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消除细菌耐药性质粒研究进展
中成药抑制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行 编码 , 少 数 由染 色体 D N A编码 而形成 。其 中染 色
始, 就选择 了天然 、 毒副作用小且使用安全的中草药 体 介 导 而 产生 的细 菌 耐药 性 主 要是 由 D N A发生 自 作为耐药抑制剂 , 针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不 同环节进 发 突 变并在 抗 菌药物 选择 条件 下进 行 。而 由质粒 介 行 了逆转研究 , 研究结果显示 , 中草药作为细菌抑制 导 产生 的耐 药则 是通 过 接合或 转导 作用 在不 断地 在
转 座 子 也 称 跳跃 基 因 [ 9 1 , 顾 名 思 义 它 可 以在 不 同染 色体 中跳跃 移动 , 或在 染 色体 和质 粒之 间移 动 。 转 座子 可 以将 自己复 制或 剪切 到新 的位 点从 而产 生
1 细 菌耐 药性 产 生的分 子机 制
1 . 1 生 化机 制
细菌 的耐药 性是 指 细菌 在不 利 于它生 存 的环境
蛋 白质 。 ④ 阻止 渗透 , 一些 细菌 会对 抗菌 药物 制造 渗 透 障碍 , 从 而 使抗 生素 无法 进入 细胞 内的作用靶 位 ,
条件下为 了延续生命活动而做 出的一种本能反应 , 因此只要有药物的威胁存在 ,人体就会不可避免地
2 中药 逆 转细菌 耐药 性 的研 究状况
利用 自身的外排泵将进人细胞 内的抗菌药物排 出胞
外 从 而减 低 抗菌 药 物 的 细胞 内浓 度 而 达 到耐 药 性 , 而所 谓 的外 排泵 指 的是一 种存 在 于细 菌 细胞膜 上 的
[ 作者简介 ] 田涛 , 主管检验师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0 2
中药耐药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体 有直接 抑制和杀 灭作用 ,如板蓝
根 、野菊花、连翘 、藿香、蒲公英、
1 固有耐 药。在长 期进化过 程 于药物长 期作 用,细菌 改变 了外膜 金银花 、鱼腥草、 . 黄芪 、 党参、白芍、 中,为适应 不利环 境 ,经过优 胜劣 蛋 白,使 菌体外膜 通透性 下降 ,阻 大 黄 等 。
药 均 含 有 多种 营 养 成 分 和 免 疫 活性 物 质 ,能 促 进 正 常 和 免 疫 低 下 的 免
真菌等可 合成适量抗 生素以杀 灭周
边的细 菌而获得更有 利于 自己生存 研究发 现,外 排泵的活 动增强 使药 疫 器官的 发育,激 活免疫 器官的免
的环境 。周 边的这些 细菌也 为了适 物外排 增加 ,细胞 内药物浓度下降 ,
疫 功 能 ; 参 、黄 芪 、 白 术 、 淫 羊 党 藿 、枸 杞 子 均 能 增 强 机 体 的 体 液 免
疫 ,使 血 清 I G、I A、I M 水 平 提 g g g
相 关 的 抗 生 素 、有 机 溶 剂 的 灭 活 作 用 产 生 抵 抗 的 现 象 , 其 危 害 相 当严 重 , 能 直 接 导 致 药 物 失 去 作 用 ,使 临 床 抗 感染 冶 疗 失 败 ,危 及 人 畜生
这提 示我们可 以在中药 中寻 找既有 物 的活性 。 良好 耐药消除效 果又没有毒 副作用
或毒 副 作用 较低 的耐 药 抑制 剂 。
一
2 靶 位 旁 路 。指 抗 菌 药 物 虽 可 扰 细 菌代 谢,从而抑制细 菌的生长 . 以 与 靶 位 结 合 ,但 靶 位 的 生 理 作 用 已被 某些 新 生成 分代 替 。
命 健 康 。 国 外 已经 证 实 有 效 并 致 力 开 发 研 究 的 抑 制 剂 有 植物 生 物 碱 一 利 血 平 、L 3 9 9 Y3 5 7 、格 列 本 脲 、 吩
论中药抗菌研究进展

论中药抗菌研究进展随着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情况日益严重,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因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副作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这篇文档将对近年来中药抗菌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中药抗菌剂的研究现状据悉,近年来在中药抗菌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包括大量抗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以及对其抗菌机制的深入研究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抗菌剂研究现状:1. 黄芩素黄芩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其主要来源于中药黄芩。
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很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体。
此外,黄芩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因此备受研究者的青睐。
2. 干姜干姜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姜黄素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许多常见疾病,改善人体免疫力。
3. 黄杨黄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黄杨碱是一种较为重要的代表元素。
研究发现,黄杨碱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复制,还能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多种疾病。
4. 槐花槐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槐花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地抵抗许多病原体的侵袭,预防和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
二、中药抗菌剂的抗菌机制研究除了以上介绍的中药抗菌剂的研究现状外,科学家们还深入研究了其抗菌机制,在机理上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中药抗菌剂的抗菌机制研究:1. 黄芩素抗菌机制研究表明,黄芩素主要通过调节细菌外膜多糖的生物合成和抑制氧化应激系统来实现其抗菌作用。
黄芩素能够抑制多种菌体结构、代谢、生物膜合成和抗氧化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从而实现其抑制菌体生长的目的。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消除效果又没有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较低 的耐药抑制剂 。
1 细 菌 对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机 制 11 耐 药性 产 生 的遗 传 方 式 .
质( 分别命名为 : 1 I2 I3 对大肠杆菌 的耐药 性有 不同程 I 、 、 ) T T T
度 的抑 制 , 1 I 对氟喹诺酮 、 T 卡那 霉素 、 氯霉 素的耐药性有 很
2 对 耐药茵具有 消除作 用的 中药 单 味药 金银花 、 . 1 连翘 、
板蓝根 、 黄连 、 黄柏 、 马齿苋 、 腥草 、 鱼 蒲公英 、 梅 、 乌 柴胡 、 黄
芩、 射干等清热解毒药是 目前 多用 于消除耐药 性中药。雷连
成等试 验结果表 明 : 黄连 、 桔梗 、 朴 、 厚 黄芪等 中药 中 3种 物
维普资讯
专 论 与 综 述
中药 消 除 细 菌 耐 药 性 的研 究 进 展
刘立新 1,刘芳 萍 ,李 睿 , 2 ,曲 鹏
(. 1 东北农业大 学动 物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哈尔滨 1 0 3 ;2 佳 木斯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佳 木斯 00 . 5
临床常见 的病原菌产 生较严重 的耐药性 , 而且其耐药水平越
来越 高 , 出现 了多 重耐药菌 株 , 并 给人类 和动物 的健 康带来 极大 的危胁 。细菌耐 药性 问题 已经 成 为全球关 注的一个 热 点, 人们试 图寻找耐 药抑制 剂 , 克服 日益严重 的耐药性 问 来 题, 为此 , 国外研究 人员 已经开始研究 耐药 性抑制剂 , 如利 血 平、 氰氯 苯腙 ( C P)2 4 C C 、 ,一二硝 基酚 ( N ) , o e 等 虽然 对耐药 性均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 但它们本身的毒性也较大。因此 , 研 究低毒 、 有效 的耐药性抑制剂 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和 良好 的 前景 , 在国际上越来越受 到重 视。 中药是我 国特有 的天然 资 源, 在治疗 感染 、 逆转 ( 或抑制 ) 肿瘤细胞 耐药性 等方面显 示 了独特 的作用 , 这提示我们 可以在 中药 中寻找既有 良好 耐药
中药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消除作用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19,40(3):97-100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中药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消除作用研究进展黄永志1,赵旭东1,赵战勤1,邱 妍1,王帅帅1,董发明1*,梁立钦2(1.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23;2.洛阳惠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112) 摘 要: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给人类健康及畜禽生产带来巨大威胁,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消除细菌耐药性,研究中药消除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对保障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中药消除效果及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消除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消除中图分类号:S853.75;S85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19)03-0097-04 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持续、不当使用,使得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1-2]。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被列为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五项潜在因素之一[3]。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作为对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细菌之一,其耐药性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4]。
在所有耐药消除剂中,中药因具有天然、环保、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近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现状刘正明等[5]通过对内蒙古地区108株羊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研究,发现耐7种以上常用抗菌药物的菌株达94.4%,耐13种常用抗菌药物菌株为15.6%,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磺胺甲唑、黏菌素的耐药率均达100%。
关淼等[6]通过对辽宁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流行和耐药情况的调查,发现辽宁地区分离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 收稿日期:2018-04-15 基金项目:河南省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16210700003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B230001) 作者简介:黄永志(1992-),男,河南省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兽医药研究。
中草药耐药质粒消除剂研究进展

, 。
但 由于 抗
菌 与 质 粒 消 除 的 机 理 不 同 中药 抗 菌 能 力 的 强 弱 与 其 对 细 菌
质 粒 消 除 率 的 大 小 之 间 是 否 存 在 相 关 性 尚不 清 楚
。
因此 消
,
重庆维普
,
著 减 弱 ;张 晓 红
,
… ’
报 道 耐 药性 质 粒 消 失 的 同时 菌株 黏 附 能
,
。
质粒 消除后 其 耐 药 性 不 再 回 复 除 非 外 源 耐 药 质 粒 再 次 转
入
。
因此 人 们试 图寻 找有 效 的 消 除剂 把
,
,
R
质粒从 宿 主 菌
,
力也 明显 减弱 相 应致 病力 减 弱
贾爱 卿等
” 0
含质粒 的细菌用
,
研 究 表 明质粒 消 除剂不 但逆 转 了 鼠伤 寒 沙 门
,
化 学 方法 处 理 可 使子
10 0
—
代 细 菌 中 的 质 粒 消 除 比 自发 消 除 率 增 加
,
10 0 0 0 0
倍
” ’
。
氏菌 的耐 药性 而 且 使细菌毒力 降低 体 内存 活 与扩 散 能 力 显
积 极 寻 找 利 用 中草 药 作 为 耐 药 质 粒 消 除 剂 以 逆 转 细 菌 耐 药
的意义
。
国 内外 的研 究 者 们 针 对 耐 药
R
质粒 的消 除做 了大量
一Hale Waihona Puke 性 且 这 方 面 的研 究 取 得 了
。
一
定 的进 展
中草药对细菌耐药性消除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 键词 : 中草 药 ; 细茵耐药性f 消除 作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l 0 0 8 —0 l O 4 ( 2 O 1 4 ) 0 4 一O O 7 8 一O 1
近年来 , 随着 经济生 活条件 的不断 提高 , 人们 对健康 的 认识也 不断提升 , 各 种抗 生 素 广 泛 应 用 于 治 疗 病 原 微 生 物 的 频 率也 不断加快 , 临床 上耐药 菌株 随之产 生[ 1 ] , 目前 细 菌 的 耐 药性 的 产 生 已成 为 我 国普 遍 存 在 且 非 常 严 重 的 问 题 , 一 种 新 的抗生 素刚刚 应用没 多久 , 就可能 出现广 泛的耐 药现象 , 已成 为 临 床 治 疗 上 的疑 难 课 题 。 针 对 细 菌 耐 药 现 象 的 复 杂 性 和广泛性 , 急 需部分或 全部去 除其对 抗生 素 的耐药 性[ 2 】 。 中 草 药 因 以其 低 毒 性 目前 已成 为 去 除 细 菌 耐 药 性 的 重 要 方 法
细菌 的耐 药机 制主 要有 四种 : ① 产 生 一 种 或 多 种 水 解 酶、 钝 化酶 和修饰酶 ; ②抗 茵药物 的结合位 点 发生变异 , 如: 青 霉 紊 结 合 蛋 白位 点 、 DN A 解旋 酶位 点、 DNA 拓 扑 异 构 酶 Ⅳ位 点 的 改 变 等 , ③ 细 菌 膜 的通 透 性 下 降 , 如生物被膜形成 、 通 道 蛋 白丢 失 等 ; 细 菌 在 不 利 于 其 生 长 的 环 境 下 可 产 生 藻 酸 盐多糖 , 该 物质能够包裹细菌 , 使细菌相互 黏连形成膜状 物 ,
是 细 菌 在 自然 界 存 在 的 主 要 形 式 。 根据 C o s t e r t o n等 ( 1 9 9 9 ) 的 定义 , 所谓 B B F是 指细 菌 相互 黏 附和/ 或 黏 附 于 物 体 表 面, 并 被 细 菌 分 泌 的 基 质 所 包 裹 的 具 有 一 定 功 能 的 膜 样 结 构。 是 细 菌 抵 抗 外 界 环 境 不 良 因素 的 一 种 生 存 方 式 , 它 可 以 在 多 数 生 产 线 未 清洗 干 净 的死 角 形 成 并 造 成 污 染 物 堆 积 , 是 细 菌 的特 殊 存 在 形 式 。 生 物 被膜 的 形 成 是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产 生 耐 药 性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 由 于 生 物 被 膜 的存 在 , 使 细 菌 能 够 逃 逸 抗 生 索 和外 来 毒 物 的 杀 伤 及 机 体 免 疫 系 统 的 清 除 。 其 耐 药 机制可能 为 : I在 生 物 被 膜 环 境 中 的 细 菌 , 细 胞 膜 表 面结 构 发 生 了改 变 , 抗 生素作用 靶位 消失 , 或作用 靶位存 在但结 构 发生改 变, 使 抗 生 素 无 法 与 其 结 合 并 产 生 杀 菌 作 用 。Ⅱ 在 生 物 被 膜环 境 中 的 细 菌 , 能 够 分 泌 碳 氢 化 合 物 和 抗 菌 药 物 降 解 酶, 阻 碍 了抗 菌 药 物 的 穿 人 。 Ⅲ在 生 物 被 膜 环 境 中 的 细 菌 , 营养 物 质 缺 乏 , 生 长率 降 低 , 长期处 以休眠状态 存在 , 有 些抗 茵 药 物 仅对 分 裂 状 态 的细 菌 有 杀 伤 作 用 , 从 而 导 致 耐 药 性 产 生。 ④ 主 动外排 系统 过度 表达 。 细菌 的外排 泵 系统 可分 5 大 类: AT P结 合 盒 转 运 体 家 族 ( AB C) 、 主 要 易 化 因 子 超 家 族
3种中药对产酶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第27卷第1期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 127No 112009年2月Journa l of Q ingha i U niversi ty(Na ture Science)Feb 120093种中药对产酶菌R 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杜银忠(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03)摘要:用煎煮法制备的黄芩、黄连和鱼腥草中药原液,在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的基础上进行了耐药质粒(R 质粒)消除试验,并用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标准进行消除效果的判定。
结果表明:黄芩、黄连和鱼腥草3种中药原液对2株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质粒具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达到15127%、14158%和6125%及5156%、0100%和3147%。
关键词:中药原液;β-内酰胺酶;质粒中图分类号:Q949195;S85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96(2009)01-0078-04E li m i na t i on effects of thr ee C h i n ese her b s onR p l a s m i d of en zym e pr oduc i n g fun g iD U Y i n -zhong(College of Agricultu re and Ani m a l H usbandry,Q ingha i Un iversity,X ining 810003,China )A bstr a ct:S olution s p repared fr om ba ica lin,be rbe rine and houttuynia by decoction we re used to te st the ir eli m ination effec ts on r e sistance p las m id (R p las m id )of β-lacta m a se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sed on the m ini m um inh ibitory concentrat i on 1The crite ri on was referenced the U 1S 1N ationa l Comm itteef orStandardiza tionp r om ulgatedstanda rdsf o rjudg m ent ofe li m ina tion 1The results showed the three C hinese m ed icine,baicalin,berberine and houttuyn ia,had diffe rent eli m ination effec ts on resistance p las m id of t wo β-lac tama se golden Staphylococcus aureuse s and the e li m ina tion rate wa s 15127%,14158%,6125%,5156%,0100%and 3147%,respect ively 1Key wor ds:Chinese herb;β-lacta m a se;p las m id;e li m ina tion任何一种抗生素在临床用药时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即在它刚开始投入使用时,既能杀菌,又能消除细菌的耐药质粒,表现出良好的临床防治效果,若与细菌长时间接触后,它又成为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的诱导物,使其杀菌效率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 微生 物 的耐药性 已成 为 国内外 广 泛关 注 的
一
粒, R质 粒上 携 带着 耐药基 因 , 赋 予 了细菌 对某 些抗
个 话题 , 而且 新 药 的 研 发速 度 远 远 低 于 耐药 性 的
生素 的耐药 性[ 3 ] 。R质粒 能 以接合 、 转化、 转 导 等方 式在 菌株 之问 以较 高 的频 率 转移 , 由耐 药 菌株 转 移
酶进 行 了研 究 , 结 果显 示 泛 耐 药 鲍 曼 不 动 杆 菌对 碳 青霉 烯 类 的 耐 药 性 随 质 粒 的 消 除 而 丢 失 ; 李 基 棕
现象 、 接合 转 移 等 往 往 均 由质粒 控 制 ] 。细 菌 质粒
种类 繁多 , 包括 F因子 ( f e r t i l i t y f a c t o r ) 、 R 因子 ( r e —
被发 现 , 如 氯丙 嗪 、 甲氧异 丁 嗪 、 异丙 嗪 、 吩 噻 嗪及 其 他一 些 吖啶类 似物 等 。近 年来有 研 究表 明中草 药对 耐药 质粒 消 除具 有 积极 作 用 , 因此 本 文 从 质粒 与 细
菌 耐药性 的关 系 、 中草 药对 细 菌 耐 药 质 粒 的 消 除效 果及 机理 等方 面进行 综述 。
1 质 粒 与 细 菌 耐 药 性 的 关 系
质粒 是细 菌 内除染色体 外具 有 独立 复 制能 力 的
率( 5 . 5 9 / 6 ) ; 李德 喜等 测定 了 3 1 株 大肠 埃希菌 对 6
种喹诺 酮类 药 物 的敏 感 性 , 并 检 测 了 细 菌 内质 粒 介 导 的喹诺酮 类耐 药 基 因 ( P MQR) , 结果显示 P MQR 的 出现加速 了喹诺 酮 类 耐 药 基 因 的快 速 传 播 ; 周 芳
物, 这引起 了公 共卫 生学家 的重 视 , 也 引发 了研 究者 对耐 药质 粒消 除剂 的研究 热情 。早 在 2 O世 纪 6 O年
代研 究者 们就 证 明 吖 啶橙 、 溴 化 乙锭 和 十 二烷 基 磺 酸钠 ( S D S ) 等在 体外 具 有很 强 的质粒 消 除作 用 。随
快速 传播 。 目前多 项研 究表 明质粒 与细 菌 耐药 性 之 间存 在 重要 关系 。赵倩 等 通 过 比较 发 现 大 肠埃 希 菌 a a c ( 6 ) 一 I b质 粒 阳性 株较 阴性 株相 比, 其 对氨 苄西林一 舒
粒介 导 由一 种 病 原 微 生 物 转 移 到 另 一 种 病 原 微 生
小 型共价 闭 合 环 状 双 链 D NA 分 子 , 是 细 菌 生 存 所 非必 需 的遗 传 因子 , 广 泛 存 在 于 细菌 细胞 内口 ] 。细
菌 的某些 表型 特征 , 如抗性 、 代谢 能 力 、 致病 性 、 共生
美等 [ 8 ] 对泛 耐药鲍 曼不 动杆 菌质 粒介 导 的碳 青 霉烯
s i s t a n c e f a c t o r ) 、 Co l因 子 ( c o l i c o n o g e n i c f a c t o r ) 、 Ti
到敏 感菌株 ; 在 细胞 分裂 时 , R质粒 也 同时 进行 复制
产 生速度 , 一种 新 药 经 过 高成 本 和 长 周 期 的 漫 长研 发及 全 面的 临床 评估 后 , 往 往 在 应 用 于 临 床后 不久
就 出现耐 药菌 。而且 研究 已证 实耐 药性 能 够通 过质
而使 子代 细菌 也带 有 耐 药 质 粒 , 从 而使 耐 药质 粒 消 除 作 用 的 物质 相继
巴坦 、 哌拉 西 林一 他 唑 巴坦 、 头孢唑啉、 头孢克洛、 头 孢 呋辛 、 阿米卡 星 、 环丙沙星、 诺 氟 沙 星 和左 氧氟 沙 星等 的耐 药 率 均 要 高 于后 者 , 且差 异显著 ; 汪 雅 萍
动物 医学进展 , 2 0 1 3 , 3 4 ( 1 2 ) : 1 6 0 — 1 6 4
Pr o gr e s s i n V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e
中草 药 消 除 细菌 耐药 性 质 粒 研 究 进 展
杨 帆 , 杨 玉 荣。 , 赵振 升 , 孔 涛 , 王 国永
( 1 .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动 物科 技 学 院 , 河南洛 阳 4 7 1 0 0 3 ; 2 .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 , 河南驻马店 4 6 3 0 0 0 )
摘 要 : 常见病 原微 生物 对抗微 生物 药物 的耐 药性 正逐 渐增 加 , 已引起 国 内外 学者的广 泛 关注 。 目前研
究者一 致认 为抗微 生物 药物 的滥 用及 随之 产 生的选择 性压 力是 许 多耐 药菌 出现 的最 主要 原 因。而从基 因基
础 考虑 , 耐 药性的产 生 则主要 与质粒 有 关 , 质粒 作为 染 色体 外 的 D NA 序 列 能够将 耐 药基 因传递 给 环境 中的 其 他 细菌 , 从 而 引起 多重耐 药茵的 出现 。细 菌耐 药质 粒 自发 消失的 几率很低 , 但 一 些 中草 药能够使 该 几率增
加 。论 文就 中草 药的耐 药质 粒消 除作 用及 其机 理进行 综述 。 关键 词 : 细 菌; 耐 药性 ; 质粒; 消除 ; 中草 药
中 图分 类 号 : ¥ 8 5 3 . I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7 — 5 0 3 8 ( 2 0 1 3 ) 1 2 - 0 1 6 0 — 0 5
等[ 6 则对 1 0 0株 志贺 菌进 行 了耐 药 性 检测 , 并 利 用 P C R检 测 了 q n r质 粒 , 结果显 示 1 0 0株 志 贺 菌 的 q n r 质粒 检 出率为 9 , 而 q n r 质 粒 阳性 菌 株 对 氧氟 沙星 的耐药 率 ( 1 1 . 1 ) 要 明显高 于 阴性 菌株 的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