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_孟秀敬

合集下载

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罗晓玲,李岩瑛,杨梅,等.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32-36.收稿日期:2020-03-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5015)作者简介:罗晓玲(1966-),女,甘肃酒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及相关研究,(电话)180****7758(电子信箱)***************。

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罗晓玲1,李岩瑛1,2,杨梅1,聂鑫2(1.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733000;2.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摘要:利用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1959—2018年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t 检验、小波分析和功率谱等方法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0℃/10年,且这种增暖趋势存在突变,四季增温速度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间变化特点为中北部增温速度比南部快。

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6.1mm/10年,四季降水量除秋季持平外,其他季节都呈增加趋势,增幅为夏季>春季>冬季;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增加速度快、中部增加速度慢。

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d/10年,春季大风日数的减少抵消了冬季大风日数的增多,以夏季减少最显著;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呈增加趋势、中北部呈减少趋势。

年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年际倾向率为-2.8d/10年,减少速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空间上呈自南向北减少速度逐渐加大的变化特点。

武威市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关键词:气象要素;气候变化;空间分布;河西走廊东部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1)01-0032-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1.01.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patial-temporal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in the eastern Hexi corridor during the recent sixty yearsLUO Xiao-ling 1,LI Yan-ying 1,2,YANG Mei 1,NIE Xin 2(1.Wuwei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Wuwei 733000,Gansu ,China ;2.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CMA/Key Open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2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e of four weather station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trong wind and sandstorm in Wuwei city of Gansu province from 1959to 2018,its spatial-temporal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using linear tendency estimation ,slip t -exam⁃ine ,wavelet method ,power spectrum ,et 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constantly with an inter⁃annual propensity rate of 0.40℃/10a ,and this warming trend was sudden.The seasonal warming speed from high to low was winter ,autumn ,spring and summer.The spatial vari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a faster warming speed in the north-central than in the south.Precipitation showed fluctuation increasing trend with an interannual propensity rate of 6.1mm/10a.Except for autumn ,precipitation in other seas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increase rate from big to small was summer ,spring and winter.The spatial variationof precipitation was fast in the south and slow in the middle.There was a downward trend in windy weather with an interannual propen⁃sity rate of -0.4d/10a.The decrease in spring winds offset the increase in winter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decrease was in summer.Spatial change of strong wi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south an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north-central.The sandstorm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an interannual propensity rate of -2.8d/10a ,and its reduced speed from big to small was spring and summer ,winter ,autumn.In space ,there was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speed reduction of sandstorm from south to north.The trend of warm and humid climate in Wuwei city was obvious.The wind and sandstorm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climate change ;spatial distribution ;eastern Hexi corridor第1期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关注热点。

新疆博斯腾湖流域最高气温趋势分析

新疆博斯腾湖流域最高气温趋势分析

新疆博斯腾湖流域最高气温趋势分析刘强吉;武胜利【摘要】利用新疆博斯腾湖流域4个国家气象地面基准站1961 ~2013年最高气温数据资料,通过累计距平法、一次线性回归、5年滑动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其最高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对最高气温进行M-K突变检验,以探讨该流域气温变化的事实.结果表明,近53年来新疆博斯腾潮流域全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最高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9、0.17、0.18、0.28和0.12℃/10a;从四季来看,秋季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相当,冬季最小;流域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8和6月次之,1月最小;除1月外,其余各月最高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月变化幅度最大,为0.36℃/10a,4月次之,为0.28℃/10a,12月最小,为0.05 ℃/10a;流域年最高气温突变发生在1996年.【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7【总页数】3页(P178-180)【关键词】博斯腾湖流域;最高气温;趋势分析;时空差异;M-K突变检验【作者】刘强吉;武胜利【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2;P423.3+6全球气温变暖已引起广泛关注,过去100年全球地表气温升高0.74℃,IPCC报告预测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 ~4.6 ℃[1-5]。

据统计,我国近百年气温上升 0.4 ~0.5℃[1],且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何清等研究表明新疆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疆各地气候一致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北疆变化最为显著[7]。

河西走廊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河西走廊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引用格式:B a iM i n g,N i uL i j u a n,W e iR o n g n i,e t a l.S p a t i a l a n dT e m p 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 H e x i C o r r i d o r[J].J o u r n a l o fG a n s uS c i e n c e s,2019,31(4):46G48.[白明,牛丽娟,魏荣妮,等.河西走廊气温时空分布特征[J].甘肃科学学报,2019,31(4):46G48.]d o i:10.16468/j.c n k i.i s s n1004G0366.2019.04.008.河西走廊气温时空分布特征白㊀明1,牛丽娟2,魏荣妮2,郑学金2(1.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甘肃张掖㊀734000;2.张掖市气象局,甘肃张掖㊀734000)摘要㊀用M a n nGK e n d a l l(MGK)趋势检验㊁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河西走廊6个国家气象站1960 2017年逐月气温资料的时空特性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20世纪60年代气温较低,变化平缓,20世纪70年代略有上升,1986年进入明显升温阶段,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扩大,气温急剧上升.空间分布由西向东,从北向南增温幅度逐步增大,升温线性倾向为I P C C第五次报告的2倍,且有持续升温的趋势.关键词㊀河西走廊;气温;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P467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4G0366(2019)04G0046G03㊀㊀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北麓,合黎山㊁龙首山南侧的狭长地带,毗邻巴丹吉林沙漠,南高北低,该地区生态脆弱,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十分重要.冰川雪水孕育了石羊河㊁黑河㊁疏勒河,3条内陆河维持了区域内的绿洲生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扩大,冰川融化,雪线升高,草场退化,水源的涵养和调蓄能力进一步降低[1G4].气温不仅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对其研究分析也可以找到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象因素[5].因此研究河西走廊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对研究整个河西走廊经济㊁生态㊁资源和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1㊀资料与方法1.1㊀资料处理所用资料为河西走廊6个气象站1960 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数据.由于各气象站建站时间不一致,取得的资料起始时间不一致,为保证资料的统一和完整,临泽站1962 1966年部分资料缺测,张掖站2011年迁址,利用线性回归对上述资料进行插补和订正.1.2㊀研究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局部的气温变化可能与该地区人类活动㊁工农业生产㊁全球气候变化特征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长时间序列变化的趋势研究主要分为参数和非参数方法,我们以M a n nGK e n d a l l趋势检验方法[6]㊁线性倾向㊁标准差㊁峰度和偏度统计㊁滑动平均及累年距平对河西走廊气温要素近58a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2㊀结果分析河西走廊6站气温各项统计值见表1,从趋势检验看,6站均通过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河西走廊各站58a来升温趋势非常明显,线性倾向率结合峰度和偏度系数,表明数据并不符合正态分布,河西走廊自西向东,从北向南增温幅度逐渐变大,标准差也比较好的对应了以上观点,但肃南站在所有站点中标准差㊁偏态系数㊁线性倾向最小,表明增温最不明显,这与肃南站紧邻祁连山北侧,其特殊的地理位置㊁海拔及环境因素有紧密的关系.次南端的民乐站各项参数相较其他站点均偏大.1960 2017年河西走廊逐年㊁5a滑动㊁冬半年㊁夏半年气温变化如图1所示.河西走廊6站年第31卷㊀第4期2019年8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肃科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G a n s uS c i e n c e 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31㊀N o.4A u g.2019收稿日期:2018G12G04;修回日期:2019G01G17作者简介:白明(1974G),男,甘肃张掖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综合观测.EGm a i l:h x s l000@s i n a.c o m表1㊀河西走廊各站气温统计特征值T a b l e1㊀T e m p e r a t u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e v e r y s t a t i o n,H e x i c o r r i d o r站点平均值/ħ标准差/ħ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线性倾向率/(ħ a-1)MGK趋势检验Z H0升温趋势山丹6.70.900.17-0.830.0467.7611接受非常显著张掖7.60.770.28-0.740.0377.0970接受非常显著临泽8.10.660.25-0.430.0296.3994接受非常显著高台8.00.760.35-0.270.0316.4128接受非常显著民乐3.71.000.18-1.220.0507.4660接受非常显著肃南4.00.59-0.04-0.930.0256.0439接受非常显著均气温距平和5a滑动平均见图1(a),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本地生态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河西走廊的年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正值,与任国玉等[7]分析的全国气温时空分布特性比较一致,但也表现出本地的区域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气温上升,20世纪60年代中㊁后期气温有所下降.从年代看,20世纪60 70年代上升0.1ħ,整体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虽有个别年份的升㊁降跳变,但整体态势基本平稳.1960 1984年气候倾向率为0.0015ħ/a,低于全国平均升温[8].20世纪80年代前期气温下降,中㊁后期开始显著上升,1984 1990年升温幅度达1.5ħ,为气候记录历史之最,20世纪90年代气温波动上升,振幅达1.6ħ,累计升温0.8ħ.2000 2010年快速升温趋势有所下降,累计升温0.3ħ.冬半年和夏半年气温距平见图1(b),1960 1980年冬半年(上年度12月 本年度5月)除个别年份外,总体增温率低于夏半年(6月 11月),1980年以后,冬半年增温曲线基本全在夏半年之上,结合图1(a)可以分析得出,1986年以后的剧烈升温,冬半年的贡献比夏半年明显.图1㊀1960 2017年河西走廊逐年㊁5a滑动㊁冬半年㊁夏半年气温变化曲线F i g.1㊀Y e a rGb yGy e a r,5a s l i d i n g,w i n t e r h a l f y e a r,s u m m e r h a l f y e a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u r v e f r o m1960t o2017i nH e x i c o r r i d o r㊀㊀对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变化趋势分析时,常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气候趋势变量可以用回归系数直接表示,当回归系数为正值时,表明气温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数据越大,气温增幅越明显,反之同理,回归系数为负值时,值越小,气温随时间下降越明显[9].各站点年均气温及气候倾向趋势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民乐气候趋势倾斜最大,表明升温幅度最明显,肃南气候趋势倾斜最小,升温率在各站点中最低,与表1的统计结果相符.3㊀结论利用非参数M a n nGK e n d a l l(MGK)气候趋势检验方法,结合线性倾向和5a滑动平均对河西走廊近58a气温要素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河西走廊58a来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气温在20世纪60 70年代整体温度略低,变化平缓,20世纪80年代中㊁后期开始迅速上升,20世纪90年代波动上升,58a累计上升1.9ħ,线性倾向率为0.0386ħ/a,超过I P C C第五次报告中变暖率的2倍;1980年后冬半年比夏半年增温幅度明显,并且还有继续升温的趋势,对祁连山冰川容量㊁雪线高度和水源影响比较大.(2)温度分布有一定的空间规律,由西向东㊁从74㊀第3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白㊀明等:河西走廊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图2㊀河西走廊6站年均气温变化趋势F i g .2㊀A n n u a l a v e r a g e t e m pe r a t u r e t r e n do v e r 6s t a t i o n s i nH e x i c o r r i d o r 北向南升温率逐步扩大,线性倾向率西北站点高台低,东㊁南面站点山丹㊁民乐高.肃南地理位置处于最南端,但各项系数相较其他站点偏小,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㊁海拔和环境因素密不可分.(3)河西走廊升温幅度超过I P C C 第五次评估变暖率的2倍,既有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影响,也与本地人类活动㊁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参考文献:[1]㊀程思,陈鹏,苗峻峰.江苏省50a 近地面风速及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3,30(3):121G124.[2]㊀贾文雄,何元庆,李宗省,等.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沙漠,2008,28(6):1151G1155,1215.[3]㊀孟秀敬,张士锋,张永勇.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2012,67(11):1482G1492.[4]㊀郭良才,郭莹,罗晓玲,等.近48年河西走廊蒸发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2):375G380.[5]㊀徐宗学,和宛琳.近40年黄河源区气候要素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 ].高原气象,2006,25(5):906G913.[6]㊀赵军,师银芳,王大为,等.1961 2008年中国大陆极端气温时空变化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3):52G56.[7]㊀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等.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17G727.[8]㊀戴声佩,李海亮,罗红霞,等.1960 2011年华南地区界限温度10ħ积温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2014,69(5):650G660.[9]㊀王海军,张勃,靳晓华,等.基于G I S 的祁连山区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分析[J ].中国沙漠,2009,29(6):1196G1202.S p a t i a l a n dT e m p 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e m pe r a t u r e i nH e x i C o r r i d o r B a iM i n g 1,N i uL i j u a n 2,W e iR o n g n i 2,Z h e n g X u e ji n 2(1.Z h a n g y eN a t i o n a lC l i m a t eO b s e r v a t o r y ,Z h a n g ye 734000,C h i n a ;2.Z h a n g y e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B u r e a u ,Z h a n g ye 734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㊀T i m e Gs p a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 c h a n g e t r e n d of e a c hm o n t h 's a i r t e m pe r a t u r e i n 6n a t i o n a l w e a t h e r s t a t i o n s i n H e x i c o r r i d o rf r o m 1960t o2017b y M a n n GK e n d a l l (M GK )a n dl i n e a rr e gr e s s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i n1960s ,H e x i c o r r i d o r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w a s l o w w i t h l i t t l e c h a n g e ;i t r o s e s l i g h t l y in1970s ,a n db e g a na e v i d e n t l y t e m p e r a t u r e r i s i n gp e r i o d a f t e r 1986,i n 1990s ,i t r o s e s h a r p l y .I t s s pa t i 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 w a s f r o m w e s t t oe a s t ,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c r e a s e i s g r ad u a l l y i n c re a s i n g fr o m n o r t ht os o u t h .T h e l i n e a r t e n d e n c y t ow a r mu p i s t w i c e t h a t o f t h e I P C C 's f i f t h r e p o r t ,a n d t h e r e i s a t e n d e n c y t o c o n t i n u a l l y h e a t u p .K e y wo r d s ㊀H e x i c o r r i d o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p a c e Gt i m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8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肃科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㊀第4期。

1957_2006年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1957_2006年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020240(2010)01201832061957—2006年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9206213;修订日期:2009210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46);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3ZS0512A252011)资助 作者简介:刘洪兰(1967—),女,山东招远人,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预测的业务科研工作.E 2mail :liuhl68@刘洪兰1,2, 白虎志1, 张俊国3, 许爱琴2(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2.张掖市气象局,甘肃张掖734000;3.张掖中学,甘肃张掖734000)摘 要:利用河西走廊中部1957—2006年6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对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资源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整体以0140℃・(10a )-1的速率上升,气温偏高主要是在冬季,春、夏季变化幅度不大.降水量的变化以2181mm ・(10a )-1的速度在递增,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前期降水量出现下降,1990年代后期又开始缓慢增加.气温升高、降水量的增加、蒸发量的减少,意味着该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与降水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关键词: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化;水资源中图分类号:P339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气候变化是指统计意义上的气候平均状态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a 或更长)的气候变动.19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气候系统,气象要素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都很大.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很大,农业干旱频繁发生[1-2],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给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河西走廊中部为典型的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 ,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发源于祁连山区的黑河.近20a 来,由于全球变化,不断引发区域性、灾害性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在中国西北东部表现为干旱加剧[3],特别是持续性的干旱事件接连发生,如1989—1990年连续2a 干旱;1995—1997年连续3a 干旱,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祁连山区气温的持续升高,加速了积雪、冰川的消融,使黑河流量得以补充,表现为径流量的增加趋势[4-8].河西走廊中部气温升高、年降水量的增加,意味着该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9].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农业迅猛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分析河西走廊中部气候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10-12],对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3-15].1 资料来源本文所用资料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高台、临泽、甘州区、山丹、民乐和肃南6个常规气象站(其中,将位于祁连山北麓海拔在2000m 以上的民乐、肃南作为山区,将海拔在1300~1800m 位于走廊平原的高台、临泽、甘州区、山丹作为川区)1957—2006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选用位于黑河上游的莺落峡水文站1951—2006年的年径流量资料以及1985—2005年的埋深(从井口到水面的深度)资料.根据以上资料,对张掖市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水第32卷 第1期2010年2月冰 川 冻 土J OU RNAL OF G L ACIOLO GY AND GEOCR YOLO GYVol.32 No.1Feb.2010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2 气温变化特征河西走廊中部多年平均气温为6.1℃,其中平川区(高台、临泽、甘州区、山丹)为714℃,南部山区(民乐、肃南)为317℃,呈南低北高型,海拔每升高100m温度约降低014℃左右.年平均气温最高为715℃,出现在1998年;最低为417℃,出现在1967年,差值为218℃.从图1可以看出,1957—2006年近50a来河西走廊中部年平均气温呈峰谷波动形上升趋势,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957—1972年为偏冷期,平均值为515℃,较历年平均偏低016℃;1973—1993年为波动期,平均值为610℃,较历年平均值低011℃,较偏冷期偏高015℃;1994—2006年为偏暖期,平均值为619℃,较历年平均偏高018℃,较波动期高019℃,较偏冷期偏高114℃.1957—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40℃・(10a)-1.山区的升温幅度比川区大,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山区的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山区1990年代较历年平均值偏高015℃,较1970年代偏高110℃,较1980年代偏高017℃.川区1990年代较历年平均值偏高014℃,较1970年代偏高017℃,较1980年代偏高015.进入本世纪以来山区气温上升更为显著,较历年平均值偏高110℃,川区较历年平均值偏高019℃.1957—2006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山区为0137℃・(10a)-1,川区为0134℃・(10a)-1.河西走廊中部近50a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平均气温一样都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34℃・(10a)-1和0146℃・(10a)-1.平均最高气温在195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期呈波动上升,距平值<0℃,1990年代中期以后显著上升,距平值>0℃.1990年代较历年平均值偏高016℃,较1960年代偏高111℃.21世纪继续升高,但没有突破1998—1999年的1513℃的最高记录.平均最低气温在1970年代前期以前为一个持续偏冷期,1970年代前期至1980年代中期,冷暖交替, 1980年代中期后至2006年为持续偏暖期,尤其是1995年以后,增暖趋势更为明显.2006年又创新高,达到114℃,比1998年还偏高012℃(表1).图1 河西走廊中部年平均(a)、最高(b)、最低(c)气温变化趋势Fig.1 Variation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a),annual maximum temperature(b)and annual minimumtemperature(c)in central Hexi corridor3 蒸发量的变化特征河西走廊中部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927.1mm,近50a变化倾向率为-48.31mm・(10a)-1.1990年代比1980年代减少1715mm,比1970年代减少9412mm,比1960年代减少12119mm.蒸发量的表1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变化Table1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mean annual maximum and minimumtemperatures in central Hexi corridor in the recent50years年代1957—1960年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1—2006年50a均值平均气温/℃ 5.4 5.4 5.8 6.0 6.67.1 6.1平均最高气温/℃13.313.413.713.714.514.713.9平均最低气温/℃-1.1-1.3-0.6-0.30.20.8-0.4481 冰 川 冻 土 32卷 减少,主要是由于风速减小,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湿度增大,意味着该地区气候由干向湿转变[9].4 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中纬度内陆,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复杂多变,降水年际差异较大,降水量在时间上和强度上逐年变化相差悬殊,多雨年与少雨年可相差2~3倍,易形成旱涝.由于受地形和多种因素的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南北差异比较明显,降水量南部山区多,北部平川区少,降水量自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9413mm ,平川区为13513mm ,南部山区较北部平川区偏多15910mm ,偏多11715%.从历年来看,全市降水量介于12816~28919mm 之间,平均为19011mm.最多年为1979年,平均降水量为28919mm ,最少年是1985年,平均降水量为12816mm ,差值为16113mm ,最多年是最少年的2倍多.由图2可以看出,河西走廊中部近50a 降水量的变化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1960年代为相对少雨期,1970年代和1990年代中期为相对多雨期,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前期降水量出现下降,1990年代后期开始又缓慢增加.年总降水量反映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9],1957—2006年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2181mm ・(10a )-1.图2 河西走廊中部年降水量演变Fig.2 Varia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in central Hexi corridor 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四季降水量也都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77mm ・(10a )-1、1118mm ・(10a )-1、0169mm ・(10a )-1、0127mm ・(10a )-1.5 水资源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由河西走廊水资源组成结构图(图略)可以看出,黑河年径流量在水资源组成中占很大的比例(约60%),根据黑河年径流量反演计算了1951—2006年河西走廊水资源的距平百分率.由图3可以看出,在河西走廊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中,水资源距平百分率只有24a 为正,31a 为负.最多年是1989年,为3814×108m 3,最少年是1973年,只有1814×108m 3,最多年是最少年的2倍多.从年代际变化来看,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水资源相对较多,分别偏多416%和919%;60年代和70年代水资源相对较少,分别偏少911%和618%;90年代基本持平(略偏少);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水资源开始增加.多项式拟合曲线及波谱分析表明,水资源总量存在6a 、8a 的短周期和24a 的长周期.图3 河西走廊中部水资源距平百分率历史演变Fig.3 Variations of water resources anomalyin central Hexi corridor6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指由于气候因素引起的自然状态下的水资源量和质的变化,它是通过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变化实现的,从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情况看,主要为雨洪补给,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对水资源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1-12],因此,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及保护水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积极意义[16-17],是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6.1 气温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由于全球变暖,使蒸发加大,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2-3],使水资源量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气温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温使水体蒸发加大.近50a 来,河西走廊中部气温随年代逐渐5811期刘洪兰等:1957—2006年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上升,偏暖期较偏冷期平均升高114℃.高温与干旱往往同时出现,高温加剧了旱情,使农田需水量增加,城市生活用水量增加,加大城市供水的负担,高温干旱是导致水资源区域紧张的重要因素.统计表明,1957—2006年平均气温与年蒸发量、年降水量线性相关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相关.分析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的关系,如图4,当年平均气温为正距平时,降水量、水资源总量基本上为负距平;当气温为负距平时,降水量、水资源总量基本上为正距平.说明气温与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有一定的反相关性,气温升高1℃,水资源总量减少311%.图4 河西走廊中部年平均气温距平、年降水量距平与水资源总量距平变化Fig.4 Variations of the anomalie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waterresources in central Hexi corridor6.2 降水变化对水资源总量的影响根据河西走廊中部水资源的现状及特性,建立了该地区年降水变化对水资源总量影响的统计评估模式.经测算,该地区水资源变化规律为:年降水量减少10%,水资源减少516%;年降水量减少20%,水资源减少1216%;年降水量增加10%,水资源增加1217%;年降水量增加20%,水资源增加2717%.通过对河西走廊中部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年降水量平均值为18919mm ,水资源总量为26126×108m 3)增减关系的分析,得出:年降水量距平值在-1%~-10%内,年降水量每减少1%,水资源总量减少0156%;年降水量距平值<-10%,年降水量每减少1%,水资源总量减少017%;年降水量距平值在1%~10%,年降水量每增加1%,水资源总量增加1127%;年降水量距平值>10%,年降水量每增加1%,水资源总量增加115%(表2).6.3 降水对黑河年径流量及水资源的影响该地区1957—2006年降水量与黑河径流量的相关系数为0138(a =0101信度),说明黑河径流量与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河西走廊中部1990—2006年降水量与黑河径流量、水资源总量的逐年变化曲线(图5),可以看出黑河径流量与降水量、水资源总量呈正位相.也就是说,在年降水量多的年份,对应黑河年径流量多,水资源总量也多;在年降水量少的年份,一般对应黑河年径流量少,水资源总量也少.从黑河流量分析,在大多数年份中,降水量减少10%,径流量约减少412%.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916%,夏季流量占平均年径流量的66%左右.从各年代看,20世纪80年代流量最大,较平均年流量偏丰1116%;其次,20世纪50年代是流量仅次于80年代的10a ,较正常状态偏丰612%;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流量较正常状态分别偏枯715%、和514%;20世纪90年代黑河流量总体正常;进入21世纪,黑河流量略有回升,较正常状态偏丰418%.河川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7].6.4 蒸发对水资源的影响河西走廊中部1953—2006年蒸发量与降水量、水资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5、-0152(a =0101信度),说明蒸发量与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有显著的反相关性.从图6可以看出,蒸发量和降水量、水资源呈反位相变化分布.也就是说,在蒸发量多的年份,一般对应年降水量少,水资源总量也少;在蒸发量少的年份,一般对应年降水量多,水资源总量也多.7 结论(1)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在波动中趋于向暖湿转型,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温趋势为0140℃・(10a )-1,气候变暖明显,但变暖主要表现在冬季,夏季变化不明显.降水量呈峰、谷波动的缓慢增加趋势,平均以2181mm ・(10a )-1的幅度上升.蒸表2 年降水量距平与水资源对比分析Table 2 Annual serie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and water resources increment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降水距平/%-26327-635-3327-174-15815-2119-2水资源增减量/%-19-1713-11-714-13362-8-17221-41512681 冰 川 冻 土 32卷 图5 河西走廊中部年降水量与黑河年径流量(a )和水资源(b )距平百分率变化Fig.5 Variations of the anomali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and Heihe runoff (a )and anomalies of annualprecipit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b )in central Hexicorridor图6 河西走廊中部年蒸发量距平(%)、年降水量距平(%)与水资源距平(%)变化曲线Fig.6 Variations of annual evaporation anomaly ,precipitation anomaly and water resourcesanomaly in central Hexi corridor发量呈减少趋势,平均以48131mm ・(10a )-1的幅度下降.(2)降水量与黑河年径流量、水资源总量的变化规律非常一致,呈正相关,即降水量多时,黑河年径流量大,水资源总量增多,降水量少时,黑河年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减少.年降水量减少10%,黑河径流量减少412%、水资源总量减少516%.(3)年平均气温和蒸发量与水资源总量的变化基本呈反相关,即气温高时,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减少;气温低时,蒸发量小,水资源总量增多.平均气温升高1℃,水资源总量减少311%.(4)在过去的50a 中,水资源总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近10a 较多年平均值增加416%,而且存在6a 、8a 的短周期和24a 的长周期.水资源总量1990年代较多年平均值减少114%,较1950年代减少513%,较1980年代减少918%;进入21世纪以来,水资源总量略有增加,较多年平均值增加415%.参考文献(R eferences):[1]Liu Honglan ,Li Dongliang ,Guo Jiangyong.Abnormal spac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Hexi Corridor in t he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and it s inter 2decadal variability[J ].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4,26(1):55-60.[刘洪兰,李栋梁,郭江勇.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的空间异常分布及年代际变化[J ].冰川冻土,2004,26(1):55-60.][2]Li Dongliang ,Wei Li ,Cai Y ing ,et al .The present fact s and t he future tendency of t he climate change in Nort hwest China [J ].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3,25(2):135-142.[李栋梁,魏丽,蔡英,等.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J ].冰川冻土,2003,25(2):135-142.][3]Song Lianchun ,Zhang Cunjie.Chang features of precipitation over Nort hwest China during t he 20t h Cent ury[J ].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3,25(3):143-148.[宋连春,张存杰.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J ].冰川冻土,2003,25(3):143-148.][4]Lan Y ongchao ,Kang Ersi ,Jin Huijun ,et al.Study on t 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mountainous runoff in t he Heihe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 2ology ,1999,21(1):49-53.[蓝永超,康尔泗,金会军,等.黑河出山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和趋势研究[J ].冰川冻土,1999,21(1):49-53.][5]Wang Jian ,Shen Y ongping ,Lu Anxin.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snowmelt runoff in t 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Nort hwest China[J ].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1,23(1):28-33.[王建,沈永平,鲁安新,等.气候变化对中国西北地区山区融雪径流的影响[J ].冰川冻土,2001,23(1):28-33.][6]Ding Y ongjian ,Ye Baisheng ,Liu Shiyin.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 he alpine streamflow during t he past 40a in t he middle part of t he Qilian Mt.,Nort hwestern China [J ].Jour 2nal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0,22(3):193-199.[丁永建,叶柏生,刘时银,祁连山中部地区40a 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J ].冰川冻土,2000,22(3):193-199.][7]Li Dongliang ,Liu Honglan.Responding of Heihe River run 2off to decadal climate change in Qilian Mountain Are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4,24(4):385-391.[李栋梁,刘洪兰.黑河流量对祁连山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J ].中国沙漠,2004,24(4):385-391.][8]Lan Y ongchao ,Kang Ersi ,Wu Yanqing ,et al.Study on t 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to t he runoff from mountain areas in t he Hexi Region[J ].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 2gy ,2001,23(3):276-282.[蓝永超,康尔泗,仵彦卿,等.气候变化对河西内陆干旱区出山径流的影响[J ].冰川冻土,2001,23(3):276-282.][9]Shi Yafeng ,Shen Y ongping ,Hu Ruji.Preliminary study on7811期刘洪兰等:1957—2006年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signal,impact and foreground of climatic shift from warm2dry to warm2humid in Nort hwest China[J].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2,24(3):219-226.[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计[J].冰川冻土,2002,24(3):219-226.] [10]Lan Y ongchao,Ding Y ongjian,Shen Y ongping,et al.Re2sponding of River Streamflow to t he Climate Shift in t he HexiInland Region[J].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3,25(2):188-192.[蓝永超,丁永建,沈永平,等.河西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对气候转型的响应[J].冰川冻土, 2003,25(2):188-192.][11]Ye Baisheng,Li Chong,Yang Daqing,et al.The variationtrend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uring t he last50years and it s impact s on water resources(Ⅰ):Annual variation[J].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4,26(5):587-594.[叶柏生,李翀,杨大庆,等.我国过去50a来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Ⅰ):年系列[J].冰川冻土,2004,26(5):587-594.][12]Ye Baisheng,Li Chong,Yang Daqing,et al.Variation trendof precipitation and it 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during last50years(Ⅱ):Mont hly Variation[J].Journal of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5,27(1):100-105.[叶柏生,李翀,杨大庆,等.我国过去50a来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Ⅱ):月系列[J].冰川冻土,2005,27(1):100-105.][13]Lan Y ongchao,Ding Y ongjian,Ma Xieyao.Water resourcesof inland rivers in t he Hexi region and t heir dynamic changes[J].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5,27(6):881-889.[蓝永超,丁永建,马燮铫.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动态变化[J].冰川冻土,2005,27(6):881-889.] [14]Xu Zhongmin,Cheng Guodong.The predicted demand of wa2ter resources in t he middle reaches of t he Heihe River from 1995to2050[J].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0,22(2):139-146.[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22(2):139-146.] [15]Li Shiming,L u Guangqi,Li Yuanhong,et al.Sustainable de2velop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 heHexi Corridor Area[M].Beijing:Environmental SciencePress,2000:14-62.[李世明,吕光圻,李元红,等.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利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4-62.][16]Yang Lingyuan,Wang Genxu.Variations of groundwater inZhangye basin of t he middle reaches of t he Heihe River in re2 cent two decades[J].Journal of G 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5,27(2):290-296.[杨玲媛,王根绪.近20a来黑河中游张掖盆地地下水动态变化[J].冰川冻土,2005,27(2):290-296.][17]Hu Ruji,Fan Zili,Wang Yajun,et al.Groundwater re2sources and t heir characteristics in arid land of Nort hwestern China[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2,17(3):321-326.[胡汝骥,樊自立,王亚俊,等.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321-326.]Climatic Chang and Its Impact on W ater R esources in CentralH exi Corridor of G ansu Province in1957—2006L IU Hong2lan1,2, BA I Hu2zhi1, ZHAN G J un2guo3, XU Ai2qin2(1.Key L aboratory of A ri d Cli 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Key Open L aboratory of A ri d Cli maticChangi ng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Chi na Meteorological A dminist ration,L anz hou I nstit ute of A ri d Meteorolog y, China Meteorological A dminist ration,L anz hou Gansu730020,China;2.Zhangye Meteorological B ureau, Zhang ye Gansu734000,China;3.Zhangye Mi d dle S chool,Zhangye Gansu734000,China)Abstract:Based on t he climate date during1957—2006from six weat her stations in cent ral Hexi cor2 ridor,in t his paper,t he changes of water resources caused by t he changes of temperat ure and precipi2 tation are mainly analyzed.During t he50years, temperat ure rose wit h an annual average rate of 0134!(10a)-1,mo stly in winter,rat her t han in sp ring and summer.Meanwhile precipitation in2 creased wit h an average rate of217mm!(10a)-1.From t he end of t he1980s to t he beginning of t he 1990s,precipitation decreased,since t he last of t he 1990s,however,it has risen slowly.The air tem2 perat ure rising,p recipitation increasing and evapo2 ratio n decreasing mean t hat climate changes f rom warm2dry to warm2humid,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urface runoff increase while ground2 water runoff decreases obviously.K ey w ords:central Hexi corridor;climate variation;water resources881 冰 川 冻 土 32卷 。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的高低温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高温气候特征分析中发现,近年来高温频率增加,最高气温持续走高;而低温气候特征则显示寒冷天数减少,冷冻期缩短。

本文还探讨了高低温气候变化的趋势,指出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结论部分总结了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

通过这些分析和总结,有助于了解河西走廊西部气候状况,为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总结、未来研究、应对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西走廊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位于中国西部,是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对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的高低温气候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防灾减灾和气候适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的总体状况,揭示其主要特征和变化规律;2.分析高温和低温气候变化的趋势,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3.总结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的变化特征,为未来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4.提出针对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全面了解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的变化情况,为地区气候变化的监测、预测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气候变化的认识:通过对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地气候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数据支持。

考古新发现:3700年前河西走廊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

考古新发现:3700年前河西走廊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

Digest/文摘
53百科知识2018.10A 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范围为35万平方米,距今4100为何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能看到慈禧太后一般被人称作“老佛爷”。

事实上,这个称号并不是
慈禧专用的,清代皇帝的特称都是
老佛爷。

特称是指有些帝王除“谥号”“庙号”“尊称”等以外
的称谓。

而清朝女真族最早帝王的
特称是“满柱”,翻译成汉语是佛
爷、吉祥的意思。

慈禧让人称其为
老佛爷,也是她政治野心的一个侧
面体现。

在菲律宾“离婚”是件“奢移品”
自马耳他在2011年5月以全民公投使离婚合法化后,
全世界仅有两个国家禁止离婚:梵蒂冈和菲律宾。

今年日,一部离婚法案闯过菲律宾国会众议院这关,并于开始在参议院接受讨论,给该国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苦苦挣
扎的男女带来了一线希望。

在菲律宾这个没有离婚证的国家,
人们只有在配偶亡故后方可再婚;虽然法律给出了“合法分
居”和“申请婚姻无效”两条路,但后者的条件之苛刻、程
序之繁杂、费用之高昂,绝非普通民众能承受的。

在菲律宾,
申请“婚姻无效”的程序可持续1~10年不等,所需费用
最低也要4800美元,不顺利的人可能花费上万美元。

对一
个人均GDP 仅3000美元的国家来说,“婚姻无效”判决书是地地道道的“奢侈品”。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摘要】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旨在探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对未来气候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整理气候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并对高低温气候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在高温气候特征分析中,重点关注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而在低温气候特征分析中,则探讨寒潮和冷涡等极端低温现象的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分析将探讨气候变化的驱动力和背后的机制。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河西走廊西部地区近40年高低温气候变化的规律,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对于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气温变化,影响因素,规律,未来预测,结论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西部地区气候条件严峻,干旱少雨,土地沙化严重,是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也日益显著。

高温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高低温气候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对近40年来的气候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和整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气候数据,分析高低温气候变化趋势及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未来的气候预测与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更好地认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河西走廊西部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气候区域之一,其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变化情况备受关注。

通过对近40年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气候变化的规律,为地方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近61年来赣州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

近61年来赣州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

近61年来赣州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作者:陈永林等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年第05期摘要:采用回归分析和滑动平均等方法,从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角度出发,选取平均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极端降水事件及最大日降水量等指标,对赣州市1951年-2011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近61年来,赣州市多年平均降水为229.6 mm;春夏两季为湿季,秋冬两季为干季;降水量、降水频率和极端降水事件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降水强度和最大日降水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特征;变化趋势;赣州市中图分类号:P4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4)05010405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in Ganzhou in recent 61 yearsCHEN Yonglin1,2,XIE Binggeng2,CAO Siqin2,3(1.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China;2.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3.Weather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118,China)Abstract: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precipitation in Ganzhou from 1951 to 2011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s of linear regression and moving aver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Five indexes were used,including the average precipitation,rainfall frequency,rainfall intensity,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and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in Ganzhou is 229.6 mm in recent 61 years;the spring and summer are the wet seasons while the autumn and winter are the dry seasons;and the 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 frequency,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ecrease slowly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 increase slowly.Key words:precipitation;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trend;Ganzhou降水量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导致旱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农田水利设计的基础资料[1],同时,它还是大气循环、水循环的重要要素之一,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农业生产、防洪抗涝等社会经济生活影响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7卷第11期2012年11月V ol.67,No.11Nov.,2012收稿日期:2012-08-06;修订日期:2012-09-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2012CB955304)[Foundation:National Key Foundation Projects,No.2012CB955304]作者简介:孟秀敬(1986-),女,硕士,自然地理专业水文资源研究方向。

E-mail:xiujing_meng@通讯作者:张士锋(1965-),男,湖北省江陵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622M),主要从事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

E-mail:zhangsf@1482-1492页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孟秀敬1,2,张士锋1,张永勇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趋势分析方法以及Mann-Kendall 、Pettitt 和累积距平三种突变检验方法对河西走廊地区1955-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揭示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事实及趋势。

研究显示河西走廊地区的气温在过去57年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率是IPCC 第四次报告中近50年变暖率的两倍,达0.27o C/10a ,并且在1986年发生增温突变;四季气温中,冬季气温升高对年气温上升贡献最大。

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增率为3.95mm/10a ,但各个流域增加趋势并不显著;雨季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年际变化与年降水量一致,雨季降水增量对年降水量增加贡献率大;河西走廊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雨季降水量在1968年发生增加突变。

河西走廊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总体向暖湿化发展,这种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气候变化;趋势;突变;河西走廊1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1]指出,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升高约0.74o C ,而近50年来的变暖率几乎是近100年的两倍,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预计升高1.1~6.4o C 。

但气候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2-3]。

全球干旱半干旱区是近100年来增温最显著的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增温是全球陆地年平均增温的2~3倍,对全球陆地平均增温的贡献率超过50%[4]。

近50年实测记录显示,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陕、甘、宁、新)干旱半干旱地区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以0.2o C/10a 的趋势升温,尤其是20世纪80-90年代升温迅速[5]。

相对于全球温度的普遍升高,降水量的区域差异更加明显。

近40~50年,中国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近50年是400年来年降水量最丰沛的时期,多雨主要发生在气候剧烈变暖的20世纪最后30年,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明显[6-7]。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属于典型资源性缺水地区,是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区[8]。

气温和降水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两个基本要素,其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深入认识河西走廊地区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的变化事实及趋势,对研究区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及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变化开展了相关研究。

李占玲等[9]通过对黑河流域10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表明,黑河流域气温在1960-2009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1986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变化并不显著;蓝永超等[10]对黑河山区汇流区的11期孟秀敬等: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1483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受海拔影响,气温升幅有较大变化,并且由于受季风和环流影响的不同及地理上的差异,汇流区东部与中西部年降水量的变化相差较大;刘晓云等[11]对酒泉市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显示,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除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有所增加外,其余年代均呈减少趋势,且分析周期显示在未来几年里仍呈减少趋势;贾文雄等[12]研究得出河西走廊平原区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的结论;此外,王素萍[13]、高振荣等[14]分别对河西走廊降水和气温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相似。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针对河西走廊局部地区的比较多,针对全局研究的比较少,而且对气温的研究多于对降水的关注。

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散布于河西走廊的12个气象站1955-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逐月及年均值数据,选取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趋势分析方法以及Mann-Kendall、Pettitt和累积距平三种突变检验方法对河西走廊地区近57年来降水和气温两个气候要素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进而为该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提供科学的气候变化背景。

2数据与方法2.1研究区概况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约占甘肃省面积的60%,行政上属于甘肃省张掖、酒泉、武威、金昌、嘉峪关5市。

研究区域深处内陆,海洋潮湿气流不易到达,因而气候干旱,属于大陆性气候区。

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祁连山地大部分海拔在3000~3500m以上,冰川面积和总储量分别为1334.75km2和615.49×108m3 [15],是河西地区降水较为丰沛的地区,也是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其余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海拔多在1300~2500m。

受大陆气候和地形的影响,研究区水热分布规律明显,一方面是年均气温、日照时数、干燥度从南到北、从东向西增加,另一方面是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从南到北、从东向西减少。

河西地区的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主要是由东亚大气环流的状况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条件决定的。

降水较多的夏季,中、东部地区是在大陆热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之内,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而由于受到祁连山的阻挡作用,西部基本不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仍为西风气流控制[16],所以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区域差异明显,西部疏勒河流域年降水量50~150mm,东部石羊河流域及祁连山区年降水量可达550mm,而大部分地区年蒸发量2000~3000 mm。

该地区降水稀少而蒸发强烈,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带。

2.2数据来源与处理考虑到气象记录的起始时间不尽一致,且气象台站有撤销、迁移现象,为建立稳定气候序列,并保证气象数据的一致性,选取河西走廊12个气象站的数据,资料时间跨度为1955年1月1日到2012年2月29日(2011年冬季截止日期),地面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均来自中国气象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按月、年进行整理,个别站点缺失的数据按照线性回归法进行插补;根据流域范围对气象站点进行区域划分(图1);按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翌年2月为冬季对气温资料进行四季划分,根据有关文献研究结论[17],按照6-9月为雨季,其它月份为非雨季对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流域对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两要素的年际变化趋势与突变特点。

2.3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多种统计方法检测了河西走廊12个气象站1955-2011年气温和降水月、季和年尺度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

其中将气温划分四季进行分析,按照西北地区降水主67卷地理学报要集中在雨季,且对该地区植被、农业等作用突出的特点,将降水分为雨季和非雨季进行分析。

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趋势检测:采用线性回归和5年滑动平均来描述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趋势,利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变化趋势的显著性,并使用ARCGIS 中的径向基函数法绘制两要素倾向率变化图,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

一元线性回归是最简单、最容易看出序列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

利用指标时间序列与年序数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求出各统计系数,获得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倾向性[4、18]。

滑动平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序列频繁随机起伏的影响,使水文变化的趋势性或阶段性更直观、明显[19]。

径向基函数法是逼近理论中的一个有利工具,在空间插值时能准确通过实测样点拟合出连续光滑的面状分布,该方法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用来研究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异。

突变检测:利用累积距平法(CA)、Pettitt 和Mann-Kendall 来检验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的突变情况。

累积距平法是根据绘出的n 个时刻的累积距平值,对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其转折点可以判断序列的突变过程。

Pettitt 检测方法基于非参数检测一个序列的变点,计算较简便,可以明确变化的时间,能够较好地识别序列的突变点[20]。

Mann-Kendall 法是世界气象组织推荐并已广泛使用的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它既可以检验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的显著性,也可以进行突变检验[16,21]。

Mann-Kendall 突变检验中,在正序列曲线超过临界值信度的前提下,若正序列和反序列两个统计序列仅有一个明显的交叉点,且位于信度线之间,则表明该交叉点为突变点,且统计上显著;若交叉点位于信度线以外,或者是存在多个明显交叉点,则不确定是否为突变点,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又采用累积距平法和Pettitt 法进行相互验证。

其中,采用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和Pettitt 方法检验时,显著水平均设为0.05。

3结果分析3.1气温的趋势及突变分析3.1.1气温的年际变化河西走廊年平均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表2、图2)。

三个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955-1966年偏高,1967-1985年偏图1河西走廊气象站点分布情况Fig.1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表1河西走廊气象站点相关数据台站 敦煌 安西 玉门镇 鼎新 酒泉 高台 张掖 山丹 永昌 武威 民勤 乌鞘岭 纬度 (E ) 40.2 40.5 40.3 40.3 39.8 39.4 38.9 38.8 38.2 37.9 38.6 37.2 经度 (N ) 94.68 95.77 97.03 99.52 98.48 99.83 100.4 101.1 102 102.7 103.1 102.9 高程 (m) 1139 1170.9 1526 1177.4 1477.2 1332.2 1482.7 1764.6 1976.9 1531.5 1367.5 3045.1 表2河西走廊气温年值、四季平均值年际线性变化增温率(o C/10a)Table.2The annual and seasonal average temperature change trend rate of the Hexi Corridor (o C/10a) 年值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河西地区 0.27 0.22 0.20 0.28 0.34 疏勒河流域 0.21 0.19 0.16 0.21 0.24 黑河流域 0.29 0.23 0.23 0.29 0.36 148411期孟秀敬等: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低,60年代末气温最低,之后开始缓慢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