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培东《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执教者肖培东
师: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你什么时候听说过?
生:以前暑假的时候。

生:是四年级。

师:那是真早啊,有没有更早的?
生:小时候九岁的时候。

师:还有没有比九岁更早点的?你来说,可不能撒谎。

生:幼儿园
师:幼儿园就听过这个故事了。

谁说给你听的?
生:妈妈
师:妈妈说给你听的。

好,同学们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那现在老师要问你一个问题了。

你知道这个故事它是一篇-- 生齐声:童话故事。

师:问题来了。

以你们的阅读经验你怎么能够判断这是一篇童话?要想啊,这怎么是一篇童话,谁来说说看?你先说。

生:因为是安徒生写的。

师:哦,安徒生写的就一定是童话,是不是?安徒生写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因为是他写的,所以它必须是童话,好
像也有点道理。

但是,说服不了我。

还有没有?同学们,谁知道为什么这篇文章是童话?
生:因为安徒生是童话大王。

师:哦,童话大王所以写了一个童话。

假如你不知道这是安徒生写的,你能不能判断出这是一篇童话?
生:因为它选自《安徒生故事》
师:如果故事的背景作者都不知道,然后读了你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那就叫本事了,你来试试看。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以是童话。

对吧?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文章多不多啊?
生齐声:多
师:那为啥它就是童话呢?你来说。

生:它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哦,它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你来说,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它是一个很幽默风趣的故事。

师:为什么要幽默风趣呢?
生:因为要吸引小朋友看到。

师:哦,因为小朋友看的,所以要幽默风趣。

越来越聪明了。

继续说,这为什么是一篇童话?
生:语言适合小朋友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这个故事不是真的。

那不是真的,它是怎么出来的?
生:想象
师:还有呢?
生:夸张。

师:是想象和夸张出来的,是要说给小朋友听的。

小朋友听了以后还要懂得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童话。

你看,这不叫学习了嘛。

真了不起!
学生齐读PPT1(童话: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潜移默化的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师:红体字部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接下来,问题又来了。

皇帝的新装哪个情节你觉得最夸张?最有想象力的?
生: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师:写骗子工作织布的场景很夸张。

最有想象的,你给大家读一读。

认真的读一读。

(生再读一篇)
师:大家有没有从她的朗读中感受到夸张的味道?要想夸张的话,你这个读法肯定是不对的啦。

同学们,我们要把
骗子们很夸张的工作状态告诉大家。

来,我们读第一句。

他们……开始!
生: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要读的好?
生:摆出
师:这个词要读的特别有力量。

再来一遍,我跟你一块儿读。

(师和该生齐读,然后全班齐读)
师:再接下去。

生: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师:哪个词要读好啊?“一点”“也”这才是讲童话的声音。

不错,孩子们,开了个好头。

再找,胆子大点,哪个地方特别夸张的?
生: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师:你觉得哪里是夸张的?
生:明明什么都没有,他偏偏说这么多美丽的花纹和美丽的色彩。

师:对对!明明啥都没有,他还那么说,你给大家再读读看。

这个大臣会怎么说?
(生再读一遍)
师:好,同学们,像不像?
生:不像
师:哪个词重读?
生:多么
师:男同学一起读。

男生齐读: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师:你们注意到后面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你这是感叹吗?声音还得高,要向别人声明我真的看到了。

男生再读。

男生再次齐读: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师: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是老大臣的夸张。

好,不错。

还有吗?这次我要提个要求了。

你读出来了,我就听懂了。

生: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

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师:他们怎么说的?
生: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师:这里应该有个动作吧?来,把书本抛掉给大家讲一下。

生边做动作边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师:动作还得夸张。

再来一遍。

幅度要大。

(生边做动作边说一遍)
师:好了,就按照这个女同学的方式再来说。

哪个地方特夸张?这位女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哦,这个特性很夸张。

特性夸张的这个句子里要读好那几个词,同学们?
生(嘀咕)
师:“任何”,这个男同学说出来了。

还有呢?“都看不见”。

所以呢,在读“任何”时候,你不要急。

好不好?来,吧这个特性告诉给大家,吧它读给旁边老师听一下。

生(读)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我建议你在“人”后面再缓一缓,卖个关子,好不好?
生(读)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师:怎么样啊?)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都看不见这衣服。

好,我们一起读,女同学读到这
个“人”,你们那,都看不见这衣服。

好不好?有一种衣服,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生(读)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

师:怎么样啊?
生(齐)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哎。

都看不见这衣服。

请坐,还有没有夸张的地方?来来来,不错,有人举手。

生:他每一天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师:他每天一点钟在更衣室里换衣服的吗?不睡觉的吗?
生:不是
师:请看书,是每天一点钟吗?
生:每一天每一点钟。

师:这里表现更夸张。

每天一点钟已经很夸张了,安徒生比你写得更夸张。

每一天每一点钟。

师:在哪里夸张出来?
生:每一天每一点钟。

师:在什么词上?
生:数词。

是不是啊?包括一套衣服。

女同学一起来读
读看。

生(女生齐读)
师:这个“每一天每一点钟”要是读不出来,这个皇帝就不爱新装了。

来,男同学来示范一下。

生(男生齐读)
师:读到“一套衣服”时候,要顿一下。

“一套衣服”。

更有味道。

男同学,带着读,好不好?一起读,预备起……
生(齐读)
师:你这个童话这样去讲给妈妈听,这个童话就有味道了。

还有没有夸张的?觉得还不够,我还要读,你觉得最可笑的是什么?哪个同学有兴趣?来,这位同学。

你觉得最可笑的事情是什么?
生(略作迟疑)
师:读到现在,课文你可以抛掉了。

你觉得哪个情节最可笑?
生:游行。

师:说。

生(不约而同)游行。

师:你说,你觉得最可笑的是什么?你把它读出来。

生:皇帝游行的事情最可笑。

师:简称“裸奔”。

生(哄堂大笑)
师:把“裸奔”的地方找出来。

来,158页,这个男孩子,皇帝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大家读一读。

生:皇帝把他所有衣服……
师:这个时候哪个词语要读好?
生(齐说)所有。

师:再试一次。

生(再次朗读)
师:有进步了。

再来一遍好不好?
生(再次朗读)皇帝把他所有衣服都脱下来了。

师:真好,真好。

再读下去。

生(读)
师:是“围”了一阵子吗?
生:围弄了一阵子……
师:这个同学我也不放过你了,这句话你也读一读。

就这句话。

你不但有读错字咯。

来,试试看。

生:他们……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

师:这句话是夸张的。

来,全体同学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一阵子”,这个“一阵子”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生:慢一点。

)这个衣服泽呢么样?这个衣服弄了很
长一段时间。

煞有介事地弄了一阵子啊。

来,我们“弄”一阵子试试看啊。

(师生齐读)
师:真好!我们再来看看皇上最后怎么穿衣服的啊?就这段最后一行。

生(齐读):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师:哪几个词要读好?
生:转转,(师追问:还有……)
生:扭扭
师:一定要突出这个动词的味道,记住啊,你边读的时候就边转一转,边扭一扭。

向别人告诉他。

生(读)
师:前一个“转”特别漂亮。

转了转身子,怎么样?(扭了扭腰)。

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扭腰。

(哄堂大笑)试试看。

预备起。

生:读。

师:读童话呀要有读童话的声音。

讲童话呀,所有的感觉都在你的声音里表现出来。

于是,皇帝就在光天化日之下“裸奔”。

这种细节在生活中会不会发生?
生:不会。

师:安徒生却让它很真实地发生了。

接下来,老师又有
个问题问你了。

是谁?导演了这场戏?
生(异口同声)两个骗子。

师:说得这么快,肯定不是个好答案。

先别急,想以想(出示课件)“皇帝的新装”这出闹剧能够成功上演的最主要因素你认为是什么?先别忙着举手。

先想一想。

老师,我觉得这里面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好,这位男同学,你先来说说,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生: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是:皇帝的愚笨。

师:皇帝的愚笨。

哪里?你给我从文中找出来。

生: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再我的王国利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师:皇上想利用新装来测验。

有点愚笨,是不是啊?其实还跟皇帝的性格有关系,是不是啊?
生:有。

师: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

皇帝爱新装成癖好的这段。

我们大家好好地把它读一读。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预备起……
生(齐读)
师: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生:皇帝在更衣室里。

师:没这样的性格就出不来这样的戏。

因此,这出戏,
跟皇上的性格有关系。

有道理,还有没有补充意见?我觉得好像不仅是皇上的问题。

师:你请坐。

来你说。

生:他身边的大臣也不诚实。

师:找出来。

你认为是他身边的大臣不诚实,要找出根据来,在什么地方写的要找出来。

(学生翻看文章)
师:找到了没有?
生:“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禀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师:也就是说,(老大臣)明明没有看到布料,却说自己看到了布料。

先别急,读出来,“哎呀”开始。

生: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声音语气很平淡)师:两个“!”连在一起怎么读呀?
(学生回答)
师:对,应该一个比一个声音更高,来!
生: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师:太棒了,“多么美的花纹……”再来。

生: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声音有递进)
师:好!非常好!所以,他们说了假话,导致这个故事
能连下去了。

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做举手状)你来说。

生:我觉得主要因素是骗子说他们织出来的衣服的特性。

师:简单来讲就是骗术高超,是不是?
(生点头赞同)
师:你把他们说衣服特性的句子,好好地读出来.(强调“好好)再给大家瞧瞧。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你再把他工作的那个情境给大家读出来,给大家听一下。

生: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师:(读得)真好!你看看,骗子(是)心理大师,而且(是)演戏大师。

所以啊,这个故事就推进了。

还有没有不同意见?谁想试试,这是第三个答案了,还有没有?请问没有了吗?联系全文来看看,这个故事之所以能顺利发生,还跟谁有关系?
好,这位男同学。

生:是跟群众有关系。

师:(是)跟群众有关系,说。

生: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师:具体解释一下,群众怎么了?
生:群众也不诚实。

师:群众也不诚实。

你把群众说的话给大家读一读。

生: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师:你说说看,这么多群众在说的时候,你听不到我,我听不到你,他们必须把声音怎么样啊?
(生议论:(声音)要很响)
师:是想说得轻一点还是说得大一点?
(生齐答:大一点)
师:为什么?
(生议论:让皇上听到)
师:第一时间让别人知道,我是看得见的,所以“乖乖”不能“乖乖”(平淡的),要叫起来(读)。

生: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声音响亮的)
师范读: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师:男同学一起读。

(全体男生: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师:真好,这就是那些群众争先恐后喊出来的声音!请
坐。

(生坐下)
师:这样一看,是谁导演这次戏了?皇帝?骗子?官员?还有善良的百姓诶。

如果让你归纳,你觉得是谁导演了这场戏?
(生思考)
师:这么多的因素好像都缺一不可的,那你觉得是谁导演这场戏?
你来说。

生:皇帝。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如果不爱衣服的话,就不会受到两个骗子的(欺骗)。

师:那(如果)有个人跟他说实话,这个故事就演不下去了嘛。

那怎么办呢?我们看看,能不能脱离其中一个因素?
生:(齐说)不能。

师:对,不能。

那我们做个概括,是谁导演这场戏?谁?
生:大家
师:一个字(概括)
生:人
师:什么人?再加一个字。

生:众人
师:众人?小孩算不算?
(部分学生说“算”,部分学生说“不算”)
师:小孩?
(生议论:不是,是大人)
师:(是)部分(的人),原来(导演这场戏的人)是谁啊?
生齐说:大人。

师:是所有的大人(板书“人”字,写得很大)原来这个事情是所有的大人一起创造的。

所以,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

接下来,(请拿着话筒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读第一句。

(生起立)
师:(要)读得好哦。

生:全程的人都听说这……
师:不能一个字一个字顿着读,不是“全、城、的、人”,“全城的人”。

生:全城的人都听说了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
所以大家也渴望借着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师:好请坐。

来,后面男同学接下去第二句,读得好(一点)。

生:城里的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师:第三句,(请再)后面(一位)男同学读,要像通话一样读出来。

生: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师:第四句话,(请)后面女同学(读)
生:“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师:旁边女同学(请读)
生:“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师读: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提示学生齐读)
生齐读: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
师:接下来看看,这七个句子里面,有一个字是共同的,你能找到(这个字)吗?
(生纷纷说:“都”)
师:有人帮你喊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说),这七个句子里面,哪个字都在?
生:(齐答)都。

师:这七个句子里面都有这个“都”字,这说明什么问题了?
生:都是大人在说谎
师:是大人共同上演这场闹剧。

你来说。

生:他们全部都参加
师:他们全部都参加了这场闹剧。

你来说。

生:大人都在说。

师:因此我们讲,皇帝的新装这场戏,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是这个城市、是这个城里的人、所有的大人(生附和:大人)(共同完成的)。

所以,这不仅仅讲一个皇帝的故事,它写的其实是那个城市、所有的大人、大人世界里的一种很复杂的一种心态,其中甚至还包括善良的老百姓。

师:这件新装,对皇帝对百姓对官员来说,与其是一件新装,不如说它是?请同学们想一想。

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连起来,把话说完整了。

你来回答(这位学生没有打出来)。

会不会?记住孩子是很有想象力的,肯定会的,只不过需要一点点时间。

好,请你来说。

生1: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谎言。

师:不如说是一个天大的谎言,说得真好。

生2: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谎言。

师:不能重复别人的话啦。

说明你对这个谎言特别有感兴趣。

来,旁边的同学,你来说。

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好好想想,我说了,这个题目很难的。

生3: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心灵的镜子。

师:不如说是心灵的镜子。

是的,每个人在这面镜子面前照出了自己的内心。

我第一次希望大家给他点掌声。

开了个好头,聪明起来了,谁还能说,这不仅仅是一面镜子,还能说?女同学开始,来。

生4: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一次测验。

师:太棒了!为什么说是一次测验。

生4:因为……(学生看书)
师:不要看书,书上没答案的。

它在测什么?
生4:它在测大家的诚实。

师:测诚实,测大人们的内心,测他们复杂的,也可能是无奈的心思。

(继续问站立的学生)是一道考题,一面镜子,你觉得它还可能是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生(站立的那位学生):属于一次测验。

生5: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内心的选择。

师:不如说是一道选择题,结果所有人都做错了这道选择题。

请坐。

因此同学们,皇帝的新装其实不是讲给个人的,也是不讲一个人所谓的虚伪,他其实是讲大人世界那复杂的心态,它不仅包括了官员,也包括那些善良的百姓,为了生活,为了生计,他们开始有了很多的压力,因此这个新装也是“心装”,知道那哪个“心”吗?
生:心里的“心”。

师:不错,把这个词写一写,写在书上。

皇帝的新装它就是大人的“心装”,大人的心在装。

在旁边写出来。

(出示幻灯)
师:(这时让那位站着的学生坐下)请看幻灯,这是老师提出来的。

它是一道试题,它折射出了一份虚荣,看出了每个人的私心;它是一张面具,它是一面镜子,它是看出了一个功力社会、世俗社会人性的一个黑洞,因此我们讲皇帝的新装其实是成人世界里的“心装泛滥”,是世俗世界的习惯以及传统。

谁又是对的,谁又都是错的?在对与错之间,我们找到了这件皇帝的“新装”,因此,我们再来找找一些句子,一起来看看这些人的心理活动,大人们的心理活动。

(出示幻灯)
(1)“我的老天爷!”他说,“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吗?我
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做可怕的事情。


(3)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哪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1:我的老天爷……(学生读得很平淡,被肖老师止住。


师:不是这么读的,不是这么读的。

我们俩个一起来把他读好,好不好,那个人实际上心里急死了,你看那是个感叹号,Mygod!他应该不是这么读的,你再试试看。

生1:我的老天爷(声音大了点)!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学生都哈哈大笑。


师:所以不怪你啊,我是一个愚蠢的“妈”。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记住这个意思,不一定把这句话全部读出来。

来,同学们,一起读,把“他想”这两个字去掉,我的老天爷……
生齐读。

要读出紧张、害怕来。

师: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生: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师: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问生1,你还想不想再读一遍,来试试看。

生1:读。

师:这次好多了,这个“吗”字一定要跟上去啊。

师:看第二句,老师读前一句,你们读后面。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读出感觉,读出了恐惧感)生: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师:“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心里很震惊。

所以要把这个“骇人听闻”读好,读出震惊来。

再来读。

生:这可骇人听闻了。

师:接下来第三句,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读
生: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师:好,你来读下。

(叫起来一名学生)
生:读: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师:记住,后面是感叹号,再读!
生: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声音很有感觉)
师:乖乖!你读得真好。

同学们,这些句子都很形象地刻画出了在场的每一个大人的心里活动,生活在这个世界
上,他们的拥有很多很多复杂的心绪,于是在这种心理活动下,皇帝就开始了裸奔游行了。

那么同学们,既然童话是想象出来的,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想象一下,(出示幻灯)“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省略号部分开始想象,如果叫你去写,你能不能写一个跟安徒生不一样的结尾,同学们讨论下。

师:谁来试试看。

不要看书,书上没有的。

生1:皇帝拖着一件并不存在的衣服……
师:就这样结尾啊!!好,把机会让给别人。

生2: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一个小孩天真地叫道:他明明什么也没穿嘛!然后那些大人就说,他确实什么也没有穿。

皇帝听见了很害怕,这好像真的是一套空虚的衣服。

师:唯一跟安徒生不同的一点点就是加上了皇上的心理活动,是这个意思吧!不错,模仿也是一种写作。

(之后叫那位站着的学生)
师:你想不想说?我觉得你想说话了。

不要看书的,这个东西书上没有的。

生1: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他拖着一个并不存在的衣服,在人群中走着,不断地向人们炫耀着他的衣服是多么的美丽。

师:那你不是和安徒生的结尾一样吗?你又抄袭,抄别人的东西。

有没有自己想出来的,不一样的有没有?
生3: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街上的人们都称赞他的衣服真漂亮。

师:就这么一直走下去啊!!这说明我们班学生碰到一个难题,不敢想象,不善于想象,我不希望这是一个全班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这个年龄正好是最会想象的时候,要敢于挑战安徒生。

你看肖老师就设置了一个结尾……哦,这位同学有话说。

生:皇帝就在那富丽的华盖下游行了,满怀着心虚在人群里走来走去,深怕别人看出点什么,但百姓的意愿跟皇上的意愿并不一样,一边喊着皇帝你的衣服真漂亮,皇帝满怀的心虚消失了,带着开心回宫了。

师:你是增强了皇帝的描写,安徒生则写的简略一点,对吗?
师:看看,肖老师也写了一个结尾,这是我精心想出来的结尾:
幻灯片: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
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的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孩子的爸爸最后叫出声来
“伙伴们,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

于是孩子们把大人讲的话私自低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们都说。

你发现肖老师的结尾和安徒生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生:人
师:人怎么不一样了?反一反角色了,老师让谁说真话?
生:大人说真话,小孩子说假话……
师:你喜欢哪一种结尾?
生:支持肖老师,因为爸爸……(生回答不出)
师:是爸爸说出真相,小孩子不知道的,这样不是更好吗?你们不是说大人要教育孩子说真话的,这样不是在教育孩子吗?
生:我喜欢安徒生,因为如果说大人说出了谎言的真是情况后,就不能体现出一个孩子的天真,不能体现出孩子说话没有顾虑、直言不讳的性格。

同时,按肖老师的结尾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