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姜夔《扬州慢》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姜夔《扬州慢》原文和译文

姜夔《扬州慢》原文和译文原文: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赏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

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

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

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尽荠麦青青。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犹厌⾔兵。

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今重到须惊。

纵⾖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译⽂ 淳熙年丙申⽉冬⾄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

进⼊扬州,⼀⽚萧条,河⽔碧绿凄冷,天⾊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

我内⼼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创了这⽀曲⼦。

千岩⽼⼈认为这⾸词有《⿉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有游览胜地⽵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从⾦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的⼤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惊。

纵使有⾖蔻芳华的精⼯词采,纵有歌咏青楼⼀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四桥依然完好毫⽆损伤,桥下波⼼荡漾⼀弯冷⽉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 注释 ⑴扬州慢:词牌名,⼜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度曲,后⼈多⽤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冬⾄。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军营中发出的号⾓声。

⑹千岩⽼⼈:南宋诗⼈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

姜夔曾跟他学诗,⼜是他的侄⼥婿。

⿉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离”表⽰故国之思。

高二语文扬州慢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扬州慢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扬州慢课文原文及翻译【导语】《扬州慢》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一首代表作,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语文扬州慢课文原文及翻译》,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篇一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叹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傍晚,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注释篇二荠麦:荠菜和麦子。

弥望:满眼。

戍角:军中号角。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

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风景幽静。

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春风十里:借指往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废池: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

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杰出的鉴赏水平。

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⒃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夜,玉人何处教XX”。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①维扬:今江苏扬州。

②荠麦:荠菜和麦子。

③千岩老人:指淮南东路,宋时在淮扬一带。

④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⑤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繁华景象。

⑥清角:凄清的号角。

⑦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

⑧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

⑨二十四桥:今扬州“二十四桥”。

译文: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

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

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

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鉴赏:金兵南侵以来,繁华的扬州屡遭兵燹,成为一座空城,淳熙三年,年轻词人初到扬州触景生情,感伤时事,写下此词。

上处前三句叙事,交待写作背景。

早听说过扬州是名城,此次初来。

“过春风”以下六句写乍城中的印象,满目荒凉,“渐黄氏”三句由视觉向听觉,把空城寒之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状物绘景本领实高。

【诗歌鉴赏】姜夔《扬州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姜夔《扬州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姜夔《扬州慢》原文翻译及赏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注释、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2、淳熙丙申:淳熙三年(76)。

至日:冬至。

3、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4、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5、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6、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7、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

8、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9、春风十里:用以借指扬州。

0、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2、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3、杜郎:即杜牧。

俊赏:俊逸清赏。

4、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5、青楼:妓院。

青楼梦好:6、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

7、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翻译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赏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

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

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

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原文及欣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原文及欣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原文及欣赏【原文】《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1。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2。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3。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4。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5。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6。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7。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8。

纵豆蔻词工9,青楼梦好10,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11。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2。

【注释】1.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

维扬:江苏省扬州市之别称。

《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后人每以“维扬”为地名。

2.荠麦:荠麦为野生麦子。

3.戍角:军营的号角。

4.千岩老人: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

晚年居湖州(今属浙江),爱其地弃山千岩竞秀,自号千岩老人,曾以侄女妻姜夔。

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篇,因其首句云:“彼黍离离”。

此篇谓周朝志士经过故都,见宫室长满禾黍,彷徨不忍去,故作此以寄慨。

后人每以此表示故国之思。

5.淮左:宋时在淮扬一带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

淮南东路称淮左。

竹西:扬州城东祥智寺侧有竹西亭。

杜牧《题扬州祥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春风十里: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此句回顾旧时扬州繁华景致。

7.胡马窥江: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及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南犯。

扬州均受侵扰。

此指二犯扬州。

江,即长江。

8.杜郎俊赏:扬州为杜牧游赏之地。

谓其聪颖英俊,善赏鉴。

9. 豆蔻词工:指杜牧《赠别》诗。

10.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青楼,妓院。

11.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说桥名,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时有二十四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扬州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扬州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扬州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扬州慢宋·姜夔原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注释: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白石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西元一一七六年)。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白石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姪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张祜《纵游淮南》)
走进词人
P37注释12
一座城市和两个诗人: 杜牧与姜夔,在不同 的时间,邂逅了这座名城。
一个写下款款深情,一个记下脉脉悲情。 一个情致缠绵,一个无声伤感。 一个为这城市所倾倒,一个祭奠这倾倒的城 市。 一个写下这城市鲜艳妩媚的曾经,一个哀悼 这城市凄冷伤乱的今日。
一个城市成就了两个性灵,在不同时空 中交会。
作业布置: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 调。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很深的家国之恨。P9-⑨
黍离之悲——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 之恨。出处:《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 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 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 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 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 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 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 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 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 纵有杜牧那样的才情和风流, 臵身今时今日的扬州,恐怕也难 以他那风流旖旎的情怀了。那么, 我还能说什么呢?
名都 春风十里等
“自胡马窥江后”即战争
说一说 1、词中的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
离之悲”的? 2、请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和大
家一起欣赏
温馨提示 表现手法的使用要按规范回答问题
①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 →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②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 堪”,痛恨战争 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 非事事休”,凄清冷落 ④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无主”,感 时伤乱
上阕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从原文哪 些词句可以看出?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清角吹寒

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 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 会是什么感受?
“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 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本词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造成昔盛今衰的原因是什么?
姜 夔
疏通文句
①初霁 雨雪刚停,天放晴 ②戍角悲吟 6 自创这首词曲 ③自度此曲 ④解鞍少驻 12 ⑤杜郎俊赏 17 ⑥算而今重到须惊 17 ⑦纵 豆蔻 词工 18

在词中有何作用?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 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 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 痛。
读一读
字正句顺
感情基调
语感பைடு நூலகம்语气、语速、节奏)
想一想
1.上阕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从 原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下阕中那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 3.本词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造成昔盛今衰的原因是什么?
背诵本首词。 拓展练习:比较阅读
《扬州慢》《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 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 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特 点?
姜 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