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净化感染控制
血液净化部感控制度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1.成立血液净化部感染控制质控小组,由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组成,并设立登记本登记。
2.根据血液净化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功能区,并治疗室和储藏室分开设置。
3.根据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感染控制规范:空气监测不须常规检查。
4.反渗机系统以及反渗水供水系统设专门的责任人员:负责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结束后必须监测残余消毒剂浓度,并有记录。
5.每月进行1次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培养,抽检率不低于总体的30%。
6.每季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工作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物体表面采应根据须要进行(有暴发趋势、影响安全的因素与环境有关时进行监测)。
7.各种浸泡、消毒用品应有标志、刻度清楚,每次配制消毒液后监测1次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必须达标。
8.由护长负责监督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如有感染及时上报处理。
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使用茂康牌玉洁新手消毒液消毒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2.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并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并离地面有20cm,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
5.启封的茂康碘有效期为7天、酒精有效期为3天,棉杄小包装打开后要写日期和时间,打开后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6.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送相关的部门进行处理。
7.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透析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立用500mg/L的消佳净及时拖地,拖洗工具使用后立即洗净、再晾干。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一、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设置在清洁、安静的区域.配备空气消毒设施。
布局合理,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区)、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
2、病人在透析前需要做乙肝、丙肝及艾滋病毒感染等相关病原学检查,定期复查.传染病患者应当隔离透析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急诊病人应专机透析。
3、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管理,加强自身防护,穿防护衣、戴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必须更换手套.4、血液透析机每班次使用后消毒,严格监测;加强进出透析机的透析液、透析用水等质量监测;常规每季度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详细记录,备查。
5、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一次性空心纤维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6、应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的临床情况,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管理及监测。
7、废弃的血液透析器应按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严防锐器伤.8、工作人员每年接受体检,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9、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进入血液透析室的人员必须更衣、换鞋等,注意手卫生.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建筑布局合理,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靠近手术室入口,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
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功能分区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区、患者手术区、污物处理区.2、做好各类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手术室内的出入管理,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数,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3、急诊手术和感染手术安排在隔离手术间内实施。
4、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血液透析室(中心)感染控制的基本设施二、血液透析室(中心)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三、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准备四、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五、透析结束后的消毒六、医疗污物及废物处理七、感染控制监测八、院内感染和传染病上报九、血液透析室(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手卫生规范血液透析室( ( 中心) )感染控制的基本设施(一)基本设施1.血液透析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血液透析室(中心)应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晰、功能流程合理,满足工作需要;区域划分应符合医源性感染控制要求。
清洁区域: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清洁库房、配液间、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及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潜在感染风险区域:透析治疗室、专用手术室/操作室、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室;污染区域:透析器复用间、污物处理室及洁具间。
进入潜在感染风险区域和/或者污染区域的被污染物品,未经消毒不得返回清洁区域。
2.血液透析治疗室应合理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每一个分隔透析治疗区域均应配置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者设备等。
手卫生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工作和感染控制的需要3.透析治疗室每一个血液透析床/椅间距不小于 1m。
每 1 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透析废液排水接口等。
4.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手套、口罩、工作服、防护面罩等。
5.透析治疗室应具备通风设施和/或者空气消毒装置,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的Ⅲ类环境。
(二)传染病隔离治疗室/区1.具有传染性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疾病患者,应在隔离透析治疗室/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也可进行居家透析治疗。
(1)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患者,应在隔离透析治疗室/区进行血液透析: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BsAg (+)或者 HBV-DNA (+)。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监测制度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监测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血液净化室的环境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二、按血液净化室管理规范对透析患者进行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首次透析新入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在治疗前由我科人员采集血标本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
对于 HBV 抗原阳性患者应行 HBV-R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对于HCV 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 HCV-R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登记检查结果。
2、长期透析患者每六月检查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病毒标志物 1 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3、血液净化室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或其他传染病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共同协商,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并对病人采取相应措施,24 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应急处理预案。
凡发现血液净化室同一时间段出现的 3 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查找原因,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防治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发生。
四、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五、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标准
反渗水细菌总数<200cfu/ml,>50cfu/ml 应提前干预,反渗水内
毒素<2Eu/ml,>1Eu/ml 应提前干预,空气菌落数 <500cfu/m3,物体表面菌落数<10cfu/c㎡,医护人员手菌落数<10cfu/c㎡,年度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转阳为0例,年度血透患者乙肝病毒抗体转阳为0例。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措施

擦拭机器时应注意的细节(费森机)
血液透析机的清洁与消毒
机器内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后,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 行消毒
2 、必须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消毒液或具有所在地省级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或备案的消毒液商品。
3 、采用中心供液自动透析系统、无透析液内部管路的透析机,可自 动冲洗后开始下次透析,无需进行机器内部管路消毒;但每日透析 结束后应进行透析系统的整体消毒,并做好消毒工作的记录。
感染防控管理
感染控制监测 阳转患者
感染防控管理
感染控制监测
疫苗接种
感染控制监测(2021)
监测项目
细菌
透析用水
透析液
置换液
内毒素
透析用水
透析液 置换液 透析用化学污染物 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
透析室/治疗室/水处理间空气
监测频率
1月/次 1月/次
1月/次
1次/3月 1次/3月 1次/3月 1次/年 1次/月 1次/月 1次/月
THANKS
4、透析过程中如发生透析器破膜或传感器渗漏,应在透析结束时立 即进行透析机消毒,传感器渗漏至根部时应更换透析机内部传感器, 经处理后的透析机方可再次使
医疗废物的处理
1、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2、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具体处理方法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 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1)正确放置锐器、生活垃圾、医疗垃圾。
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感染防控管理
感染控制监测
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分机、分区治疗:乙肝、丙肝、
梅毒、艾滋病毒感染的患者应
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 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

讨论内容
一般概念 血液透析中存在问题和感染事件
开展透析的基本条件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血液净化中心
•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室):是利用血液 透析的方式,对因相关疾病导致慢性肾 功能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 肾脏替代治疗的场所。通过血液透析治 疗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 余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部 分或完全恢复肾功能。
护士要求
• 血液净化中心应当配备具有血液净化从业资质 的护士。
• 护士配备应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及透析布 局等合理安排,每名护士每班负责治疗和护理 的患者应相对集中,且数量不超过5名透析患 者。
护士要求
• 护士应严格执行核对制 度、消毒隔离制度和各 项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透析医嘱,熟练掌握血 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 析通路的护理和操作。
专业人员资格
• 血液净化室(中心)必须配备具有资质的医生、 护士和工程技术人员。
• 血液透析室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血液透析器 复用工作人员,从事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
• 透析室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掌握有关 操作技术规程,达到从事血液透析的相关条件 方可上岗。
负责人资质要求
•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护士长要求
• 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 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 管理。
•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 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担任;
• 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 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初 级(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 士的担任。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制度1、血液净化中心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
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透析器储存室(库房);污染区:透析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2、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包括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3、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中心,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透析准备室,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
4、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在操作中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和丙肝抗体(抗HCV)检测,测定艾滋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
长期透析的患者至少每6 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感染指标。
对于急诊透析病人没有上述检测结果时,透析器和管路应一次性使用。
乙肝和丙肝病毒、HIV 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6、透析区应划分普通病人治疗区(透析A区)和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乙肝感染病人实施分区分机透析,所用透析机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置,隔离治疗区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内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
结合我科情况,暂未设定隔离治疗区。
7、 HIV阳性、TP阳性、丙肝阳性患者到指定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8、严格限制病人陪伴进入透析室,病人所用各类物品按要求处置。
9、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血滤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结合我科情况,暂未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10、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
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的要求处理。
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血液净化室要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及隔离病人净化间。
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水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二、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要穿工作服、戴帽子、戴口罩、换鞋,严格洗手。
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有创诊断和治疗性操作时要戴无菌手套,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在接触下一病人时应更换手套并洗手。
四、血液净化室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液及浓缩液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证件齐全。
五、病人进入透析治疗间应更换病号服、拖鞋,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清洁区,必要时应更衣、换鞋、戴帽子、戴口罩方可进入。
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七、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八、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
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
九、HIV 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十、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透析液进行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十一、医务人员定期体检,严格防护。
十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十三、对透析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出现发热要结合临床症状做血培养,查找感染源。
必要时对透析机增加监测点。
十四、急诊病人按疑似病人使用隔离机器透析。
十五、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