

一、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贴时代: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1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1

全国I卷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全国Ⅰ卷作文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

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

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

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

2020全国1卷高考作文分析原版.ppt

2020全国1卷高考作文分析原版.ppt


阿gh,

春秋时期的惠子是狭隘的,他害怕好友庄子抢夺他的
相位,就派人逮捕庄子,闹下千古笑话;三国时期的周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狭隘的,他不许诸葛亮胜过他,于是暗下毒手,最终却
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明朝时期的严蕃
是陕隘的,他害怕夏言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百般暗算,
最终被夏言的好友徐阶打败,遗臭万年……
•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们的生活将在冷漠、戒备、
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 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 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 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 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 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 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 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 者鲍子也。”
周文王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当然,周文王在成就
姜子牙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辉煌的帝业。这说明了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发现者,万不可忽视每一个有益的细
节,或许一个小小的发现就能成就自己或成就他人,让一
个“千里马”式的人物早日奔向成功的轨道。
阿gh,

稳坐中国电影界“头把交椅”的张艺谋不但引领中国
的电影事业走向国际舞台,而且他所培养出来的电影演员
阿gh,
材料属于整体型单一型,共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故事,是题目 的背景,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成就事业的根本是“人”的问题。材料 的第二个层次是孔子、司马迁的评价,要抓住评价的对象和关键词, 是材料的关键提示所在。材料的第三个层次是情境和任务以及文体要 求。阅读材料要做到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和治理理念。三 个历史人物,可以思考的有好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 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提示“感触最 深”是引导考生选取角度时,进行适当的比较权衡。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深度解析及范文(12页)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深度解析及范文(12页)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0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限制。

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包含两部分,一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自己甘居其下,而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的历史事实。

一是后人、孔子和司马迁等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的三则评论。

考生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出发,不得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思维的落点要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句话上。

2.典型任务限制。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是考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字有思维上的限制,有“最”就有比较、权衡、选择。

要比较、衡量,就要有相应的标准,必须在对比中凸显“最”字,不可评价其一而不及其他。

而这个“最”的标准的确定,是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也反映出考生对志向、情怀、智慧、品格、贡献等不同维度的不同理解。

文章体式为发言稿,发言者身份应为中学生,发言对象为同班同学,考生应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3.价值观限制。

材料中鲍叔甘居管仲之下,管仲虽用箭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齐桓公却能任用管仲,而管仲终使齐桓公成就霸业,这其中均暗含命题人对三个人物的肯定和认可,材料提供的对于三个人物的三则评价也都是正向评价,因此考生不可违背这一价值判断,但在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的方向上则可以见仁见智。

【高考进行时】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解析及范文

【高考进行时】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解析及范文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Biblioteka 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2.联想思考是开放的。考生确定立意后,可在此方向上展开联想思考,以便旁征博引,论证论点。比如就“善于用人”这一方向,可以正面联想周文王用姜尚、齐王用邹忌、秦王用商鞅、越王用范蠡等事例,也可以反面联想商纣王杀害比干、楚怀王放逐屈原、楚平王灭门伍子胥一家等例子。若论不计前嫌,可写楚王绝缨、唐太宗重用魏征等。当然,更重要的,在“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问题上,考生比较、权衡、选择的角度非常自由,从而能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开放性
一、1.立意是开放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这三个人物,考生“对哪个感触最深”是见仁见智的,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被选为写作对象,重点是要写出相应的理由。而对于某人感触最深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的,比如对于齐桓公,可以评价其胸襟宽广,也可以评价其善于用人,也可以综合评价。而在对“最”字的理解上,考生比较、权衡的角度也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3.价值观限制。材料中鲍叔甘居管仲之下,管仲虽用箭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齐桓公却能任用管仲,而管仲终使齐桓公成就霸业,这其中均暗含命题人对三个人物的肯定和认可,材料提供的对于三个人物的三则评价也都是正向评价,因此考生不可违背这一价值判断,但在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的方向上则可以见仁见智。
二、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道情境任务型作文设置的真实情境是春秋时期鲍叔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历史故事。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即考生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时要紧扣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要立足事件本身分析三个人物所表现出的品格,写出自己对其中某个人“感触最深”的理由,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一书面表达原题、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一书面表达原题、解析及范文
I am grateful tomy fatherand will love him forever.
Once one of his students fell ill suddenly while having classes. My father quickly took her to hospital using his own car. He didn’t leave the hospital until the student’s parents arrived.
When I was in the senior of three, I was asked to leave school after 10:30 late at night. I was afraid to go back home alone, so my father fetched me at the school gate every night forthe whole year.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一英语书面表达原题、解析和范文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你校正在组织英语作文比赛。请以身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参赛,内容包括:
1.人物简介
2.尊敬和爱戴的原因。
注意:
1.次数100左右;
2.短文题目和首句已为你写好。
写作过程:
一、审题
抓住关键词:身边的人(my father);值得尊敬和爱戴。
例(两个,一个是带学生看病;一个是晚上放学接送自己)
情感抒发(感恩和爱)
三、范文
My father is the man I respect most. He is a middle-aged man who worked as a teacher in asenior high school. As a teacher, he teaches well and cares about his students. As a father, he loves me and sets a good example to me.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2020年最新]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2020年最新]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附: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辅佐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雄霸天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管仲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800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作文题解析2020年语文高考I卷作文是一道情境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班级读涉到首先应关注写作的情境:班级读书会。

因此写作中应该尽量牵书交流的情境。

其次:本文的写作任务有二:一是根据材料内容,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人物谈看法,因此写作中一定不能对三人平分秋色,而应抓住其中一人的品行、境界、格局等特点,从可以深入写作的角度切入。

例如:齐桓公,可以从宽容、胸怀、知人善用、信任、志向高远等角度切入;鲍叔,可从知人、大度、不计私利、大局为重、虚怀若谷、友情等角度切入;管仲,可从才华、能力的重要性和恪尽职守等角度切入。

二是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

因为是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因此要注意称呼,是老师和同学们;同时要众。

动听有结束语,语言应尽量生动、形象、口语化,有感染力,能打当然,在写作中,要注意主题的提升,因为虽然是三人选择一人为重点进一心,才能行写作,但三人之间的联系与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君臣共创伟业;而在疫情仍没有完全消散,世界格局正面临重大改变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只有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各尽其能,才能克服困难,谱写强国之音。

2020全国新高考I卷(山东)作文深度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全国新高考I卷(山东)作文深度解析及优秀范文

文题展示
至此,我们可以选择的立意有:
示例
1.距离彰显能力,联系体现力量 2.众志成城,用距离和联系书写人间大爱。
3.心连心,家国情 4.担当与荣耀
写作指导
3、写法点拨:
①建议考生尽量避免内容空泛,言之不深,如对材料内所列举 的事例进行仿写、扩写,或空喊口号,或单纯地罗列身边见闻 ,讲述“战疫”故事。
从选材上看,材料选取了防疫工作中不得不产生的“距离” ,以及抗疫工作中人与人之间展现的各种温暖的“联系”,所 选内容与考生息息相关,非常贴近考生生活,能够确保人人有 话说。
从写作要求上看,对考生写作要求明确,明确以“疫情中的 距离与联系”为主题,但要对上述材料进行综合立意,不能将 “距离”与“联系”分割开来谈,而是要看清二者的本质以及 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考题并未对文体
③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作文中充分体现个人的思考、 感悟与认识,不能仅仅将距离理解为防疫工作,而要是看到在 “距离”中,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所体现出来的坚定决心和卓越 能力;要看到在“联系”中,中华民族在面对疫情时所爆发出 来的强大凝聚力,全党全人民在防疫与抗疫工作中所展现的团 结协作、顽强斗争的中国精神,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中 国力量。
参考结构
主体可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因为疫情,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了车水马龙,人与人拉 开了距离,这是抗疫,也是爱。
后半部分:重点描写志愿者,他们支帐篷,守小区,填证件,细登记,与他 人发生联系,这同样是为了抗疫,彰显了爱。结尾抒情,点明主旨。
写作素材1
新闻素材 匆匆离开的背影、布满勒痕却仍笑着的脸、见隔着防护服的拥抱。躺 在冰凉地板上入睡的年轻身躯、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握着扫帚的手、空荡荡 的公交车上稳稳的掌在方向盘上的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1卷作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
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

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
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

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

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
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

从这三个人物分析,每个人物身上的品质与特点各有特色,选取其一确定立意,结合素材与论据展开论述即可。

要注意的是题目提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要对此进行回答,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主,不可三人平均分配力量。

从历史人物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最终要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这些优秀的思想品格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写法指导
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要求语言简洁明快。

发言要直接面向班级同学,所以,发言稿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词语,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
题目、称呼、问候语、结束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