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156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40 mL 0.1 mol·L-1 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 a2(H2SO3)的数量级为10-8B.若滴定到第一反应终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C.图中Z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SO32-)>c(HSO3-)>c(OH-)D.图中Y点对应的溶液中:3c(SO32-)=c(Na+)+c(H+)-c(OH-)【答案】C【解析】【分析】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40mL0.1mol/LH2SO4溶液,由于H2SO3是二元酸,滴定过程中存在两个化学计量点,滴定反应为:NaOH+H2SO3═NaHSO3+H2O,NaHSO3+NaOH═Na2SO3+H2O,完全滴定需要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80mL,结合溶液中的守恒思想分析判断。

【详解】A.由图像可知,当溶液中c(HSO3-)= c(SO32-)时,此时pH=7.19,即c(H+)=10-7.19mol/L,则H2SO3的K a2==c(H+),所以H2SO3的K a2=1×10-7.19,K a2(H2SO3)的数量级为10-8,故A正确;B.第一反应终点时,溶液中恰好存在NaHSO3,根据图像,此时溶液pH=4.25,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故B正确;C.Z点为第二反应终点,此时溶液中恰好存在Na2SO3,溶液pH=9.86,溶液显碱性,表明SO32-会水解,考虑水也存在电离平衡,因此溶液中c(OH-)>c(HSO3-),故C错误;D.根据图像,Y点溶液中c(HSO3-)=c(SO32-),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HSO3-)+2c(SO32-),由于c(HSO3-)=c(SO32-),所以3c(SO32-)=c(Na+)+c(H+)-c(OH-),故D正确;答案选C。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五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五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五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答案】D【解析】【详解】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A错误;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D.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且无正价,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W、Z、Y、X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Y、X、W、Z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W、X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Y、W【答案】B【解析】Y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那么Y是F,X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小于Y,应为O,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且为短周期,原子序数大于F,那么Z为Al,W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那么W为Si,据此推断X、Y、Z、W分别为O、F、Al和Si。

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即原子半径关系:Al>Si>O>F,即Z>W>X>Y,故A错误;B、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3和4,即最外层电子数Y>X>W>Z,故B正确;C、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F>O>Si>Al,因此X>W>Z,故C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O>Si>Al,即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W,故D 错误;故选B。

2019-2020学年西城区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西城区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西城区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分析精华学校 高中鼎级班化学组 一、试题整体特点从难度上来看,与2019年高考相差不大,但比2020年3月份进行的全市适应性考试难度有所增大,但整体题型设置合理,分值稳定,梯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契合我们新高考的赋分制。

从考生整体反映来说,17、18、19这三个大题的答题不理想,“不知出题人的意图、读不懂题”,也有可能是考生受到疫情影响在家学习状态不佳,这一方面影响也很大。

二、试卷具体分析1.选择题的分布来看:今年西城一模化学考点与适应性测试相差不大,依旧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如: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化学与生活、化学计量、有机中的熔沸点、同系物等基础,意在指示我们一定要注重课本基础知识;选择题与适应考试对比,个人感觉难度有所上升,尤其是10、11、12、14题,但13题考查的是侯德榜制碱的工艺流程,对于这一题会存在分析漏洞,导致错答。

2.非选择题的分布来看:15题考察有机推断,与适应性测试对比难度下降,在第5问中,看似结构式比较复杂,但考察的是基础反应(酯化反应),在第6问中的L的结构简式确定中,只需前后对比H和O原子即可,在第7问中有考生在计算有机物中C化合价时出错,导致答题不理想或者花费时间较长。

16题考查的是工业流程,与适应性测试对比难度下降,可能会有学生在第三问中的第一小问答题不理想,或是对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不会运用,而接收、整合新信息的能力是所有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17 题考查的是无机原理,与适应性测试对比难度增大,图形分析上难度持平,但在答题要点上出现要点答不全,考虑不全面,例如第1问中的②③两问会漏答化学平衡移动。

18题考查的是无机原理,与适应性测试对比难度增大,书写陌生离子方程式难度增大,花费较长时间去找反应物和生成物,图像分析难度增大,尤其最后一问,不知从何入手。

19 题考查的是实验探究,与适应测试对比难度增大,前两问,考查的虽是陌生反应,但难度不大,但在3、4、5这三问,出现了考生看不懂题的情况,加上时间原因,没有大量时间去读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阶段性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阶段性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阶段性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Cu 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 10小题,每小题2分;11 ~ 20小题,每小题3分)1.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 锂离子电池B. 风力发电机C. 偏二甲肼燃烧D. 太阳能集热器【答案】A【解析】【详解】A.锂离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符合题意;B.将风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题意;C.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不符合题意;D.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

2.下列营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的是A. 蔗糖B. 油脂C. 蛋白质D. 葡萄糖【答案】C【解析】【详解】A.蔗糖属于二糖,葡萄糖属于单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不符合题意;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C符合题意;D.葡萄糖是单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3.下列各组物质的相互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 H2、D2和T2互为同位素B.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 金刚石、C60、石墨互为同系物D. (CH3)2CHC2H5和CH3CH2CH(CH3)2属于同种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 H2、D2和T2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 和属于甲烷的二氯代物,是一种物质,故B错误;C. 金刚石、C60、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 (CH3)2CHC2H5和CH3CH2CH(CH3)2属于同种物质2-甲基丁烷,故D正确;答案:D【点睛】“四同”的区分: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的互称;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同系物指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组差n个CH2 化合物的互称;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考试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催化加氢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A.CH3CH=C(CH3)CH2CH3B.(CH3)2C=CHCH2CH3C.CH≡C(CH3)(CH2)2CH3D.CH3CH=CHCH(CH3)22.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869年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根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准确的预留了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并预测了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部分原始记录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31B.元素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和稳定性都低于CH4C.原子半径比较:甲>乙>SiD.乙的单质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3.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3,则该原子A.核外有5个电子B.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最外层电子占据3个轨道D.最外层上有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pH=0的溶液中:NH4+、Al3+、OH-、SO42-B.在新制氯水中:Fe2+、Mg2+、NO3-、Cl-C.在加入NH4HCO3产生气体的溶液中:Na+、Ba2+、Cl-、NO3-D.加入Al片能产生H2的溶液:NH4+、Ca2+、HCO3-、NO3-5.有机物J147的结构简式如图,具有减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下列关于J147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发生加聚反应B.分子式为C20H20O6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和霾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B.“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指“碘的升华”D.“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单质的焰色反应7.某温度下,向10 mL 溶液中滴加的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1.材料的研发应用使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地铁列车以下部件的成分属于合金的是C.酚醛树脂D.阻燃橡胶地板A.钢化玻璃车窗B.铝合金车体玻璃钢座椅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成分相同,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B、车体的成分是铝合金,属于合金材料,故B正确;C、酚醛树脂、玻璃钢均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阻燃橡胶地板的主要成分是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B。

2.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正确的是A. 醋酸电离:CH3COOH==CH3COO−+ H+B. Na2O2与CO2反应提供O2:Na2O2 +CO2==Na2CO3 + O2C. NO2与水反应制硝酸:NO2 +H2O==H++ NO3−D. NaOH溶液除去铝表面氧化膜:Al2O3+2OH−==2AlO2−+H2O【答案】D【解析】【详解】A.醋酸为弱酸,应该用,电离方程式:CH 3COOH⇌CH3COO-+H+,故A错误;B.方程式未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为2Na2O2 +2CO2==2Na2CO3 + O2,故B错误;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与NO,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故C错误;D.用NaOH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1O2-+H2O,故D正确;答案选D。

3.我国科研人员使用催化剂CoGa3实现了H2还原肉桂醛生成肉桂醇,反应机理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肉桂醛分子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B. 苯丙醛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 还原反应过程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D. 该催化剂实现了选择性还原肉桂醛中的醛基【答案】A【解析】【详解】A. 肉桂醛()分子中碳碳双键两端分别连接2个不同的基团,存在顺反异构现象,故A错误;B. 苯丙醛()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如图示:,故B正确;C. 根据图示,还原反应过程中肉桂醛与氢气反应转化成了肉桂醇,分别断开了H-H键和C-O 键,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故C正确;D. 根据图示,还原反应过程中肉桂醛转化成了苯丙醛和肉桂醇,而没有转化为苯丙醛,体现了该催化剂选择性的还原肉桂醛中的醛基,故D正确;答案选A。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考模拟化学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考模拟化学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考模拟化学试题(校模拟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1,2,3,4,U Z A ==()(){}130,B x x x x Z =+->∈,则集合()U A C B ⋂的子集个数为( ) A .2 B .4C .8D .16【答案】C 【解析】 【分析】先求B.再求U C B ,求得()U A C B ⋂则子集个数可求 【详解】由题()(){}{}130,1x 3,U C B x x x x Z x x Z =+-≤∈=-≤≤∈={}1,0,1,2,3=-, 则集合(){}1,2,3U A C B ⋂=,故其子集个数为328=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及子集个数,熟练掌握各自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是基础题2.函数()3sin 3x f x x π=+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奇偶性,可排除D ;求得()f x '及()f x '',由导函数符号可判断()f x 在R 上单调递增,即可排除AC 选项. 【详解】函数()3sin 3x f x x π=+易知()f x 为奇函数,故排除D. 又()2cos x f x x π'=+,易知当0,2x π⎡⎤∈⎢⎥⎣⎦时,()0f x '>;又当,2x π⎛⎫∈+∞⎪⎝⎭时,()2sin 1sin 0x f x x x π''=->-≥, 故()f x '在,2π⎛⎫+∞⎪⎝⎭上单调递增,所以()24f x f ππ⎛⎫''>= ⎪⎝⎭, 综上,[)0,x ∈+∞时,()0f x '>,即()f x 单调递增. 又()f x 为奇函数,所以()f x 在R 上单调递增,故排除A ,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解析式判断函数图象,导函数性质与函数图象关系,属于中档题. 3.已知倾斜角为θ的直线l 与直线230x y +-=垂直,则sin θ=( )A .B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倾斜角为θ的直线l 与直线230x y +-=垂直,利用相互垂直的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因为直线l 与直线230x y +-=垂直,所以1tan 12θ⎛⎫⋅-=- ⎪⎝⎭,tan 2θ=.又θ为直线倾斜角,解得sin =5θ.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互垂直的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Γ+=>>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上顶点为点A ,延长2AF 交椭圆Г于点B ,若1ABF V 为等腰三角形,则椭圆Г的离心率e = A .13B .33C .12D .22【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2||BF t =,则12||BF a t =-,||AB a t =+,因为1||AF a =,所以1||||AB AF >.若11||||AF BF =,则2a a t =-,所以a t =, 所以11||||||2A A a BF B F =+=,不符合题意,所以1||||BF AB =,则2a t a t -=+, 所以2a t =,所以1||||3BF AB t ==,1||2AF t =,设12BAF θ∠=,则sin e θ=,在1ABF V 中,易得1cos23θ=,所以2112sin 3θ-=,解得3sin θ=(负值舍去),所以椭圆Г的离心率3e =.故选B .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12n =,则输出的n 的值为( )A .32B .2C .52D .3【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程序语言依次计算,直到a b <时输出即可 【详解】 程序的运行过程为当n=2时,51ln 22n >=;时,15ln 22<,此时输出2n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由程序框图计算输出结果,属于基础题6.已知函数1()2x f x e x -=+-的零点为m ,若存在实数n 使230x ax a --+=且||1m n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4] B .72,3⎡⎤⎢⎥⎣⎦C .7,33⎡⎤⎢⎥⎣⎦D .[2,3]【答案】D 【解析】 【分析】易知()f x 单调递增,由(1)0f =可得唯一零点1m =,通过已知可求得02n ≤≤,则问题转化为使方程230x ax a --+=在区间[]0,2上有解,化简可得4121a x x =++-+,借助对号函数即可解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详解】易知函数1()2x f x e x -=+-单调递增且有惟一的零点为1m =,所以|1|1n -≤,∴02n ≤≤,问题转化为:使方程230x ax a --+=在区间[]0,2上有解,即223(1)2(1)4412111x x x a x x x x ++-++===++-+++在区间[]0,2上有解,而根据“对勾函数”可知函数4121y x x =++-+在区间[]0,2的值域为[2,3],∴23a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问题,考查了方程有解问题,分离参数法及构造函数法的应用,考查了利用“对勾函数”求参数取值范围问题,难度较难. 7.已知α满足1sin 3α=,则cos cos 44ππαα⎛⎫⎛⎫+-= ⎪ ⎪⎝⎭⎝⎭( ) A .718B .79C .718-D .79-【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展开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1sin 3α=Q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444444ππππππαααααα⎛⎫⎛⎫⎛⎫⎛⎫∴+-=-+ ⎪ ⎪ ⎪⎪⎝⎭⎝⎭⎝⎭⎝⎭()()22211cos cos cos sin 12sin 222222ααααααα⎛⎫⎛⎫=-+=-=- ⎪⎪ ⎪⎪⎝⎭⎝⎭2117122318⎡⎤⎛⎫=-⨯=⎢⎥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求值,涉及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8.已知函数()()614,7,7x a x x f x a x -⎧-+≤=⎨>⎩是R 上的减函数,当a 最小时,若函数()4y f x kx =--恰有两个零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2-B .1(2,)2- C .(1,1)- D .1(,1)2【答案】A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f x 为R上的减函数,列出不等式组,求得112a ≤<,所以当a 最小时,12a =,之后将函数零点个数转化为函数图象与直线交点的个数问题,画出图形,数形结合得到结果. 【详解】由于()f x 为R 上的减函数,则有()1001714a a a a ⎧-<⎪<<⎨⎪≤-+⎩,可得112a ≤<, 所以当a 最小时,12a =, 函数()4y f x kx =--恰有两个零点等价于方程()4f x kx =+有两个实根, 等价于函数()y f x =与4y kx =+的图像有两个交点.画出函数()f x 的简图如下,而函数4y kx =+恒过定点()0,4,数形结合可得k 的取值范围为102k -<<.故选:A.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函数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分段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根据函数零点个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目. 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则当时,左端应在的基础上加上( )A .B .C .D .【答案】C【解析】 【分析】首先分析题目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3+…+n 1=时,当n=k+1时左端应在n=k 的基础上加上的式子,可以分别使得n=k ,和n=k+1代入等式,然后把n=k+1时等式的左端减去n=k 时等式的左端,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当n=k 时,等式左端=1+1+…+k 1,当n=k+1时,等式左端=1+1+…+k 1+k 1+1+k 1+1+…+(k+1)1,增加了项(k 1+1)+(k 1+1)+(k 1+3)+…+(k+1)1.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属于中档题./10.在ABC V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2)cos c a B a b A -=-,则ABC V 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C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角,再由()sin sin A B C +=,化简可得sin cos sin cos B A A A =,最后分类讨论可得; 【详解】解:因为cos (2)cos c a B a b A -=-所以()sin sin cos 2sin sin cos C A B A B A -=- 所以sin sin cos 2sin cos sin cos C A B A A B A -=- 所以()sin sin cos 2sin cos sin cos A B A B A A B A +-=-所以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sin cos A B B A A B A A B A +-=- 所以sin cos sin cos B A A A = 当cos 0A =时2A π=,ABC ∆为直角三角形;当cos 0A ≠时sin sin A B =即A B =,ABC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形状的判断,考查正弦定理的运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1.已知抛物线2()20C x py p :=>的焦点为1(0)F ,,若抛物线C 上的点A 关于直线22l y x +:=对称的点B 恰好在射线()113y x ≤=上,则直线AF 被C 截得的弦长为( ) A .919B.1009C .1189D .1279【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焦点得抛物线方程,设A 点的坐标为2()14m m ,,根据对称可求出点A 的坐标,写出直线AF 方程,联立抛物线求交点,计算弦长即可. 【详解】抛物线2()20C x py p :=>的焦点为1(0)F ,, 则12p=,即2p =, 设A 点的坐标为2()14m m ,,B 点的坐标为()113n n ≤,,, 如图:∴2211114211142222m n m m m n ⎧-⎪=-⎪⎪-⎨⎪++⎪=⨯+⎪⎩,解得62m n =⎧⎨=⎩,或343359m n ⎧=-⎪⎪⎨⎪=⎪⎩(舍去), ∴9(6)A ,∴直线AF 的方程为413y x +=, 设直线AF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由24134y x x y ⎧=+⎪⎨⎪=⎩,解得69x y =⎧⎨=⎩或2319x y ⎧=-⎪⎪⎨⎪=⎪⎩, ∴21,39D ⎛⎫-⎪⎝⎭,∴100||9AD ==,故直线AF 被C 截得的弦长为1009.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点关于直线对称,属于中档题.12. “哥德巴赫猜想”是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其内容是: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素数)之和,也就是我们所谓的“1+1”问题.它是1742年由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我国数学家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中做出相当好的成绩.若将6拆成两个正整数的和,则拆成的和式中,加数全部为质数的概率为( ) A .15B .13C .35D .23【答案】A 【解析】 【分析】列出所有可以表示成和为6的正整数式子,找到加数全部为质数的只有336+=,利用古典概型求解即可. 【详解】6拆成两个正整数的和含有的基本事件有:(1,5),(2,4),(3,3), (4,2),(5,1), 而加数全为质数的有(3,3), 根据古典概型知,所求概率为15P =.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典概型,基本事件,属于容易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a和b不连接时,铁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铁片上有铜析出,故A正确;
考点:考查关于有机物因果关系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4.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N2B.COC.NO2、H2SD.SO2
【答案】A
【解析】
【详解】
A.N2不是污染物,选项A符合;
B.CO是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害,为污染物,选项B不符合;
C.NO2、H2S都是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害,为污染物,选项C不符合;
【详解】
A.经分析,X为NO2,Y为N2O4,c(NO2)b<c(NO2)d,则v正(b点)<v正(d点),A正确;
B. 0-10min内,v(N2O4)= =0.02 mol/(L·min),B错误;
C. 25min时,c(NO2)突然增大,再慢慢减小,而c(N2O4)则慢慢增大,说明此时平衡的移动是由增加NO2的浓度引起的,C错误;
6.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v正(b点)<v正(d点)
B.前10min内用v(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
C.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D.a和c点:Qc(浓度熵)<K(平衡常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0-10min内,Δc(X)=0.4mol/L,Δc(Y)=0.2mol/L,则可以推出X为NO2,Y为N2O4;25min时,NO2的浓度突然增大,然后再减小,而N2O4的浓度是逐渐增大,由此可以推出此时是增加了NO2的浓度引起的平衡的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156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系统(工作原理如图,电解液含硫酸)。

该电池负载工作时,左罐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电池工作原理为VO 2++VO 2++2H +垐垐?噲垐?放电充电VO 2++V 3++H 2O B .a 和b 接用电器时,左罐电动势小于右罐,电解液中的H +通过离子交换膜向左罐移动 C .电池储能时,电池负极溶液颜色变为紫色D .电池无论是负载还是储能,每转移1 mol 电子,均消耗1 mol 氧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池负载工作时,左罐顔色由黄色变为蓝色,说明ⅤO 2+变为ⅤO 2+,V 化合价降低,则左罐所连电极a 为正极;右罐发生V 2+变为V 3+,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所以右罐所连电极b 为负极,因此电池反应为VO 2++V 2++2H +=VO 2++V 3++H 2O ,所以,该储能电池工作原理为VO 2++VO 2++2H +垐垐?噲垐?放电充电VO 2++V 3++H 2O ,故A 正确; B 、a 和b 接用电器时,该装置为原电池,左罐所连电极为正极,所以电动势大于右罐,电解液中的H +通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即向左罐方向移动,故B 错误;C 、电池储能时为电解池,故电池a 极接电源正极,电池b 极接电源负极,电池负极所处溶液即右罐V 3+变为V 2+,因此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故C 正确;D 、负载时为原电池,储能时为电解池,根据反应式VO 2++VO 2++2H +垐垐?噲垐?放电充电VO 2++V 3++H 2O 可知,原电池时氧化剂为VO 2+,电解池时氧化剂为V 3+,它们与电子转移比例为n (VO 2+):n (V 3+):n (e -)=1:1:1,故D 正确。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Al(OH)3受热分解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同时产生的水蒸气起到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作用,从而用作塑料的阻燃剂,故A错误;B.K2FeO4具有强氧化性,用于自来水的消毒,被还原后生成的Fe3+水解生成胶状物,具有吸附水体颗粒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不能软化硬水,故B错误;C.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是过氧化钠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KMnO4溶液可氧化水果释放的CH2=CH2,而乙烯具有催熟作用,故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可用于水果保鲜,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乙醇、空气为原料可制取乙酸B.甲苯分子中最多13个原子共平面C.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可以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D.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A. 醇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基,可以用乙醇、空气为原料制取乙酸,故A正确;B. 甲苯中苯基有11个原子共平面,甲基中最多有2个原子与苯基共平面,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故B 正确;C.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 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CH3、CH3CH2CH(CH3)2、C(CH3)4,其中CH3CH2CH2CH2CH3有3种H原子,CH3CH2CH(CH3)2有4种H原子,C(CH3)4只有1种H原子,故羟基(—OH)取代1个H得到的醇有3+4+1=8种,故D正确;【点睛】C5H12O的醇可以看做羟基上连接一个戊基,戊基有8种,所以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结构;常见的烃基个数:丙基2种;丁基4种;戊基8种。

4.下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得沉淀为BaSO4B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C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D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 盐酸是强酸,SO2通入BaCl2溶液不能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滴入稀硝酸,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与BaCl2生成BaSO4白色沉淀,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故A正确;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滴入蔗糖中并搅拌,发生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B错误;C. 烧碱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故不能用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故C错误。

D. FeCl3溶液可与Cu反应生成Cu2+,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铜回收,故D错误;答案选A。

5.练江整治已刻不容缓,其中以印染工业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

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 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设计了如下工业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离子方程式是:NH4++NO2-=N2↑+2H2OD.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答案】B【解析】【分析】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I为CaCO3、CaSO3,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NaOH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3,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N2,则气体II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I为CaCO3、CaSO3,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NaOH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3,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则气体II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A.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CaCO3、CaSO3,因Ca(OH)2过量,则固体I为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CO,A正确;B.由分析可知,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3,B错误;C.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N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C正确;D.气体II含有CO、N2,经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正确;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侧重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涉及废水的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环保意识。

6.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X 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Z元素和W元素同主族,R元素被称为“成盐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简单离子半径:X>YB.W、Z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C.X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分析】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W为C元素;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X为O元素;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Y为Al元素;Z元素和W元素同主族,Z为Si元素;R元素被称为“成盐元素”,R为Cl 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C、X为O、Y为Al、Z为Si、R为Cl元素。

A.O2-和Al3+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因此简单离子半径:X>Y,A正确;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C>Si。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B正确;C.元素X和R形成的ClO2,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C正确;D.Y和R化合物为AlCl3,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氯化铝不能导电。

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制金属Al,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把握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元素的性质和位置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D选项为易错点,注意冶炼金属Al原料的选择。

7.向Ca(HCO3)2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设溶液体积不变),推断正确的是A.产生CO2气体B.产生白色沉淀C.所得溶液的碱性一定减弱D.所得溶液中一定不含HCO3-【答案】B【解析】【详解】A. 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Ca(HCO3)2反应生成CaCO3和H2O,不会产生CO2气体,故A 错误;B. 过氧化钠固体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aOH会与Ca(H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B 正确;C. 当Na2O2量较多时,生成的NaOH和Ca(HCO3)2反应后有剩余,会使溶液碱性增强,故C错误;D. 当Na2O2量较小时,生成的NaOH较少,没有把Ca(HCO3)2反应完,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故本题考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及复分解反应,明确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反应中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饱和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关系来解答。

8.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其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

下图是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过程②需吸收能量,过程③则放出能量B.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是因为常温下反应物的化学键难以断裂C.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的△H变小而使反应变得更容易发生D.该过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A. 根据示意图知,过程②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过程③化学键形成则放出能量,故A正确;B. 化学键形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故温度较低时不利于键的断裂,故B正确;C.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活化能,即反应物的化学键变得容易断裂,但△H不变,故C错误;D.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该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