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化设计之配套课件、复习学案、及拓展提升(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础知识背记清单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学课件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课题 1 (kètí)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着重解决运用实验研究、分析、 发现(fāxiàn)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具 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方法一、参照上教版教材第四章第2节的 引入方案。
方法二、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自己设计实 验,自己实验验证,自己分析实验现象,自己 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1.白磷燃烧实验建议由老师演示,防止污染, 要让学生分析玻璃管上装气球的目的、气球为什 么会鼓起和瘪下去。
2.探究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要让学 生弄清楚(1)天平为什么回倾斜?(2)要想使 天平平衡,如何改进实验?(3)该实验是否违背 质量守恒定律?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liú suān yà tiě)
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活动探究内容一:
通过(tōngguò)实验探求 规律
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活动探究内容二:
通过实验 运用 规律 (yùnyòng)
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加热铜丝(tónɡ sī),观 察是否保持平衡
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六、单元课时(kèshí)分配
• 课题1 二课时 • 课题2 一课时 • 课题3 一课时 • 单元 复习课 (dānyuán) 二课时
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七、单元教学 建议 (jiāo xué)
1.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 解决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2.运用好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帮 助学生理解知识。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 式书写的过程研究,培养了学生(xué 的 sheng) 探究精神,让学生(xué sheng)学会科学的学习 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熟练编写化学方程式,包括物质的化学式、状态符号和反应条件。
3.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过程和产品生成。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和编写规则。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相关概念。
教学准备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
2.实验室器材和化学品。
3.PPT或黑板、粉笔。
4.学生试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化学方程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学生回答: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化学方程式?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
•化学式的表示及意义。
•反应条件的表示。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让他们分组进行练习,并解答下列问题:•根据以下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1.H2 + O2 -> H2O2.Na2CO3 + HCl -> NaCl + H2O + CO2•请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答案,并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4.汇报与总结(10分钟)–让代表学生的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1.复习与引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讲过的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引入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物质的状态符号,以及平衡方程式的编写方式。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物质的状态符号:固体(S)、液体(L)、气体(G)、溶液(aq)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
•平衡方程式的编写规则,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的确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堂测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g水加入100 g酒精中生成200 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这违背质量守恒定律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一定不变D.铁丝在O2中燃烧,反应前固体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总质量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P Q R W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13 12.6 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P==Q+R+W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已知KCl与NaNO3不反应;2NaOH+CuSO4= Cu(OH)2↓+Na2SO4]A B C D5.为实现CO2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 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转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作业设计】基础应用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C.5 g水与5 g酒精混合成10 g酒精溶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件

• ③置换反应:
• ④复分解反应:
第四页,共十一页。
• ①化合反应: • 单质和氧气的反应 • 一些金属(jīnshǔ)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 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 ②分解反应: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 • 碳酸钙的受热分解
第五页,共十一页。
• ③置换反应: • 用碳或氢气还原(huán yuán)金属氧化物 • 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 ④复分解反应: • 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酸和盐的反应 • 碱和盐的反应 • 盐和盐的反应
第十一页,共十一页。
Cu2(OH)2CO3===2CuO+H2O+CO2↑
(4)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加热
H2+CuO====Cu+H2O
(5)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2HCl+CuO==CuCl2+H2O
HCl+NaOH==NaCl+H2O
第十页,共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a.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xiāngděng)。2.相似物质(或微粒)之间 的区别(连线):。盐和盐的反应。(常见还原剂:H2、C、CO)。CO2+H2O==H2CO3。 CaO+H2O==Ca(OH)2。2H2+O2===2H2O。2H2O2====2H2O+O2↑。加热。 Cu2(OH)2CO3===2CuO+H2O+CO2↑。H2+CuO====Cu+H2O。HCl+NaOH==NaCl+H2O
通电
==(t=ōn2g H2
+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质量守恒定律;(2)正确地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3)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2)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具准备托盘天平、试管、烧杯、药匙、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实验导入】活动与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011中考预测〕⑴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 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_____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要用此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如何改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符合;反应生成的CO 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⑵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碳酸钠盐酸一、质量守恒定律【提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
【小组讨论】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分子种类、分子数目、物质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
上述项目中,在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的有: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定改变的有: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能改变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网络】【分析解读】1.本单元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
中考以简答题型式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质量变化问题;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组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是化学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点包括:①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书写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在选择题中会结合微观示意图或生活中的现象,在一个选项中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
将会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相互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结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并延伸到对反应类型的判断。
会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来根据题给信息正确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叙述反应的意义。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题目将由物质的单一计算逐渐向混合物的计算、与溶液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综合考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提倡由浅入深,分类练习,逐步掌握这部分内容。
主要的命题点有:①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知识梳理】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高频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变化,但不适用于_______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2) H2 + O2
H2O
点燃
(3)2H2 + O2
2H2O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重点) 3.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难点)
讲授新课
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观察与思考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方案二: 【实验原理】 铁+硫酸铜 【实验步骤】
铜+硫酸亚铁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 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将
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 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 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展示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 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 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为:
分子 分解为 原子 重组 新分子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反应前后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说出该方程式所表达的含义
点燃
S+O2
SO2
(1)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3)该反应中微粒的个数比为1∶1∶1。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判断下列方程式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课件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反应 各 质量 生成 各 化学 物理 质量 不能 原子的重新组合种类数目质量密闭实验现象分析:(1 )所选实验现象一定要现象明显(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2)实验中用到气体或生成气体的都必须在_________中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
(3)所用反应都遵循_________ 。
造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有:有的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状态不同,其质量没有计算在内;反应装置_________不好;使得部分物质溢散或进入,造成质量发生变化。
密闭容器质量守恒定律气密性引申:质量守恒可以理解为 : 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变可不变。
六个不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变一个可变可不变:分子的数目不一定变1.判断题:(1)100g 水加热变成100g 水蒸气遵守质量守 恒。
(2)因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所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不遵守质量守恒。
(3)3g 镁和3g 氧气充分反应会生成6g 氧化镁。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一定守恒,但分子数目不一定守恒。
x 因为是物理变化x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
× 要求是参加反应的等于生成的。
√DA 如果X 前面没系数,则化学式是什么?已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及个数N 4H 12O 6已知反应后原子种类及个数 N ? H 12O 6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N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4.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用X 表示硫铁矿中的主要成分。
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X + 11O 2 ===2Fe 2O 3 + 8SO 2,则x 为( ) A. FeS 2 B. Fe 2S 3 C. FeSO 4 D. Fe 4S 8高温Fe 4个 O (6+16)=22个S 8个O 22个X A D 已知反应物中已知生成物中还差Fe 4个, S 8个A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反应的关系式:有机物 + O 2 → CO 2 + H 2O + SO 2已知变化后元素种类 CHSO已知变化前元素种类O 点燃根据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
(粘贴于教材第104页)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个数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②、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③、“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4、化学反应中的“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六个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一定变(生成了新的物质);分子的种类一定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总数目可能变。
5、使用托盘天平称药品质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②、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NaOH)】,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6、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7、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以下信息:①、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②、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③、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④、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8、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把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高温、催化剂等,写在等号上方。
9、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号;同样,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
10、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