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老王 教案1
第11课《老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老王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懂文意。
2、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与杨降各自的“苦'与”善'。
理解老王与杨降一家深厚的情谊。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读懂老王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苦闷。
2、理解老王对杨绛一家是“心的付出”,杨绛一家对老王更多的是“金钱的回报”。
3、理解作者杨绛为老王做了那么多,可她为什么还要对老王心怀愧怍。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品味文中的特写镜头,即老王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惦记的是坚持给“我们一家”送鸡蛋和香油,说明老王已把我们一家当做了他最亲的人,临终前他必须做完这件事情才能走得心安。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教育学生弘扬“友善”的美德,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滋润心田,浇灌希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身体状况,住宿条件,家庭情况,职业等方面品味老王生活的艰难,身世的孤苦。
从老王对我们一家的关怀照顾,特别是临终前给“我”送鸡蛋和香油体会老王的善良、真诚与知恩图报。
教学难点:理解老王对“我们”一家是“心的付出”,而“我们”一家对老王更多的是“金钱的回报”,由此探究出“我”对老王心生愧怍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明星有耀眼的光环,我们愿意关注伟人,因为伟人有卓越的成就,我们愿意关注家人,那是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
然而生活中还有一类和我们非亲非故并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卓越的成就,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杨绛先生的《老王》,共同去关注这类被遗忘的边缘人。
二、作者简介杨绛,杨继康的笔名生于1911年,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
长篇小说《洗澡》等,许有《堂吉诃德》等。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粗体字注音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四、整体感知找文眼师: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给车夫老王撰文?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第11课《老王》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老王》这一课文的基本内容。它讲述了作者与一位普通劳动者老王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关爱与尊重的价值观。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的重要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关心和尊重他人,传递正能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王》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价值观。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举例:学习“勤劳”、“坚韧”等词语的用法,运用到写作中,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举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塑造老王这一形象,学习这种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与尊重。
2.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学会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写作方法,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
4.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5.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创新表达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语⽂七年级下册《⽼王》省优质课⼀等奖教案《⽼王》教案教学设想:这篇散⽂以平淡似⽔的笔调,记述了⽣活在社会最地层的普通⼈⽼王的艰⾟⽣活琐事、⼈⽣经历,尤其是与作者⼀家的交往,热情讴歌了⽼王不畏艰⾟、任劳任怨、待⼈忠厚、舍⼰为⼈的⾦⼦般的⼼,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我在教学这篇⽂章时,先让学⽣熟悉课⽂内容,理清⽂章线索,感受⽼王的思想品质,把握⽼王的善与苦两个⽅⾯,体会⽼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理解本⽂的主旨。
教育学⽣在⽣活中也应像作者⼀样对不幸者、卑微者持⼀颗爱⼼,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他们,也让学⽣通过语⾔了解⼀下当时那个时代。
教学思路:导⼊——了解作者——⾛近⽼王——善待⽼王——感受⽼王——关注⽼王——描写⽼王,从⽽实现从⽂本到⽣活的联系。
教学⽬标:1知识和能⼒⽬标:1、学习把握⼈物形象、概括⼈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
过程和⽅法⽬标:1、调动学⽣的⽣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章的思想感情,提⾼阅读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1、体会“我”和⽼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的爱⼼、同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新课:2同学们,⼤家有没有乘坐过三轮车?⼤家有没有跟三轮车夫攀谈过?你会和他聊什么?今天让我们跟着杨绛的《⽼王》,去聆听⼀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故事——背景资料:⽂章作于1984年。
这是⼀篇回忆性的散⽂,作者记叙了⾃⼰从前同⽼王交往中的⼏个⽚段,当时正是“⽂化⼤⾰命”时期,是⼀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对⽼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介绍作者杨绛,(1911— ),钱钟书夫⼈,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老王》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老王》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作者杨绛的文字魅力,理解并体会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强化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思辨能力;锻炼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了解普通人物的伟大,尊重并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使之更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人物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的刻画,来展现其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它对于表现作品主题、深化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老王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人物描写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老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0课《老王》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学习作者杨绛通过对老王这位普通人的描写,表达出对他命运的同情和关爱;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节结构等,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确保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相符合,注重实用性和教学实际。
其次,人物描写方法的讲授。在讲解课文时,我尝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们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老王的描写来展现其性格特点。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此掌握不够熟练。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大练习力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 教案1

10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知识和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创造性的见解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过程,学会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一、新课导入我们关注明星是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伟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家人是因为血浓于水……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或不起眼的普通人。
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但却有金子般的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探究一下老王的“苦”和“善”。
二、检查预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蹬.(dēng) 绷.(bēng) 捎.(shāo) 惶.恐(huáng)肿胀.(zhàng) 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 骷髅.(lóu) 翳.(yì) 滞.笨(zhì) 愧怍.(zuò)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凑合:将就。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呢?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4、愧怍是什么意思?不幸者是指谁?幸运的人是指谁?【交流点拨】愧怍:惭愧。
不幸者指老王,幸运者指杨绛一家过渡:作者怎么会对一个蹬三轮的心怀愧怍呢?下面我们就走进文本来一探究竟吧三、走进老王1. 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者?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不幸?【交流点拨】生活和精神上的苦:(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1《老王》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初生成:初读文章,认识老王,感受他的“苦”与“善”。
2、合作探究再生成:精读文章,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教师导思三生成:品味文章,理解作者。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知识分子的情怀和爱的伟大,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理解结尾句中的“愧怍”之情。
教学过程一、改题导入今天,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要去认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王老”——指受人尊重、有名望的人“老王”——1.亲切2.作者与老王熟悉二、走进老王1.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1911—2016 ),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不幸的人:老王2.老王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先为老王制作一份简历。
3.课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老王的善良?预设1:送冰。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预设2:送钱先生看病。
预设3:送香油和鸡蛋三、走近杨绛1.杨绛先生究竟为老王做了什么,使得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回报作者呢?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①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第1段);②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第3段);③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第11课《老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苦”和“善”,以及作者的“善良”和“愧怍”。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
学习抓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
学会善待他人,关注弱势群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老王的“苦”和”善”。
难点:理解作者“愧怍”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当文革结束多年以后,杨绛再回忆起那段苦难岁月之中给她温暖、施她善良、引她愧怍的那个人的故事——《老王》。
二、作者介绍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三、检查预习1、重点字伛yǔ攥着zuàn 惶恐huáng 取缔dì眼翳yì骷髅kūlóu 滞笨zhì愧怍zuò2、重点词语失群:动物或人找不到原来的群体。
惶恐:惊慌害怕荒僻:荒凉偏僻塌败:塌陷破败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凑合:将就。
滞笨:呆滞笨拙。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愧怍:惭愧。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老王这一生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活,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
但是他老实厚道,关心人,有一颗善良的心,讲仁义。
3、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假如让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一生,你会用哪两个字?“善”和“苦”。
梳理全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
老王9 教案
[课件2:显示题目,可根据需要自己插入音乐(等待上课时用)]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词语,揣摩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
2. 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 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揣摩语言,深入领
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
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学生要认真诵读课文,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
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2.合作探究法。针对课文中关乎作品情感、材料组织等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
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大家一定熟知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
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就真的会多一份阳
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所
写的《老王》一文,通过描述自己与车夫老王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永恒的生活命题。
二、简介作者:杨绛
[课件3、4]
三、学习目标:[课件5,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词语,揣摩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
2.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四、识记字词[课件6]
五、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课件7]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
听读课文,走近老王。
说一说:在你心目中,老王是一个什么形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的句式表
达出来。
示例[课件8]
总结:老王的生活处境是 ,老王的内心情感是 。[课件9]
六、讨论探究 [课件10—12]
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者严密组织材料,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3.“我”和家人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态度?
七、精读课文[课件13—15]
(1)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2)有着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样走了,“我”有着怎样的感受?“我”是个怎样的
人?文中哪句最充分体现出来?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
表现作者特殊心情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
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和自己无力改善老王的境遇,所以感到“愧怍”。
(3)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
么话想对老王说吗?
八、品味语言[课件16—18]
比较下边每组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每组的第一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九、交流讨论
阅读学习过这篇文章,我们主要受到什么启示?[课件19]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5
十、小练笔[课件20]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要求: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
分展开想像。
十一、探究思考[课件21]
现实生活中,你所知道的有哪些不幸的人?他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在今后的日
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展示图片[课件22—27]
十二、结束[课件28、29]
我们要平等、尊重和博爱地去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王”。
请记住:送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