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ysis1催化作用―化学邱比特

合集下载

2020年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重要成果

2020年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重要成果

2020年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重要成果
2020年,在《Nature Catalysi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成果,该成果由某科研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将废弃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这项成果的研发背景是,随着人类对塑料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废弃塑料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科研团队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废弃塑料的方法。

该科研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成功研发出这种新型催化剂。

该催化剂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将废弃塑料中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塑料成分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这种转化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废弃塑料,而且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该成果的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Nature Catalysis》杂志上,该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并得到了编辑部的特别推荐。

该论文的发表不仅证明了该科研团队在催化剂研究方面的实力,也标志着人类在解决废弃塑料污染问题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未来,该科研团队将继续优化这种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和应用范围,希望能够为解决全球废弃塑料污染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未来。

catalysis词根

catalysis词根

Catalysis词根Catalysis(催化)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指的是通过加速化学反应速率,但自身在反应中并不参与或消耗的过程。

催化剂(catalyst)是实现催化作用的物质。

这个词根常常用于描述一种加速或促进某种变化或进程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catalysis词根及其相关概念。

1. 催化的定义和原理催化是一种通过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的现象。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是指分子碰撞所需克服的能量障碍。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使得反应能够更容易进行。

催化剂本身在反应过程中并不发生永久性改变或消耗,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它们通常以少量存在,并且可以加速大量底物(substrate)转变为产物(product)。

这种高效性使得催化剂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催化剂的分类根据其物理状态和作用方式,催化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2.1 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指的是与底物和产物处于同一物理状态(通常是气体或溶液)。

这种催化剂能够直接与底物发生反应,并在反应结束后恢复原状。

例如,溶液中的酸碱催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过渡金属离子等。

2.2 异相催化剂异相催化剂指的是与底物和产物处于不同的物理状态。

最常见的异相催化剂是固体表面上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底物通常以气体或液体形式存在,而产物则可以在固体表面上生成。

异相催化剂通过吸附底物分子到其表面,并提供适当的条件使得反应发生。

例如,铂金作为汽车尾气净化系统中常用的三元催化转换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中使用的异相催化剂,能够将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转变为无害物质。

3. 常见的实际应用催化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示例:3.1 工业生产催化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氨合成反应是制造氨气(用于制造肥料)的重要过程,需要使用铁催化剂。

工业催化原理,第1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

工业催化原理,第1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

问题3:催化剂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何意义?
1 2 3 4 5
催化作用的特征 催化反应和催化剂的分类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 催化剂的反应性性能及对工业催 化剂的要求 多相催化反应体系的分析
1.2.1催化反应分类
按催化反应系统物相的均一性进行分类
均相催化反应
非均相(又称多 相)催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
均相催化反应是指 反应物和催化剂居 于同一相态中的反 应。
CO+H2
Rh络合物,473~573K, 5.0665×107~ 3.0399×108Pa
Cu,Zn,493K, 3×106Pa
Ni, 473~573K, 1.0133×105Pa Co,Ni, 473K, 1.0133×105Pa
甲烷 和成汽油
1.1.4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
热反应时生成CO2比生 成甲醛的能垒小很多
聚合
卤化 裂解
CrO3,MoO2,TiCl4-Al(C2H5)3
AlCl3,FeCl3,CuCl2,HgCl2 SiO2-Al2O3,SiO2-MgO,沸石分子筛,活性白土
水合
H2SO4,H3PO4,HgSO4,分子筛,离子交换树脂
烷基化,异构化 H3PO4/硅藻土,AlCl3,BF3,SiO2-Al2O3,沸石分子筛
问题2:请同学们举二个以上的实例?
1.1.4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
表1-2 催化剂对可能进行的特定反应的选择催化作 用
反应物 催化剂及反应条件 Rh/Pt/SiO2,573K,7×105Pa
Cu-Zn-O,Zn-Cr-O,573K, 1.0133×107~ 2.0266×107Pa
产物 乙醇 甲醇 乙二醇 二甲醚

钯催化suzuki反应的应用

钯催化suzuki反应的应用

钯催化suzuki反应的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钯催化Suzuki反应是有机合成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反应。

它的原理是通过钯催化剂将芳基卤代烃和烯基硼酸酯在碱性条件下偶联成为一个新的芳烃产物,并且在反应中不需要高温条件。

钯催化Suzuki反应的重要性在于其高效性、高选择性和较温和的条件。

这种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进行,无需特殊的溶剂,也不产生过多的副反应产物。

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钯催化Suzuki反应在药物合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为其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多种官能团和取代基的底物,使得其在制备药物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盐酸多沙酮是一种镇痛药物,它的合成就可以通过Suzuki反应来进行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实现,避免了不必要的副反应,保证了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钯催化Suzuki反应在材料科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现在许多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中,往往需要进行取代基的控制,以调控其电荷传输和光学性质。

而Suzuki反应由于其高效性和高选择性,成为了制备这类材料的理想选择。

比如多芳基硼酸酯与卤代芳烃的Suzuki反应可以用于合成聚合物和有机光电材料。

钯催化Suzuki反应在农药和化工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许多农药和化工原料都是通过有机合成来得到的,而Suzuki反应因其高效、高选择性的特点,成为了这些产物合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比如一些农药的前体物合成中,就需要用到Suzuki反应。

一些高端化工产品的合成中,也离不开Suzuki反应的帮助。

钯催化Suzuki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反应,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许多领域。

它的高效性、高选择性和温和条件使得它成为了有机合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相信Suzuki反应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并为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帮助。

第二篇示例:钯催化Suzuki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材料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化工工业催化导论-工业催化发展历史

化工工业催化导论-工业催化发展历史
化工工业催化导论
工业催化发展历史
1-1 工业催化发展简史
1836年,J.J. Berzelius提出: catalysis = cata + lysis 催化作用=下降 + 分裂 催化剂破坏阻碍分子反应的正常力; 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和催化力。 淀粉在酸的存在下转化为葡萄糖。
1-1 工业催化发展简史
1-1 工业催化发展简史
2. 炼油和石油化工发展时期 --20世纪30~70年代
关于石油……
1-1 工业催化发展简史
2. 炼油和石油化工发展时期 1929年,E.J. Houdry开发流化床催化裂化工艺(FCC),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石油炼制工艺;
1937年,Ipatieff和其学生Pines发明高辛烷值的叠合汽
1-3 工业催化的重要性
催化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炼 油、化工、环保、制药、能源、材料等行业中已创 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目前人们 面临着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都要依赖于 催化过程来解决,催化科学已成为发展现代工业和 高新技术不可缺少的科学基础。
催化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分支科学,它 综合性强,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材料 学等学科知识,开设这门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应用价值。
1. 基础化工催化工艺的开发期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的前20年
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 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Deacon(迪肯)工艺过程; 1875年,德国人E. 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 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 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铂是第一个 具有工业意义的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 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 1903年Ostwald开发氨在铂网上被氧化物氧化氮, 以制备硝酸。

活性中心活性相概念的认知

活性中心活性相概念的认知

催化活性中心/活性相概念的认知辛勤李焕巧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言自从1835年人们(瑞典化学家J. J. Berzelius)发现催化现象(Catalysis)以来,催化作用被认为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加速反应速率而反应后本身不发生变化的现象。

然而催化概念的诞生从1800到1900年历经了一个世纪的时间,Berzelius、Faraday、Davy、Dobereiner、Dulong、Thenard、Philips、Ostwald、Henry、Wilhelmy、Kuhlmann等一批人在不同反应中都发现了这一现象。

1901年德国物理化学家W. Ostwald提出了催化剂的定义,即“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但最后不出现在生成物中的物质”。

(1)日本东京大学田丸教授在他的《动态多相催化》一书的引言中采用如下例子说明催化剂的作用:(2)把氢和氧两种气体在室温下混合,尽管这种混合物在热力学上很不稳定,但它们并不发生反应;当把NO与O2混合时,虽然这个反应的自由能降低远不及氢和氧反应的大,但却能立刻反应生成NO2。

这个例子说明,不应把那些于平衡条件下,用来确定反应进行得“多远”的热力学量与那些用来确定反应发生的“多快”的动力学参数混为一谈。

催化科学与技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如催化合成氨及化肥的生产技术解决了60亿人吃的问题、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及三大合成解决了人类穿和用的需求、石油炼制催化技术解决了人类行的需要、三效催化剂等环境治理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的要求、而不对称催化合成医药的技术保证了人类健康生活和延展人类的寿命……上述工作在解决人类的生存需求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是催化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贡献的里程碑。

(3)正是由于这些技术对科学和社会的巨大贡献,其中的部分科学家们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追索催化科学的历史发展,其目的不仅要再现这个科学领域的历史进程,而且还要激励那些从事研究的学子们继续传承和探究奥妙无穷的催化世界。

催化

催化

4. > 10 kcal/mole
Non feasible
Four key points of the definition
• 2 Catalyst accelerates forward and backward reactions in the same time and with same ratio – Chemical equilibrium constant is not changed k
反应, A+B=P
统计热力学处理
其反应速度为:
CA、CB: A和B的气相浓度 F≠ 、FA、FB: 活化络合物、A和B在单位体积中 的配分函数 (ΔE0o)非催化 : 以分子基态能级为能量零点时的活 化能
• 若此两种分子在催化剂相邻表面位上吸附, 按L-H机理进行多相催化反应,则其速度为:
• CSe: 表面吸附位的浓度 • 假定不可动的过渡络合物和空的表面活性 位配分函数均为1
3 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对可能进行的特定反应的选择催化作用
反应物 催化剂及反应条件
产物 乙醇
Rh/Pt/SiO2,573K,7×105Pa
CO+ H2
Cu-Zn-O,Zn-Cr-O,573K, 1.0133×107~ 甲醇 2.0266×107Pa Rh络合物,473~573K, 5.0665×107~ 乙二醇 3.0399×108Pa
• 使自然资源更加合理的利用 丙烯腈的合成,使丙烯腈的收率增加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1966)(1972) 87 97 70.7 1.47 1.13 0.96
丙烯的转 化率(%)
丙烯腈收 率(%) 丙烯的单 耗 58.5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活化能(Ea)
• 过渡状态理论 : 每个反应体系
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 应总是沿着一条相同 的反应途径以相反方 向进行,中间经过相 同的过渡状态。
在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工业生产时,往 往需要解决提高反应速率问题。
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通过: 提高反应温度(T)和 降低反应活化能(Ea)
两个途径来实现。
提高反应速率通常不能单靠 提高反应温度来解决
1901年德国物理化学家W.Ostwald提出催化剂定义:“催化剂是可 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但最后不出现在生成物中的物质”
1903年法国科学家P.Sabatier提出:“催化剂能引发化学反应或加 速化学反应,但本身不发生变化。
1981年IUPAC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 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这种作用称 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
催化作用的特征(3)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 根据热力学计算,某一反应可能生成不只一 种产物时,应用催化剂可加速某一目的产物 的反应,即称为催化剂对该反应的选择性。
– 工业上利用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使原料转化 为所需要的产品。
– 例如,以合成气(CO+H2)为原料,使用不同 的催化剂则沿不同的途径进行反应。
①对于正向反应为放热的反应,逆向反应 的活化能大于正向反应的活化能,提高 反应温度更有利于逆向反应速率的提高, 可能使正向反应达到的程度受到不利的 化学平衡位置所限制;
②对于具有几个可能反应方向的反 应体系,提高反应温度可同时加快 主反应和副反应的速率,有的副反 应速率可能加快得更显著,从而造 成产物收率的降低和分离提纯的困 难。
• 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 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作用―化學邱比特Catalysis―Chemical marriage-brokersThe Age of the Moleculeby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施怡之、李俊毅、姜昌明、黃柏懿翻譯陳竹亭教授校讀人類最早、同時也是最討喜的化工應用就是發酵水果及穀物來製作酒類,天然的醣類由酵母釋出的酵素催化,經過複雜的分子反應而轉變成乙醇。

酵素其實就是一種催化劑,使緩慢的反應大幅提高反應速率。

很多化工產業如果不使用催化劑的話,反應將會慢到令人無法忍受。

催化劑能使反應加速且不改變自身的結構。

同樣地,大部份生物體中的反應也需由生物催化劑―「酵素」來促成反應。

觸媒與催化反應是相當活躍的研究領域,化學家永遠不會停止尋找更有效的催化劑,且冀望製造出節省能源又環保的催化劑使用在化學工業上。

現代的催化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汽車所用的汽油就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混合物,將粗油經催化反應提鍊出來。

車身的塑膠,也是經由催化聚合反應製造,還有散熱器裡的抗凍劑,是從選擇性氧化催化反應製造,即使是汽車排放的廢氣,也會經過觸媒轉化器讓廢氣在排出前轉換成對環境沒有汙染的氣體。

民生家用品中的人工合成物,像醫藥、農藥等生產過程也都倚賴催化劑,自然界中也到處發生催化作用的,發酵只是幾千種需酵素參與的生物反應之一而已。

催化劑的概念是由瑞典化學家Jons Jacob Berzelius提出(他也是週期表元素符號的設計者),1835年他在瑞典皇家科學會的年度報告中記了幾個當代化學家包括Dobereiner、Davy以及Faraday所進行的實驗,Berzelius作了以下的推論:「…這些都是催化力量(catalytic power)的例子。

」他把催化作用歸諸於一種物質:「…可以喚醒在某個溫度沉睡的化學反應親和力,並且只用到少量的此種物質、也不倚靠此物質本身的親和力。

」此種描述方式在現代得到奇特的回響,因為中國人和日本人把「催化劑」(catalyst)和「媒人」(marriage broker)視為相同意涵的語辭。

如果考慮在Berzelius的時代,對化學理論認知的不足(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在十九世紀末才誕生),Berzelius對催化反應的描述其實是非常好的。

把上面敘述中的「親和力」(affinity)換成「反應性」(reactivity),你就可以得到和今日對催化劑的認識相差不遠的結論:「催化劑是一種物質,參與化學反應、增快反應速率且在反應中不會有質量上的淨改變。

」仔細審,Berzelius的定義也包含一個重要的觀察:催化劑可以幫助反應在較低溫度下反應,這說明了催化劑對工業的重要性―在較低溫度下進行的反應比較不花錢。

工業對催化劑的需求增高十九世紀,人類利用白金催化製造硫酸,此後,工業開始大量的利用催化劑。

製造硫酸的方法是1831年英國的食用醋大盤商Peregrine Phillips發明的,不過一直到了1875年才由Rudolph Messel 發展出一個完整的硫酸工業製程。

當時使用硫酸的頭號主顧就是印染工業。

現在,硫酸已是許多化工反應步驟的關鍵物料,還是用Phillips和Messel發明的接觸法製造,不過催化劑從白金換成五氧化二釩V2O5,一個國家的硫酸用量甚至可以當做衡量國家科技發展的指標。

先不管這些歷史,催化反應仍然是炙手可熱的研究領域,不過目標略有改變:在這個重視環保的年代,催化劑的選擇性(selectivity)和減少反應所需的能量同等重要,所謂的選擇性是指製造出目標產物,但產生最少量的廢料,不論是廢氣還是無用的產物。

催化劑如何起作用?關於催化劑的詳細反應機構一直存在著爭議,但是我們至少已經已經了解它對反應的整體影響―催化劑使反應速率更快是因為它提供一條不同的反應途徑,只需較少能量就可以進行反應,大部份的反應一開始都有一個能量障礙,稱為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所有的催化劑經由提供不同反應途徑,降低了這個能量障礙。

這種情況有如越過一座山一樣,假設陳竹亭教授想把他的實驗室遷移過中央山脈,他不用扛著沉重的儀器延著崚線走而可以選擇走許多的隧道,在過程中花較少的能量。

在催化作用中,不同的反應路徑常常會產生由反應物和催化劑反應而成的過渡中間物( transitionary intermediate compound),一旦產物生成,催化劑會恢復反應前的狀態,就可以再進行一次反應,繼續這個催化循環(catalytic cycle)。

使用鐵催化N2、H2合成NH3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N2分子中的兩個氮原子被強力的三鍵束縛住,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破壞這個N≣N鍵,在氣相中,不用催化劑的唯一分解氮的方法就是用高電壓(電火花(spark)),就算電很便宜,整個過程仍然非常昂貴。

在1898年,超過三十萬噸的氮氣用來合成氨,作為製造肥料的原料,如果科學家們再沒想出一種從空氣中”抓”氮氣來合成氨的便宜方法,其他氮元素的來源在20世紀中就會枯竭。

世界各地的化學家都在奮鬥,到了1905年,德國化學家Fritz Haber 有了突破―他發現鐵可以當催化劑促進N2與H2之間的反應。

哈柏因為此發現而得到諾貝爾獎,他也發展出完善的工業製程,延用至今。

有人說哈柏法製氨的技術(Haber-Bosch’process)拯救了可能因肥料不足而產生飢荒的地球。

鐵催化劑在此反應中的角色是和氮原子形成新鍵結,使N≣N鍵更易斷裂,氮原子就在催化劑表面和氫原子接合,形成一系列的中間物,首先是NH、再來NH2、最後是接合在催化劑表面的NH3,NH3迅速地離開鐵表面,鐵的表面又回復反應前的樣子。

從反應能量圖中可以看出,有催化劑的路徑活化能較小,反應進行容易,反應的起點和終點並不因添加催化劑而改變,換句話說,反應的帄衡不受催化劑的影響,即多少反應物能產生多少產物是不變的。

帄衡狀態是由反應物、產物間的能量差決定,和反應路徑無關,催化劑不能製造更多的產物,只是加快反應速率。

不僅如此,同一反應物可能同時進行兩種以上的反應,會競爭產生不同的產物,催化劑可以只催化一種反應,而得到比較多的目標產物。

催化劑此種選擇活化某一反應的能力越來越被工業看重。

良好催化劑的條件?早期的催化劑大都是金屬或是金屬氧化物,特別是過渡元素(鉑、鐵、鈷、銠……),過渡元素有複雜多變的電子組態及結構,在化學反應中產生多種的鍵結,這也是它們能提供低能量反應途徑的原因。

在某些例子中,金屬會被其他分子、原子等配基(ligand))配位,形成錯合物(complex)。

這和固態形式的催化劑不一樣,利用固態表面和氣態或液態反應物接觸發生的催化作用,稱為非勻相催化(heterogeneous catalysis),是因為催化劑和反應物不同相態的緣故。

金屬錯合物則是在溶液中反應,為勻相催化(homogeneous catalysis),因為催化劑和反應物同相態。

其他物質也可以作為催化劑,酸就可以催化多種反應,還有一些新的無機催化劑是環保的酸性催化劑,另一類重要的催化劑就是先前提過的酵素,為巨大的生物分子。

催化劑活性位(active site)的性質對催化劑的功效有很大影響,活性位就是在催化劑發生催化反應的地方。

活性位必需有相對應的電子組態與反應物形成鍵結,同時也形成低能量的反應途徑,這些鍵結在反應後要能立刻斷裂。

此外,活性位也要有適當的形狀,使反應物可以進進出出,其實這些特定的形狀常是造成催化劑有選擇性的原因。

同時催化劑本身應有大量的活性位,使反應的分子可以輕易地找到它們。

在非勻相催化反應當中,固體催化劑表面的活性位數量有限(帄均108個固體分子才有一個),反應時反應物必頇碰撞到活性位才有反應,反應物之間的碰撞和反應物與活性位的碰撞數量比為1012:1,這代表如果想要一個反應更加快速,活化能必頇大幅降低,相對而言,勻相催化劑溶在溶液中,每一個催化劑分子都是一個活性位,所以活化能降低少許對反應速率就有莫大的助益。

非勻相催化劑因為它和反應物不同相,其優點就是可以很簡單地從反應槽中分出,勻相催化劑就必需利用昂貴的分離技術把它們與反應物分開。

非勻相催化劑與汽油因為非勻相催化劑很好處理,所以有85%的催化劑都是非勻相的,他們的經濟效應及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從汽油產業中看出。

現今我們所駕駛車輛所需的能量大都由粗油提鍊而來,汽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組合而成的複雜混合物,包括長鏈的烷類、有分支結構的烷類、烯類及芳香族化合物,要使粗油適合汽車使用,必需經過兩個主要過程,第一,重排(reforming),使直鏈烷類轉變成有分支、或成環的烷類;第二,裂解(cracking),使大的碳氫化合物斷裂成小的組成部份,這兩個過程都靠非勻相催化劑的協助。

催化劑如何幫助戰爭?“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has so much been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這描述了英國皇家空軍在大不列顛戰爭中的勝利,其實這勝利的背後,是由一群腳從沒離開過地面的科學家在支持著,化學家們在戰前剛好發明出一種新的重排反應用的催化劑,可以製造出辛烷值100的汽油,這種新型汽油使英國空軍的飛機擊潰了之前大勝己方軍隊的同型飛機。

直鏈狀烷類會在引擎裡發生震爆(knocking),辛烷值就是衡量各種油料抗震爆的程度。

支鏈烷類、環烷類、芳香族類卻可以在引擎中順利的燃燒。

重排反應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有支鏈的烷類及環狀烷類可以從重排C-C鍵產生,稱之為異構化(isomerisation),芳香族類則由去氫反應(dehydrogenation)產生,石油公司視他們使用的催化劑為商業機密,因為他們的市場非常具競爭性。

典型的非勻相催化劑很多使用小的鉑顆粒,在氧化鋁的表面上進行反應,氧化鋁通常是不活潑,力學或是熱穩定度都很高,其表面可提供大量的負載表面積,使活性位置達最大數量。

但是在重排反應中,氧化鋁也是催化劑,鉑金屬則負責催化氫化和去氫化反應。

沸石――最好的催化劑原油裡的大分子因為燃燒太緩慢,所以不適合使用在汽油引擎中。

因此要從原油中榨出盡可能多的石油的話,這些大的碳氫化合物需要裂解為小分子。

這是一項吃力的工作,由於裂解必頇斷裂強的碳―碳鍵,所以斷鍵需要高的溫度。

常見的催化劑,例如鉑/氧化鋁無法抵擋太高的溫度,代用催化劑的最好選擇正是沸石,這種天然物是在1756年由Stockholm科學學院的Axel Fredric Cronstedt發現。

(他同時也是鎳的發現者,鎳是另一種經常使用作為催化劑的元素。

沸石(zeolite)這個名字是來自於希臘字zein,意思是「沸騰」,另外lithos代表石頭。

會這樣取名,是因為Cronstedt發現輝沸石加熱時會放出大量的水,給人這種物質在沸騰的印象,這是他發現的第一種沸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