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课件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课后作业】
15.(1)略 (2)西北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 随季节移动 (4)雨热同期 (5)ACD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1.甲图为 冬 (冬、夏)季节,A气压的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名称是 ,该 气压中心将 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切断,使 其只能保持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保留下列 的块状气压中心名称 阿留申低压 。
复习引入
《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和南亚气候影响》探究
探究1 气压中心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4.东亚 冬季风:西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寒冷干 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东南风 性质差异 太平洋 炎热湿润 海陆热力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和南亚气候影响》探究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2.乙图为 夏(冬、夏)季节,B气压的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名称是 ,该气压中心 将 副热带高压带 气压带切断,使其只能保 持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保留下列的块状气 压中心名称是夏威夷高压 。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3: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识记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3.理解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自主预习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3.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和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和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案例、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等。
[自主诊断]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 )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
( )3.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低压。
( )5.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 )6.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 )合作探究探究点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
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
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 附近。
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
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附近。
『思考交流』1.夏威夷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2.夏威夷高压中心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3.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归纳总结]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在地球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的气压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影响和变化规律。
一、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冬季北半球的气压中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使得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降,形成高压区。
这导致了北半球冬季普遍存在的气压梯度,即从南向北气压逐渐升高的趋势。
2、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差异导致海洋在冬季相对于陆地较为温暖,从而形成低气压区。
而陆地由于失去海洋的热量供应,形成高气压区。
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气压中心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进而减小了极地的高气压强度。
同时,暖空气的增多也会在某些地区形成新的低气压系统。
二、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夏季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同样受到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与冬季相比,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略有不同。
1、地球自转:夏季,赤道地区的热空气继续上升,形成低压区。
与此同时,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也继续下降,形成高压区。
这导致了北半球夏季气压梯度的逆转,即从南向北气压逐渐降低的趋势。
2、海陆分布:夏季,海洋相对于陆地较为凉爽,因此海洋上空形成高气压区。
而陆地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形成了低气压区。
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3、气候变化:夏季的气压中心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某些地区的高气压强度减弱,同时也会在某些地区形成新的低气压系统。
三、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全球气候和天气,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气候和天气: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导致冷暖空气在北半球各地流动,形成了各种气候和天气现象。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分布

的气 大气活 影压 动中心 响带 、 风 带 对 气 候 季风 环流
北半球夏季7月,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 低压(印度低压)切断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地区:冬季——西北季风 成因1 夏季——东南季风 成因1 南亚地区:冬季——东北季风 成因1 夏季——西南季风 成因2
知识铺垫1
世界海陆分布图
北半球 南半球
知识铺垫2
项目
7月 (夏季代表)
1月 (冬季代表) 低(降温快) 高 高(降温慢) 低
陆地 (热容量小)
气温
气压 气温
高(升温快) 低 低(升温慢) 高
海洋 (热容量大)
气压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利亚高压的偏北 风,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东亚季风环流(7月)
夏季风
低气压 高气压
亚洲季风(夏季)
夏季风的形成
夏季,东亚盛行 来自太平洋副热
带高压西北部的 偏南风,高温、 湿润和多雨。 注意:南亚的西南风 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形成
2、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冬季:西北风
南亚冬季: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冬季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
•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_图文

教学目标
• 1.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的 基本原理。
• 2.掌握全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与位置 • 3.分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源地、
风向与性质
三圈环流
思考:
•三圈环流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其假 设前提是什么? •实际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吗? •气压带能否完整保留?
7月
印度 低压
(亚洲
夏威夷 高压
低压)
——
亚速尔 副热带高 夏威夷高压
高压
气压带
(西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
2、季风环流 (1)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
亚洲季风(冬季)
• 冬季风的形成
• 冬季,东亚盛 行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的偏北风,低 温干燥,风力 强劲。
北半球冬季风的形成
北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欧大陆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北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赤道低压带
赤 道
亚洲季风(夏季)
• 夏季风的形成 • 夏季,东亚盛
行来自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西 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湿润 和多雨。
北半球夏季风的形成
北大西洋 亚速尔高压
亚欧大陆 印度低压
北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 响,大气环流比上述情况要复杂得多 。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看课本36页活动题回答以下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 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收缩下沉。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 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亚洲 大陆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月
压 低副 极 地 低高 带
低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低 带 压
高
大西洋
亚洲 大陆
(3)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南亚季风
(1)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 带的移动。 (2)风向
夏季风向:西南风——温暖湿润
冬季风向:东北风——寒冷干燥
(3)分布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太平洋
北美大陆
一月 冰岛低压 七月 亚速尔高压
亚洲高压(又称蒙 阿留申低压 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 夏威夷高压 度低压)
高压 低压
一月
压 低副 极 地 低高 带
低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低 带 压
高
亚洲 大陆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太平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冰洋
亚洲 北美 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洋洲 南美 洲
大 西 洋
欧洲
大 西 洋
非洲
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 2.分布: 则成块状分布。
3.1月、7月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分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月
压 低副 极 地 低高 带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概述

西北风
阿留申 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读图思考:
1月份 西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1月份
东北风
亚速尔 高压
亚洲 低压
东南风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思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7月份 东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7月份
西南风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冰岛
一月
பைடு நூலகம்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洲高压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副 热 亚洲低压 带 高 气 压 带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七月 高压
30°N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占优)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海陆分布
2、季风环流
项目 陆地 (热容小) 海洋 (热容大) 气温
7月 1月 (夏季代表) (冬季代表)
高(升温快)低(降温快)
低 高
气压 气温
气压
低(升温慢)高(降温慢) 高 低
冰岛 低压 亚洲 高压
南亚季风的形成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7月份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

影响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带来晴朗、寒冷、干燥的冬季气候。
03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形成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 力的作用下,转变为西南季风,
在印度大陆形成低压中心。
影响范围
主要影响南亚、东南亚地区,带来 丰沛的降水。
对气候的影响
印度低压的形成,使得南亚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夏季北半球受到热空气影响,形成高气压中心,如副热带高压。
季风洋流的增强
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导致季风洋流增强或维持,如印度季风和墨西 哥湾暖流。
气候影响
夏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导致北半球气候变暖,如东亚夏季 风和北美东南部的炎热潮湿天气。
季风洋流对气压中心的反馈作用
季风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冬季北半球受到冷空气影响,形成低气压中心,如亚 洲高压。
季风洋流的变化
冬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导致季风洋流减弱或改变方向, 如东亚季风和北大西洋暖流。
气候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 如东亚冬季风和欧洲西北部的严寒天气。
夏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
通过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的研究 ,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些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和 影响,为未来的气候预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 依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揭示其背 后的物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结合现代观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提高对季风洋流长期变化趋势的预测 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季风洋流的强弱和方向变化会影响沿岸地区 的气温,进而影响气压中心的分布和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印度半岛、东南亚 中国东部、日本、 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 朝鲜半岛 地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0°
东南信风
七月海平面气压图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一月海平面气压图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冬 风向 季 性质 风 成因 夏 风向 季 性质 风 成因 西北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东北风 低温干燥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4.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南亚季风:
1.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 的风向是:( D )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2. 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 我国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 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 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 冬天降水较少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炎热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南亚印度半岛、东 南亚 中国东部、日本、 中南半岛、我国西 朝鲜半岛 南等地
1月份(冬季)
阿留申低压 阿阿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东北风 温暖干燥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风 西北风 冬向 季性 寒冷干燥 风质 成 海陆热力 因 性质差异 分 布
(2)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影响: 夏季会带来丰沛的雨水
阿留申低压 阿阿
夏威夷高压
探究:观察课本P38的图2· 15,思考(东 亚和南亚)季风的风向及分布、成因、 性质。
7月份(夏季)
东亚季风
夏威夷高压
南亚季风 西南风
风 夏 向 季 性 风 质 成 因 分 布
气压带被切断,呈 块状分布
30 °S以南的地区,气 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亚欧大陆
一 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 印度低压)
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大西洋
冰岛低压
七 月
亚速尔高压
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 季节的 变化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5.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月海平面等压线图;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__ 。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亚洲高压 ,C处盛行 西北风 风 。 (3)夏季,D处盛行 西南风 风,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东南风
温暖湿润
西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中国东部、日本、 南亚印度半岛、东南亚 朝鲜半岛 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地
分
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 30°N
非洲撒哈拉沙漠
原因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 候,因此,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农 业生产发达。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 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 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某海滩发生一起命案,以下是两个嫌疑人的审 问记录: A:昨天晚上我一直待在海边思考人生,我面 对着大海,风轻抚着我的脸· · · · · · B:昨天晚上我也一直待在海边思考人生,我 背对着大海,风轻抚着我的脸· · · ·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热 低压)
:
课堂小结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2..冬、夏季气压中心: 夏季:亚洲低压、夏威夷低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1.风向及性质 引起我国大范围的降温现象 冬季: 西北风(冷干、强) 夏季: 东南风(暖湿、弱) 2.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1.风向及性质 冬季:东北风(暖干、弱) 夏季:西南风(高湿、强)造起我国部分地区旱涝灾害 2.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洋(冷 高压)
陆地(冷 高压)
海洋(热 低压)
探究活 动 冷 高压
0 极地低气压带
热 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0
冬季,夏季大陆分别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形 成的原由?空气柱位于哪个气压带上?
地 球 表 面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均 匀
的 情 况 下 :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 低气压 带
60°N
陆地上出现 的冷高压将 副极地低气 压带切断
副极地气压带在 海洋上保留下来, 并由带状变成低 压中心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陆地上出现的 热低压将副热 带高气压带切 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海洋上保留下 来,并由带状变 成高压中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