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件(共46张PPT)

使用滴管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然后将水倒掉, 呼出气体中含CO2较多
5)迅速将烧杯倒转,并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再盖上玻璃片。
探究1:两种气体中CO2含量的多少?
呼出气体
浑浊
空气 不浑浊
现象 在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 空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D 澄清的石灰水
)C
D 水蒸气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CC甲甲中中熄变灭旺,,乙乙中中变熄旺灭
B 甲、乙都变旺
D 甲、乙都熄灭
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① 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含 量 。多
在空气中的石灰水不浑浊。
结论
呼出气体中含CO2较多
探究2:两种气体中O2含量的多少?
呼出气体
空气
很快熄灭
继续燃烧一会儿
现象 结论
在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很快熄灭, 在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一会儿。
空气中含O2较多
探究3: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有何现象? 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 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结论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究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记录与结论
化学学习的特点
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1.什么是化学定义: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P2研究内容:——实验—仪器、试剂—原理、操作、结果、结论化学—物质——性质、用途、制备——组成、构成、结构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相对质量计算2.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p7举例:煮水时,水变成水蒸气;天气冷时,水变成雪花、冰;小麦被磨成面粉;瓷碗跌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定义:p7举例:铁生锈;木炭燃烧;大米酿酒;呼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光合、呼吸作用…化学变化的特征: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其他特征: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
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的形成(有时候肉眼难以观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的燃烧)3.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性质:p7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物理性质: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实验原理、器材(仪器、试剂、药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结果分析1)蜡烛的燃烧p12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木棍、石灰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燃烧前:白色固体、质软、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烧时:石蜡融化成液态、形成白烟火焰明亮、放出热量;外焰温度最高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后:蜡烛变短、余烟可燃实验结论:蜡烛由石蜡和棉芯构成,点火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融化汽化,蜡烛燃烧主要是石蜡蒸汽在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原理:空气和二氧化碳较难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p14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木棒、玻璃片、石灰水…操作步骤:收集气体、检验、比较实验现象:呼出气体的石灰水更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木棍熄灭、使玻片凝结成水实验结论:空气含有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多,而含有的二氧化碳则是呼出气体中的多、呼出的气体还含有水份5.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实验桌、水槽、药品柜、仪器、药品、试剂仪器与用途:内容:仪器及其使用、基本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标志:p18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药匙、镊子、纸槽;操作(一横二放三慢竖/一斜二送三直立)p18液体药品的取用:细口瓶;滴管、量筒;操作(大量: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流)/少量:滴管)倾倒:塞子要;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地倒;用完液体后,要,以防药液挥发或者吸收和进入了杂质。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绪言走进化学世界》总结请把张纸留好,记住!凡是抽查提问没有答对的同学一直抄到自己会为止(一)化学的研究范畴: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了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他们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三)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有改变颜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放热、发光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物质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等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3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燃烧、变质、变酸、发霉、食物中毒、腐烂、生锈、酿酒、百炼成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常见的物理变化有:滴水穿石,海水晒盐、轮胎爆炸、酒精挥发,衣服晒干,活性炭除异味、、、、。
5、只要有化学变化发生,则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发生。
6、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加热,蓝色沉淀变黑(三)探究实验:1、对蜡烛燃烧的探究:石蜡的硬度小、密度比水、熔点低。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报告第2面记住。
蜡烛点燃前,点燃时,点燃后是怎么操作的,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2、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含量少,水蒸气含量多。
(实验报告第7面记住。
本实验是怎么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汽的,实验注意事项是什么)(五)实验基本操作:进入实验室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用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不得尝药品味道,1、药品的取用。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分离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纯净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元素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3.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纯净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分解成元素。
4.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5.常见的分离方法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结晶、提纯、沉淀、浓缩、萃取等。
第二章:酸、碱和盐1.酸碱理论酸的特性是酸味、酸性反应和导电性;碱的特性是苦味、碱性反应和导电性。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2.盐的特性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晶体结构、无味、无臭、导电性等特点。
3.酸碱指标常用的酸碱指标物质有酚酞、酸碱指示剂和pH值。
4.酸的实验室常见性质酸具有腐蚀性、变色性、产生气体等性质。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H+(酸)和OH-(碱)表示。
第三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金属的性质和分类金属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热导性等。
金属可以分为常金属和稀有金属。
2.金属的反应金属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常见的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置换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3.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非金属的性质包括不良导电性、不良热导性等。
非金属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4.非金属的反应非金属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常见的反应有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非金属与酸的反应。
第四章:氧气、氢气和水的性质1.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氧气可以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二氧化锰制备。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等性质。
2.氢气的制备和性质氢气可以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等方式制备。
氢气具有轻、无色、易燃等性质。
3.水的制备和性质水可以通过合成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方式制备。
水具有透明、无味、无色、能溶解许多物质等性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第一单元一、绪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国有一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例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
XXX和XXX等科学家得出了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研究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蒸发B、潮解C、水变成冰D、物质燃烧。
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一般有“能…、可…、会…、易…、极易…等”描述。
以下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F、铁生锈;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蜡烛燃烧实验是一个经典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如何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2.药品的取用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量一般取多少?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读数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3.物质的加热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4.药品和仪器的处理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硫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4.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6.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不: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别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XXX、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爽朗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索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别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歪(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办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别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别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洁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别聚成水滴也别成股流下。
(7)可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别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别尝、手别摸、鼻别闻(闻的办法:扇闻)未讲明药品用量时:液体普通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____组__成__、__结_构__、__性__质__及_其__变__化__规__律_____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
我国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
象 造纸 、 制火药、 烧瓷器;我国劳动
人民在商代会制造 青铜器 ,春秋战国
时期会 炼铁、炼钢
。
化学的发展
颜色、状态、
挥发性、溶解性
需要在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
可燃性、稳定性、 活泼性、氧化性
区别 性质需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再想一想你会更请楚
找区别:
一般描述过物质程性质的语言中
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 硫燃有烧能生力成的二字氧眼化,硫如木炭可化以学燃变烧化, 硫燃糖烧能能溶生解成与二水氧。化硫 化学性质
2.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
(B )
A.白色固体 B.调味品 C.易溶于水 D.在空气中容易潮解
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
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
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
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
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
绿色化学
•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 绿色化学从微观角度讲主要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 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 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 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属于绿色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化__合__反__应__.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根本 特征
入火焰中。现象:两_端__先__碳__化___;结论:外_焰_温__度__最__高
(3)检验产物 H用2干O冷:烧__杯_罩__火_焰__上_方__,烧_ 杯内有水雾。
C_ 有O2白:取烟_下_(烧_杯_为_,石_倒_蜡入__澄固_清_体石__灰_颗___水粒__,__)振___荡_;__,__变_点_浑_浊燃_(白4烟):熄灭后: _蜡__烛_复__燃__,_说_明__石__蜡__固__体_颗__粒__能。燃烧
可清洗
滴瓶
该滴管不可 清洗
广口瓶
试剂瓶
细口瓶
磨沙面向 下
温度计
燃烧匙
坩埚钳
漏斗Biblioteka 小结(一)容器与反应器 1、可直接加热 2、隔石棉网加热
3、不能加热的
(二)计量仪器 (三)漏斗 (四 )夹持器
(五)取用药品的仪器 (六)气体的净化装置
(七)其他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规则
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
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
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 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最 明亮)(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气体中的 CO2 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 出现 水雾 ,说明呼出气体中 水蒸气 含量
较高。
药品图标
一、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介绍
反应容
烧瓶
锥形瓶
器
支持仪器
三脚架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 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 上套。
1、接触药品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 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药品的取用原则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 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 体(1ml~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剩余药品的处理: 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 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绪言~第一单元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 4、走进化学实验室
材料的发展:(时间顺序) 商代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的冶铁炼钢 西汉的湿法炼铜 近代铝的使用 现代有 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
耐高温纤维制成的消防人员的服装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的破冰斧
属性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1.下列属于对物质化学性质描述的是(C D)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味 C、O2 可以助燃 D、蜡烛能燃烧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 如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 体?
这种方法说明收集 的气体具有什么性 质?是最佳方案吗?
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
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 现木条在 空气中 燃烧得比较旺盛,说 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含量较低。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 中,振荡,发现 石灰水明显浑浊 ,说明呼出
• 近代_道__尔__顿_(近代原子学说)阿_伏__加__德__罗 (分子概念)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 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 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 合成新分子。
• 1869年_门__捷__列__夫__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 素周期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 律可循。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例1.(09江西)化学实验对药品存放有一定的要求,
下1图、所盛示放白:磷的广存口放符瓶合要求的是( ) 2、仪器: 药匙、纸槽、镊子 3:方法:
粉末状的固体 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的固体 一横二放三慢竖 注意:(1)药匙和镊子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 要擦拭干净。
(2)白磷存放在水中,钠存放于石蜡油或煤油中。
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 现象
形状、状态的改变
发光,放热,变色等
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联系 化变中一定有物变,物变中不一定有化变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这些象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举例
不需要在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