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颈椎微调复位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颈椎微调复位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采 用颈椎 微 调 复位 方 法治 疗 , 对 照组 采 用针 灸和 理 疗方 法处理 , 1 0 d 后 评 估 疗 效和 眩 晕积 分 的 变化 。结果 颈 性 眩 晕方 法 简 单 、 疗效 可靠。
关键词 : 颈性眩晕 ; 颈椎 病 ; 手 法正 骨 ; 眩 晕积 分 中图分 类号 : R 7 4 1 R 2 5 5 . 3 文献标 识码 : B
[ 2 7 杨维杰. 董 氏 奇 穴针 灸 学 E M] . 北京 : 中 国古 籍 出版 社 , 2 0 0 2 : 9 8 .
作者 简 介 : 王姝 , 女, 住 院医师, 现工作 于山西省人 民医院 ( 邮 编:
0 3 0 01 2) 。
董 氏奇 穴 刺 络 拔 罐 法 具 有 取 穴 少 、 操作 简单 、 易学 易懂 、 安 全有效 等优点 , 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
适 ; 有效 : 眩 晕 较 治 疗前 明显 减 轻 , 易复 发 ; 无效 : 眩 晕改善 不 明 显或加重 ¨ 3 ] 。应 用 《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 对 各 种 症 状
及 功 能进 行评 估 Ⅲ 4 ] : 包 括 5大 项 , 眩晕 1 6分 ( 眩 晕 程 度 8分 , 频 度 4分 , 持 续 时 间 4分 ) , 颈 肩 痛 4分 , 头 痛 2分 , 日 常 生 活 及 工
中 西 医结 合 心 脑 血 管 病 杂 志 2 0 1 3 年 6 月第 1 1卷 第 6 期
取 穴 在 足 少 阳胆 经 ; 四花外穴 又取穴 远离 患处 , 也正 合古法 “ 泻
・7 O 5・
a c h e S o c i e t y . Th e i nt e r n a t i on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he a d a c h e d i s or de r s

整脊调曲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整脊调曲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改善 。
构椎 关 节 增 生 5 3例 , 椎 关 节 增 生 2 c ~构 3例 。
同时排 除颅 内器 质 性 病 变 、 骨 下 动 脉 窃 血 综 合 征 、 锁
颈椎肿瘤 、 颈椎结核 、 强直性脊柱炎 、 严重骨质疏松等
病症 。
2 治疗方 法
2 1 整 脊调 曲手 法 . ① 为缓 解 局 部 肌 肉紧 张 痉 挛 , 首先 以痛 为俞 , 患者 端 坐 于方 凳 上 , 者 用 拇 指 端 在 医
中医正骨 2 1 0 0年 1月 第 2 2卷第 1期
( 0 5 ・ 5・ 总 4 )4
整 脊 调 曲手 法 配合 中药 内服 治 疗 颈 性 眩 晕疗 效 观 察
张美程 , 陈海友 , 林英 华 , 林英杰
( 江省洞 头县人 民 医院 , 江 浙 浙
关键 词 颈椎 病 整 脊调 曲 中药 疗 效观 察
月, 我们采用整脊调 曲手法配合 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
晕 11例 , 得 了满 意效 果 , 1 取 现总结 报 告如 下 。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1 , 1 例 均符合《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中 关于颈性 眩晕 的诊断标准 , 中男 3 其 2例, 7 女 9例 。
年龄最 小 1 8岁 , 大 7 最 O岁 , 均 4 平 5岁 。病 程最 短 7
呕 吐加小 川 连 3g 竹茹 6g 耳 鸣加 磁石 3 、 菖 蒲 、 ; Og 石
9g视 力模 糊 加杭 菊花 l 、 明子 1 ; 强加重 葛 ; 0g 决 2g项
根 5 ; 慌 胸 闷 、 0g 心 心悸 失 眠者 加L 分 2次 口服 ,4 d为 1 , 水 0 , 1 个疗 程 。
究都认为其与颈椎退变 、 失稳 , 以及颈椎周 围软组织

定向正骨法结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例

定向正骨法结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例
大 学 出版 社 ,9 4 16 1 9 :8
1 0 ~ 0 0 L。 5 0 3 0 m 浓煎后 用 纱布 蘸洗 创 面 , 同时逐 渐 清 除坏死 组 织 . 腐祛新 生 。 日 1 , E 2 3次 , 使 每 剂 1t— 每
次 1m n 水 温 3 ℃~ 5 5 i, 0 4 ℃。
次 后 . 昏 、 晕 症 状 明显 改 善 . 单 纯 放 松 按 摩 2 治疗 方法 头 头 较 疗 效 大为 提 高 。颈 部不 用 斜 扳 、 转扳 等 风 险高 的 旋
手 法 , 为 安全 。 较
积 极治疗 糖尿 病 ,血糖 至少控 制在 9 o L以 mm l / 下 。皮肤 创面 运用 活血祛 腐汤 煎液 外洗 , 方药 组成 :
指 伸 直 放在 下 颌 骨上 缘 , 名 指 和小 指 伸 直 放在 下 轴 心 , 置很 容 易 出 现 改 变 , 无 位 因此 寰 枢 关 节 的错 位
颌 骨 相 对 应 的下 缘 ; 双肘 用 力 下 压 的 同 时 , 手 很 常见 , 在 双 其甚 者可 引起 椎 动脉供 血 不足 , 眩晕 。除 致 掌 逐 渐加 力 , 患 者头 颅 向正上 方缓 缓托 起 。 将
道 如下 。
1 一般 资料
椎棘 突偏 歪 , 腰部斜 扳 法 纠正之 。 行
23 牵引 行 颈椎 电脑 牵 引 2 m n . 0 i。
5 O例 均 为 我 院 门诊 患 者 , 符合 《 医病 证 诊 断 3 疗效 观 察 中
疗 效 标 准 》] 【 中颈 椎 病 的诊 断 标 准 , 以颈 项 疼 痛 、 不 31 疗 效标 准 .
文章 5 — 2 6237 2 1 0—050 1
20 0 5年 9月 至 2 0 0 9年 7月 .我 们 采用 定 向正 222 腰椎 复位 患者 取 俯 卧 位 , 露 腰 背部 。医 .. 暴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21例体会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21例体会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21例体会
张文扬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04(017)009
【摘要】颈性眩晕,是由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致椎一基动脉缺血而产生。

尽管临床报道应用手法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但患者常在手法治疗后,颈部疼痛反应明显,而放弃治疗;或治疗时间长,中断治疗。

偶有因手法不当,致颈部严重损伤,甚至高位截瘫的临床报道。

鉴于上述原因,本人临证探索出一种疗效好,安全的手法,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张文扬
【作者单位】厦门市思明区医院,福建,厦门,36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2
【相关文献】
1.整脊手法治疗131例颈性眩晕疗效分析及对眩晕性疾病的再认识 [J], 王石;鹿青;佟颖
2.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体会 [J], 高俊领
3.卧式动态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80例体会 [J], 庞军
4.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观察与体会 [J], 石新桥
5.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观察与体会 [J], 石新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夹脊电针加三维正骨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颈夹脊电针加三维正骨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盘 突 出症 等 多种颈源 性疾 病 的影响导 致血 流 障碍 、椎
于患 者身后 ,先 由上 而下按 揉 颈部两 侧肌 肉 ,拿 捏颈 基 底动脉 供血 不足所 引起 的一 种发作 性 眩晕 ,常见 于 项 、 臂 ,攘法放 松颈 肩部肌 肉 , 肩 然后 以右手托 住患者 中老年人 , 特点是 眩晕 主要发 生 于头颈部 活 动时 , 其 如 下 颌 , 另一 手按 于患者 头顶 作左 右摇颈 , 患者 颈部充 在 头 颈部前 后屈 伸及左 右旋 转时 突发 眩晕 ,一般 持续 时
间 较短 , 随颈部 位置 的复原 可缓 解 。 医一般采 用扩 管 西 营 养支持 等综 合治疗 ,虽 可缓 解部 分症状 ,但 效果 欠 分放 松 的情 况下 , 于下颌 之手 轻轻 向后一 带一 收 , 托 按 头顶 之一手 向前 方一 推 ,此时 可听 到一声 或数声 的弹 响声 。对 于颈项 后伸 受 限和颈 椎变直 者 以左手 前臂 垫 于患 者颈枕 部 , 右手 托于 患者下 颌 向后方 牵扳 , 使患 者 颈部 过度后 伸 , 分患 者也 可 以 出现 弹响声 。 部 然后按 拿 风池 穴 及肩 井 穴 。每 次治 疗 大 约 2 5~3 m n 0 i ,每 日 1
赵 大贵 穆敬平 彭新 民
中图分类号 :2 5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75 2 0 )8— 9 8— 3 R 5 . B 10 4 X(0 70 0 2 0
【 要 】 目的 观 察 颈 夹脊 电针 加 三 维 正骨 治 疗 颈 性 眩 晕 的 临床 疗 效 。 法 将 30例 颈 性 眩 晕 患 者 随 机分 为 摘 方 6 三 维 正 骨组 、 合组 ( 维 正 骨 + 脊 电针 ) 对 照 组 ( 芎 嗪 、 参 注 射 液 、 综 三 夹 与 川 丹 能量 合 剂 静 滴 )采 用 颈性 眩晕 症 ; 状 与 功 能评 分 量 表 、 C T D等 进 行 治疗 前 后 对 比。 结 果 综 合 组 临 床 效 果 和 颈性 眩晕 症 状 与 功 能评 分 明 显优 于 对 照组 和单 纯 三 维 正 骨 组 , 维 正 骨组 疗效 优 于 对 照 组 ; 维 正 骨 组 和 综合 组 的椎 动 脉 平 均 血 流 速度 明显 高 三 三 于 对 照 组 , 三 维 正 骨组 和 综 合 组 之 间相 比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维 正 骨组 和综 合 组 基 底 动 脉 的平 均 血 流 速度 明 但 三

龙氏手法结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瘀血阻窍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龙氏手法结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瘀血阻窍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龙氏手法结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瘀血阻窍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11-08T14:40:08.28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5月第5期作者:马文虎[导读]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与寰枢椎、椎动脉及其周围的神经解剖有着密切的联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 213002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与寰枢椎、椎动脉及其周围的神经解剖有着密切的联系,颈后软组织原发病变对椎动脉也可产生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该病的主要病理因素[1-2],临床上一般给予扩张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及脑部供血和供氧等治疗,但疗效一般。

笔者采用龙氏正骨手法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瘀血阻窍型颈性眩晕,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6年1月—2016年5月本院骨伤科门诊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

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单建教授于2015年COA骨科年会发表的《颈性眩晕(含颈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治的临床实践与理论基础》,符合颈性眩晕诊断,同时中医辨证分型为瘀血阻窍型者纳入治疗范畴。

1.3排除标准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占位性病变、颅内高压、听神经瘤、良性位置性眩晕、癫痫、颈椎骨折脱位、颈椎占位等。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应用龙氏正骨手法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龙氏正骨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将患者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至3下,嘱患者放松头部后,将其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闻及关节复位时弹响“咯嘚”声,术毕;隔日1次,5次(即10天)为1疗程。

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方:赤芍3g,川芎3g,红花9g,桃仁9g,生姜9g,红枣7枚,冰片0.1g,葱段3根;每天1剂,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

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 ywod 】 C ri pnyoi; e ioB n stn ; cpt y Ke r s ev a S odls V rg ;o ee i A u o m c l s t tg o
颈性 眩晕 是 指 由颈 椎 病 引起 的 以 眩 晕 为 主 要
岁, 平均 年龄 4 8岁 ; 程最短 的 1d 最 长达 十余 年 。 病 , 所有 患者 均 以眩晕 为主诉 来诊 。 2 诊 断标 准 : 1 以眩晕 为 主症 , 伴 有不 同程 . () 并 度 的颈部 疼痛 症状 ;2 可伴 恶 心 、 吐 、 () 呕 头痛 、 物 视 模糊 , 走不 稳等症 ; 3 有颈椎 劳损 或外 伤 史 ;4 行 () ()
t h iu a a o t o e t h i res f h e ia f e j n. f r ad au o m a p l dt e n ew s d pe t c r c teds d r o ec r cl a t o tA e r ,c p t yw s p e c q do r o t v c i t w o a i o tep itb t e 3 a d C n i i E t bltr n 4 frlc lrlxt n A h n ft a— h on ewe nC n a dJa ( xr i ea C3a d C o o a ea ai . tte e d o r t A j a) a l o e
efc n c r ia e io Th st e a y i g l lu b e t o td i ln c r ci e fe to e vc v r g . i h r p shihy va a l o bepr moe n c ii a p a tc . l t l

中医正骨手法与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手法与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统 计 学 意义 (< .1 。 P O0 ) 3 讨 论 慢性 肾盂 肾炎是常见 的上尿路感染性疾病 ,部分病人
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从治疗效果观察来着, 在去除易感因
素, 西药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 , 合理使用中药 , 随症加减 , 不 但能提高 临床治愈率 , 减少复发率 , 而且还能保护 肾功 能 , 减少药物代谢对 肾脏的影响。
等认为颈椎退变所致的阶段性失稳及 由此产生的颈部慢性 软组织损害 、无菌性炎症 对椎动脉周围的神经刺 激是 发病
加旋覆花 1 g头胀者 加川芎 、 0、 蔓荆子 各 1g 四肢 乏力 、 2, 少
气 兰言者加党参 2g 升麻 6 , 0、 g 水煎服 , 每天 1即 ,4 1d为 1 个疗程 。随访 6个月 ,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椎 一基底动脉
表 3两组治疗前后肌 酐、 尿素氮比较 ( s) 又±
虚标 实论 治。 正如《 诸病源候论》 所述 :诸淋者 , “ 肾虚而膀胱 湿热也。” 肾虚是本 , 湿热是 因 , 故在治疗上要培本 固原 , 清 热利湿 ; 因本病病程长 , 久病多瘀 , 以临床应用时加用活 所 血化瘀药 以去除病邪 。 金匮肾气方来源于医圣 张仲景《 匮 金 要略》 一书 , 主要作用是温补肾阳 , 化气行水 。 由于慢性肾盂 肾炎多由肾虚不能温运 , 外感湿热之邪在体 内留恋所致 , 故 以本方为基础方 , 临床应用 时根据 患者症状 , 随症加减 ; 如 蛋 白尿明显者 , 加革薜 、 苍术 、 黄柏以利湿化浊通淋 ; 夜尿增 多者加益智仁 、 乌药加强温补 肾阳之功 ; 尿痛尿急 明显者加 败酱草 、 钱草 、 金 丹参 、 赤芍 以清热解毒 , 活血化瘀 ; 腰痛腰 酸明显者加续 断、 杜仲 、 川牛膝以补 肾壮腰 , 活血化瘀。 全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讨 论
2 . 1 治疗组 : 给予 敏使 朗片 6 m g , 每E t 3次 口服 , 同时 给
予 中医正骨手法 治疗 : ( 1 ) 理 筋 手法 : 主要 目的是松 解 头 、
颈性眩晕是 因颈椎 退行 性变 使颈 椎 内外平 衡 失调 而 引起 , 正常 的 颈椎 稳 定性 是 由于颈 椎 内外 应 力平 衡 来 维 持, 内外应力 的平 衡 主要是 由颈 部软 组织 ( 肌 肉、 韧带、 筋 腱、 关节囊 ) 椎 间盘 、 椎体和关 节( 枕环、 环枢、 后 小关节 ) 共
动 脉受压 、 迂曲、 移位、 梗 阻 。MR I 轴位 、 冠状 位示 : 椎 动脉 受压、 变细、 双 侧 不 对 称 。( 4) 多伴 有 交感 神 经 激 惹 征 。 ( 5 ) 除外脑卒 中 、 耳源性眩晕 等其 他性质的眩晕 。
2 治疗 方 法
例, 有效 2 O例 , 无效 3例 , 总有 效率 9 2 . 9 % 。两组 比较 , 差 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Z=一 2 . 8 8 5 , P< 0 . 0 1 ) 。
果: 治疗组显效 3 2例 , 有效 9例 , 无效 1 例, 总有效 率 9 7 . 6 %; 对照组显效 1 9例 , 有效 2 O例 , 无效 3例 , 总有 效率 9 2 . 9 %。 两 组比较 , 差异显著有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1 ) 。结论 : 中医正骨手法配合 西药治疗颈性眩晕可 以明显提 高疗效 。 关键 词 : 颈椎 病 ; 眩晕; 推拿疗 法
个疗程 。
3 疗 效 观 察
1 . 1 一般 资料 : 8 4例均 为我院 门诊 病例 , 按随机数 字表 法 分为两组各 4 2例 。其 中治疗 组男 2 2例 , 女2 0例 ; 年龄 1 6

7 2岁 ; 病 程 1天 一1 8年。对照组男 2 1例 , 女2 1 例; 年龄
3 . 1 疗效标 准 _ 2 治愈 : 眩晕及 伴 随症 状 、 体 征 完全 消 失 ,
1 . 2 诊断标 准… ( 1 ) 曾有猝倒发作 , 并伴有 椎 ~ 基 底动 脉
缺血症 状 : 眩晕 、 头痛、 恶心、 呕 吐。 ( 2 ) 旋 颈 试 验 阳性 。 ( 3 ) X线显示 节段不 稳或 钩锥关 节骨质 增生 。MR A示 : 椎
可正常生活及工作 ; 有效 : 头晕或 目眩减 轻 , 仅 伴有 轻微 的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3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7—0 0 3 7— 0 2
笔者 自2 0 0 8年 2月 至 2 0 1 1年 2月 , 运 用推拿 配合 西 药对 颈性 眩晕 患者 进行 治疗 , 取 得 了满 意效 果 , 现 报道 如
体位变化无 眩晕感 ; 显效 : 眩晕 等症状 明显减轻 , 头 微有 昏
2 1~ 7 0岁 ; 病程 3天 ~1 6年 。两组性别 、 年龄 、 病 程经统 计
学处理 , 差异无显著性 意义 ( P> 0 . 0 5 ) 。
沉, 或 头晕 目眩轻微但不伴 有 自身及 景物 的旋转 、 晃 动感 ,
下。
歪者 , 采用 同样 的复 位手法 , 但方 向相反 。1 周 只能使 用 1 次, 如用此手法眩晕症状 明显缓解 者 , 此后不 再使用 , 以理
筋手法 巩固疗效 。1 4天为 1 个疗程 。
பைடு நூலகம்
1 临 床 资料
2 . 2 对照组 : 给予敏使 朗片 6 m g , 每E t 3次 口服 , l 4天为 1
颈、 肩、 背部肌 肉痉挛 。患者取 坐位或仰 卧位 , 术者先 在患 者 的头 枕部 及 颈 、 肩、 背采 用 按揉 、 拿 捏 等 中 医 手法 操 作 1 0 m i n 左右 , 然后用拇 指点按风池 、 风府 、 肩井 、 天宗 、 曲池 、 百会 、 四神聪 、 太阳等诸穴 , 时 间约 5 mi n , 最后行 颈椎 间隔 牵 引手 法 , 时 间约 2 m i n , 每 天 治 疗 1次 , l 4天为 1疗 程。 ( 2 ) 正脊手 法 : 主要 目的是调 整颈椎 , 恢复 颈 曲, 扩 大椎 间 孔、 根突孔 的孔径 , 以消除软组 织异 常应 力 。患 者取坐位 , 医者站 于患 者后 面 , 令 颈部 略前 屈位 , 医者 先用 双 手检 查 患 者颈部 , 多会发 现 c 2 、 c 5椎 体存在 偏 歪现 象 , 如有 椎 体 偏歪者 , 即用此手 法 。以 c 2 、 c 5椎体 向左偏 歪 为例 , 操 作 时操作者左 手拇 指触及偏歪 椎体 的棘 突左侧 并 固定之 , 采 用右手大拇指 与并 拢 的其他 四指之 虎 口部 固定 患者 下 颌 部, 使之 头部 向右 旋转 4 5 。 , 此 时右手 向上轻 轻牵 提 , 同时 左 手拇指迅速用 力向左轻推 。此 时常 听到“ 咔嗒 ” 声, 拇 指 下 可有 轻微 移 动复 位感 , 提示 复位 成 功 , 1次 复 位不 成 功 者, 不必强求 , 第二 天再 复位 1次 , 如为 c 2 、 c 5椎体 向右偏
自身或景物 的旋转 、 晃动感 , 虽 能坚持工 作 , 但 生活 和工作 受到影响 ; 无效 : 头 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
3 . 2 治疗结果 : 经 3个疗程 治疗后 , 治 疗组 显效 3 2例 , 有 效 9例 , 无效 l 例, 总有 效率 9 7 . 6 %; 对照组分别 为显效 l 9
山西 中 医 2 0 1 3年 7月第 2 9卷第 7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J u 1 .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7
・ 3 7・
正 骨 手 法 治疗 颈 性 眩 晕疗 效观 察
杜 世 华
摘要 : 目的 : 观 察 中医正骨手 法配合 西药治疗颈性眩晕治疗效果 。方 法: 将符合颈性眩 晕诊 断的 患者 8 4例 随机 分为两组 各4 2例 , 治疗组采 用中 医正骨手法配合敏使 朗治疗, 对照组 只采用敏使 朗治疗 , l 4天为 1个疗程 , 3个疗程后 观察 疗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