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定位旋转法治疗颈源性眩晕55例

合集下载

定向正骨法结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例

定向正骨法结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例
大 学 出版 社 ,9 4 16 1 9 :8
1 0 ~ 0 0 L。 5 0 3 0 m 浓煎后 用 纱布 蘸洗 创 面 , 同时逐 渐 清 除坏死 组 织 . 腐祛新 生 。 日 1 , E 2 3次 , 使 每 剂 1t— 每
次 1m n 水 温 3 ℃~ 5 5 i, 0 4 ℃。
次 后 . 昏 、 晕 症 状 明显 改 善 . 单 纯 放 松 按 摩 2 治疗 方法 头 头 较 疗 效 大为 提 高 。颈 部不 用 斜 扳 、 转扳 等 风 险高 的 旋
手 法 , 为 安全 。 较
积 极治疗 糖尿 病 ,血糖 至少控 制在 9 o L以 mm l / 下 。皮肤 创面 运用 活血祛 腐汤 煎液 外洗 , 方药 组成 :
指 伸 直 放在 下 颌 骨上 缘 , 名 指 和小 指 伸 直 放在 下 轴 心 , 置很 容 易 出 现 改 变 , 无 位 因此 寰 枢 关 节 的错 位
颌 骨 相 对 应 的下 缘 ; 双肘 用 力 下 压 的 同 时 , 手 很 常见 , 在 双 其甚 者可 引起 椎 动脉供 血 不足 , 眩晕 。除 致 掌 逐 渐加 力 , 患 者头 颅 向正上 方缓 缓托 起 。 将
道 如下 。
1 一般 资料
椎棘 突偏 歪 , 腰部斜 扳 法 纠正之 。 行
23 牵引 行 颈椎 电脑 牵 引 2 m n . 0 i。
5 O例 均 为 我 院 门诊 患 者 , 符合 《 医病 证 诊 断 3 疗效 观 察 中
疗 效 标 准 》] 【 中颈 椎 病 的诊 断 标 准 , 以颈 项 疼 痛 、 不 31 疗 效标 准 .
文章 5 — 2 6237 2 1 0—050 1
20 0 5年 9月 至 2 0 0 9年 7月 .我 们 采用 定 向正 222 腰椎 复位 患者 取 俯 卧 位 , 露 腰 背部 。医 .. 暴

牵引手法配合药物治疗颈椎病100例疗效分析

牵引手法配合药物治疗颈椎病100例疗效分析
却 ,DA 显 色 。 B
联 。本研究 以大肠癌 临床 标本为研究对 象,分析 F si 蛋 白 ac n 的表达情况 ,旨在进 一步探讨 F si ac n在肿瘤发生 、发 展中 的
作用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 料 .
1 染 色结果判断 . 3
F si 蛋 白阳 性 产 物 主 要 定 位 于 细 ac n
33 中医旌治 .2 .
本病 的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属虚证, 并
以 肾虚 为 主 ,或伴 有 气 血 亏 损 ,也 有 虚 证 挟 外 表邪 气 者 。肾虚
l 颈椎正侧位 X线照片检查结果 10例中,生理弧 3 0 度 变直 4 , O例 椎体 生理 曲度增大 6例,椎间隙变窄 I , 3例 椎
文章编号 :10 — 4 4(0 0 0 - 1 10 0 4 7 8 2 1 ) 70 3 — 2
测 试 剂 盒 和 DA 酶 底 物 显 色 试 剂 盒 均 购 自福 州 迈 新 生 物 技 B
术开发有限公司 。
大 肠 癌 是 临 床 最 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 一 , 成大 肠 癌 患 者 死 造 亡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肿 瘤 组 织 的 过 度 生长 导 致 机 体 的 恶 病 质 以及 肿 瘤 的浸 润 和转 移 。 acn是 能 与 F肌 动 蛋 白 交联 的 一 种 细 胞 F si . 骨 架 蛋 白 , 调节 细胞 膜 表 面 丝 状 伪 足 、片状 伪 足 和 微 棘 的 形 可
行性病变 、骨质疏松 ,再加以颈椎活动量大,长期慢性劳损使
颈椎内外 平衡失调 , 解剖位置发生变异, 椎关节紊乱, 颈 刺激、 压迫 神经血 管等组织而导致颈椎病 【。 ”
颈 椎 病 属 中医 痹 症 范 畴 [,从 病 因来 看 有 内外 因之 分 。外 2 】

名老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撷萃

名老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撷萃

·文献综述·名老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撷萃安成飞,宁静,黄 肶,边明真,李华南,谭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三级实验室,天津 300000) 摘要:颈源性眩晕在中医上属“眩晕”、“项痹”、“头痛”等范畴,我国当代名老中医手法治疗此病经验丰富,笔者以国家级、省市级名中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相关经验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名中医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手法治疗原则、特色手法操作等学术思想,以期为今后临床上手法治疗此病进行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推拿;手法;名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34(2024)01-0345-03 DOI:10.3969/j.issn.1005 7234.2024.01.031收稿日期:2022-10-03;修订日期:2022-10-27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优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推拿学(编号:2023ZDXK002);区域中医(推拿专科)诊疗中心(编号:96304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项目(编号:885022);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编号:202276)作者简介:安成飞(1996-),男,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谭涛 颈性眩晕(cervicogenicdizziness,CD)是指排除其他因素,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异常改变所导致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眩晕、平衡失常、颈肩头痛、体位改变而症状加重等[1-2]。

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均会出现颈性眩晕,研究显示,颈性眩晕在颈椎病中占9 4%~18%[3]。

随着如今手机等电子设备对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可能会呈逐渐增高及年轻化趋势。

本病在中医上属“眩晕”、“项痹”、“头痛”等范畴,西医针对此病尚无特效药,推拿手法以其绿色安全、价廉有效的特点,在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概况

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概况

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概况摘要: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项部病变导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的一类病证,1926年barre首先提出颈椎病变可引起眩晕,1956年grar报告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可引起眩晕。

我国于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

多数医家认为,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病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刺激或压迫颈项部的神经和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为此病。

近年来,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对颈源性眩晕有着较好的疗效,综观近年来其临床疗效观察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针灸颈源性眩晕概况【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52-02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项部病变导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的一类病证,1926年barre首先提出颈椎病变可引起眩晕,1956年grar报告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可引起眩晕。

我国于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

多数医家认为,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病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刺激或压迫颈项部的神经和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为此病。

近年来,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对颈源性眩晕有着较好的疗效,综观近年来其临床疗效观察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1针刺疗法1.1普通针刺法。

陆菁等[1]采取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55例,并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针刺疗法的总有效率、椎动脉血流改善、复发率均优于药物治疗(p<0.01,p<0.01,p<0.05)。

针刺取双侧风池、太冲、合谷、百会。

患者取座位,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5-l寸;太冲穴直刺;合谷穴直刺;百会穴平刺。

卧位牵伸侧扳整骨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_宋丰军

卧位牵伸侧扳整骨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_宋丰军
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 品 名:西 比 灵,西 安 杨 森 制 药 有 限公 司,批 准 文 号:国 药 准 字 H10930003)5mg/次/d,晚 上 饭 后 口服。
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 要 尽 可 能 多 休 息,能 购 卧 床 休 息 最 好,要避寒 保 暖,劳 逸 结 合,杜 绝 长 时 间 低 头 看 电 脑、电 视 等。 每 天 1 次 ,1 周 治 疗 5 次 ,3 周 后 进 行 疗 效 评 定 。 2.3 质 量 控 制 、病 人 安 全 性 及 依 从 性
析。最后的资料汇总分析由课题第一负责人来完成。
2.4 疗 效 评 价
通过颈源性眩晕量化评估表进行观旁评估。整体疗效评
价参考国家中医 药 管 理 局 94 年 颁 布 的 《中 医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采用尼莫地平 计 算 法,[(治 疗 前 积 分 - 治 疗 后 积 分 )÷ 治
疗前积分]×100 %,自拟疗效标准,痊愈:病症消失,肌 力 正 常,
复科门诊或住院 病 人,按 照 纳 入 标 准 选 择 颈 源 性 眩 晕 120 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推拿治疗组和药物治疗 组 各 60 例,2 组 性 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 料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科 就 诊 的 患 者 中 。50% 以 上 与 颈 椎 病 有 关 。 我 们 采 用 卧 位 牵
表 1 两 组 颈 源 性 眩 晕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组别
推拿组 药物组
性 别 (n)


25
35
22
38
最短 2 4
病 程 (d)
最长
平 均 (x±s)

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部肌 肉 , 约l 0~1 5 m i n , 然后点压风府 、 风池 、 阿是穴 、 意义 ( P< 0 . 0 5 ) , 见表 2 。
表2 2组 眩 晕 评 分 对 比 ( 分, 4 - s )
肩井 等局 部穴位 , 每穴 1~ 2 mi n , 轻 重 以患者 耐 受度 为 限; 按 摩 时确认 患 者 病 变 部位 , 待患者精神、 肌 肉完 全 放松 后实 施颈 椎旋 转复 位手 法 。按摩 、 点穴 每 日 1次 , 旋转 复位 手法 首 日操 作后 如判 定 复 位 无 效 , 可 隔天 再
晕 的诊 断标 准制定 : 1 ) 有 颈部 劳损史 ; 2 ) 以眩晕 为主要 椎 、 夹脊 等 穴 , 以 2~3 c m 艾 条 套 于针 灸 针 针 柄 上 点
W OR L D CHI N ES E ME DI C I NE Ma y . 2 0 1 3, V o 1 . 8, No .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7 2 0 2 . 2 0 1 3 . 0 5 . 0 2 5
颈 性 眩晕是 颈椎 病 主要症 状 之 一 , 其 造 成 的头晕 、 症状 , 可伴 有恶 心 、 头痛 、 呕吐 等症 状 ; 3 ) 枕大神经、 上 恶 心可 频繁 发作 , 严 重影 响患 者 的工 作 、 生 活 。针 灸 是 I 临床治 疗颈 性 眩 晕 的 常用 手 段 , 疗 效 虽 然 肯定 但 仍 有 颈段 可有 压痛 ; 4 ) 颈 部影像 学 检查 发现 颈椎 曲度 改 变 、 钩椎关 节 骨质 增生 , 椎管 狭窄 等病 变 ; 5 ) 颅脑 多普 勒 检
均( 3 8 4 - 9 ) 岁; 病程 l d到 2年 , 平均 ( 3±1 ) 个 月 。治 池 ( 双) 、 百会 、 天柱 、 上星 、 大椎 、 颈部夹脊 穴等 , 穴 位

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 1 . 甘肃 省 中 医 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 2 . 甘肃 省 中 医药 研 究 院 , 甘肃 兰 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 探 析 颈 椎 牵 引配 合 手 法 治 疗 颈 性 眩 晕 的 临 床 效 果 选 取 甘 肃 省 中 医 院 2 0 1 5年 6月 至 2 0 1 6年 6月脊 柱 骨 三科 行 住 院治 疗 的颈 性 眩晕 患 者 8 0例 。 按 照 治 疗 的 先 后顺 序 随机 分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治 疗 组 给 予 颈 椎 牵 引 联合 手法治疗 ,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眩晕治疗加基础 理疗 , 采 用颈椎功能 障碍指数 ( N D ! ) 、 疗 效 程 度 及 复 发 情 况 对 患 者进
诉 为主 , 查 体 得 到 的 阳性 体 征 少 . 并 且 尚无 特 异 性
次, 一 日三次 . 症 状 严 重 者 可 加 用 盐 酸 氟 桂 利 嗪 胶 囊 口服 , 一次1 5 mg , 一 日一 次 。按照 患者 的基 本病 情 可 配 合蜡 疗 、 热敷 、 耳 针等 基 础 物理 治 疗 。4 周 为 一 个 疗程 : 随访 时 间为3 个月 治 疗组 给予 颈椎 牵引联 合 手法 治疗 采 用床 头 牵 引 装置 对 患 者颈 椎施 行 持 续牵 引 。 牵 引 的角 度 为 颈 部 自躯 干纵 轴 向前倾 斜 1 5 o ~ 3 0 。 f 根 据患 者病 变 的 节 段 而定 ) , 牵 引 的重 量 为5 ~ 1 5 k g . 以 患者 能 够 耐 受 的重 量 为 准 . 每次牵 引的时问为3 0 4 0 mi n . 每 日一 次, 4 N为一个疗程 。手法治疗采用 以理筋手法为主 理 筋 手法 主 要有 : 滚法 、 按法 、 揉 法 和 弹拨 法 。每 次

牵引、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牵引、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为8 8 . O % ,显著高 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7 O . O %,P< O . 0 5 。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 1 0 . 0 %,低 于对照组复发率 4 2 . O % ,P< 0 . 0 5 。 结论 牵引、针 灸治疗颈源性眩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 的临床治 疗效果 ,且复发率较低。
Tr a c t i o n a nd Ac up un c t u r e i n t he Tr e a t me nt o f Ce r v i c a l Ve r t i g o
Z OUHu i n i n g, C h f i e n gi n s t i t u t ea il f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 C h i f e n gI n n e r Mo n g o l i a0 2 4 0 0 5 , C h i n a
牵 引 \针灸 治疗 颈源性 峰 0 2 4 0 0 5
【 摘要 】 目的 探讨 牵引、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后确 诊为颈 源性 眩晕的患者 1 O 0 例 ,随机分为观 察组和 对照组 ,备 5 0 例。观察 组患者给予牵 引联合 针灸疗法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 单纯牵引治疗。结果 观察 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o f 7 0 . 0 %, P< O . 0 5. Be s i d e s , t he r e l a p s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o bs e v mi r o n g r o u p wa s 1 0 . 0 % wh i c h wa s l o we r t h a n he t 42 . 0 % i n c o n t r o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伏案工作者 , 发病前 多有慢性颈 痛史 。② 眩晕 为主要症 状, 晨起发病多见 , 眩晕可为慢性持续 性 , 可表现 为发作性 的 也 剧烈眩晕 。 下颈椎活 动度减 少 , 颈椎 存在错 位和 ( 失稳 ③ 上 或) 的体 征。④x线摄片检查 : 颈椎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 椎间隙变窄。正位片上可见钩突尖锐 , 椎体倾斜 , 旋转 。斜位片 可见椎 问孑 的形 态改 变及 孔 径减 小。⑤ 其他 : L 颈椎 c T扫 描 、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10例 均 为 我 院 门 诊 患 者 , 符 合 诊 断 标 准 , 机 分 为 两 1 均 随 组。治疗组 5 5例 , 2 男 4例 , 3 例 ; 龄 2 女 1 年 3岁 ~6 8岁 , 平均 4. 7 3岁 ; 程 1个 月 ~ 0a 病 2 。对 照组 5 5例 , 2 男 4例 , 3 女 2例 ; 年
源性 眩 晕疗 效 满意 。
关 键 词 : 源性 眩 晕 ; 引 ; 位 旋 转 法 颈 牵 定 中 图分 类 号 : 6 15 R 8 . 5 文 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6—98 2 1 )5— 0 8— 2 D 10 7 X(0 0 0 0 1 0 颈源性眩晕是 临床常 见病 症 , 要症 状特 点为一 过性 、 主 发 作性 , 表 现 为旋 转 性 、 动 性 或 摇 晃 性 眩 晕 , 部 活 动 时 可 诱 常 浮 头 发 或 加重 , 重 时可 有 视 觉 障碍 、 倒 。 于 20 严 猝 0 8年 9月 一2 1 00 年 4月 间 , 者 采 用 牵 引 配 合 定 位 旋 转 法 治 疗 颈 源 性 眩 晕 5 笔 5 例 , 眩 晕 停 口服 加 推 拿 治 疗 5 与 5例 进 行 对 照 观 察 , 于 6个 月 并 后 随访 , 效满 意 , 报 道 如 下 。 疗 现
M I脑 彩超 ( C 对 诊 断 有 一 定 的 价值 。 R、 T D)
13 排 除 标准 .
3 疗 效分析
3 1 疗 效 标 准 … .
治愈 : 眩晕 消失 , 功能恢复 ; 显效 : 眩晕 明显减轻 , 功能部 分 恢 复; 效 : 晕有一 定缓解 ; 效 : 1 ~ 有 眩 无 经 个 2个 疗 程 的 治 疗 , 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
1 , 次 每次 2 f , 0nn2周为 1 i 疗程 。②定位旋转复位法 。A 基本手 . 法 ( i) 在保 持 颈 椎 牵 引 1 i , 5mn : 0m n后 同时 运 用 手 法 理 筋 , 拿 推
后枕部、 颈项 部 肌 肉和 两 侧 斜 方 肌 , 用 双 手拇 指 自枕 后 风 府 穴 再 至 大 椎 穴推 揉 3 ~ 遍 5遍 , 后 点 揉 天 宗 、 谷 、 溪 、 然 河 阳 曲池 、 是 阿 穴 , 其 有 酸胀 窜 麻 感 。B 定 位旋 转 法 ( i) 患 者 在持 续 牵 引 使 . 5m n : 的 同时 , 手 托 住 患者 面颊 及颌 部 , 左 右手 尺 侧缘 置 于第 7颈 椎 处 , 右手虎 口托住后枕部其余 四指夹住 颈项部 , 使头部后仰 2。 持 0, 续 向上拔 伸 3 , 将 患 者 头部 稍 前 屈 3 。左 偏 3 。右 手拇 指 顶 0S再 O, 5,
住偏歪的枢椎横突向水平方向推顶 ( 注意施 以寸劲 ) 最后 , , 去除 牵 引 , 两 手掌 根 从 头 开始 , 斜 方 肌 、 阔肌 、 脊 肌 按 揉 放松 , 用 沿 背 竖 反 复 3次 , 肌 肉舒展 。每 日 1 , d为 1 程 。 使 次 7 疗
2 3 统 计 学 方 法 .
3 2 治 疗 结 果 .
①心脑血管源性眩晕 、 源性 眩晕 、 耳 眼源 性眩晕 ; ②颈椎 结 核、 肿瘤及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部先天性畸形 。
2 治疗 方法
2 1 对 照 组 .
治疗后两组临床 症状 和各 项指标 与治 疗前 比较均 有 明显 改善 . 两组 间差 异 有 非 常 显 著 的 意 义 ( < . 1 。 治 疗 组 治 愈 P 0o) 3 2例 , 效 l 有 6例 , 效 7例 , 效 率 8 . 7 , 月 后 随访 , 无 有 7 2 % 6个 复 发率 1 .0% ; 13 对照组治愈 2 5例 , 有效 l , 3例 无效 7例 , 有效率 6 .9% , 月 后 随访 , 90 6个 复发 率 6 .0% 。两 组 比较 , 非 常 显 25 有

1 8・
J un l fE tr a h rp fT M t 0 0。9( o ra xenlT ea yo C Oc 1 1 5 o 2
牵 引配合 定 位旋 转 法治 疗 颈源 性 眩晕 5 5例
谭 顺 斌
( 川康 骨 医 院 , 川 成 都 四 四 60 4 ) 10 1
摘 要 目的 : 察 牵 引配 合 定 位 旋 转 法 治 疗 颈 源 性 眩 晕 的 临床 疗 效 , 观 并探 讨 其 机 理 。 方 法 : 11例 颈 源 性 眩 晕 患 者 将 0
随机 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5例 , 用牵引配合定位旋转法治疗 ; 应 对照组 5 5例 , 采用 眩晕停加 推拿 治疗 。结 果: 治疗后 , 经 两 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 均有改善 ,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0 0 ) P< . 1 。结论 : 牵引配合定位 旋转法治疗 颈
龄2 2岁 一 0岁 , 7 平均 4 . ; 82岁 病程 2个 月 ~1 。两组一般 资 8a 料 经 统计 学 处 理 差 异 均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 00 )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12 诊 断 标 准 … .
所有资料进行组 间、 内治 疗前 后 比较 采用 配对 设计 的 t 组 检验 , 00 , 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1 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