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备考精编金卷历史(B卷)教师版
黑龙江省鸡西市惊鸣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荀子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由此可见,荀子认为礼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统治秩序B.创建中央集权制度C.借助权术治国D.实现人际关系和谐2.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制度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这一主张的核心思想是()A.天下共主,众星捧月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大兴教化,圣贤治国D.分化事权,加强监督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4.王守仁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怜悯之心)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兄便是悌。
”由此可见,王守仁认为()A.致良知是个体自觉自愿的行动B.格物致知才能真正体悟天理C.致良知须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D.发明本心要抛弃“三纲五常”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为主,君为客”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6.“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 D.火药7.明清小说的作品中有颂扬农民斗争、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批判科举制、抨击官场腐败等内容。
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应是()8.“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 商朝的诸侯多数是自行发展起来的,商王只是对既有事实进行“承认”,而西周各诸侯的权利直接来自周天子的封赐,是一种权力的“授予”。
这一转变表明分封制()A.消除了诸侯争霸的隐患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力D.淡化了宗法制的政治影响2. 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西至四川、陕西,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见下图),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
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各地经济水平趋于一致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C.冶铁中心遍及全国各地D.集体耕种方式得以普及3. 汉初,封国领土广大,“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
据学者统计,汉初全国有57郡,其中十个诸侯共领有42郡,占比达73.7%,中央辖属的郡县之地只有15郡,占总数的26.3%。
这一状况表明,汉初()A.中央集权面临严峻挑战B.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度C.诸侯国权力不断被削弱D.中央行政中枢权力加强4. 据史书统计,唐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宰相的人数近400人,出身士族占65.8%,非士族出身仅有34.2%;到了宋朝,科举出身的宰相达到了87%以上。
这一现象反映出()A.士族退出了政治舞台B.宰相权力大幅度提高C.社会流动性逐渐增强D.官员选拔日趋多样化5.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东京开封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以后临街摆摊、坊中开铺的现象屡屡发生。
因侵街现象愈演愈烈,宋真宗曾下令禁止权豪大户侵街,但因遭到反对而作罢。
这反映出宋代()A.商业受到政府严格限制B.政府放弃了城市管理C.富商大贾危及政府统治D.坊市分区制逐步瓦解6. 明代法律规定,金银等贵金属的采冶只能由官府经营,民间只能开采一些不重要的矿产,并要缴纳一定的税收。
清嘉庆年间,百姓申请开采金银矿,政府不但不准许,还要按法律治罪。
这些法律规定()A.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B.渗透了儒家伦理道德C.推动了冶炼技术的革新D.助推了对百姓的教化7. 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经济特科被清廷批准,在已仕官员中荐选,“初场试专门题,次场试时务题,三场仍试四书文”,兼顾中学与西学。
部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朝实行的是分封制B. 商朝实行的是郡县制C. 周朝实行的是禅让制D. 夏商周三代都实行的是世袭制2、关于春秋时期“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B. 事件导致了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C. 事件使得晋国疆域进一步扩大D. 事件标志着郡县制的确立3、题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项措施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待遇产生了积极影响?A. 恢复高考制度B. 实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C. 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D.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4、题干: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A.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 1979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C. 1980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5、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个体所有B.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C.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所有D.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地主阶级所有6、关于五四运动,以下哪项表述是正确的?A. 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 五四运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 五四运动是国民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 五四运动是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7、以下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 大运河的北端是洛阳,南端是余杭C. 隋炀帝为开通大运河而发动了大规模的劳动力征调D.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北水路运输成为可能8、以下关于唐朝科举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朝科举制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B. 科举制以诗赋为主,注重文学素养C. 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D. 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9、题干: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选项:A.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B.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成功C.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D.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 10、题干: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选项:A. 扩大对外贸易B. 加大对外投资C. 举办国际会议D. 建立经济特区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十大政治纲领”中,强调要“实现抗战的全面性、持久性”,这一纲领的意义在于:A. 明确了抗战的性质和任务B. 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C. 强调了抗战的民族性和人民性D. 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构想12、题干: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关系密切,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国民经济B. 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D.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13、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造纸术C. 印刷术D. 望远镜1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1914年爆发,以奥匈帝国和德国为一方,英国、法国、俄国为另一方B. 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C. 结束于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投降书D. 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15、下列关于春秋时期“三家分晋”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一事件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由于道德的标准不一致,许多人以自己观察的某一方面为“自好”,于是出现众多的学术派别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学说。
这一现象()A.推动了社会变革B.有利于思想统一C.导致了历史倒退D.引起了诸侯争霸2.(2分)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人们的智谋是在长期作战中成长起来的,主张通过农战的实际斗争,培养“智术能法之士”。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2分)自汉高祖刘邦后,汉代皇帝谥号依次为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孝昭帝、孝宣帝……谥号中“孝”体现出()A.嫡长子承袭的原则B.宽厚待民施以仁政C.大力推行尊崇儒术D.事亲事君伦理道德4.(2分)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忠义英雄,其忠义思想的来源应该包括()①孔子的“仁”“礼”主张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①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①明清之际的反传统思想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5.(2分)下列是不同时期儒家学者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①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2分)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
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C.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7.(2分)“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8.(2分)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C.人民生活的提高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9.(2分)“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版)

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A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以世纪伟人邓小平为题材的电影《小平出山》在江西拍摄,将于2015年年中上映。
下列关于电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影诞生于20世纪初B.它与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相同C.它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和流行很广的娱乐形式D.它被称为“第八艺术”2.1918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这表明()A.当时知识分子已走上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B.蔡元培倾向于由工农掌握国家政权C.新文化运动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地位D.俄国革命影响了蔡元培的思想3.“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4.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
这体现了他( )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5.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其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A.人……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B.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D.政府是保护人权的,必须限制,实行分权6.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同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全部+选择性必修二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材料的作者意在强调()A.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B.文字是人们出于生产生活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C.农业的发展对于文明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D.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在湘西里耶秦简中的一枚木牍,其上书写有“迁陵以邮行洞庭”的字样,迁陵是洞庭郡的属县。
该文物表明秦朝()A.开创了全新的地方行政制度B.采取了开明的边疆管理政策C.创立了重要的巡视监察制度D.建立了分级的文书传送系统3.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
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
这体现出秦汉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D.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4.唐朝时,农民可以帛、粟、麦等为抵押向柜坊借钱,到期未赎取的抵押品,柜坊即将其出售变现。
武则天大足元年(701 年)下令,不得复利计息;728年,玄宗也因“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而下诏限制高利贷。
这些现象说明了唐代()A.民间信贷活跃B.政府以农为本C.经济纠纷较多D.长途贸易发达5.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常常出现“内重外轻、强干弱枝”或“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现象。
以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或机构设置中,不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是()A.周初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C.东汉晚期州刺史D.唐朝晚期节度使6.下表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趋势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7.清代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当时某一新传入物种有这么一段描述:“丛生,白花。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备考金卷-历史【含答案】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备考金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
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复原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原始民居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布置村落,从配置、外观等多个角度呈现出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故选A 项;远古居民的村落有码头存在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发达”一词程度过高,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并未出现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悬山式屋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德国位于温带而非热带,排除D项。
2.如图是英国1700至1959年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AB段城市化启动得益于民族国家形成B.BC段城市化迅速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C.CD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缩小了贫富差距D.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源于国家干预【答案】B【解析】BC段位于1800—1850年间,处于工业革命期间,BC段的城市化迅速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解读正确,故选B项;AB段城市化的启动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始,解读错误,排除A项;CD段的城市化进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加大了贫富差距,排除C项;国家干预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不是源于国家干预,排除D项。
3.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
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
这一变化反映了()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答案】A【解析】由于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便捷,促使官员士大夫对其态度由否定转向肯定,说明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故选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官员接受了近代交通,转变了观念,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是清政府官员转变了观念,接受近代交通,与近代社会转型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交通发展促进清政府官员转变思想,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排除D项。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Word版)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程瑶田在《宗法小记》中说:“使无宗法,则支分派衍无所统,诸侯将无以治其国,天子将无以治其天下。
故宗法者为大夫、士立之,以上承夫天子、诸侯而治其家者也。
”材料表明宗法制设立的主要意图是()A. 严格等级尊卑 B. 规范权力分配 C. 维护统治秩序 D. 强化贵族特权2徐州的一些高等级汉墓,择地背山临水,墓葬上圆下方,多采用弧形顶、穹隆顶,顶部出现类似星象的装饰,墓中有许多将现实生活与神仙天界同处一幅画像之中的画像石。
墓葬的设计反映了()A. 天人合一思想B. 无为而治政策C. 节葬节用主张D. 崇尚自然理念3北宋张方平在《梁固墓志铭》中说:“初,艺祖(按指宋太祖)深讲治要,总揽权纲,以谓取士官材,为国基本,乃人主之柄,非下所宜专,始御便殿,亲阅春官(礼部知贡举官)所奏名士。
至太宗遂以为常。
”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旨在()A. 打击贵族特权B. 加强君主专制C. 保证考试公平D. 防止官员结党4王阳明有言:“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
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
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夫是之谓格。
”其中的“格物”反映了王阳明主张()A. 涵育人文精神B. 克制自身欲望C. 探寻客观规律D. 注重道德修养5诗人蒋炯诗云:“以人运车车运辐,一辐上起一辐伏……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
”该诗反映的生产工具是()6现代史学先驱郭廷以认为:“太平天国的信仰其实就是-一个低级迷信,其组织是绝对的暴力集团,依赖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高层人物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满地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
以富庶著称的长江下游各省,受祸尤烈,几乎无地不焚,无户不掳,死亡殆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精编仿真金卷
历 史 (B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
据此,三者都主张( ) A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 .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 .“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 .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孔子的“修已以安百姓”,孟子的“斯有不忍人之政”和荀子主张讲求王道仁义,说明儒家思想家都主张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结合起来,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礼乐制度,故B 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与题意不符,故C 项错误;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是孔子“仁”的思想的核心内容,与题意不符,故D 项错误。
2.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常理,治国要道。
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必须先实行思想的大一统。
为此他主张( )
A .君权神授
B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 .三纲五常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主张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故A.B 项错误;三纲五常的提出主要是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标准,强化君主专制,故C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思
想大一统”,故D 项正确。
3.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这说法的依据是( )
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
D .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 【答案】A
【解析】《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是反封建,号召人民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反对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故A 项正确;黄宗羲没有提出“效仿西方制度”的观点,故B 项错误;黄宗羲的主张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并不是“人民主权”思想,
故C 项错误;黄宗羲在本质上仍然属于传统的儒家思想,不可能否定孔子思想,故D 项错误。
4.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
其一致性表现在( )
A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求达到三教一统
C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维护统治秩序,A 项正确。
宋明理学融合释、道、儒观念,是思想融合的体现,而不是三教一统,B 项错误。
明清进步思潮强调经世致用,但没有致力于政治改革,C 项错误。
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借儒学思想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觉醒庶民大众,D 项错误。
5.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
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
A .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
B .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
C .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
D .以个人判断为标准 【答案】D
【解析】材料与感性、理性无关,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思想学说上”,不是强调政治,故B 项错误;材料指思想领域,与政体好坏无直接关联,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说明古希腊在人文主义领域,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故D 项正确。
6.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
此卷只装订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