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关、网段、IP、子网掩码、NAT
面试会问的网络知识

面试会问的网络知识一、网络基础知识1. IP地址IP地址是网络中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互联网中寻址和路由。
它分为IPv4和IPv6两个版本。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呈现。
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形式呈现。
2.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它与IP地址进行逻辑与运算,用于确定网络ID和主机ID。
常见的子网掩码有255.255.255.0,表示24位网络ID和8位主机ID。
3. 网关网关是连接两个不同网络的设备,用于数据包的转发。
它通常是一个路由器,负责将数据包从源网络传输到目标网络。
4. DNS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将域名解析为相应IP地址的系统。
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时,DNS将解析域名并返回相应的IP地址,以便建立连接。
5. HTTP和HTTPS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
HTTPS(HTTP Secure)是在HTTP基础上添加了安全套接层(SSL/TLS)的协议,用于加密数据传输。
二、网络安全知识1. XSS攻击XSS(Cross-Site Scripting)攻击是一种利用Web应用程序对用户的输入进行恶意脚本注入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在网页中注入恶意脚本,使得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执行该脚本,从而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2. CSRF攻击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击是一种利用用户在已登录的Web应用程序中的身份来执行非预期的操作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伪造请求,诱使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恶意操作。
3. 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是一种利用Web应用程序对数据库操作的漏洞进行攻击的方式。
攻击者通过在用户输入中注入恶意SQL代码,从而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或者获取敏感信息。
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

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资讯,进行各种交易,和远在天边的朋友进行交流。
但是,网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管理和维护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网络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概念网络是一种可以进行通信的方式,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连接各种终端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常见的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网络的组成网络通常由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网络连接组成。
终端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3. IP地址IP地址是用来唯一标识一个设备的地址,可以用来进行数据的传输。
IP地址包括IPv4和IPv6两种类型,其中IPv4地址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IPv6地址用128位二进制数表示。
4.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来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一种方法,通常用在IP地址中。
通过子网掩码,我们可以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范围,从而进行网络的划分和管理。
5. 网关网关是将不同网络的数据进行转发的设备,用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网关通常在网络层以上工作,可以是软件或者硬件。
6. DNS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域名系统的缩写,用来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通过DNS,我们可以使用域名来访问网站,而不需要记住复杂的IP地址。
7. TCP/IP协议TCP/IP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协议,它是一组通信协议的集合,用于在网络中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TCP/IP协议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两种类型,其中TCP协议用于建立可靠的连接,IP协议用于在网络中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8.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二、网络安全知识1.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指对网络中的设备和数据进行非法的访问和破坏的行为,常见的网络攻击包括DDoS攻击、SQL注入攻击、木马病毒等。
局域网组建多网段互通的实现方法

局域网组建多网段互通的实现方法在现代企业网络中,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通常需要将不同的网段互相连接起来,以实现内部网络的无缝通信。
本文将介绍实现局域网多网段互通的方法,包括路由器设置、子网划分和网络地址转换等技术。
一、路由器设置为了实现多个网段的互通,必须通过路由器进行配置。
路由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负责将来自不同网段的数据包进行转发。
以下是配置路由器的步骤:1. 配置路由器的基本信息:包括路由器的名称、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
例如,在控制台或命令行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Router> enable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 hostname R1R1(config)#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R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1(config-if)# no shutdownR1(config-if)# exitR1(config)# exitR1#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2. 配置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用于指定数据包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的路径。
例如,在路由器R1上配置静态路由到网段192.168.2.0/24:```R1(config)# 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3.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可选):动态路由协议是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的一种方式,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环境。
例如,配置路由器R2和R3之间的OSPF动态路由协议:```R2(config)# router ospf 1R2(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 0.0.0.255 area 0R3(config)# router ospf 1R3(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通过以上步骤,路由器将能够转发来自不同网段的数据包,实现多网段的互通。
IP地址、子网掩码详解

一、IP地址的介绍1、IP地址的表示方法IP地址 = 网络号+主机号把整个Internet网堪称单一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在Internet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标示符,Internet管理委员会定义了A、B、C、D、E五类地址,在每类地址中,还规定了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
在 TCP/IP协议中,IP地址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出现的,共32bit,1bit就是二进制中的1位,但这种形式非常不适用于人阅读和记忆。
因此 Internet管理委员会决定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 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
A、B、C类最常用,下面加以介绍。
本文介绍的都是版本4的IP地址,称为IPv4.●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
不难算出,A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00000001,最后一个地址是01111111,换算成十进制就是 127,其中127留作保留地址,A类地址的第一段范围是:1~126,A类地址允许有27 -2=126个网段(第一个可用网段号1,最后一个可用网段号126)(减2是因为0不用,127留作它用),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24-2=16777216台主机(减2是因为全0地址为网络地址,全1为广播地址,这两个地址一般不分配给主机)。
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0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0111111,换算成十进制B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128~191,B类地址允许有214 =16384个网段(第一个可用网段号128.0,最后一个可用网段号1291.255),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2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 216-2=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念:网络是指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传输媒介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多种形式。
3.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TCP/IP协议: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集合,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等。
5.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6.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7.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8.网关:在通信网络中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转发。
9.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1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二、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1. 集线器(Hub):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广播方式转发数据。
2. 网桥(Bridge):用于将不同局域网中的数据包转发。
3. 交换机(Switch):用于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包,提供更高的数据转发效率。
4. 路由器(Router):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具备网络寻径的功能。
5.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安全,限制网络访问。
6. 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
7. 打印服务器(Print Server):用于共享打印设备。
8.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在Web应用中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9.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10.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
11.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邮件的接收。
三、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1.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系统,限制网络访问和控制网络流量。
网络工程师网络配置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网络配置知识点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公司和个人之间进行通信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作为网络工程师,掌握网络配置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网络工程师必备的网络配置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一、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来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一种掩码。
它由32位二进制组成,其中网络部分使用连续的1表示,主机部分使用连续的0表示。
例如,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表示网络地址的前24位为网络地址,后8位为主机地址。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如何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子网掩码,以实现有效的地址划分和子网划分。
二、IP地址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使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格式。
IPv4地址由四个八位组成,每个八位用点分隔,表示范围为0~255,如192.168.0.1。
IPv6地址由八组四位十六进制数组成,每组用冒号隔开,表示范围更广,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IP地址的分类、寻址和子网划分,以及如何管理和分配IP地址。
三、路由器配置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设备,它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网络工程师需要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包括设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配置路由表,设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等。
路由器是网络的核心设备,正确的配置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交换机配置交换机是连接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的设备,在局域网内起到转发数据帧的作用。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包括设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VLAN划分、端口开启和关闭、链路聚合等。
交换机的正确配置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效率。
五、防火墙配置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设备,它可以过滤和监测网络流量,阻止不安全的访问和攻击。
VMware虚拟机上网络连接(networktype)的三种模式--bridged、hos。。。

VMware虚拟机上⽹络连接(networktype)的三种模式--bridged、hos。
VMWare提供了三种⼯作模式,它们是bridged(桥接模式)、NAT(⽹络地址转换模式)和host-only(主机模式)。
要想在⽹络管理和维护中合理应⽤它们,你就应该先了解⼀下这三种⼯作模式。
1.bridged(桥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VMWare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就像是局域⽹中的⼀台独⽴的主机,它可以访问⽹内任何⼀台机器。
在桥接模式下,你需要⼿⼯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掩码,⽽且还要和宿主机器处于同⼀⽹段,这样虚拟系统才能和宿主机器进⾏通信。
同时,由于这个虚拟系统是局域⽹中的⼀个独⽴的主机系统,那么就可以⼿⼯配置它的TCP/IP配置信息,以实现通过局域⽹的⽹关或路由器访问互联⽹。
使⽤桥接模式的虚拟系统和宿主机器的关系,就像连接在同⼀个Hub上的两台电脑。
想让它们相互通讯,你就需要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和⼦⽹掩码,否则就⽆法通信。
如果你想利⽤VMWare在局域⽹内新建⼀个虚拟服务器,为局域⽹⽤户提供⽹络服务,就应该选择桥接模式。
2.host-only(主机模式) 在某些特殊的⽹络调试环境中,要求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隔离开,这时你就可采⽤host-only模式。
在host-only模式中,所有的虚拟系统是可以相互通信的,但虚拟系统和真实的⽹络是被隔离开的。
提⽰:在host-only模式下,虚拟系统和宿主机器系统是可以相互通信的,相当于这两台机器通过双绞线互连。
在host-only模式下,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如IP地址、⽹关地址、DNS服务器等),都是由VMnet1(host-only)虚拟⽹络的DHCP服务器来动态分配的。
如果你想利⽤VMWare创建⼀个与⽹内其他机器相隔离的虚拟系统,进⾏某些特殊的⽹络调试⼯作,可以选择host-only模式。
3.NAT(⽹络地址转换模式) 使⽤NAT模式,就是让虚拟系统借助NAT(⽹络地址转换)功能,通过宿主机器所在的⽹络来访问公⽹。
计算机网络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区别

计算机网路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区别1、IP地址IP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地址的分配是基于网络拓朴,用来标识网络中每个主机。
IP有唯一性(指的是公网地址),即每台机器的IP在全世界是唯一的。
计算机之间要实现网络通信,就必须要有一个合法的IP地址。
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又称:网络号和主机号),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Internet上很方便的寻址。
IP 地址设定为32位二进制数据,通常以十进制表示,每个数字从0到255。
IP地址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数量而分为A、B、C、D、E五类(见下图),常见的是A、B、C三类:A类IP地址:用7位(bit)来标识网络号,24位标识主机号,最前面一位为"0",即A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126之间。
A类地址通常为大型网络而提供,全世界总共只有126个只可能的A类网络,每个A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16777214台主机。
B类IP地址:用14位来标识网络号,16位标识主机号,前面两位是“10”。
B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28~191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
B类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全世界大约有16000个B类网络,每个B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65534台主机。
C类IP地址:用21位来标识网络号,8位标识主机号,前面三位是"110"。
C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92~223之间,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
最后一段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号。
C类地址适用于校园网等小型网络,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54台主机。
D类IP地址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
目前这一类地址多被用于多点广播。
E类IP地址暂时无用,保留待用。
生活中个人计算机IP地址均属于内网的IP地址,以192.168开头。
这样很容易区分公网和内网的IP地址。
例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住址用来定位,Internet网络中,每个上网的计算机都有一个用来通信的地址,这个地址就是IP地址,是分配给网络设备的门牌号,为了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互相访问,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关键问题:
网关、网段、网桥、IP地址、子网掩码、NAT(网络地址转换)、VLAN
一、私有IP
私有IP就是在本地局域网上的IP 与之对应的是公有IP(在互联网上的IP)随着私有IP网络的发展,为节省可分配的注册IP地址,有一组IP地址被拿出来专门用于私有IP网络,称为私有IP地址。
私有IP地址范围:
A: 10.0.0.0~10.255.255.255 /8
B:172.16.0.0~172.31.255.255 /12
C:192.168.0.0~192.168.255.255 /16
D类为组播地址E类为研究开发预留地址
这些地址是不会被Internet分配的,虽然它们不能直接和Internet网连接,但通过技术手段仍旧可以和Internet通讯。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地址类,在内部局域网中将这些地址像公用IP地址一样地使用。
在Internet上,有些不需要与Internet通讯的设备,如打印机、可管理集线器等也可以使用这些地址,以节省IP地址资源。
二、固定IP、动态IP、公有地址、私有地址、
固定IP:固定IP地址是长期固定分配给一台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一般是特殊的服务器才拥有固定IP地址。
动态IP:因为IP地址资源非常短缺,通过电话拨号上网或普通宽带上网用户一般不具备固定IP地址,而是由ISP动态分配暂时的一个IP地址。
普通人一般不需要去了解动态IP地址,这些都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的。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因特网信息中心)负责。
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
通过它直接访问因特网。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
以下列出留用的内部私有地址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其实我们只要连接到外网就会用到公有IP,因为每一个网络只能识别同一网段内的IP地址,在经过一些特定的路由时需要替换IP但MAC地址不变,最后把私有IP替换成公有IP登陆因特网。
公有IP地址是:ISP(也就是网络运营商如电信)给予的IP地址。
私有IP地址是:我们局域网自己设置分配的IP地址。
127.0.0.1
127.0.0.1是回送地址,指本地机,一般用来测试使用。
回送地址(127.x.x.x)是本机回送地址(Loopback Address),即主机IP堆栈内部的IP地址,主要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机进程间通信,无论什么程序,一旦使用回送地址发送数据,协议软件立即返回,不进行任何网络传输。
IP地址中不能以十进制“127”作为开头,该类地址中数字127.0.0.1到127.1.1.1用于回路测试,如:127.0.0.1可以代表本机IP地址,用“http://127.0.0.1”就可以测试本机中配置的Web服务器。
其实“ping 127.1”和“ping 127.0.0.1”这两条命令是一样的,都是在进行回路测试。
三、网关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
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
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
在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
与网桥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不同,网关对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以适应目的系统的需求。
同时,网关也可以提供过滤和安全功能。
大多数网关运行在OSI 7层协议的顶层--应用层。
那么网关到底是什么呢?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
比如有网络A和网络B,网络A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1.1~192. 168.1.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络B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2.1~192.168.2.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在没有路由器的情况下,两个网络之间是不能进行TCP/IP通信的,即使是两个网络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或集线器)上,TCP/IP协议也会根据子网掩码(255.255.255.0)判定两个网络中的主机处在不同的网络里。
而要实现这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则必须通过网关。
如果网络A中的主机发现数据包的目的主机不在本地网络中,就把数据包转发给它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网络B的网关,网络B的网关再转发给网络B的某个主机(如附图所示)。
网络A向网络B转发数据包的过程。
所以说,只有设置好网关的IP地址,TCP/IP协议才能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
那么这个IP地址是哪台机器的IP地址呢?网关的IP地址是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的IP地址,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有路由器、启用了路由协议的服务器(实质上相当于一台路由器)、代理服务器(也相当于一台路由器)。
在今天很多局域网采用都是路由来接入网络,因此现在通常指的网关就是路由器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